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古希腊哲学家苏格拉底究竟敬不敬神,既是一个事实问题,又是一个哲学问题。《游叙弗伦》恰恰是柏拉图为苏格拉底的敬神问题所做的一场更具思想史意义的哲学辩护。正是在这篇对话中,柏拉图指出城邦诸神信仰的危机是苏格拉底不得不面对的思想处境。雅典民主政制发展是这一危机产生的内在原因,而游叙弗伦案例则展现了这一危机的现实图景。苏格拉底通过对虔敬问题的探讨,指明了解决古代信仰危机的可能方向。《游叙弗伦》表明,在思想层面上,苏格拉底作为哲人,对诸神信仰问题的反思和探究具有正当性和重要意义;同时,在现实层面上,苏格拉底竭力阻止年轻人游叙弗伦做出不虔敬的行为,又为苏格拉底的两项罪名做了最好的现实辩护。  相似文献   

2.
《游叙弗伦》讨论的是虔敬,然而,要真正理解虔敬的意义以及虔敬在两位对话人身上的表现,苏格拉底的反讽是关键。何以认定对话中暗含苏格拉底的反讽?除了其中众多不可小视的细节,还可以从二人定义虔敬的整个过程中发现某些意味深长的标记。由于反讽的运用,虔敬问题变得更复杂了;反过来,借着对虔敬的讨论,苏格拉底的反讽也展示了它多层面的意义。  相似文献   

3.
在早期自然哲学以及1809年的《自由论文》中,谢林对于自然的观点有深厚而隐秘的基督教神学背景,他早期对于自然科学的哲学思辨深受其故乡新教虔敬派的影响,尤其是虔敬派代表哈恩的神学对于谢林神性自然观的形成具有重要意义。谢林早期自然观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这种影响。在早期自然哲学的相关著作中,谢林的自然观已经深刻体现出基督教虔敬派色彩,从而形成了一种神性自然观,体现了一种自然的神性之美。结合谢林早期相关著作及其书信与诗歌,可以探究其自然观对虔敬主义神学的内在整合,进一步阐释谢林对于自然的灵性思辨与审美体验。  相似文献   

4.
正如孔子面临删定诗书的文化使命一样,苏格拉底-柏拉图也面临审定神话的任务。源远流长的神话传说对古希腊人具有重要影响,但是这些神话传说所包含的"神话神学"却给伦理世界带来了诸多悖谬,首先是其"命运说"带来的责任危机。苏格拉底努力通过确立"理性神学"来摆脱"神话神学"带来的伦理危机。但是,"理性神学"在拉开人-神距离、解开人类生活空间的同时,它的人-神关系理论又产生了新的命运说,给所要确立的"美德伦理学"带来了新的困境。虽然苏格拉底-柏拉图引入了"选择"环节,并以一种"存在论知识"或"知识存在论"作为选择活动的基础,但是这些并未能帮助他们成功地克服命运说,从而克服普遍的责任危机问题,因而也就未能为美德确立基础。  相似文献   

5.
本文根据施特劳斯的研究来揭示最初的古典哲人的虔敬与人格神的互动,阐明虔敬与哲学、对他人的爱与理论生活是并行不悖的,并分析了古典哲人的虔敬与城邦的传统虔敬之差异。  相似文献   

6.
在色诺芬的《回忆苏格拉底》的第二卷第一章中,苏格拉底与阿里斯提普斯的对话极具戏剧性,十分有助于理解苏格拉底的哲学形象。苏格拉底先提出,一个适于统治的人必须自制,其次从快乐的角度比较了统治的生活与被统治的生活,并暗示有一条介于统治与被统治之间的道路,最后通过讲述"岔路口的赫拉克勒斯"的故事,表明真正的美德介于习俗意义上的美德与邪恶之间,而苏格拉底本人就代表着真正的美德。  相似文献   

7.
胡应强 《天风》2006,(7):30-34
如果说神学是教会在思考,那么和好神学就是中国宗派后教会的神学思考之一。和好神学源于中国基督教会已经并仍将身体力行的宗派后合一的实践。因此,和好神学也是中国教会从宗派后合一的层面对基督教信仰所寻求的理解。和好神学立足圣经,突出神人和好是贯穿整本圣经的中心思想,因此,也是高举圣经权威的中国基督教神学的永恒主题。和好神学从本体论的角度阐释了三位一体的神是人神和好、人人和睦以及人与自然和谐的源头、动力和终极目标;道成肉身的宇宙的基督是一位有志于、也有能力实现神人和好的基督;神更盼望人人成为实现神人和好的有责任且负责任的自我;神人和好也符合教会的本质——团契 (KOINONIA),即指神与人、人与人以及人和自然之间和好的生命关系。因此,和好神学主张建立有中国宗派后合一特色的教会论;在终极论上,和好神学更从和好的主题出发,满怀信心地展望,世界的终极不是毁灭,而是到日期满足的时候,万有在基督里同归于一。总之,和好神学能帮助中国基督徒树立正确的基督观, 教会观,促进中国基督教会的宗派后合一,为中国基督教正在推进的神学思想建设指出了一个值得关注的方向。  相似文献   

