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坚持科学无神论的思想导向,存在两个思想障碍:一是无神论能解决信仰需求吗?另一是宣传无神论能保护信仰自由吗?本文就此提出,要准确理解马克思主义关于保护公民信仰自由问题;要深刻理解马克思主义在信仰问题上的突破和创新;要把共同理想的培育和个人信仰的引导有机结合起来。  相似文献   

2.
无论是佛教还是道教,实际上都存在着两种不同的信仰世界:一种是自觉的信仰,另一种常常是自然的信仰。自觉的信仰是由道理、学说为基础的,人们追求宗教中的精神世界,希望借助宗教的信仰使自己的生活拥有超凡脱俗的境界。自然的信仰是大多数普通人的信仰,这个信仰是以能不能应验,有没有实际用处为基础,信仰者希望宗教能给自己解决现实生活中的问题,给自己释厄解困,求得福祉。自觉的信仰大多是被叙述为高明的宗教思想和道理,比如说佛教般若学说的“空”、唯识学说的“八识”、以及简单的“十二因缘”、“四谛”、“三学”等等道理;但是在普通民…  相似文献   

3.
在理性与信仰的关系问题上,认为克尔凯郭尔主张基督教信仰只关系到主观而与客观无关,其"真理是主体性"、"信仰是荒谬的"等命题是对理性之摒弃的看法是偏狭的。克氏在信仰上对主观真理的强调和对客观真理的质疑建立在承认人的罪性以及因之而人的理性遭到了破坏这一前提上,这一点并不与理性本身相冲突,而毋宁说是人的理性层次的问题;另一方面,在克氏,基督教信仰的主观性就其自身而论也必须以理性客观性为前提,因无正确的客观性作保证就没有克氏要求的那种主观性,其眼中的信仰的主观真理也就不复存在了。  相似文献   

4.
2021年11月的《天风》上刊登了刘凌维老师的文章《那九个在哪里呢?》,经历了恩典的基督徒,却容易把一切当成理所应当,读完全文,回想信仰的经历,我感到我们对信仰的态度应该值得反思. 虽然我们起初经历了认信归主时那种生命被触碰的巨大感动,但是在人生道路上,基督徒常常也会对神抱有不太真切的感受.正如文章分享的两个事例,林玉...  相似文献   

5.
顾云涛 《天风》2002,(7):50-51
上帝的创造与救赎是基督教中两个重要的教义。创造和救赎是三位一体上帝的工作,是我们基督徒的基本信仰之一,是完整的统一体。如何看待上帝的创造与救赎的关系是目前中国教会面临的关键问题之一。一、轻创造重救赎而产生不良的信仰状况从目前中国教会信徒的信仰情况来看,造成了一些信仰上的误差与偏见。在信徒中出现了极端的个人主义功利色彩的信仰。具体而言,信徒最关心的是自己的罪是否能得到上帝的赦免,自己的灵魂是否能得救。将拯救仅仅归结为个人的得救,一种带有功利色彩与个人主义色彩的信仰。这种罪恶观导致了一种误解,即把基督教仅仅看作是审判的宗教,将上帝视为审判官。拯救、灭亡、天堂、  相似文献   

6.
在其传入之初,佛教就得到高句丽政权的庇护而平稳发展,后经民众的崇信和知识精英的义解而大为兴盛。对于高句丽来说,佛教不仅仅具有文化上的、宗教上的、信仰上的意义,同时也具有政治上的、外交上的、军事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本刊讯】由冯福宽、杨连福主编,冯福宽的新著《丝绸之路上的回响》最近由中央民族大学出版社出版。公元七世纪初,一批又一批信仰伊斯兰教的阿拉伯人、波斯人陆续来到中国。这些回回先民,还有蒙元时期来到中国的回回先民(中亚、西亚各国、各族穆斯林),在伊斯兰文明和中华文明的高起点上走进了人类历史,  相似文献   

8.
刘凌维 《天风》2022,(10):37-38
福音种子 在信仰上对我影响最早的是我的外婆,我从小跟外婆生活在一起,她虽然是一个目不识丁的家庭主妇,但对信仰却非常虔诚,即使在十年动乱期间她也不肯放弃信仰.在上世纪80年代初,教会渐渐开始恢复后,外婆更是不辞辛苦地服侍弟兄姐妹:探访生病的人,扶持软弱的人,安慰伤心的人……外婆平时也很关爱亲友、邻里,热心向他们传讲上帝的福音.  相似文献   

