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本文从唐宋之际的佛、道两教文献中有关九曜和十一曜的资料出发,首先考察了源自密教星占术的九曜概念和它们的天文含义,然后通过对唐末五代的九曜醮词、罗天醮词等文献的解读,确认了对九曜和月孛的崇拜已经成为当时道教醮仪的组成部分;文章对宋元学者认为的十一曜源自《聿斯经》的说法提出了不同看法,认为十一曜星命学是由中国本土术士在九曜星命学的基础上融合了本土天神崇拜后改造而成;文章还指出宋真宗崇道刺激了十一曜星神崇拜的流行,民间术士和官方历算家都为这种流行的信仰提供了技术支持.  相似文献   

2.
十一星曜是中西方天文星占学说融合的结果。宋元时,十一星曜信仰在社会上十分流行。道教除保留其原有的天文、星命学思想外,随着两者互动关系的深入,十一星曜的称谓、职能渐趋丰富,并在道教的斋醮科仪、符箓道法以及内丹修炼等不同领域流转,逐渐演变成为一种象征符号,拓展了十一星曜的宗教文化意涵。  相似文献   

3.
唐宋是中土和域外星宿思想互动的重要时期。本文通过对《太上洞神五星赞》《太上洞神五星诸宿日月混常经》《洞渊集》《太上洞真五星秘授经》的考察,认为唐宋道教一方面传承、改造北斗、二十八宿、分野等中国传统星学思想,另一方面又在对外来九曜理论存留(如星宿所主吉凶或星曜神形特征等)一定域外身份标识的前提下,通过中外禳星方法的拼接以及星神服饰、法器等的改换,塑造出道教本位的星宿理论与禳星之法。及至南宋金元,中外星宿(神)已在道教文本和图像系统中落位,成为道教神仙谱系、道法仪式中的常见成员。不同源头的星宿元素最终在道教文化中各司其职,基本完成"道教化"的整合进程,显示出道教极大的包容性。  相似文献   

4.
道教辞典     
[性命]①性为神,命为(炁)。《丹经指南》:“灵光一点,浩然常存,本来面目,性也;玄关一窍,先天至精,真一之炁,命也。性即神也,命即炁也。”《性命圭旨》:“性者神之始,神本于性”,“命者炁之始,炁本于命”。②性为太极,命为两仪。《道门语要》:“易有太极,是生两仪,太极者性也,两仪者命也。”“人自父母构精之始,一点灵光藏于胞胎之内,先天元性化为离之阴汞;先天元命化为坎之阳铅,是为元炁,自此一水一火,一升一降,神炁交而心肾俱,温养久而胎婴成,由是脱离母腹,独辟  相似文献   

5.
近人钱宝琮曾对“太一”的各种含义做了一番区分、考索的工作,详见其所撰《太—考》(《燕京学报》第12期)。然太一之成为东汉道教的最高神,似尚未为人论及。本文拟增加新的资料(对于前人已引过的材料不再多引),以试探太一演变为道教所奉最高尊神与黄巾崇奉“中黄太一”之道的思想线索及其社会背景,并略及张角中黄太一道的神仙系统。  相似文献   

6.
道教法印考举刘绍明道教法印用于召神、通神或辟邪驱鬼。《初学记》卷十三引《录异记》“恨不得印,可以驱策百神”。《洞玄经》云:“法印照处,魅邪灭亡。”《道藏》存有《灵宝净明新修九老神印伏魔秘法》,收“受持印章法”、“用印诀”、“发印诀”和“法印式”。《太...  相似文献   

7.
镇墓文,是一种随葬文字材料,它具有鲜明的道教文化烙印。其主要目的是,开度亡魂,厌镇鬼神。本文通过对成都出土的北宋刘六一娘墓中的《灵宝赤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三炁天文》的解读,来展现《灵宝赤帝炼度五仙安灵镇神三炁天文》在墓葬中的使用方法及其含义。  相似文献   

8.
近几年,气功热风靡国内外,现在社会上流传着各种各样的功法。分析这些众多的法门,不外乎是古代所谓吐纳、存神、调息、导引之类。笔者热衷于道教炼养方面的学习和研究,本人将数年访师学道所学部分道教功法及自己一点粗浅体会,草此短文,奉献给爱好修炼的同道们,并祈指正。一道教筑基内功(以下简称筑基功),是全真道信士修真养性最基本的法门之一。道教修真过程分为四个步骤:一筑基,二炼精化炁,三炼炁化神,四炼神还虚。“筑基”  相似文献   