8.
虔敬与正义     
田洁 《世界哲学》2016,(2):91-99
游叙弗伦关于虔敬的定义一般被认为是不成功的。很多学者把他归为一个无知的宗教狂热者,也把他的伦理学思想界定为一种神意论的,即以神意为道德奠基的立场。本文则认为游叙弗伦在立场上是接近苏格拉底的。虽然他强调神意对于道德生活的重要性,但他始终围绕着"正义"来界定虔敬,这与苏格拉底的立场是一致的。  相似文献   

9.
柏拉图的神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于柏拉图的哲学,国内学界研究颇多,但是其神学思想一直没有得到应有的重视①。实际上,作为西方哲学与宗教神学思想的重要源头,柏拉图的哲学和他的有神论是密不可分的。柏拉图的有神论从哲学和宗教神话两个方面受到前苏格拉底时期希腊思想的影响。几乎此前的所有哲人都以各自不同的方式涉及到了神的概念和问题;宗教方面主要是来自于希腊神话的崇拜奥林匹斯神的流行宗教。以及宣扬灵魂轮回和禁欲主义的俄耳甫斯教及相关的狄奥尼索斯崇拜。由于篇幅所限,柏拉图所受到的影响(以及他对后世的影响)只能另文刊出。本文将直接探讨柏拉图对话中的神学思想、本文的基本观点,是从理念论的角度,按照与理念的内在关系来探讨、理解柏拉图的有神论,即“理念有神论”(Ideal Theism),并视之为柏拉图神学的实质。  相似文献   

10.
陈金镛先生是金陵神学院历史上的第一位中国籍教员,在金陵神学院工作超过10年,主要从事教学和文字两方面的工作。在教学方面,陈先生主要教授"讲道法"和"中国的宗教观"两类课程;文字方面最为突出的贡献莫过于创办并主编《神学志》(后更名为《金陵神学志》)。本文主要简述陈金镛先生神学教育的背景,与金陵神学院的关系,创办并主编《神学志》的基本情形,并进而探讨了金陵神学院早期发展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  相似文献   

11.
路德的救赎学关注的问题是:人如何可以得到施行恩典的神?他最初经由认识论转向完成神学思想上的蜕变.路德的十架神学以保罗神学为出发点,在救赎学上反对中世纪经院哲学中的自然神学及其荣耀神学,颠倒自然神学与道德行动主义的根基,终结人类理性以及道德在救赎上的作用与地位.路德的救赎学以十架神学为自己的理论根基,由此而发动一场范式转换,并主要通过一个拉丁文单词solum(惟独)而完成.路德的神学革命,在教改之初就已经辐射到西欧社会的各个方面,现代社会的经济、政治和文化的诸多方面或多或少可以追溯到路德神学蝴蝶煽起的头脑风暴.  相似文献   

12.
西方社会历史观的三个阶段陈耀彬,杜志清(一)古希腊罗马奴隶制社会朴素的社会历史观。它是朴素的直观的,具有以下两个特点:(l)和朴素的自然观相结合;(2)和原始宗教神学相结合。他们关于世界万物本原的思想,自然也是指人和社会产生形成的基础。随着人的社会活动、社会关系的发展和复杂化,一大批"智者"把哲学研究的中心从自然转向人和社会,着重探讨了社会制度的本质和起源、人的知识的本质和起源,强调人在社会中的地位,提出了"人是万物的尺度"等名言。在解答上述问题中,既有有价值的思想,也有充满神秘主义和天命论色彩的东西。(二)西欧封建制社会的神学历史观。《新约圣经》的产生标志着神学历史观的确立。奥古斯丁的《上帝之城》系统地阐述了神学历史观,他提出的历史"预定论"在理论上深化了神学历史观。阿奎那神学体系的建立标志着神学历史观发展到高峰。中世纪以"神创论"和"原罪说"为重要内容的唯神史观,是对古希腊朴素神学观念的否定。古希腊人敬奉的多神教,都与当时的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在某种程度上,人神合一。而中世纪的唯神史观,把神看成超越世俗、创造一切的万能的精神实体。《圣经》所确立的神学历史观一直是封建统治阶级的精神支柱。(三)酉欧近代资本主  相似文献   

13.
顾丽玲 《现代哲学》2007,(3):127-132
由苏格拉底之死而引发的苏格拉底敬神之探讨,迄今为止仍为许多研究者孜孜以求。文章试图以柏拉图这篇专门探讨敬神主题的对话《游叙弗伦》为切入点,来考察苏格拉底的敬神。前三节逐一分析该篇对话所探讨的关于敬神的三种定义:1.敬神即做神所做;2.凡神所喜即敬神;3.敬神即在于侍奉神。一则考察习俗敬神观的根据,以及游叙弗伦对这种敬神观的立场,二则从苏格拉底对游叙弗伦的回应来看苏格拉底对这种习俗敬神观的态度。最后一节试图考察苏格拉底自身的敬神态度,以及这种态度与其作为哲人的智慧之间的内在关联。  相似文献   

