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2.
对于身体的认识是古人认识自我的重要内容,而对于政治的认识则是认识世界的重要方面,二者的关系值得思考。清华简《管仲》的整理与出版,提供了新的材料。古人对于身体的认识,经历了从心与四肢五官并列,到心主宰四肢五官的过程。这种主宰关系大致在战国中后期逐渐形成。同时,战国中后期,文献中出现大量政治与身体的互喻,大体可以分为两种:以政治喻身体和以身体喻政治。这种互喻在战国中后期的大量出现,一方面是由于人们认识到了二者的相似性:身体层面——心主宰四肢五官,政治层面——君主主宰臣民;另一方面,也是由于政治与思想之间的紧密互动关系。战国中后期身心关系的变化以及身体政治互喻的大量出现,反映这一时期政治思想领域的巨大变动,大一统与帝制呼之欲出。 相似文献
3.
4.
管仲是春秋时期杰出的思想家、政治家,其思想主张和所建事功,不时吸引着后代治国能臣和学者士人的目光。明代士大夫指斥管仲的"霸术",却高度评价管仲所建立的事功,尤其是其"攘夷"的伟大功绩,这与当时明王朝替代蒙元政权有很大的关系,还与汉民族"华夷之防"狭隘的民族观相关联,及明代士大夫所受到的文化教育即理学思想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管仲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政治家、思想家。司马迁不仅在《史记》中创作了《管晏列传》,而且对管仲充满敬仰与赞颂之情。司马迁的人生观、生死观与义利观显然受到管仲的深刻影响。他们二人分别走的是“立功”、“立言”的道路,但都具有“不羞小节而耻功名不显于天下”的个性特征和奋发有为、建功立业的时代精神。 相似文献
6.
管仲学派把天、地、人看作是一个以道为根据和调节机制的有机系统,认为天地人遵循着共同的基本生存法则,由此阐述了以人与天调、天人相因为基础的生态存在论。《管子》一书以道为物要的价值观为总依据,把自然现象道德化,根据人类道德与自然万物的内在依存关系,提出德润万物的生态伦理命题;揭示了自然现象的属性与人的能力品质的一致性,主张入世行为要遵循以人与天调、德润万物、时之处事为中心的伦理原则,并提出了取用有度的生态伦理规范,即合理利用,开发有度;依时禁放,顺天应人;宽猛并济,令行禁止;多管齐下,综合治理。管仲学派的生态伦理思想与其政治思想是紧密结合的,直接服务于治国安邦、发展经济和满足民众需求,它开创了中国生态伦理思想史的先河。 相似文献
7.
学术界对管仲的研究越来越深入细致,对三苏的研究更是全面精微,遗憾的是几乎没有人研究管仲和三苏之间的联系,事实上三苏对管仲都非常关注,甚至各自都有同题文章《管仲论》,本文正是拟从前人的这些缺憾入手,深入系统地分析研究三苏对管仲的评价与论述,从而深层次地分析管仲的历史影响以及三苏对同一历史人物的相同与不同的看法,更全面地了解三苏其人其事和管仲其人其书。 相似文献
8.
明代著名史学家王世贞对春秋时期杰出的政治家管仲,曾给予全面且较高的评价。王世贞关注管仲,与当时朱明王朝取代蒙元政权关系密切,还与王世贞曾在青州任职有关。王世贞的治史思想,还不可避免地受到明中后期阳明心学的影响。通过分析王世贞对管仲的评价,可以明晰王世贞的治史特点,并为分析明代的时代特征和社会变迁提供佐证。 相似文献
9.
学者一般都认为,基于管仲助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的历史功绩,孔子对管仲的最终评价是肯定性的。然而,这却直接与孔子所言之,"管氏而知礼,孰不知礼"相冲突。实际上孔子并没有直接否定子路、子贡对管仲的看法。结合孔子的施教目标和《论语》中孔子回答弟子提问的基本方式,可以推断出孔子并没有肯定管仲为"仁"。"如其仁"一语,与管仲并无直接关联。究其本质而言,孔子的回答旨在教化、激励弟子;而从孔子对礼制的一贯立场来看,违礼之管仲不能为仁者。 相似文献
10.
周代天子大飨礼是天子款待高级贵族规格最高的一种礼仪,是国家礼乐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该礼目前已失传,结合金文和传世典籍可知,天子大飨礼由演奏乐歌、体荐飨醴、宴乐、宾射、赏赐、赋诗等六项主要内容构成。诸侯献捷于王、王大合诸侯、王室籍田及大型祭祀等是促成天子大飨的主要原因。大飨礼在当时具有多重政治功能,如有助于高级贵族参政议政;贵族阶层用以"观威仪,省祸福";天子为了"示慈惠"、"仁宾客"等。春秋时期,大飨礼因王道衰、礼仪崩而日趋没落。 相似文献
11.
