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伦理学是一种实践哲学,它必须面对活生生的现实生活,告诉人们应如何去行动.就此而言,真正的伦理学研究必然是"应用的",不会是纯粹知性的探究,否则就会丧失其实践哲学的品格.故而,可以说,伦理学必然是应用伦理学.既然如此,那为什么还要专门提出"应用伦理学"这一概念呢?这是否是个多余的概念呢?要回答这些问题,就必须澄清究竟什么是应用伦理学?一般而言,伦理学被区分为三个不同的分支,即规范伦理学、元伦理学以及应用伦理学.简单说来,规范伦理学被看作是旨在提出一些理论以解答什么是正当的行动这一问题,并为该理论提供有说服力的辩护.  相似文献   

2.
论环境伦理学的两种探究模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环境伦理学既是一种道德哲学,也是一种应用伦理学,由此致使一些人对环境伦理学的身份感到困惑,并对环境伦理学的合法性提出了质疑.通过区分并说明环境伦理学的两种探究模式(即道德哲学模式与应用伦理学模式),试图解答人们关于环境伦理学之身份的困惑,并对环境伦理学的合法性进行辩护.  相似文献   

3.
整体而言,儒家伦理自成系统,非任何一种西方伦理学理论所能够范围。当然,这并不就意味着西方伦理学理论进入当代儒家伦理研究领域必然地是不合法的。在方法论的意义上,后果论、义务论、德性论三种伦理学进路下的儒家伦理阐释各有所当,亦各有所偏。相对而言,儒家伦理与德性论在理论旨趣上表现出更为深刻的契合性。有鉴于此,当代学者做儒家伦理研究,在方法论上有必要保持自觉的反省意识,对西方伦理学理论的意义和限度应有足够的警醒,从而得以在两种不同的伦理学传统的哲学会通中把握一种恰当的分寸感。  相似文献   

4.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转向生活世界的伦理学变革,使当代伦理学研究从对普遍化的道德原理和道德体系的知识论建构转向对以现代性问题为背景的现实生活世界的道德关切.在这种变革中,当代伦理学研究实现着从体系意识向问题意识的转变,引发了应用伦理学的勃兴和德性伦理传统的当代复兴,从而使伦理学的人学价值意蕴得以彰显.当代伦理学的发展还需要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面向现实生活世界,实现问题意识与理论意识的互动、德性伦理与规范伦理的整合、道德共识与差异伦理的和谐.  相似文献   

5.
斯多亚伦理学是否受到了亚里士多德或漫步学派伦理学的影响?这是一个直到今天都仍具有争议的问题。争议的焦点主要表现在朗(A.A.Long)与桑德巴赫(F.H.Sandbach)所持的对立的观点上,朗认为斯多亚伦理学是对隐含在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内部未解的矛盾和张力的一种回应和解决的尝试;而桑德巴赫则认为斯多亚伦理学并没有受到亚里士多德或漫步学派伦理学的影响,而二者的术语重合不能作为有力证据,因为柏拉图哲学也同样使用过相同术语。本文意在借助斯多亚学派的创立者芝诺对幸福和德性的看法而重新审视这个难题,通过比较和分析,我们发现朗和桑德巴赫的观点并非完全对立,因为朗所列举的斯多亚伦理学与亚里士多德伦理学相重合或对应的三个方面并不能完全穷尽二者的关系,而桑德巴赫在缺乏对具体的斯多亚主义者的伦理思想探析的前提下对上述三个方面进行反驳的依据本身也不能作为充足的理由。事实上,亚里士多德伦理学对斯多亚伦理学的影响可以通过芝诺对德性与幸福的关系的分析可见一斑。  相似文献   

6.
赫勒后期思想的发展具有两个明显的特征:一是基于20世纪80年代后现代主义思潮的背景,二是伦理学的转向。它集中表现为赫勒在《一般伦理学》中对人的生存偶然性与道德普遍性之间张力的哲学探讨。本文结合赫勒后期的其他著作,通过对《一般伦理学》的解读,指出赫勒的伦理学仍然是一种基于"善"的伦理学,或走向"善"的后现代伦理学,其中"好人存在,他们究竟何以可能"这一命题是其前提设定,由此也决定了其伦理构思必然带有某种道德乌托邦的色彩。  相似文献   

