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确的宗教信仰,必然是可以充实人类的心灵,促进人生的美满,并进而安定社会秩序,有益于社会文明之发展的.所以现代文明国家,在宪法上都有明确的条文规定,公民皆有信仰宗教的自由.一切宗教,都是从人生的现实中开启出来的.宗教的根本,是要解脱人类与生俱有的不幸和苦难.基督教唤芸芸众生为"迷途的羔羊",佛教以为众生的烦恼和苦难在于  相似文献   

2.
鲁迅先生曾经说过"中国根柢全在道教",对于此论断,学界虽有不同见解,但是无论从何种角度来看,都说明了道教对于中国传统文化所具有的深刻影响.而道教的"贵生"思想,对于中国普通民众日常生活的影响,可以说是最为直接和最有吸引力的.  相似文献   

3.
文化之于经济,首先在于其工具价值;文化之于人类,根本在于其目的价值;文化之于社会,灵魂在于其核心价值。随着中国经济实力的迅速崛起,"中国奇迹"、"中国模式"日趋成为世人所关注的世界现象,中国文化应该也必须进入前所未有的大发展大繁荣时代。能否形成与中国发展相适应的"中国核心价值观",是中国文化能否大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中国能否成为强国的主要标志。  相似文献   

4.
文化自身是受价值引导的一个体系,价值观和人们在实践中的价值观选择是文化的核心.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核心之一,道德主义对中国企业的管理一直存在着重要影响.如果仅就道德本身而言,中国企业管理中的这一文化传统是有利于组织发展并且符合企业管理发展潮流的,但企业的设立和正常运行首先是基于规则和制度的,如果缺少基本的制度规范的"法治",而仅仅依靠道德来实施"德治",将极大地损害企业管理的科学性和企业的管理效率.  相似文献   

5.
一、尊道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道",是先哲深入观察自然、深刻研究自然规律的结晶。正因其研究的是无所不包的宇宙,所以其价值具有最高的科学性和普适性,是人类一切社会文化活动的总纲,远远高于单纯研究具体某一学科、领域的学说。从语言逻辑、修身养性、地理环境研究、用兵制胜之道、社会治理到治国方略,无论什么样的学派,无论其如何博大精深,总不能超越"道"的范畴,都只是"道"文化的分支。唯其如此,"道"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的根  相似文献   

6.
由于经济、文化传统等因素的影响,中西传统人生观教育方法在发展的基本趋势上呈现出了不同的特征,而在具体方法层面,有共同的特点,也有相异之处。中西传统人生观教育方法的相同点主要体现在:都注重"因材施教";都强调"知行合一";都重视"学科渗透式教育"。中西传统人生观教育方法的不同点主要体现在:西方重"宗教化",中国重"世俗化";西方重"心理疏导",中国重"行为引导";中国重"反求诸己",西方重"外在拯救";中国重"正己而令他",西方重"正他而树己"。  相似文献   

7.
近代以来,中华传统文化中道德受到最为猛烈、彻底的批判.传统艺术(如国画)、传统文学(如唐诗)、传统戏曲……虽受到一些批判,但还有人为之说好话,说它们有各种优点、好处,只有传统道德,如父慈子孝、忠君爱国,等等,几乎成了"万恶之源",少有人说它有什么好处.  相似文献   

8.
吴钧 《周易研究》2008,1(1):59-62
有人认为鲁迅与中国传统文化实行了彻底的决裂,对中国传统文化给予了无情的批判,甚至造成了"中国文化的断裂",但实际上,鲁迅是深受传统文化影响的.本文以鲁迅的"中间物"思想为例,来说明鲁迅思想中的深厚的传统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9.
中国古代诚信思想浅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在中国传统道德中 ,信被看做是做人的根本 ,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是社会秩序赖以建立、维持的根本 ,是有效治理国家、维护统治的保证。诚是一切道德行为的基础和根本 ,是道德修养的关键 ,是一切事业得以成功的保证。当前 ,诚信道德建设应从重信、守信入手 ,进而培育人们诚的品德 ,建立对诚信的心理认同。  相似文献   

10.
中国的社会主义是建立在中国的现实土壤和历史传统基础上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也绝不可能离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资源。这体现出我们党高度的民族文化自信,体现了尊重历史传统的正确态度。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离开了优秀传统文化这个根,就等于失去吸取营养的活头源水,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更谈不上开创未来了。为了易记易行,可以尝试着将中华核心价值观概括为"仁义信和、民本大同",并赋予其时代意蕴。  相似文献   

