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玲玲  黄桂 《心理科学进展》2021,29(8):1484-1496
个体主动性行为是组织中个体主动做出的面向未来和面向变革的工作行为, 近年来成为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从现有研究来看: (1)在研究主题上, 多数研究发现了个体主动性行为可以带来正向结果, 个别学者也注意到了个体主动性行为的代价; (2)在分析视角上, 主要包括个体主动性行为对个体层面和组织情境层面的正向与负向影响; (3)在理论机制上, 个体主动性行为的“利弊”效应可用优势互补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归因理论来解释。未来研究可着重进行以下理论整合: (1)从个体主动性行为类型出发, 基于智慧主动性的视角揭示其内在机制; (2)从主动性行为者和观察者特征两面性的视角, 实证探讨其背后机理; (3)从主动性行为主客体特征的发展视角进行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2.
个体主动性行为是组织中个体主动做出的面向未来和面向变革的工作行为,近年来成为组织行为研究领域的重要议题。从现有研究来看:(1)在研究主题上,多数研究发现了个体主动性行为可以带来正向结果,个别学者也注意到了个体主动性行为的代价;(2)在分析视角上,主要包括个体主动性行为对个体层面和组织情境层面的正向与负向影响;(3)在理论机制上,个体主动性行为的"利弊"效应可用优势互补理论、自我决定理论和归因理论来解释。未来研究可着重进行以下理论整合:(1)从个体主动性行为类型出发,基于智慧主动性的视角揭示其内在机制;(2)从主动性行为者和观察者特征两面性的视角,实证探讨其背后机理;(3)从主动性行为主客体特征的发展视角进行动态研究。  相似文献   

3.
迷信行为的心理学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斯金纳的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可以较好地解释迷信行为产生和保持的外部原因,即偶然的相倚联系使个体相信某种行为会带来某种结果;迷信行为形成以后受到间歇强化,个体的单次行为虽然不定伴随有强化结果,但却总有得到强化结果的可能,使个体不愿放弃再次得到强化结果的努力。迷信行为产生和保持的内部心理原因则可以用人类追求意义的本能和归因理论来解释。  相似文献   

4.
操作式条件反射是在条件信号呈现后,通过有机体自身的某个特定的操作行为而获取食物或回避有害刺激的反射活动。由于操作式条件反射需要动物自身去寻找出一个适当的反应,因此,这种反应便具有一定的主动性。 半个世纪以来,传统的斯金纳箱在动物的简单的联想学习或条件作用的研究中曾起过积极作用。并且,直到今天,它在神经科学的各个领域,特别是在生理心理学、动物行为学和神经药理学等学科的研究中继续发挥其应有的作用。但是,传统的斯金纳箱在每次  相似文献   

5.
暴力再犯危险性评估是当今再犯危险性评估工作中的重点, 其中, 攻击性是服刑人员暴力再犯行为稳定的个体因素。对攻击性进行研究, 有助于预防和降低服刑人员在假释或出狱后的暴力再犯行为风险, 关系社会的长治久安。研究表明, 遭受儿童期逆境和携带易感基因(如MAOA-uVNTR低活性等位基因)是导致攻击行为的重要因素。但在现有的研究中, 儿童期逆境的计分方式局限于简单的线性加总, 或所依据的统计模型忽略逆境各维度之间的交互作用和非线性关系; 在服刑人员攻击性的评估中未考虑攻击性的亚类, 而且多使用自报告的量表测评, 这些问题制约了评估的有效预测力。本研究拟通过建立潜在类别模型, 分析男性服刑人员和普通成年人群在儿童期逆境上的亚类; 以实验与问卷测量结果、司法行为记录作为攻击性指标, 揭示儿童期逆境如何影响个体的主动性攻击、反应性攻击及暴力犯罪行为, 重点探讨儿童期逆境潜在类别对主动性攻击和反应性攻击的影响, 以及MAOA-uVNTR、COMT Val158Met、5-HTTLPR基因多态性在其中的调节作用。研究结果有助于找出高攻击性个体的生物遗传指标, 从而发现受儿童期逆境经历影响的易感人群, 为暴力行为的风险预测以及针对暴力攻击行为的行为矫正和相关药物设计提供理论和实证参考, 提高相关工作的效率。  相似文献   

6.
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研究者对个体的日常经验和短期过程越来越感兴趣,经验取样法为研究这些过程提供了必要的工具。尽管近年来经验取样法的研究成果在逐渐增加,但是研究者尤其是国内研究者对该方法在组织行为学研究中所适用的主题并未有整体的认识。通过分析发表在4种组织行为学国际顶级期刊《应用心理学期刊》(Journal of Applied Psychology)、《组织行为学杂志》(Journal of Organizational Behavior)、《人事心理学》(Personnel Psychology)和《组织行为和人的决策过程》(Organizational Behavior and Human Decision Processes)中最新发表的67篇实证文章,以及国内期刊中相关的7篇成果,发现该方法主要应用在捕捉个体短时或瞬时的状态和感受,本文将目前运用该方法的前沿研究主题分为四大类,分别为工作感受、工作体验、工作行为和工作影响。  相似文献   