14.
姜玉敏 《天风》2005,(9):40-43
“起初,神创造天地”。神说:“我与你们和你们的后裔立约,并与你们这里的一切活物,就是飞鸟、牲畜、走兽,凡从方舟里出来的活物立约。”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创造神学当中一个很小的部分。对于上帝整全的创造来说,人与自然是上帝的救赎和解放行为的主要对象。在此,我愿意从生态神学的角度,来反思旧约《雅歌》中关于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在本篇文章中,我的问题是:在《雅歌》书当中,人类与自然的关系是否与上帝与人和自然之约(创9:9—10)相符?希伯来圣经和中国传统文化如何看待人与自然之关系?在《雅歌》中,人类生于怎样的自然环境之中;人与自然的关系如何?现今,人类和自然是选择共生于诗意当中,还是在悲剧之中渐渐消陨?  相似文献   

15.
《天风》2006,(15)
本刊讯:盛夏之际,中国基督教各神学院校又迎来了毕业典礼,一批经过神学培训的神学生完成学业奔赴禾场,担负牧养群羊、服务教会的神圣使命。本刊为此对各神学院校毕业人数进行了电话采访:金陵协和神学院: 2006年6月30日举行毕业典礼,神学本科40位学生毕业,神学研究科15位学生毕业,其中神学本科36位学生获得神学学士学位、神学研究科15位学生获得神学硕士学位。燕京神学院: 2006年7月10日举行毕业礼,有15位神学本科生毕业。华东神学院: 2006年6月29日举行毕业礼,四年制神学本科33位学生毕业;三年制业余神学科24位学生毕业;二  相似文献   

16.
古希腊大哲学家苏格拉底(约公元前470—399)是西方伦理学史上最重要的人物之一,他一生述而不作,他的思想主要载之于他的学生柏拉图和色诺芬的著作中。“道德就是知识”是苏格拉底的伦理学说,甚至是他的全部学说的核心命题。因为他和他的同时代大多数哲人(智者)一样,冷淡  相似文献   

17.
关于道教的神学思想 ,是一个少人探讨的问题。其实 ,道教神系亦自有其内在的有机结构及系统的神学思想 ,本文就此而论 ,求教于道界学界同仁。一、道教神系的渊源与演变在道教极其庞大的神系组织中 ,严格地讲可以分为神明和仙真两大类。神明为道教中人崇拜和信仰的诸虚无玄妙 ,体性自然的形象 ,如天尊、道君、老君、雷祖、玉帝、天君、星君等 ;仙真则多是因修道累德而达到圣境的仙人真人 ,其本体原是活生生的凡人 ,如张天师、三茅真君唐宋之八仙 ,宋元的南五祖、北七真 ,明清的张三丰、陆潜虚、刘一明、王常月等。正是由诸般的自然神、灵界神…  相似文献   

18.
计文 《天风》2003,(2):28-30
·生态神学作为当代神学家对环境问题的反应,它并不孤立地考虑人与自然本身的危机和衰变,而是与人的政治、经济、科技、道德、文化、思想等结合,即看到生态问题与人类社会这些领域的复杂关联。 ·生态神学的进步意义,在于它打破了传统神学只解决神人和好、人人和好的框框,进而扩展到人与自然复和的境界。为人类的行为活动提供一种全新角度的神圣参照。生态神学把救赎的范围扩大,意味着神、人、自然的最终和谐和一致。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4,(8):50-51
<正>1.金陵协和神学院于2014年6月28日,举行2014届毕业崇拜暨毕业典礼及学位授予仪式,75位神学生本科毕业,其中62位获得神学学士学位;16位神学生研究科毕业并获得神学硕士学位。金陵协和神学院院长高峰牧师接受毕业生代表向母校献礼。2.燕京神学院于2014年7月5日,举行2014届毕业礼拜暨毕业典礼,37位神学生本科毕业,其中11位获得神学学士学位。燕京神学院院长高英牧师为获得学位的神学生移动学位帽缨。3.华东神学院于2014年6月26日,举行2014届毕业感恩礼拜暨毕业典礼,35位神学生毕业。华东神学院院长谢炳国牧师颁发毕业证书。  相似文献   

20.
在柏拉图的《申辩》中,苏格拉底被控不信奉雅典所信奉的神,却信奉别的新的精灵,但是《申辩》没有明确说明苏格拉底所信奉的新的精灵究竟是什么。为了探究在《申辩》中,"精灵"一词的含义,本文考察了该对话中与其相近的词汇,比如"神"和"精灵般事物"之间的关系。本文试图证明苏格拉底确实信奉新的精灵,因而犯有不敬神之罪,同时新的精灵不是一个,而是两个。此外,本文也试图说明苏格拉底对不敬神的指控而做出的辩护是无力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