7.
关注和研究现实伦理问题,既是当代伦理学应用特征的表现,也是伦理学发挥其实践功能的必然要求.伴随人类文明与进步而出现和发展起来的城市,既是人类物质财富的集中地和人类精神文化的创新地,也是城市居民学习、工作、居住、娱乐的家园.  相似文献   

8.
伦理学是研究道德和道德现象的科学,也是研究伦理关系及其调整的学问。前者是目前我国学界的主流观点,后者尚未受到足够重视。伦理关系是一种具有普遍性的特殊的社会关系,主要存在于"善"的领域,以伦理权利与义务关系为实质和核心内容,以非强制性的道德调整为主要调整手段。从伦理学的历史和现实看,伦理关系都是伦理学的重要对象,不仅在伦理学理论体系的建构中具有基础性意义,而且在实践上也是完成伦理学使命的关键所在。  相似文献   

9.
最早产生的伦理学理论主要是目的论的.超验目的论、幸福论、快乐主义是它的重要形式.效用主义是快乐主义的一种较晚近的形式.德性伦理学也是最早产生的一种目的论伦理学.中国儒家学说在其核心处是一种德性的伦理学.在斯多亚学派的学说中,德性与至善概念疏离后成为目的本身.在西方,德性伦理学又由于它具有的不同特点被称为完善论或自我实现论.从德性伦理学中逐步分离出独立的正当概念.康德在许多方面来说是从德性伦理学到义务论伦理学的联系环节.在义务论伦理学中正当(应当)成为核心的概念.在义务论伦理学中,基于对正当的不同解说,形成责任论与权利论两脉.康德学说是责任论的杰出典范.在权利论中,首先形成作为其古代先声的回应的近现代契约论伦理学.从这种传统中新近发展出程序论的伦理学.  相似文献   

10.
问:何谓中国现代伦理学? 答:所谓中国现代伦理学,首先是基于对"工业-市场-信息"的现代社会生活的反映,是对在这种社会历史条件下的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国人的生存方式的一种伦理反思.它是对现代社会的现实本质和发展规律的逻辑表达,也必然包含着作为主体的现代人特别是现代中国人的情感、意志和对价值与善的追求. 问:发展中国现代伦理学的一个基本条件是要批判地继承人类的伦理道德文化遗产.怎么理解"批判地继承"的含义?  相似文献   

11.
高兆明教授的新著《存在与自由:伦理学引论》、《伦理学理论与方法》及《自由与善:克隆人伦理问题研究》(与孙慕义合著)相继出版发行,引起同行的广泛关注。这几本书涉及伦理学一系列重要的基本理论与方法问题,提出了一些独到见解,令人兴奋。第一,系统地提出了一个较新的伦理学基本理论框架体系。众所周知,多年来我国的伦理学理论体系保持了基本的稳定性,影响了几代人,功不可没。不过,这个理论体系一方面受苏联影响很大,另一方面在体系与内容上与当代中国正在迅速发展变化的现实生活有些不尽适应。高兆明教授在《存在与自由:伦理学引论》中另…  相似文献   

12.
<正>一、伦理学的底线李义天:伦理学是一门非常有魅力的学科。在整个哲学门类的所有分支中,伦理学也许是最为贴近现实生活,最能够为日常行动提供准则和依据、为日常生活提供指导和理由的哲学知识。在我眼里,伦理学的最基本底线就在于,它与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与经验世界息息相关。因此,所有的伦理学命题都是对伦理生活的反应或反思。不仅如此,  相似文献   

13.
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一种当代的进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当代德性伦理学的哲学思潮中,较之于学者们普遍重视的亚里士多德的理性主义传统,相对受到忽视的休谟的情感主义传统反倒更有可能为我们提供一种德性伦理学在当代复兴的思想源泉,在与儒家德性论会通的语境之下尤其如此.当代道德发展心理学的研究印证了休谟的移情观念,而这一移情观念又可以用来对道义论进行一种情感主义的辩护,即一种建基于移情观念的当代情感主义德性伦理学.  相似文献   

