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采用时间取样观察法,以录像对中美150名学前儿童在游戏中的社交和认知类型进行比较研究,结果表明:①学前儿童社会交往发展水平、认知发展水平、游戏难度随年龄的增长而提高;②学前儿童较高水平的认知游戏行为与较高水平的社会技能的发展相关联,社交水平与认知水平的发展相互影响;③中美学前儿童社交和认知能力发展进程具有一致性,游戏行为发展模式具有一致性;④中美学前儿童游戏的方式和内容、社交和认知水平存在显著差异,表明不同文化背景的制约性。  相似文献   

2.
本文综合了北京、西安、广州三地区对720名5—17岁儿童“容积”概念发展协作研究的结果。探讨了儿童在不同课题、同一课题的不同层次和不同项目上的认知发展情况,以及儿童在解题过程中的认知发展水平、方式或特点。并对儿童“容积”概念发展的趋势、掌握有关课题的思惟环节、发展中的加速期、受启发性、不同年龄儿童认知发展的水平、影响儿童掌握“容积”概念的因素等问题进行了讨论,也涉及到一些研究方法的问题。  相似文献   

3.
儿童逻辑关系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追踪研究和横断研究相结合的方法研究7岁、9岁和12岁儿童的逻辑关系认知能力的发展。结果表明:儿童的认知成绩随着年龄的增长而提高,不同项目间差异很大,而且不同实验项目有不同的发展速度。儿童间的个别差异也很大,这主要与儿童的家庭教育程度以及城市与郊区不同学校教育条件等因素有关,并且儿童的逻辑关系认知能力与儿童的学习能力,学习成绩以及儿童的智力水平有很高的相关。另外儿童的物理逻辑认知并非都按固定不变的顺序发展。  相似文献   

4.
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情绪表达规则知识的建构是儿童社会化和情绪健康发展过程中的一项重要任务,该文考察了情绪表达规则的概念及个体对其认知发展的相关理论和测量。同时,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从3个方面进行了探讨: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认知发展的关键阶段是小学,并且具有显著的年龄差异和性别差异;家庭情绪环境分别从不同方面对儿童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水平有显著影响;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发展水平与其社会能力有显著的正相关。  相似文献   

5.
4—9岁儿童空间图形认知发展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通过儿童辨认空间图形、将空间图形转译成立体结构的能力的发展,探讨儿童对形体转换关系认知的发展过程。研究对象是4-9岁儿童。实验材料是4张空间结构不同的三维体图形。要求被试计数出空间图形实际所含的小立方体数,并将构成空间图形的小立方体分别涂成不同的颜色。结果表明儿童对立体空间图形的认知是从二维图形认知通过一定过渡形式转化来的。从年龄阶段看,空间图形认知发展进程,要经过三个不同层次的水平方能达到正确认知。  相似文献   

6.
幼儿合作认知发展特点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采用访谈法对136名中、大班幼儿合作认知的发展特点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儿童的合作认知主要分为五级水平。在幼儿阶段,儿童主要以客观条件性认知和结果性认知为主.其中客观条件性认知比例最高,共同利益性和价值现性认知逐渐发展,规则权威性认知仍有一定存在;从中班到大班,幼儿客观条件性认知比例逐渐减少,结果性、共同利益性和价值现性认知逐渐增多;幼儿合作认知发展不存在显著的性别差异;在不同情境下,幼儿合作认知的发展水平不同。  相似文献   

7.
曲可佳  邹晓燕 《应用心理学》2006,12(1):73-76,83
本研究采用实验室观察法对五岁儿童自主性与权威认知之间的关系进行探讨。结果表明:(1)五岁儿童自主性与权威认知间相关显著,权威认知水平高的儿童自主性发展水平高,权威认知水平低的儿童自主性发展水平低;(2)五岁儿童权威认知与自主性三个维度间相关均显著。权威认知水平高的儿童,其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水平高;权威认知水平低的儿童,其自我依靠、自我控制和自我主张水平低。  相似文献   

8.
不同年龄儿童对权威认知水平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文章采用两难故事法对儿童(7~17岁)在与权威(父母、教师与社会上的成人)发生矛盾冲突时所处的认知水平进行了研究,结果发现儿童对有关权威的规则与命令并不是一种盲目的服从与不服从,而是依据自己对权威的一种认知而行动的,儿童对权威的认知处于一种发展过程中,不同年龄儿童对权威的认知水平不同且存在显著的年龄差异和对象差异。  相似文献   