9.
“三十六天说”是道教诸多天界构成理论中最重要者。这一理论并非源自刘宋天师道经典《太真科》,而是肇始于东晋,受佛教天界观之影响,在中国传统“道-气”宇宙论的基础上,以灵宝经系“三十二天”为主体架构,同时将纳音理论中的“五方炁数”、道教的“玄、元、始三炁”“三清天(境)”以及上清经系的“九天”“三十六天”、天数“十二”等多种元素融汇其中。这些构成要素在东晋南北朝道经中已经出现,但尚未完成系统性整合。及至唐初,随着四种民天理论的定型以及三清天与三十二天关系问题的解决,“大罗天—三清天—种民天—三界天”的结构才趋于稳定,进而广泛流行并被不断修订。“三十六天说”是不断层累的产物,除主体架构相对固定外,后人在诠释时多有发挥,并在宋元适应性地增加对“玉皇”等新贵神格的对应。“三十六天说”可视作围绕其核心架构形成的一类天界理论的统称。  相似文献   

10.
道教辞典     
炼形道教修炼术语。一、炼养身形。即通过导引、行气等炼好身体,为“得道成仙”创造条件,义同“筑基”。《至游子》卷下:“学道者必先养其身,而后可与议矣。”“止行炼形可乎?奇士曰:斯住世矣,为其返老还少也。”《云笈七签》卷四十九《玄门大论三一诀》:“守神炼形为中乘。”二、炼养“内丹”。即通过“炼精化炁,炼炁化神,炼神还虚”等阶段,实现三归二、二归一而“结胎成丹”。《灵宝毕法·金液还丹第七》云:“则大药将成,谓之金液;肘后抽之入脑,自上复下降下田,则曰还丹。又复前升,遍满四体,自下而上,则曰炼形。”又云:“此采药三百日,数足胎圆,而飞金精减一卦,勒阳关如旧,罢  相似文献   

11.
《太上洞渊神咒经》共二十卷,一名《洞渊神咒经》,简称《洞渊经》、《神咒经》,为图谶式道教经典,收于《道藏》卷六中。史学界一般认为该书前十卷为原始部分,大致成于西晋末至南北朝的宋齐时期;后十卷成书于中唐乃至唐末。曾经“盛传于隋唐时代,被列为道士受经的第二阶”①,在道教典籍中占居重要地位。它以宣扬大灾将至,劝人“学仙”、“修道”、“度人”,以及多做善事,积累功德为主体思想,蕴含丰富的道德教育思想,很值得我们认真研究。《神咒经》的德育思想包括德育内容与德育方法两个方面,现概括如下:一、道德教育内容《神咒经》的德育内…  相似文献   

12.
(二)炼精化炁道教养生丹法,炼精化炁这一阶段是关键性的重点,因为它较筑基功夫更高一层。是在筑基基础上,进一步炼精气神。精气神在炼精化炁阶段总称为“药”。筑基功夫是修补三者的不足,是初步预备功法,术语称为“道术”阶段,三宝—精气神补  相似文献   

13.
本文以《秤星灵台秘要经》《灵台经》《天老神光经》《北斗法治武威经》四部道经为例,对唐宋时期道教对中西方星宿学说的认知态度进行分析,发现唐宋道教不仅对中国传统星宿理论加以继承,而且保留有九曜、黄道十二宫等大量域外星宿学说遗痕。道教在融合中西方星宿思想的基础上,进一步拓展出富有自身特色的星神信仰方式与星占技法。  相似文献   

14.
“存思法”一名“存想法”,是我国古代一种养生法。道教成立后,将它作为一种修炼方术,以后成为道教上清派的典型内修法,但随着道教的发展,“存思法”也经历着不同的衍变。东汉中后期(二世纪)出书的早期道教重要经典《太平经》中,即有悬卦五脏神象,此五脏神象各依五行方位,颜色画出:“东方之骑神持矛,南方之骑神持戟,西方之骑神持弓弩斧,北方之骑神持镶楯刀,中央之骑神剑鼓”(《太平经合校》卷七十二《斋戒思神救死诀》),以及“使空室内傍无人,画象随其脏色,…悬之窗光中思之…卧即念以近悬象,思之不止,…五行神且来助之,万疾皆愈”,(《太平经合校》卷十八至三十四《以乐却灾  相似文献   