14.
萨特从“意识的意向性“出发建构的实存主义,具有反对本质主义的显赫动机;由实存主义出发得出“他人就是地狱”、自我与他人正相冲突的结论,也具有反对规范伦理学的典型意义;但以此出发构建一种伦理学的理论主张却是不可能实现的。根本原因在于:作为其理论基石的实存主义依然是一种形而上学的致思路径,以此为视点无法与具体的伦理经验相兼容,而且必然陷入悖谬。  相似文献   

15.
严格意义上的"现象学的伦理学"是一种反思—描述的伦理学。胡塞尔、哈特曼、耿宁的案例为我们提供了现象学伦理学的三种可能性,它们的共同特点都是在现象学反思中进行的对道德意识的有意无意的本质直观。这样一种现象学的伦理学与其说是一种价值伦理学,不如说是一种道德心理学或道德意识现象学。现象学的反思—描述伦理学与近代以来的规范伦理学的区别,非常类似于数学—逻辑学中的直觉主义与形式主义的差异。与后面两种数学理论一样,前面两种伦理学说也不能被理解为是非此即彼、相互排斥的。只是对它们之间的奠基关系的不同理解,会导向在伦理学思考中的两种不同立场:反思—描述伦理学的和规范伦理学的。这两种伦理学需要彼此互补才能最终构成完整的人类道德系统。  相似文献   

16.
弗洛姆将人格作为伦理学研究的主题,他认为人格是诱导人的潜能实现的方式,是道德行为的动力基础.尤其是生产性人格能够激发并引导人性中理性和爱的潜能的充分实现,推动个体行为向善并且成为善良的人.生产性人格是一种理想的人格取向,现实生活中的人格往往是不同人格取向的综合,那么,人格塑造就是发育生产性人格在整个人格体系中的地位和作用.弗洛姆以生产性人格为核心规范建立了规范人本主义伦理学,对现代性问题的解答具有重要意义.但是作为规范的生产性人格或多或少触及了美德理论,这一矛盾也使弗洛姆的人格及人格塑造论面临着挑战.  相似文献   

17.
女性主义伦理学伴随着西方女权运动的深化,产生于最近三十年,其主要标志是卡罗尔·吉利根教授的《不同的声音——心理学理论与妇女发展》的出版.此后,女性主义伦理学渗透到社会的各个领域,如政治伦理、生态伦理、生命伦理、性伦理等领域,形成不同的交叉学科.作为女性主义伦理学的主要组成部分的关怀伦理学,一直备受女性主义伦理学家的关注.关于关怀伦理学,学术界比较有争议的几个问题有:性别与道德的关系、关怀与正义的关系、关怀伦理学的理论归属等.女性主义伦理学的出现为女性解放运动提供了理论上的支撑,同时,也为伦理学的研究提供了一种新的研究方法——性别分析法.但是,女性主义伦理学作为一种新兴学科,其在理论上和实践上仍然具有一定的局限性.  相似文献   

18.
从20世纪五六十年代开始,美德伦理学在西方复兴并逐渐成为规范伦理学中的一员。尽管如此,关于美德伦理学无法提供正确行为指导的声音一直不绝于耳,进而,美德伦理学作为一种规范伦理学的地位也受到挑战。面对这种挑战,近年来的美德伦理学至少发展出了三种形式,即基于行为者的解释、合格的行为者解释和目标中心的解释。三种形式分别通过强调行为动机、有美德之人的典型行为和击中美德行为的目标给出了有关正确行为的说明。  相似文献   

19.
经济伦理与社会和谐--兼论经济伦理学的宗旨与使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建构和谐社会最为重要的内容是保持利益与美德的和谐发展,经济伦理学的宗旨与使命正是通过确保经济学与伦理学的相互和谐,从形而下和形而上两个层面推进利益与美德的和谐发展.因此,我们应该通过经济伦理学建构和谐社会,特别是论证与研究当前国内外效率基础上的公平问题.  相似文献   

20.
伦理学理论在泛义上的“被应用”有两种意义 ,即被直接地或间接地作为理解或解释而诉诸。有三种直接诉诸伦理学理论的方式。将一种体系作为解释系统应用于全部领域的方式目标过高。部分地应用伦理学理论的方式具有灵活性 ,但牺牲解释的系统性。将一种理论应用于某一领域的方式较为合理 ,但也容易受到不同推理和不同结论的挑战。更好的选择也许是解除应用伦理学提供理解或解释系统的工作 ,使它专心从事它能最好地从事的工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