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释圣严 《法音》2003,(6):13-18
自西元1990年1月12日至15日,我们中华佛学研究所假台北国家图书馆,举办了第一届中华国际佛学会议以来,已历十二个年头。当时拟定的永久主题是“佛教传统与现代社会”。在此原则下,以前三届也各选定了一个主题,分别是:“佛教伦理与现代社会”、“传统戒律与现代世界”、“人间净土与现代社会”。每一届都有很多杰出的学者们,发表了高水准的论文。这回是第四届,我们依旧要沿着永久主题的原则,来讨论“佛教与二十一世纪”。有三个子题,分成三个领域,那就是:一、佛教与修行,二、佛教与社会,三、佛教与资讯。每一个领域,都将有多篇专业的论文发表…  相似文献   

2.
纯祥 《法音》2008,(1):40-41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出家人的修学生活也丰富了起来。2007年9月10日至18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佛教协会组织的赴韩国修行生活体验。中韩日三国佛教界互派修行体验僧,是三国佛教友好交流会议确定的项目之一,本次是中国僧人第五次组团赴韩国进行修行体验。全团由江西、广东、湖北、四川四省共37位青年僧人组成,以中国佛教协会国际部副主任普正法师为团长。韩国承办此次活动的是曹溪宗及其所属五大丛林之一——全罗南道古佛丛林白羊寺。我们乘飞机于9月10日从北京到首尔,然后坐大巴于当晚抵达寺院,于禅堂中止住。  相似文献   

3.
方立天 《法音》2007,(4):3-5
问题的提出首届“世界佛教论坛”的主题是“和谐世界,从心开始”。这个主题的设定很有创意,笔者体会它至少包含三方面的意义:一是凸显出建设和谐世界的重要性,二是强调和谐世界要从个人做起,三是个人要从正心开始。这个主题不仅体现了佛教重视“心”的功  相似文献   

4.
《法音》2010,(4):56-56
<正>本刊讯福建佛学院是以修学并重为基础的汉语系佛教本科院校,旨在培养爱国爱教、遵纪守法、学修并重、具足正信、弘扬正法的现代僧才。学制:预科二年,本科四年,研究生三年。今年招收名额为本科班40人,预科班40人。课程设置:1、佛教学科:基础佛学、印中佛教史、部派佛教、三论宗、唯识宗、天台宗、禅宗、净土宗、律  相似文献   

5.
体恒 《法音》2007,(1):33-38
古印度的僧团和中国的僧团在生活方式上有很大差异,而不同的生活方式决定了不同的修学形式。佛陀时代,僧众主要是听经闻法、静坐禅修、羯磨布萨与托钵乞食等,没有固定的寺院生活模式。而佛教传入汉地后则形成了稳定的寺院生活方式。汉地僧团的修学与印度的僧团相比,有一个明显的区别,那就是形成了一个严密的佛事体系。这些佛事有日常行持的五堂功课.有诵经、念佛、禅修,有佛菩萨圣诞的祝延、上供,有黑白月的诵戒布萨,  相似文献   

6.
杜钢 《法音》2010,(4):26-31
<正>今年是印光大师圆寂七十周年,作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一代祖师,印光大师不仅自己一生严于克己修身,积功累德,勤谨修学净土法门,同时,他也谆谆教导其弟子们必须要踏实做人,过好世俗生活,敦尽人伦之道,成就完满人格,并在此基础上认真修学净土法门,以求解脱,证得涅槃。可  相似文献   

7.
在科技迅猛发展的信息时代,出家人的修学生活也丰富起来,2007年9月10日至18日,我有幸参加了中国佛教协会以国际部副主任普正法师为团长赴韩国体验修行的活动。这是中韩日三国友好交流会议精神倡导下的中国僧人第五次组团到韩国修行体  相似文献   

8.
生命与健康,是人类生活的一个永恒主题。人间佛教的建设,不能回避这一主题。大力弘扬佛教思想宝库中蕴涵的有现代价值的医药养生思想,是二十一世纪佛教与现代社会相契合,将佛法图融于社会,服务人生,建设人间佛教的方便法门之一。  相似文献   

9.
读罢印顺导师《建设在家佛教的方针》一文,掩卷沉思,惊叹于印老对居士佛教的全面分析和深刻见解,这对于现代人修学佛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0.
杜钢 《法音》2009,(12):19-23
印光大师作为中国佛教净土宗的一代宗师,其所主张的教育内容体系主要是由道德伦常、因果报应与净土法门这三大部分所组成。这些教育内容不仅涉及到中国传统社会中佛教信众世俗生活的方方面面,同时.又体现出浓厚的净土宗教育的特色,从而将佛教信众的世俗生活与对净土法门的如理修学有机结合在一起,契理契机.简便易行,这也使得印光大师的教育主张得到了广大佛教信众的接受和认同,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  相似文献   

11.
根据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关于加强三国佛教交流的精神,由中国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联络委员会和日本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共同发起,由河北赵县柏林寺和日本日中友好临黄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三次中日禅僧互换交流活动,于2001年10月1日至10日在河北省赵县柏林寺举行,获得了圆满成功。根据双方的协议,中日禅僧互换交流活动自1998年开始举办,迄今为止已经举办了三次。第一次是由日方派遣七名禅僧到河北省赵县柏林寺体验修行生活,第二次是由柏林寺派遣五名僧人分别到日本临济宗的相国寺、东福寺和曹洞宗的永平寺体验修行生…  相似文献   