9.
儿童性别恒常性发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性别恒常性发展是儿童性别认知发展的关键问题,该文介绍了这一领域研究的最新进展。儿童获得性别恒常性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在6、7岁时已完全获得,儿童的认知发展水平、文化背景、社会经济地位、教育影响性别恒常性发展,性别恒常性与性别类型活动存在相关,但关系复杂。最后,作者对该领域的研究趋向做出了展望。  相似文献   

10.
采用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的认知访谈故事,比较了学习不良儿童和一般儿童对情绪表达规则认知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学习不良儿童表情调节知识水平显著低于一般儿童,性别差异不显著,组别与年级交互作用不显著,表明两组儿童发展趋势类似,发展水平不同;学习不良儿童报告出较少的社会定向目标,自我保护目标得分与一般儿童差异不显著;学习不良儿童缺少根据不同人际关系类型灵活运用情绪表达规则的知识,而且较少把情绪表达规则的使用和目标联系起来  相似文献   

11.
儿童对时间顺序的认知发展的实验研究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方格  方富熹  刘范 《心理学报》1984,17(2):65-73
本实验以按时序排队和组成时间系列以及口头申述理由为客观指标、探讨4—7岁儿童对每日时序(早晨、中午、晚上)和一日之延伸(昨晚、明早)以及对时序的相对性认知发展的水平和特点。结果表明:5、6岁儿童对一日之内早午晚时序已能正确认知,但4岁儿童仍相当困难;4、5、6岁儿童对一日前后延伸的时序和时序相对性的认知随年龄而发展,但总的认知水平仍较低;对时序相对性的认知到7岁可以达到。儿童对时序的理解是以本身的生活经验为时间关系的参照物。儿童时间词语的发展与对时间关系的认知是互相促进的,两者的发展是不同步的。  相似文献   

12.
本研究的主要目的在于用实验验证短时距守恒性的存在,并考察不同年龄的儿童在短时距守恒性判断上的特点和发展水平。本研究提出了衡量儿童短时距守恒性判断发展水平的参照指示。结果显示:(1)儿童在短时距时间守恒性判断上有年龄特征上的差异,这种差异表现为连续发展的过程,具体体现在儿童短时距守恒有三个发展水平,5-8岁为第一水平,9-10岁为第二水平,11-12岁为第三水平,各水平儿童使用的策略不同。(2)各组儿童所采用的认知策略随儿童思维发展水平由低级到高级、由具体到抽象不断进步,在时距守恒中各认知策略出现的顺序为:恒等性——同时性——互补性——逻辑性。(3)儿童时间守恒能力的发展和完善要迟于、难于空间守恒能力。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探讨了北京地区3—5岁学龄前儿童对中外通俗故事情节的自我认知能力及对他人认知能力的发展比较。每个年龄组儿童为44人,男女各半,共计132人。实验材料为两套图画故事集,其中一套名为《白雪公主》(外国故事),另一套为《孙悟空》(中国故事)。实验是通过看图讲故事提问方式以探讨不同年龄的学前儿童对故事情节的自我认知及他人认知的能力。结果表明:3—5岁儿童对白雪公主故事情节及孙悟空故事情节的理解,回答问题的正确率都随年龄增长而提高。4岁与5岁儿童已能很好地理解这两个通俗故事的情节及正确回答有关问题。但3岁儿童存在一定困难,对自我认知水平及对他人认知水平都较低;在各个不同年龄组中,对他人认知及自我认知的问题回答的成绩,两者没表现出明显的差异,对他人认知及自我认知是处于同步发展的水平;男女性别的结果比较只在3岁儿童中存在一定差异,4岁及5岁儿童中不存在差异。  相似文献   

14.
本研究以智力的PASS认知模型为基础,考察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PASS认知缺陷模式。研究采用DN:CAS认知评估系统,并结合统计分析对33名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的PASS认知加工缺陷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汉语发展性阅读障碍儿童存在不止一种的PASS认知加工缺陷,可能在计划、注意、同时性和继时性加工的一个或几个方面出现了困难。继时性加工缺陷是汉语阅读障碍儿童的主要特征,与英语阅读障碍的研究相一致。此外,汉语阅读障碍儿童在表达性注意、言语-空间关系和继时性加工上的成绩差于生理年龄匹配组,仅达到阅读水平匹配组水平,这些的不足可能是由于发展迟滞所致。  相似文献   