11.
陈驯 《天风》2015,(2):28-29
<正>中国传统文化博大精深,孝道精神是其中之优秀者。本文称"孝道精神"而不称"孝道传统",是因为孝道的精华部分是中国人的"文化精神性",是可以世世代代继承发扬下去的,而孝道传统的一部分内容随着时代的变迁已经发生变化,有些已经不能直接效法。因而本文定义中国孝道作为中国人的优秀文化精神性,而不是鼓励人们去模仿某种孝道故事。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扬是具有时代性和进步特色的,现代人不可能回到古代人们的生活状态中去直接效  相似文献   

12.
"礼"是人类精神文明的产物,是人类在社会生活中相互交往的一种行为规范.儒家所称颂的"礼"是指以宗法制度为核心的政治制度、等级观念、道德行为规范及各种礼节仪式,几乎涵盖了社会政治、经济、军事、法律、教育、文化生活的方方面面.它既可以是个人思想行为的基本准则,又可以是治国安邦的根本纲领;既可以是道德评判与法律制裁的最终依据,又可以是社会机构运作中一切精神的体现.  相似文献   

13.
随着经济的腾飞,儒家管理思想在文化、伦理道德层面上给予医院经营管理以深刻影响.在医院道德管理的建设中,中国传统儒家伦理起着重要的作用,"仁"是医院经营发展的中心,"义"是医院经营立足的根本,"礼"是医院经营成功的保证,"智"是医院经营腾飞的关键,"信"是医院经营兴旺的标志.  相似文献   

14.
张立 《美与时代》2005,(1):54-56
儒道互补是中国传统文化的主要特征,作为这种文化载体,中国传统图形艺术追求"丰富完满之美"、"空灵脱俗之美"、"天人合一"之意境美.讲究"图必有意,意必吉祥",注重理想浪漫的"神似"及"情"与"理"的交融.  相似文献   

15.
正我们中国人最喜欢"一"。譬如"吾道一以贯之",能见出这个人的坚决,多么鲜明,又多么忠诚;又如"天下定于一",所以叫"定一"的人特别多,如陆定一、符定一等。有了"一",就有了一切,"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后来我觉得许许多多的数学现象,其实都是人生现象,它们反映的是人生最根本的道理。我最喜欢举的例子是我在北戴河看到的一个带有赌博性质的游戏:主事者将4种不同颜色的球,红、黄、蓝、白每样5个,总共20个,全部放进箱子里,参与者从里面任意摸出10个球。  相似文献   

16.
文革 《天风》2021,(2):25-26
三、基督教与中国文化中良心观的会通尝试 良心是基督教与中国道德哲学中共有的观念,而且圣经与传统儒家对良心的阐述也有一定的相似性.中国人在进行道德判断时最常用的表达都和良心有关,如"天地良心""对得起良心""良心谴责""良知泯灭"甚至"丧尽天良",等等.这样,良心观念或可以成为基督教中国化在伦理方面的一个会通尝试.  相似文献   

17.
人生犹如一本读不尽的"巨书",充满着无穷的诱惑和魅力.人生是丰富多彩的,每个人的人生历程带有个性化特征,我们不可能要求一本思考人生哲理的书涵盖和包容所有人的人生经历和体验,但是,我们可以期待作者在其著述中对人生有自己独到的见解,从一个新的视角来理解和认识人生.  相似文献   

18.
马克思恩格斯对传统有着深刻的思考,在传统的历史作用、对待传统的态度和传统的形成发展规律等方面均有精辟论述。马克思、恩格斯的传统观启示我们,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过程中,应扬弃一切人类传统文化,重视传统文化的现代转换和丰富发展,将优秀传统文化作为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资源。  相似文献   

19.
儒道佛人生价值观及其现代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传统文化与现代化的关系究竟怎样,这是我国八十年代以来全国性的持久的热门话题.我认为传统文化对现代化最具积极意义的内容是人生价值观,传统文化对现代化最直接的作用是有助于提高国民素质.国民素质包括科学素质、道德素质和艺术素质等内涵,是一个国家的根本资源,也是一个国家强弱的主要标志.中国传统文化的内涵极为丰富,从流派的角度来看,主要是儒道佛三家的思想文化.本文拟简要地叙述儒道佛人生价值观的基本要点,进而揭示其现代意义,尤其是对提高国民道德素质的意义.  相似文献   

20.
论承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与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培育和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必须立足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抛弃传统、丢掉根本,就等于割断了自己的精神命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仅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肥沃土壤、思想资源和源头活水,而且也蕴含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精神要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和超越性升华。培育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既要求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要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出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当代发展,以达到超迈以往的"新"境界、新水平,创造中华文化的新型态、新辉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