9.
晓望 《天风》2002,(12):26-27
尊老敬老是人类社会的一种美德、应尽的义务、人类文明的标志。记者从有关部门了解到:由各地基督教两会主办的老人公寓、养老院、老人之家约有30多家,每年为社会及家庭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孤独老人无人看护、陪伴等问题。2002年9月初,记者来到徐州爱德老人公寓采访,耳闻目睹徐州市基督教两会在见证基督信仰、爱人如己的事工上所作的美好见证。  相似文献   

10.
信仰的力量     
“认主独一”的信仰,为我们确定了人生的方向,就像一盏明灯在“顿亚”的漫漫旅途中把我们的心照亮。有了信仰在困难和挫折面前就会意志坚强。有了信仰在嫉妒和诽谤面前就会心胸坦荡。有了信仰在荣誉和成绩面前就会谦逊礼让。有了信仰在工作和事业当中就会埋头苦干自觉向上。有了信仰面对坏人坏事就能挺身而出勇敢坚强。有了信仰面对歪风邪气,就能大义凛然,坚决抵抗。有信仰的人远奸近贤,品行优良。有信仰的人尊老爱幼,道德高尚。 有信仰的…  相似文献   

11.
生活在非穆斯林社会中信仰较为淡漠的穆斯林少数被完全同化的现象值得重视。这虽然是社会发展中出现的正常现象 ,但对那些信仰坚定的穆斯林少数民族来说 ,就不一定是这样。知感真主 ,并非世界上每个角落的穆斯林都能被主体民族所同化。最明显的事例发生在前苏联 ,那里的穆斯林多年来一直实践着自己的宗教信仰 ,并以穆斯林身份为荣。印度等国穆斯林的情形也与此相类似。我自 1 973年定居美国以来 ,就把自己看成是穆斯林少数。无人能确切知道穆斯林何时进入美洲。据说在 1 8世纪初 ,有一些黎巴嫩穆斯林进入南美 ,后又有一些黎巴嫩和叙利亚穆斯…  相似文献   

12.
国内关于信仰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出于对现实生活的思考,信仰问题引起了国内理论界的极大关注,研究取得了长足的进展并在日趋深入,现述评如下.一、信仰的本质 信仰的本质是什么,如何在哲学的高度上规定信仰?第一种意见认为信仰的本质是一种价值观念,是人们关于最高(或极高)价值的信念;第二种意见认为,信仰是主体对于某种思想或某种现象的真诚信服与拳拳服膺的态度;第三种意见认为,信仰是一种附着于一定信仰对象的信仰心态,这种心态以“相信”为中心,将认识、情感和意志组织起来,成为统一的高级情感.  相似文献   

13.
新声 《天风》2010,(10):I0001-I0001
<正>9月初,央视著名主持人白岩松的新作《幸福了吗》正式面市,相比10年前销量67万册但略显青涩的《痛并快乐着》,加入更多思考的《幸福了吗》显得更为成熟和睿智。对于书中多次提到的"信仰"一词,白岩松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有信仰的人不一定都幸福,但是没有信仰一定不幸福。"  相似文献   

14.
“无神论”与“信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无神论对应的是完全否定任何超自然的存在(包括上帝与灵魂等)的观念体系,作为一种世界观.它的根基是唯物主义。“信仰”属于非理性范畴而与唯物主义风马牛不相及。马克思主义是科学而不是信仰。不幸的是多年来我们有些政治家和理论家把共产主义必然实现的政治信念也表述为‘‘信仰”。以致混淆了科学与宗教的区别。60年的治国经验提供给我们的重要教训之一就是:决不能引导或者放任某种政治信念异化为“信仰”。共产主义者根本不需要诉诸“信仰”来维持对既定目标的遵循。认为无神论者不能离开“信仰”的那些号称共产党员又拒绝承认自己信教.以及一方面追逐着金钱一方面又指责“信钱”就是“没有任何崇高信仰的人”的学者应该重温马克思恩格斯的有关论述。执政党处理与宗教界关系的现行原则是“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互相尊重”:信教和不信教以及所信宗教不同的信徒之间在根本利益上是完全一致的:世界观上的差别是“形而上”的问题.将长期存在,应该在民主法制层面保证各自的公民权利,最终由社会文明的发展逐步融解。某些研究宗教问题的专家把“信仰”直接归入“精神价值层面”.必然使一些完全违反道德和法律的“信仰”不能不获得“尊重”.以致“信仰上互相尊重’’这个表述成为鸡肋。建议改用不会产生歧义的说法——“政治上团结合作。世界观上互相尊重”。  相似文献   