社会保障思想是管子治道思想的重要内容。其内容包括: 社会保障的主体范围, 社会保障的具体制度, 社会保障的作用等。管子的社会保障治道思想对当代国家的启示意义有: 一是社会保障是国家的重要职能, 二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 三是建立和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具有重要的意义和作用。 相似文献
12.
管仲的财税思想在治国方略、财政收入政策、财政支出政策上的应用,既保证了充足的财政收入,又深得民心,为齐桓公称霸中原打下了良好的经济基础,对于今天中国财税政策的制定和实施,也有很重要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3.
管仲是中国先秦哲学思想史上第一位思想家,他的王霸学思想既是对前先秦文化思想精神的时代性因革,又是对后来哲学思想的开启。管仲的政治思想是以民为本的刑赏主义法治思想和功利主义治政思想,其赖以支撑的伦理精神是自然主义人性论,思想基础是水本原论哲学。从历史源流看,管仲开辟了中国哲学思想“因人事而自然”的思维道路,是自然人性论功利主义伦理学和政治学的始祖,并以此开辟了“以刑入礼”的刑赏主义实践道路。管仲的思想之源,是夏商周三代所形成的以王道为目标、以天道为根据、以人道为途径的“王官之学”;管仲的思想之流,不仅涌动出法家思潮,而且激励并贯穿了先秦诸子各家学说。 相似文献
14.
管仲是春秋时期齐国的名相,他辅佐齐桓公,以法治国,涵及治农、治政、治军、治贪、治商工等方面,使齐国由弱变强,九合诸侯,一匡天下,成为春秋五霸之首。管仲的“以法治国”思想为现代的“依法治国”提供了有益的借鉴。 相似文献
15.
消费观念是人们对待其可支配收入的指导思想和态度以及对商品价值追求的取向。消费观念的形成既是民族文化长期积淀的结果,又是社会现实的直接反映。《管子》的俭侈消费思想内容丰富,见解独到,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精髓。《管子》关于正常条件下应当节俭,一定条件下应当扩大消费的观点、关于俭侈都不能过度的观点、关于消费反作用于生产的观点,不仅具有历史影响,而且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 相似文献
16.
水利是农业的命脉。古代齐国的农学家们正是在研究“草木之道”的大自然中,发现了水利对农业生产的重要作用。基于治水改土种植的大量实践活动,形成了齐人“水者,地之血气”的精辟见解。《管子》一书中《度地》、《乘马》、《水地》等篇章,不仅记载了管仲治水的思想,也真实地反映了古代齐国劳动人民治水的史实。 相似文献
17.
由于《管子》一书的成书时间、作者及篇章的断代难以确定,故当前我国音乐界只能将其中有关乐论的美学思想概括为杂糅派。这样不仅忽略了管仲的音乐思想和审美观,而且也没有给他一个确切的派别。鉴于此,笔者通过对其佐桓前后言行的考证认为,管仲的音乐观是重使用、讲功利、强国家。其音乐美学思想应属实用派。 相似文献
18.
管仲作为春秋时期齐国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经济学家和改革家,对三农(农业、农村、农民)问题高度重视,在农村管理方面有自己的有效策略,是其政治实践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思想在《管子》一书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今天深入探讨之,对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有着重要的借鉴价值。 相似文献
19.
This study examined whether individuals who report a broad repertoire of coping skills vary their coping efforts as a function of situational factors. Three weeks prior to their midterm exam, 80 graduate students completed Rosenbaum's (1980b) Self-Control Schedule, which assessed subjects' learned resourcefulness. High (HR) and low (LR) resourcefulness groups were created by using the upper and lower thirds of the distribution. On the day of the exam and a week later, prior to receiving results, subjects completed the Strain Questionnaire (Lefebvre & Sandford, 1985), Ways of Coping Checklist (Folkman & Lazarus, 1985), and other self-report measures. Results showed that HR subjects significantly reduced their problem-focused coping efforts from preparation week to waiting week, whereas LR subjects did not. In contrast, LR individuals reported significantly more wishful thinking, distancing, tension reduction, keeping to self, and self-blame during waiting week. For both measurement weeks, HR individuals reported significantly less stress symptoms than LR subjects.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