12.
今年五月是美东佛教总会成立二十周年纪念,这是值得我们随喜赞叹的事。佛敦常讲“诸法因缘生”。说到金玉堂居士创办美东佛教总会的因缘、事迹,实在令人感动。居上一家于1955年初移住美国,眼见纽约这个繁华的都市,聚集着世界各种肤色的居民,他们操着各种语言,信奉各种宗教,各教也都有自己礼拜和修学的场所,唯独没有华人佛教活动的地方,而当地华裔信佛群众都渴望有一个礼诵听法的佛教道场。当  相似文献   

13.
正"茶事"逐渐上升为"参禅"本身,与佛教的智慧、觉悟等相连,具有了宗教的神圣性和精神性等内在的因素,"禅茶"成为了一种当之无愧的中国化的佛教修行方式。近日,习近平主席在致信祝贺首个"国际茶日"中提到"茶起源于中国,盛行于世界……中国愿同各方一道深化茶文化的交融互鉴。"在发源于中国的茶及茶文化盛行于世界的过程中,佛教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由于佛教的参与,尤其是佛教禅茶的形成,为原本单纯具有生物意义上生津止渴、缓解疲劳、提神益思的"物质之茶",赋予了人文情趣、礼仪规制和净心修身的意义,塑造了"精神之茶",使中国的茶文化享誉世界。  相似文献   

14.
现代丛林修学生活的趋势──在中国佛教协会教制工作委员会扩大会议上的发言学诚十多年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国家各项制度的不断完善,社会日趋稳定,展现在人们眼前的是一派国泰民安、经济繁荣的喜人景象,标志着中国历史上一个辉煌时代的来临。佛教也随着这和煦...  相似文献   

15.
宏度 《法音》2000,(8):46-47
本刊讯 应中国佛教协会的邀请,韩国佛教宗团协议会组织的以春光法师为团长的韩国佛教青年僧侣中国寺院修行生活体验团一行27人 ,于6月5日至15日在福建厦门南普陀寺和莆田广化寺体验中国寺院的修行生活。 体验团的成员分别来自韩国佛教的天台宗(10人)、太古宗(8人)、观音宗(2人)、元晓宗(2人)、曹溪宗(2人)、总指宗(1人)、法轮宗(1人)和曹洞宗(1人),具有广泛的代表性。体验团共分二组,一组赴厦门南普陀寺,一组赴莆田广化寺。这是继前年和去年中韩两国佛教界互派青年僧侣体验寺院修行生活后的又一次友好…  相似文献   

16.
四、短期出家修道会 “短期出家”,一直存在于泰国等南传佛教国家。泰国是个佛教国家,所以男性在一生中都必须出家一段时日,以体验僧团生活,是为“短期出家”。  相似文献   

17.
《法音》2020,(5)
正五戒是佛教最基本的戒条,要求所有佛教信徒都要共同遵守。五戒的内容涵盖了生活方方面面的行为规范,是指引佛教健康发展的指南。五戒的制定,都有其特定的时代因缘,也有轻重不同的区分及不同的社会根源。在现代社会中,持守五戒对维护大众的行为和道德规范具有重要的意义。对于一个佛教信徒来说,全面了解五戒的内容,对于我们更好地规范自己的言行举止,更为如法地修学佛法都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净因法师撰写的《五戒现代观》一书,是一本全面诠释五戒内涵的书。书中对于五戒的制戒因缘、五戒各个戒条的分类、五戒  相似文献   

18.
认识寺院教育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这份材料是我刚出家大概三十三岁时候写的。当时,接受白圣法师的邀请在三藏学院教书。那时候教材都是自己编的,参考资料多半是从《印光大师文钞》里摘出来的,编成表解,作为佛学院的教材。《寺院教育商榷》,是我当时对一个寺院要把佛法发扬光大的构想,总共有五讲:第一是认识寺院教育,第二是怎样展开摄化活动,第三是修学的生活,第四是修行的目的与初方便,第五是信众的联谊与互助。就“认识寺院教育”这个主题可以从五个方面来说明。一、寺院价值寺院的设施及其存在的意义,这是我们首先要清楚明白的,“寺”这个名称的由来有它的历史渊源。佛教…  相似文献   

19.
杨笑天 《法音》2002,(4):37-44
根据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会议关于加强三国佛教交流的精神,由中国中韩日佛教友好交流联络委员会和日本日中韩国际佛教交流协议会共同发起,由河北赵县柏林寺和日本日中友好临黄协会联合举办的第三次中日禅僧互换交流活动,于2001年10月1日至10日在河北省赵县柏林寺举行,获得了圆满成功。  相似文献   

20.
《法音》2023,(12):12-12
2023年11月15日,来自中国、美国、加拿大佛教界、学术界代表及各界嘉宾300余人相聚中国浙江杭州,举行第三届中美加佛教论坛。我们围绕“心地和平·共生吉祥”的主题,就“全球化视域下的佛典翻译与传播”和“禅与现代生活”两大议题进行深入研讨、凝聚共识,取得了积极成果。追求和平是人类永恒的愿望。佛教是人类伟大的文明传统之一,佛教徒一直是倡导世界和平、人心安乐的使者。中美加佛教徒之间有着深厚的亲缘法谊。在当今世界,三国佛教徒应该肩负起维护世界和平、众生安乐的使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