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近年来,许多心理咨询机构和门诊纷纷成立,不少门外汉瞬间成了心理医生。表面看来,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事业似乎在蓬勃发展,而实际上有许多心理咨询机构良莠难分,因此在临床上经常发生一些令人遗憾的问题。诸如:自以为是"教授"而收费奇高(每一小时的咨询费为100元),使病人难以承受。有的则自吹自擂是全国懂得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的惟一专家。有的病人多说了两句话或因伤感而流泪时,"医生"当即回敬:"你哭什么,你是来看病还是来哭的?"有的心理医生在病人陈述病情或痛苦时采取漠然处之、无动于衷的态度,如果病人问某种药是否可以服用,心理医生则生硬地说:"你看病还是我看病?"或"你是医生还是我是医生?"有时又会板起面孔来训斥、指责甚至嘲笑一番等。也许不少想求助于心理医生的病人被当头浇过这样的"冷水"。心理医生在社会上有着特殊的社会意义,心理医生该怎样做才算称职呢?根据我多年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经历和体验,我认为,一位合格的心理医生必须具备以下的条件: 第一、能处理好医患关系为建立良好的医患关系,心理医生应态度温和而又诚恳,热  相似文献   

2.
正或许你投入热情和心血的精心设计遭到了无情的否决;或许你有自己的酷爱,无暇顾及,却不得不整日机械重复与爱好无关的工作;或许你年已蹉跎,却仍在疲惫地面对生存竞争。无论你是医生、教师、文员、企业高管、公务员,概莫能外,都存在类似的生存状念。你知道吗?即使是心理医生,有时也会为自己的状态犯愁;即使是喜剧大师,有时也会愁眉不展。心理医生的诊所来了一位特殊的病人,他是极负盛名的喜剧  相似文献   

3.
在一个冬天里,我来到了乡下,和我的一个仆人。因为我失忆了。我的心理医生告诉那个被我称为父亲的人,乡下是最好的疗养地。没有谁会知道心理医生的阴谋。人们总会无条件地相信那些假装会看懂你的心的人,呵,可是更  相似文献   

4.
爱的寄生     
正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自从丈夫离开人世后,妻子觉得世界都不存在了,她是如此爱他。空荡荡时没有依靠,孤独而悲伤。她去拜访一名出色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因为她痛苦得想要自杀。"我实在太爱他了,没有了他,我不能再活下去。""你知道不知道,你根本不是爱他!"心理医生回答。"你这是什么话?没有他我不能活下去。我可以为他去死。"她愤怒了。  相似文献   

5.
生命的弹性     
有一个中年男子独自去看心理医生。他在一家公司任职,原本他有很大的希望,被晋升为业务部主管。然而,一个与他暗中竞争的同事,竟然将他以前工作中出现的失误罗列出来,递交给了董事长。于是,他升职的希望,便在对方的嫉妒和攻击下,暂时停摆。然后,他又告诉心理医生,最令他不能容忍的,是他的妻子对他十分不理解。现在,他的精神几乎要崩溃了。听到这儿,那位医生笑着问他:“那么在你身边一定有另外一个女人理解你,是吗?”他信服地点了点头。那位心理医生并没有做过多的解释,他起身出去了一会儿。在回来时,他手中多了一个细细的橡皮圈,和两个带挂…  相似文献   

6.
作为心理医生,无论是心理咨询,还是心理治疗,都必须通过“语言”这个桥梁,去与当事人沟通。因而,不少人戏称心理医生就是“卖嘴皮子”的,亦有不少人羡慕我们“能说会道”、“善解人意”,询问我们有什么诀窍?有什么决窍呢?我的体会是:一、理解尊重为上“医生,如果你觉得我戴着‘绿帽子’,没本事,看不起我的话,你就直说吧!”一位青年男子因妻子有了外遇欲与妻子离婚,妻子却死活不肯,表示一定痛改前非。为此,他内心十分矛盾:离  相似文献   

7.
婆婆的疑虑     
一天,一位穿着华贵却行如村妇的老人走进我的诊室,在环顾了四周,似乎没有发现熟人以后,才坐下来开始了她的谈话。“先生”,她这样称呼我,“不怕你笑话,我原来还不知道有心理医生。最近媳妇的心事让我猜不透,受人指点来作咨询。”老人吞吞吐吐,看样子是憋着劲才说出口的。我给她泡了杯茶,在表明心理医生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后,老人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和对媳妇的猜疑。  相似文献   

8.
说话     
说话是一种基本生存形式,一种思想的表达,一种智慧的凝聚,它有意愿、结果、威力之别。意愿:朋友的话出于真心,父母的话出于爱心,夫妻的话出于诚心,儿女的话出于关心,同志的话出于热心,不同人对你说话意愿是各不相同的。结果:对于还没说出的话,我们是主人;对于已经说出的话,我们是奴仆。讲话太多惹人嫌,突然不讲话别人会摸摸你的额头:  相似文献   

9.
说话     
说话是一种基本生存形式,一种思想的表达,一种智慧的凝聚,它有意愿、结果、威力之别。意愿:朋友的话出于真心,父母的话出于爱心,夫妻的话出于诚心,儿女的话出于关心,同志的话出于热心,不同人对你说话意愿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0.
现今社会竞争激烈,人们承受的压力日益加大,每个人都或多或少会有一些心理问题自己难以解决。而有了心理问题,绝大多数人都会选择忍耐、硬撑。长此下去,某一心理问题就会形成一种症结——心病。医学专家指出,预防心理疾病与心理疾病的及早治疗非常重要,应该在心理才“感冒”,还未“发高烧”时就去找心理医生。所以,不要以为只有“有心病”的人才能去看心理医生,正常人也应该有规律地做心理咨询,以保证心态健康、平和。那么,在哪些情况下一定要看心理医生?在看心理医生之前、之中、之后应该注意哪些问题?如何正确地看心理医生?请看本文。一、…  相似文献   