15.
任旭林  傅金芝  于萍 《心理学探新》2002,22(3):37-41,52
采用《中小学生思维发展水平测验量表》,对怒族、傈僳族和景颇族三种少数民族390名儿童进行调查研究。结果发现:1.儿童认知发展的阶段性基本支持皮亚杰认知发展的阶段性理论,形式思维水平在13~16岁尚未形成稳定的认知结构;2.在发展的年龄上,儿童认知发展水平出现明显的“滞后”现象;3.儿童在初中一年级出现认知发展的加速期;4.三种少数民族儿童认知发展整体上不存在显著性的跨文化差异;5.认知发展在性别差异上主要体现在动作协调一空间定位能力上。  相似文献   

16.
张丽锦  陈亮  方富熹 《心理学报》2011,43(9):1075-1086
本研究旨在将“儿童认知发展水平诊断工具” (Inventory of Piaget’s Developmental Task, IPDT)中的守恒与关系领域分测验改编成动态测验, 并应用于不同程度学业成绩儿童当中以探查其认知发展的潜在水平。在实验研究基础上结合以往动态测验的编制技术, 把动态施测过程分为“前测—干预—迁移—后测”4个阶段, 分别确定各阶段的测题并构建了6等级提示系统。在中等学业成绩儿童(n = 33)和低学业成绩儿童(n = 35)中的应用发现, 动态测验测得的能力获得变量对儿童的学业成绩具有重要的预测作用, 证实了所改编测验的有效性; 动态测验情境下中、低学业成绩儿童的潜在认知水平基本相同, 所改编的动态测验有助于发掘儿童的潜在认知发展水平。  相似文献   

17.
时间和空间一样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由于时间本身的特点,给儿童的认知带来困难,它要求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整个认知活动的水平有更高的发展。认知发展心理学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儿童认知时间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不同年龄儿童对时间反映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制约这一发展过程的条件,因素等。本文除简明阐述作为认知对象的“时间”的特点以外,还具体说明了认知时间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即儿童在这一领域形成和发展着什么样的能力。着重介绍了国外关于时间认知发展方面研究的设想,结果,以及他们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8.
方格   《心理科学进展》1987,5(4):21-26
时间和空间一样是运动着的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由于时间本身的特点,给儿童的认知带来困难,它要求儿童的抽象思维能力和整个认知活动的水平有更高的发展。认知发展心理学在这一领域中的研究任务就是揭示儿童认知时间的发生发展过程,揭示不同年龄儿童对时间反映的特点和规律以及制约这一发展过程的条件,因素等。本文除简明阐述作为认知对象的“时间”的特点以外,还具体说明了认知时间所包含的具体内容,即儿童在这一领域形成和发展着什么样的能力。着重介绍了国外关于时间认知发展方面研究的设想,结果,以及他们的理论主张。  相似文献   

19.
他人期望类型对6~10岁儿童不同类型反语认知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积家  张萌 《心理学报》2005,37(6):767-775
以态度、话语含义和语言现象探测为指标,探讨他人期望类型对6~10岁儿童不同类型反语认知的影响。结果表明:⑴他人期望类型(内隐和外显)影响儿童对他人态度和话语含义的探测,但不影响语言现象探测;⑵儿童在反语认知不同方面表现出发展的不平衡性。6岁儿童已具备初步的反语认知能力,开始能够理解反语中说话者的态度和话语含义,但还不能正确解释反语现象。直至10岁,儿童对反语现象的解释能力仍在发展中。⑶儿童对不同类型反语认知水平不同。6岁儿童对两类反语的解释不存在显著差异,8岁和10岁儿童对两类反语解释均存在显著差异。与反语恭维比,8岁和10岁儿童能更好地解释反语批评。  相似文献   

20.
本文报导了中国儿童和青少年表情认知能力发展的研究。结果表明:儿童和青少年表情认知能力的发展随年龄增长而提高,男女在总体上呈同步水平。聋哑儿童的表情认知发展水平明显低于正常儿童。对各种感觉通道表情认知比较的结果表明:视觉刺激表情的辨认优于听觉刺激,视听结合又优于单纯视觉刺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