7.
穿梭式条件反射测试仪简介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积极的回避学习是动物基本行为现象之一。研究某些疾病的发病机制或药物性能常用人工复制动物模型,观察其学习能力的改变已成为重要的有效指标。采用经典的条件反射实验,将动物放在穿梭箱内,以建立回避性条件反射是较为简单的方法。但是实验由人工操作既费人力又难以精确记录数据。为此,需要把这个实验装置实行自动化、程序化、自动记录数据。我们合作研制了一台“穿梭式条件反射测试仪”,经二年多来的试用结果,具有操作  相似文献   

8.
中学生学习效能感的结构与测量   总被引:11,自引:1,他引:10  
张敏  雷开春 《心理科学》2003,26(4):717-719
1 前言 学习效能感是指学生对自己学习能力的信念,即对自己能否完成学习任务和进行具体学习活动的能力的主观评估。它在理论上来源于班杜拉(A·Bandura)的自我效能理论。自我效能感是班杜拉自我效能理论的核心概念。他认为,所谓自我效能感,即个体对自己在特定情境中能否组织和执行某种行为,实现特定的行为目标的信念体系。自我效能感水平  相似文献   

9.
I3模型塑造了一个解释个体行为的理论框架, 认为所有的行为都来自刺激、驱力和抑制三个因素的组合, 任何一个因素都可以独立于其余两个而变化, 其结构是由一个结果(行为)、一个中介(行为倾向)和三个因素(刺激、驱力和抑制)组成的12条路径的综合模型。这12条路径通过描述18个问题来预测个体在具体背景下的行为机制, 比如攻击行为、进食行为等。为有效促进该理论的应用, 文章对该理论的合理性、科学性、独特价值, 以及存在的问题进行评价, 并进一步提出未来的研究方向。  相似文献   

10.
闻娟 《大众心理学》2020,(4):29-29,20
DISC理论是一套"人类行为语言",1928年由美国心理学家威廉·莫尔顿·马斯顿博士(Dr. William Moulton Mars ton)在《正常人的情绪》一书中提出。该理论认为,人类行为是个体与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个人面临的环境介于敌对不友好到友好和谐两个极端的连续轴,而个体的反应则是从积极主动反应到被动反应的连续轴。  相似文献   

11.
动物学习行为的实验是近代心理学建立的重要基础之一。桑戴克提出的尝试与错误的动物学习模式,巴甫洛夫的经典条件反射模型和斯金纳的操作条件反射模型,都是十分著名的传统学习行为模式。这些动物学习模式所揭露的学习规律已用于教育学、行为药理学、行为治疗和生物反馈等领域的研究工作中。除了这些经典学习模型外,近几十年来,  相似文献   

12.
试析系统脱敏法和合理情绪疗法之异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系统脱敏法由心理治疗家沃尔普 (Wolpe)创立的系统脱敏法是行为疗法中的一项基本方法和技术 ,它在行为疗法中占有重要地位。行为疗法从一开始就以严格的实验为基础 ,其理论来自于行为主义的学习原理 ,包括经典的条件反射原理、操作条件作用原理和模仿学习的原理 ,它几乎包括了一切通过学习和训练治疗心理疾病的方法 ,系统脱敏法是最早应用的行为治疗技术之一 ,主要针对来访者在某一特定的情境下产生的超出一般紧张的焦虑或恐怖状态。它由三个部分组成 :放松训练 ,建立恐怖或焦虑的等级层次和要求来访者在放松的情况下 ,按照等级层次…  相似文献   

13.
小学儿童考试成败归因特点初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归因(attribution)即人们对他人或自己的行为进行分析,推论出这些行为的内在原因的过程.归因理论则是研究归因问题的各种理论和方法的总称.它是当代一种从认知的观点看待动机的理论.大量研究证明,该理论不仅具有深远的理论意义,而且具有广泛的实践意义,例如在教育和行为治疗过程中,鼓励个体将成功适度地归因于努力和能力因素,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可以极大地提高其自尊、自信和毅力.因此,很有必要在我国加强对该理论的研究.  相似文献   

