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前国内外对包括民间信仰在内的海外中国传统宗教信仰的研究趋于加强,尤其是越来越多的硕博士学位论文聚焦于华侨华人民间信仰,不少研究成果选题角度合理,研究方法和理论较为科学,得出的结论也较为客观理性,甚至有一定深度,具有较高的借鉴意义、参考价值。但就华侨华人民间信仰研究的学术价值、应用价值和社会意义而言,目前的相关研究总体上仍显薄弱和不足,仍有较大的拓展空间。  相似文献   

2.
在中国现代性的建构中,民间信仰是一个应予正确认识和处理的重要问题。笔者认为:被20世纪现代性话语否定的中国传统民间信仰其实内含着一定的现代性因素,例如信众的主体性、理性及其信仰的世俗性等。在当代民间信仰的复兴与演变中,这些因素更逐渐增长、日趋强化。经由适当引导下的调整与变革,民间信仰能够完成自身的现代性转型,并为中国现代性的建构提供本土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3.
中国民间美术文化丰富多彩,是中国上下五千年文明史中重要的文化形式之一,其传承和发展对中国现代艺术有重要的影响,也可以说是中国现代艺术的重要思想。中国民间美术和传统艺术造型观念比较相似,照相技术和绘画艺术的发展就是民间艺术走向时代舞台的开始。中国民间美术造型观对现代绘画有重要的影响,所以要积极发掘民间美术造型的价值,探索它与现代绘画艺术的融合。  相似文献   

4.
正民间信仰固化传承下来的民间民俗文化,如流传的故事、场所神祇、碑牌、题字、壁画,乃至选址、民俗活动、文物等都是中国传统文化传承的重要载体,是地方特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文化传承的强大惯性。因此,我们应该站在时代前沿和战略全局的高度思考、谋划和推进优秀民间民俗文化的传承和弘扬工作。温州民间信仰历史久远,社会基础深厚,民间信仰活动场所有6912  相似文献   

5.
正流传于各地农村的民间信仰文化,既是中国传统文化资源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乡村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当地社会生活的组成部分。如何保护和引导民间信仰文化,深入研究、挖掘其中蕴含的优秀思想观念、人文精神、道德规范,充分发挥其教化民风、凝聚人心、助推经济的重要作用,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是一个具有理论性和现实性的问题。一、民间信仰文化在乡村地区的功能民间信仰在中国具有悠久的历史,自产生以来一直对人们的生产生活有着重要的影响。尤其是随着当代社会转型以及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  相似文献   

6.
商琳  魏微 《中国宗教》1995,(收录汇总):32-33
浙江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形态众多,是浙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民间信仰工作方针政策,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看待和处理民间信仰问题,大力加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挖掘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凝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推进优秀民间信仰文化的现代传承。  相似文献   

7.
民间佛教信仰是中国传统社会民间信仰的重要组成部分,然清末民初以降却日渐式微.本文以1935至1939年发生在四川新繁县一起复杂的庙产纠纷为中心,分析了民国时期佛教的普通信众、出家僧人以及代表国家的司法对佛教不尽相同的态度,对民间佛教信仰的失落尝试给予史学和社会学意义的解读,进而希冀对在社会变迁下的人民宗教信仰或宗教的生存样态有所展示.  相似文献   

8.
商琳  魏微 《中国宗教》2023,(7):32-33
<正>浙江民间信仰历史悠久,形态众多,是浙江历史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浙江认真贯彻落实有关民间信仰工作方针政策,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高度看待和处理民间信仰问题,大力加强民间信仰文化研究,挖掘其中的优秀传统文化因素,凝聚向上向善的精神力量,推进优秀民间信仰文化的现代传承,  相似文献   

9.
文化在国家与民族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位置。传统节日是民族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也是传承民族精神的一种重要形式。大学生作为我国优秀文化的传承者、国家文化创新发展的主力军,对传统节日的观点与态度尤为重要。本研究以春节为例,通过问卷法调查了当代大学生对待春节的态度与观念、现如今他们的过节方式,以及春节对于大学生们的意义。发现:大学生的传统节日观体现文化补偿与逆向流动的心理特点;传统节日文化的传承要考虑出生年代、成长阶段、性别、地域等不同因素的影响。  相似文献   

10.
民间信仰是一种原生态的乡土文化.它不具有制度化宗教的坚硬外壳,但具有泛宗教形态的内涵因素.当代福建地区民间信仰神灵繁杂,多达千余种,根基深厚,其规模和影响远远超过制度化传统宗教.民间信仰的地域性鲜明,宗族性浓重,以祖先崇拜和圣贤崇拜为核心, 延续着中国传统文化的世俗性取向.民众实用功利性的信仰心态根深蒂固,至今仍影响着整个社会的生活方式和风俗习惯.民间信仰中"以神压人"等复杂因素,与当代社会主流文化之间,潜在着某种紧张关系.  相似文献   

11.
正过去学者们认为,中国传统的民间信仰因为缺乏完整的信仰体系,因此无法产生如同制度宗教的经典。这种理论的认识前提在于,民间信仰缺乏所谓的教主系统存在,故无法提供完整明确的思想体系或标准的教义供信徒遵循。但中国民间信仰所具有的"综摄主义"特征,在某些程度上或许弥补了这样的不足,进而赋予民间信仰更多的伦理价值。这样的伦理性可以从民间信仰的典籍中寻找出脉络。  相似文献   