15.
论道教的法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道教的法剑 ,又称宝剑、神皆佩震灵之剑。” 世有黄金中国道教 2 0 0 2 /3长三尺六寸 ;洞真法师、大洞法师  一粒能延千载寿 ,慢夸人《能改斋漫录》卷十一《许旌阳作铁柱镇蛟》说 :“晋许真君为旌阳观志序》评价说 :“许君积功江汉曰 :‘吾升天之后 ,留太上所赐宝中国道教 2 0 0 2 / 3许逊以法剑驱邪 ,明张宇初《白鹤师升天于云台山 ,告示天地万神般。” 阁皂山灵宝派元始宗坛的传于京师 ,“数日启棺 ,惟有一剑一物之类出入之处 ,这就是所谓“水中国道教 2 0 0 2 /3道士万振 ,于龙朔元年 (661 )尸解道教以地户为天地之气初生 ,凡卷一百五…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教》2009,(3):61-61
詹石窗在《世界宗教研究》2009年第1期撰文指出,由于生活的需要,有关城隍神信仰的经典应运而生。《太上老君说城隍感应消灾集福妙经》就是一部颇具代表性的关于城隍神信仰的经典。通过《城隍经》的种种描述可知,城隍神在道教中乃是“劝善消灾集福”的思想象征,这种思想象征既是道教劝善文化传统的自然延续,也是社会道德需求的具体表现。由于城隍神信仰深植人心,道教通过特有的艺术表征方式,塑造了“赏善罚恶”的城隍神形象,从而在民间社会产生了独特的历史影响。  相似文献   

17.
灵宝派     
道教教派之一。始创于东晋末年。道教中,“灵宝”一词最早见于《太平经》,原仅为神灵宝贵之意。晋安帝隆安(397—401)中,葛洪族孙葛巢甫附会引伸,造作《灵宝经》30余卷,并胪列一个上自元始天尊,下至葛玄及其后嗣的传经系统。至南朝宋时,陆修静“更加增修,立成仪轨,于是灵宝之教,大行于世” (唐闾丘方远:《太上洞玄灵宝大纲钞》)。灵宝派受上清派的影响,在存  相似文献   

18.
道教辞典     
神(1)指鬼神或天神。有神论者认为,鬼神或天神是流行于天地之间具有人格的精气和元气,或人死后而独立存在的精神意识。《管子·内业》:“凡物之精,此(比)则为生:下生五谷,上为列星;流行天地之间,谓之鬼神;……是故民(名)气。”意谓鬼神也是一种精气。《周氏冥通记》:“夫生为人,实依依世上;死为神,则恋恋于幽冥。”《混元皇帝圣纪》:“老君者,乃元气。”老君,是道教所信奉的最高天神。作为天神之“神”,如老君等,为道教气功的意想对象,名之曰“存思”或“存神”。(2)指“道”或“一”。邵雍《观  相似文献   

19.
题 目一、道, 教十年来道教研究的回顾与展望日本的道教研究展开新的一页道教史 [日]洼德忠著‘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道教分支学科条目何谓道教 (日)福永光司著 、道教基本理论的几个来源关于早期正一道的几个问题南北朝道教与“三洞四辅”魏晋前后社会上的巫祝、方士和隐士六朝时期的道教 (法]马伯乐一美国学者的道教观太~信仰与张角的中黄太一道论黄老道天师道名称小议。方仙道”解净明道的理学特色五斗米道命名的由来关于“四御”和“六御”问题的一点意见’道教的传授经戒 一一论正统道教型的受戒关于原始天尊的命名及其确立道教尚…  相似文献   

20.
“四御”被认为是道教尊神中仅次于“三清”的四位天帝。但“四御”所指是那几尊天帝,却有不同的解释。《宗教词典》及《宗教学研究》第二期载《中国大百科全书·宗教卷》道教分支学科条目,释为:一,昊天金阙至尊玉皇大帝;二,中天紫微北极大帝;三,勾陈上官天皇上帝;四,承天效法后土皇地祗。而李叔还先生编纂的《道教大辞典》:“四御”即四极大帝。是指北方北极紫微大帝总御万星,南方南极长生大帝总御万灵,西方太极天皇大帝总御万神,东方东极青华大帝总御万类,即俗称四御。因释义分歧,就必然涉及“四御”一词的来源问题。从我们接触的资料中,《宗教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