14.
1研究的理论基础1.1理论依据归因是指根据行为或事件的结果,通过知觉、思维、推断等内部信息加工过程而确认造成该结果之原因的认知活动。归因理论是关于人们如何解释自己或他人的行为以及这种解释如何影响他们情绪、动机和行为的心理学理论。它试图根据不同的归因过程分析及过程中各事件间作用关系的分析来阐述归因的原理和操作规律,从而达到理解、预测和控制各类身边事件的目的。用琼斯、卡努里、凯利、尼斯贝特、瓦林斯、韦纳等归因理论大师们的话来说:“归因理论是同一般人试图推论可见行为起因所利用的规则打交道的。”1972…  相似文献   

15.
刘燕  赵曙明  蒋丽 《心理科学》2014,37(2):460-467
组织中的揭发行为是员工对工作场所中的违法、破坏规则和不道德行为的检举揭露,是及时纠正组织中错误行为的有效机制。文章回顾了组织中揭发行为的研究起源、概念及测量方法;从不同理论视角探讨了揭发行为的决策过程;从多个层面系统梳理了揭发意愿或行为的影响因素和产生机制;归纳了揭发行为实践的影响结果。提出未来研究应关注跨学科视角的个体前因、区分特定情境变量的影响、探索行为产生机制和开展本土化揭发行为研究等问题。  相似文献   

16.
沈伊默  袁登华  张华  杨东  张进辅  张庆林 《心理学报》2009,41(12):1215-1227
从社会交换理论的角度探讨了组织支持感(POS)和组织外在声望感知(PEP)对组织公民行为的影响, 以及在这一影响过程中组织认同和自尊需要的角色和地位。采用结构方程建模和层次回归分析的方法, 通过对23家企业的员工和主管的配对问卷调查所获取的234份有效数据进行分析, 结果表明: (1)POS对组织认同有着直接的显著影响, 并完全通过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对两种组织公民行为(注重个体的和注重组织的组织公民行为)产生间接的影响; (2)PEP对组织认同也有着直接的显著影响, 并完全通过组织认同的中介作用对两种组织公民行为产生间接的影响; (3)个体的自尊需要对POS和组织认同的关系有调节作用, 但对PEP和组织认同的关系没有调节作用。  相似文献   

17.
网络建构行为是指个体尝试与对自己工作或职业有(潜在)帮助的人建立和维护非正式关系的一系列行为。研究表明:人口统计学差异、个性差异(如工作动机)、环境差异(如职业安全)等能影响个体的网络建构行为; 网络建构行为能使个人(如职业成功)和组织获益(如组织绩效)。今后的研究需要进一步探讨:网络建构测量工具的完善、相关研究的拓展、网络建构行为的培训开发和网络建构的经济衡量等问题。  相似文献   

18.
归因是指个体把他人或自己的行为原因加以解释或推测的过程,其关键成分是认知。所以我们也把归因看作是个体对其行为与原因之间建立逻辑联系的认知过程。归因理论的莫基人弗里茨·海德(Fritz Heid-er,1958)首先提出了基本的归因模式。按照海德的归因模式,认为人们可能把行为的结果归于个人的原因或环境的原因,或者归于这两个原因。他所指的个人的原因是由“能力”和“努力”所构成的。其中“努力”又是由“意向”(个体想要做什么的质的成分)和“尽力去做”(个体作出多大努力的量的成分)所构成的。他所指的环境的原因是由“任务的难度”和“运气”所构成的。  相似文献   

19.
凌斌  段锦云  朱月龙 《心理科学进展》2010,18(10):1580-1589
工作场所中的心理安全感是一个多层面(个体层、团体层、组织层)的认知型构念,它指的是个体在如实表现自我时,相信其自我形象、地位和职业生涯等不会受到负面评价的感知,也是个体在群体、组织和人际交互中能够感受到安全的共享信念。个体特征、人际关系质量、群体活动与结构、领导特征等对员工心理安全感具有预测作用。而心理安全感对员工的学习行为、进谏行为、创新、工作敬业度和工作绩效等有着积极影响。未来关于心理安全感的研究需加强对结构测量等方面的进一步探讨。  相似文献   

20.
自闭症谱系障碍(Autism Spectrum Disorder, ASD)表现为社会交往困难以及重复刻板兴趣或行为。社交动机理论提出ASD个体是由于社交动机缺乏导致的社交障碍。目前该理论缺乏理论元素及结构关系的系统论证, 及基于此理论的低龄ASD儿童群体的研究证据。本研究拟采用心理实验法、眼动及近红外脑成像技术, 探索低龄ASD儿童早期社交奖赏、社交定向异常眼动标记及眶额叶脑区活动的神经机制。此外, 通过音乐奖赏强化学习的干预方式改善该理论的核心元素(社交奖赏), 观测能否改善ASD儿童的社交动机。本研究的开展有望对该理论进行系统验证, 并形成改善社交行为的潜在干预方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