12.
本文探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民间信仰的互动关系。本文通过上海的三个国家级非遗保护项目与民间信仰、黄道婆信仰与上海的海派精神两个专题的探索,论述了下列观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提出为我国民间信仰的保护与发展提供了新的思路与理论,因为前者的使命就是保护与传承对建设和谐社会仍然有生命力的传统文化,而一部分的传统文化正寓含在民间信仰中。因此,我们研究保护与传承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不能忽略研究其民间信仰的源起与发展。  相似文献   

13.
观音信仰传入中国以后,和中国传统文化相结合,到唐宋以后完全中国化和世俗化了。观音信仰和观音造像在民间广泛流传,尤其是河南民间观音信仰盛行,出现了众多观音村落,观音寺、观音庙、观音堂普遍存在。为把河南建设成文化强省,应该充分发掘河南的寺院文化资源。  相似文献   

14.
泰山石敢当习俗为中国传统民俗文化现象,是多地区共享的"平安"文化载体,对民族精神文化发展产生重要影响。在传播过程中,泰山石敢当习俗逐渐与地方文化传统、民间生活相融合,区域性特征显著。泰山石敢当民间信仰是鲁西南地区典型民俗,文化呈现形式特色鲜明,体现当地人对于自然、现实社会的诸多思考,蕴含着儒家伦理秩序、辩证的哲学思想、睦邻友好的价值追求等地方文化内涵。  相似文献   

15.
药王是中国民间信仰中有影响的医药之神,四川的药王信仰具有地域文化特点。本文通过对清代至民国时期四川药王庙地理空间分布及四川民间药王会的考察,认为具有四川地域特色的药王信仰,反映出了民间对行业神药王崇拜的社会实况。四川民间的药王信仰有着悠久的历史传承,蕴含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宗教意义。  相似文献   

16.
正近年来基督教在中国愈来愈呈蔓延之势,特别是在广大的基层社会。一些地处偏僻的小乡村出现了富丽堂皇的教堂,村民家居门前的十字架也在不断地增多。基督教在基层社会的广泛流播,不可避免地要与中国传统民间信仰产生互动。一方面,由于教义、教规、组织形式的不同,基督教与民间信仰之间多有冲突碰撞;另一方面,受民间信仰的影响,不少地区的基督教也越来越呈现出民间信仰化的趋势。基督教与民间  相似文献   

17.
认为,农村脆弱的经济基础、社会的巨变、文化多元化是当代民间宗教复兴的社会根源.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民间宗教出现了主动融入主流社会、积极争取合法地位、加快民间信仰化进程等动向.论文分析了当代民间宗教的主要职能,充分肯定其社会价值,并剖析了民间宗教面临的外部和内部问题.认为从"大宗教观"看,应该把民间宗教纳入宗教信仰自由的法律保护;从多元信仰的角度看,民间信仰是宗教文化生态系统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从传统文化的构成看,民间宗教是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从宗教与社会的关系看,民间宗教存在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发挥其正面的社会功能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18.
长期以来,由于中国民间信仰(宗教)具有制度化程度低、分散性强等特点,且与其他宗教的界限不清晰,因此学术研究中很难对其进行社会学意义上的统计和测量.这也是中国学术界对中国民间信仰及其研究存在许多争议的原因之一.本文通过对美国皮尤研究中心(Pew ResearchCenter) 2012年发布的全世界宗教信仰人口数据的分析,并通过观察其他国家和地区的民间(传统)宗教信仰,尝试通过"他山之石"认识中国的民间信仰,并关照其相关研究.本文所言之"世界宗教”视野,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其一,从"世界宗教格局”定位中国民间信仰;其二,从非洲宗教的变迁,从作为世界第三大宗教的印度教的角度,审视中国的民间信仰的变迁,思考中国民间信仰的持续兴盛的动因,并认识中国民间信仰的"中国性”.  相似文献   

19.
诸红军 《天风》2016,(6):29-31
中华民族自古就有民间信仰,在历史的发展中民间信仰又融合了儒、释、道三家的思想与内容,并渗入到民众日常生活与思维习惯中,扎根于广大民众的心灵深处。至今,民间信仰活动仍然在中国社会广泛地存在,不可避免地对基督教产生影响。本文试图从认识民间信仰入手,简单分析民间信仰对基督教的影响,以及基督教应如何面对这种影响,以求既保存传统文化的精华,又有利于基督福音的传扬。  相似文献   

20.
本文根据历史记载讨论了妈祖生前成长为谓洲屿女巫以及殁后被民间祀奉和受朝廷重视的情形,针对海内外妈祖庙供奉制度,分析其儒释道融合的特色,指出妈祖神庙中儒释道的圣像或神像一起供奉,这种形式上同在的现象,反映出佛道二教和民间信仰在中国传统的文化氛围,尤其是在儒家主导文化的影响下都有了涵化;儒释道的融会贯通是妈祖信仰最深刻的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