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依据新史料文献,考察了明代林兆恩三一教与道教南宗的关联。林兆恩拜莆田道士上阳子卓晚春为师,时常往来于道教南宗的发源地福建武夷山一带,对南宗宗师十分敬仰,所修习的内丹功法乃钟吕、张伯端、白玉蟾、陈致虚一系的南宗丹法;林兆恩对道教南宗祖师的经典十分熟悉,其《林子三教正宗统论》多援引南宗丹道思想来论证其"三教合一"的"道理";林兆恩的"艮背心法"功法与道教南宗有密切关系,《九序心法》中的道教内修元素主要是指道教南宗丹法的影响。  相似文献   

2.
林兆恩的三教合一思想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林兆恩的三教合一思想马西沙林兆恩,字茂勋,别号龙江,道号子谷子、心隐子,晚年又号混虚氏、无始氏,明正德十二年(1517)诞生在福建莆田一个大家族,死于明万历二十六年(1598),享年82岁。林氏一生倡三教合一,创立三一教。三一教曾流行于闽、浙、赣、皖...  相似文献   

3.
本文通过文献爬疏与田野调查结合,考述鲜为人知的三一教在福建漳州传播历史。发现在漳州不但有萧应麟、张子鲁、许应甲、韩先生等三一教门人的活动,而且宦漳官员也与林兆恩及门人交游往来。与此同时,漳浦宝珠岩、府城三教堂的先后建立,其影响持续至清末,显然与当时漳州的社会文化思潮密切相关。深入研讨三一教在漳州的活动与传播历史,有助于更好把握三一教发展的全貌。  相似文献   

4.
慧苑的三教关系思想长期以来未受到学界的应有重视和深入发掘,甚至遭到曲解,事实上慧苑的三教关系思想具有分判三教和融通三教两方面相结合的深刻内涵,即在分判佛教与儒道二教的差异基础上,力图以佛教特别是华严宗统摄和融通儒道二教而将儒佛道三教调合成一个彼此融通的系统化统一整体,慧苑三教关系思想的深刻内涵实际上与中国佛教(含华严宗...  相似文献   

5.
三教圣地──耶路撒冷卓新平耶路撒冷是世界著名的宗教和文化古城,有着4,000多年的悠久历史,并先后成为犹太教、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圣地,故有“三教圣地”或“三教圣城”之说。耶路撒冷位于巴勒斯但中部犹太山地的中央。为海拔800米左右的山城。它东离死海约2...  相似文献   

6.
自汉以后,三教关系是中国传统宗教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儒学是否为宗教的问题,历来有所争论。这反映在三教关系的研究上,集中体现于对三教之"教"内涵的如何把握。然而,三教之学及其关系的历史衍变绝不是纯粹地、单一地脱离社会环境的学术形态,相反它是应具体的时代环境而生,并且能反作用于现实社会。从"学"的层面和从"教"的层面都有失片面,只有从内在精神的层面去把握中国传统宗教与文化才  相似文献   

7.
文章主要基于田野调查,结合文献资料,详细考察了福建莆田元妙观的历史源流、所藏碑刻及其社会影响。指出:莆田元妙观始建于唐贞观年间,后经历代的不断修缮扩建,至明清时期已是一座"三殿宏丽,甲于八郡"的著名道教圣地。观内保存的宋徽宗御制御书《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较海南《神霄玉清万寿宫诏》碑保存完整、石质上等,是迄今为止发现的见于金石著录的字数最多、保存较为完好的宋徽宗瘦金体碑刻。莆田元妙观道士与明代林兆恩所创的三一教有关联,同时也与莆田地方社会士绅有着密切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身体与身体美学   总被引:19,自引:0,他引:19  
关于身体的谈论不仅是人们最一般的日常话语之一,而且也是当前最重要的文化现象之一。日常性的谈论比较简单,它主要相关于身体的疾病、健康和快乐等;文化性的谈论则比较复杂,它不仅批评历史上身体的缺席,而且追求现实中身体的解放。这在身体写作(包括文学、美术和哲学等)中已成为了一个口号。如此种种关于身体的谈论意味着什么?它表明身体是一个问题,而且是相关于每一个人的问题。但它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正张勇(以下简称张):习近平主席在巴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总部发表演讲时指出:"佛教产生于古代印度,但传入中国后,经过长期演化,佛教同中国儒家文化和道家文化融合发展,最终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佛教文化,给中国人的宗教信仰、哲学观念、文学艺术、礼仪习俗等留下了深刻影响。"习主席这句话提到佛教中国化及儒佛道三教关系问题,高屋建瓴的观点折射出三教关系研究在今天的重要性和迫切性。您是国内率先从事三教关系研究的专家,在这方面的研究成果丰硕。请先  相似文献   

10.
马来西亚华人的三一教组织可分为传统活跃型、开放变异型、沉寂冬眠型三类.传统活跃型的堂祠仍然比较重视延续三一教教义及仪式的传统.由于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马来西亚华人的三一教信仰从保守封闭走向开放,从传统走向变革,尤其更多呈现出值得我们关注的变异现象.  相似文献   