11.
说话     
说话是一种基本生存形式,一种思想的表达,一种智慧的凝聚,它有意愿、结果、威力之别。意愿:朋友的话出于真心,父母的话出于爱心,夫妻的话出于诚心,儿女的话出于关心,同志的话出于热心,不同人对你说话意愿是各不相同的。  相似文献   

12.
享受快乐     
某喜剧大师去找心理医生求诊,说他不快乐心理医牛劝告他,去看某喜剧大师的表演吧.他会让你快乐、可喜剧大帅说,我就是他一我送给观众快乐,但那只是我的工作。快乐是他们的,我不快乐。  相似文献   

13.
想好开头说什么 一些求医者见到医生后情绪波动很大,不知从何谈起,浪费了许多时间。事先想好“开场白”,几句话就能进入主题,争取一个好的开始。 把心理医生看作是一个特别亲密的朋友 心理问题大多要有情感上的倾诉,这是“病人”和医生的共同愿望,一点不矛盾,且医生会对你  相似文献   

14.
●容许自己有烦恼和恐惧,但你要探究自己的烦恼和恐惧来自何处。决不要把你的烦恼与恐惧归结到别人身上,也不要怪罪别人,烦恼不是人有意为之,在别人向你抱怨时,他自己忍受着烦恼的困惑。 ●找心理医生,释放自己内心压力。如果你一味保持沉默,也许会令你的心暂不受伤害,但当这种烦恼聚集到一定程度之时,自然就会喷发出来,那时的危害更大。 ●爱自己、爱别人。不要对自己和他人施加过重的压力,也不要向自己提  相似文献   

15.
黑马  怡然 《思维与智慧》2006,(10):15-15
你去银行取款时,有一条黄色的等候线会提醒你,在你等候的时候,不要跨过那条线,这样是出于对前面那位客户隐私的尊重。百米赛跑,不管你跑起来如何快,体育老师都要提醒你,不要越过你所在跑道的两条线,否则跑得再快也是无效,串了跑道便是犯规,会伤害了其他选手。  相似文献   

16.
当今时代的“育儿咨询室”里,有许多家长坐在心理医生面前,向专家询问一个合理育儿方面的实际问题,那就是应该怎样对待幼小孩子学习电脑并且沉迷于上网聊天的行为表现。心理医生的回答也不是直接的点头肯定或摇头否定,而是给出了如下的解释。  相似文献   

17.
我正在屋里看书,一阵“笃笃”的敲门声响了起来。我打开门,原来是一个多年不曾见面的老同学阿倩。一阵寒喧之后,她言归正传:“听说你是个心理医生,想请你帮我看看我那位脾气古怪的丈夫,看是不是有病。” 我合上书,静静地听同学叙述。据阿倩说,结婚前,她对自己的丈夫了解不多,只知道他是个性格内向的人,平时沉默寡言,很少与别人交往。但当时并没有认为是缺点,相反,因为她自己生性热情、外向,认  相似文献   

18.
零点调查的研究人员在近日的一项调查中指出,根据受访者对于当前生活的感受发现:生活感受不同的群体在对心理医生类型细分及心理治疗的参与意向上存在差异,而以源自工作压力的心理紧张对于心理诊疗需求的促进最为明显。 忙碌奔波型(占受访者的35%)。以在民营、三资单位从事管理与专业研究工作的男性居多,他们的生活感受较多表现为“急躁”、“苦恼”、“忧郁”,较少表现为“无聊”、“幸福”、“快乐”。他们中80.2%的人认为心理医生是阅历丰富者,只有少数人认为心理医生是故弄玄虚者(15.1%)和不学无术者(4.8%)。对心理医生的高认同度,使得35.7%的人  相似文献   

19.
原来如此     
冯淑仙 《天风》2022,(3):56-58
<正>“冯老师,请问天气变化会引起抑郁症吗?”一天早上起来的我便接到一个电话,对方着急地问,而我尚未弄清楚对方是谁。我只能快速地回答:“环境气候变化是会引起情绪波动的,一年中有两个月份被精神心理医生称为‘高危敏感月’。这是你现在面临的困扰吗?你可以告诉我你是哪位吗?”原来来电者是一位已毕业多年的神学院研究生,他去了南方城市的教会服侍,在教会里勤奋尽责,工作表现良好,被主任牧师信任,被堂委们和信徒表扬,今年也被按立为牧师了。  相似文献   

20.
提到催眠术,人们通常以为这是心理学家的实验或某些专业人士的表演,认为它跟自己毫无关系。孰不知我们却经常生活在近似催眠的心理状态之中。在心理诊所里,催眠治疗师拿起一颗水晶球来吸引被催眠者的注意力,并慢慢地说:“你开始睡吧!”他反复向对方暗示。被催眠者闭上眼睛,逐渐陷入昏睡状态。其实,昏睡与真正的睡眠不同。昏睡者仍然保持一点清醒,来接受催眠者的暗示。心理医生发现,不仅是身心疾患者,普通的人也时常会有精神恍惚、注意力减退的时候。这都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被催眠的状态。心理医生的分析指出,在下列情况下,健康者的被催眠状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