11.
<正>民间宗教是传统社会生活中的重要内容,将知识世界与生活世界、典章制度与民间习俗、精英与民众联结在一起。流传于福建莆田地区的三一教,是一种典型的区域性民间宗教。2011年底,浙江大学哲学系何善蒙教授出版了专著《三一教研究》(浙江大学出版社,2011年12月版)。细读之后,笔者真切感到这是一本研究民间宗教的力作。本书的特点,用八个字来概括,就是"系统严谨、深入浅出"。  相似文献   

12.
理性:在经济哲学的视域中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一在传统社会科学文献中 ,理性概念的频繁使用和专门研究主要是和哲学理论相关的。哲学家们对于理性概念的使用常存在于三种场合。其一是本体意义上的使用。在此 ,理性(reason)作为人所具有的别于感觉、情绪或意志的属性 ,常用来指谓人的一种洞察事物或现象必然联系的能力 ,与此相关的哲学研究或争论主要围绕这样的问题展开 :理性能干什么或不能干什么 ?理性是否只是人的特性 ,还是也为较低级的动物所拥有 ?机器是否也会思维(thinking)因而具有理性 ?在什么活动或过程中理性存在 ?其二是认识意义上的使用。在此 ,理性 (reasoning)作为观念、…  相似文献   

13.
杨本华 《法音》2019,(6):14-19
正作为明末四大高僧之一,憨山德清注解并会通内教诸思想,更凭一己之力注解了许多儒道经典文本。学界多以三教一致、三教合一解读德清三教思想。但我们从德清所注解儒道佛经典文本,及其诸如教乘观、体用观、工夫论、圣人观等各方面三教思想对比中,可以发现德清会通儒道思想中有一些辩证之处,其既承认三教一致,又反对三教合一。这是  相似文献   

14.
道教辞典     
华颐 《中国道教》1990,(4):60-61
张伯端(984—1082)北宋道教徒。又名紫阳,字平叔。天台(今属浙江)人。曾涉猎三教经书,以至刑法、书算、医卜、战阵、天文、地理、吉凶死生之术,靡不留心详究。少为太学生,举进士不第,后为府吏。因触犯“火焚文书律”,遣戌岭南,后转成都。传说熙宁二年(1069)在成都遇异人刘海蟾,授以“金液还丹火候之诀”。乃改名“用成(诚)”,号“紫阳”。作《悟真篇》,阐发道教内丹之法。强调先“命”而后“性”。三教合一思想显著,“教虽为三,道乃为一”,认为“  相似文献   

15.
古往今来,在探讨和不断审视宇宙与人生的过程中,许多思想家、哲学家或神学家所思考和力图论证的一个主题是: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的本原是什么?人与自然、人与整个世界的关系如何?人类如何认识世界与改造世界?怎样才能生活得更加美好?这些问题也成为所有宗教、特别是一神论宗教信仰的核心与基础。 作为世界三大一神教之一的伊斯兰教,提倡一  相似文献   

16.
初中阶段差生与优生记忆活动的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一、问题的提出 记忆力是智力的一个重要因素,它在任何学习活动中都是不可缺少的。一个人记忆力的好坏,直接影响他的学习成绩。中学生中学习成绩很差的学生(以下简称差生)和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以下简称优生)在记忆能力上是否有差别?有哪些差别?他们的记忆过程各有些什么特点?搞清这些问题,对于了解和促进差生的智力和智力活动的发展,对  相似文献   

17.
一、信仰科学化是一个无法回避的大问题“人无信不立 ,但信什么、怎样信才是科学的呢 ?”何怀远主编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程》(国防大学出版社19 98年版 ,以下凡引此书只注页码 )鲜明地提出了一个重大的时代性课题。宗教“也是一种信仰的归宿”。 (第 31页 )从哲学角度看 ,“法轮功”一类事件提出的深层问题是 :当代哲学和科学所提供的信仰有多大能力与有神论争夺信仰领域 ?信仰是唯人才有的、超越动物本能的智能现象 ,是人对某种思想观念或事物、现象确信无疑的精神状态。人和动物都有本能 ,都需要物质生活。人优于动物之处是人还有智能 ,…  相似文献   

18.
空海(774——835),是日本真言宗的创始人,密号“遍照”,谥号“弘法大师”。生于赞岐国多度群屏风浦(今日本香川县善通寺市),俗姓佐伯氏。他从十五岁起跟随舅舅阿部大足学习儒教,青年时代开始信奉佛教,成为一个居士,巡礼于四国、近畿一带的山岳圣地。二十岁(一说二十四岁)时著《三教指归》,并落发出家。日本延历二十三年(804)五  相似文献   

19.
一、学术研究是伊斯兰教的优良传统伊斯兰教是一个提倡学术研究的宗教。《古兰经》中最早下降的启示(96:1—5)就教人读书写字。先知穆罕默德也曾说:“学问虽远在中国,亦当求之。”从四大哈里发时期开始,伊斯兰教就特别注意宗教本身的学术研究,对于《古兰经》、圣训、教法、哲学、先知的历史,都有专门的人进行研究,  相似文献   

20.
我们要讲教牧问题,必须先从教牧同工的个人说起。他必须是一个合神心意的工人,是一个合乎主用的工人。不然的话,讲什么教牧学都是无用,根本不是神拣选的器皿。怎能够让神使用呢?根本不是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