15.
民间信仰问题是一个十分复杂的社会问题,正确处理好民间信仰问题是关系到社会发展与稳定的大事。要正确处理好民间信仰问题,首先必须对民间信仰的现状有个正确的估计和了解。为此,我们到湖南省浏阳市北盛镇进行了专门调查。一、北盛镇民间信仰的基本情况这次调查我们主要对民间信仰的基本类型、民间信仰者的关系及组织状况、民众参加民间信仰的活动情况、民众参与民间信仰活动的目的、民众在参与民间信仰活动方面的开支、民众对民间信仰的基本看法与态度等问题进行了结构式问卷和走访调  相似文献   

16.
民间信仰与宗教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从学术上讲,民间信仰与宗教是两个完全不同的概念。宗教是一种具有完整理论体系的特殊的社会意识形态,而民间信仰则是一种在特定社会经济文化背景下产生的以鬼神信仰和崇拜为核心的民间文化现象。    然而,现实生活中,我们发现,民间信仰和宗教有着很多的关联。在我国,由于历史传统和现实原因,真正意义上的宗教徒在人口中的比例并不高,而更多的是将宗教信仰和民间信仰相混,有时甚至很难区别哪种是纯粹民间信仰,哪种是宗教信仰。民间信仰的善男信女其信仰心理、信仰习惯、信仰感情与真正的宗教徒没有什么根本区别,但在数量分布上,…  相似文献   

17.
信仰问题研讨综述--全国社科院系统哲学所长会议侧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冀哲 《哲学动态》2002,(8):9-11
全国社科院系统哲学所长会议于 2 0 0 2年 5月 10 -11日在石家庄河北省社会科学院召开。会议研讨的主题是“信仰和价值观在当代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与会代表关于信仰问题的讨论比较深入 ,在如下几个方面提出了一些新的观点。一、什么是信仰 ?一种观点认为 ,并非对任何事物的坚信态度都可以被称之为信仰 ,信仰与信念指的是对于某些尚未被实现和证实的客观状态或观念的确信。有的代表提出 ,信仰指的是对某些非实证的事物所固持的坚信不移的态度。希望一切信念都能得到经验和逻辑的支持 ,这是极端理性主义者的一种理想追求 ,实际上更普遍的…  相似文献   

18.
本文重点论述了道安与慧远在净土信仰上的不同。通过分析道安和慧远两人的僧侣实践,作者认为道安是一个具有积极入世精神的佛教领袖,弥勒信仰是一种具有入世倾向的佛教信仰形式,所以道安在信仰上选择的是弥勒兜率净土;慧远则是一个具有典型的出世精神的佛教领袖,弥陀信仰是一种具有明显出世特点的佛教信仰形式,因而慧远在信仰上选择的是弥陀极乐净土。  相似文献   

19.
历史上,维吾尔族曾有过图腾崇拜,信仰过基督教、萨满教、琐罗亚斯德教、摩尼教、佛教。10世纪初,伊斯兰教传入新疆,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到明朝末年,维吾尔族才成为全民信仰伊斯兰教的民族。所以,维吾尔族的宗教意识当中仍存在着各种历史上曾经信仰过的宗教的影响。这些都在他们的宗教生活和风俗里表现出来,反映出维吾尔族伊斯兰教信仰的民族性和地区性。与其他穆斯林民族相比较,维吾尔族穆斯林在宗教信仰、生活方面有以下一些特点。 土地崇拜:维吾尔族人的这个风俗习惯主要来自于伊斯兰教,因为伊斯兰教认为人的祖先亚当是被真主…  相似文献   

20.
王雷 《天风》2018,(1):18-19
我们要切实关注教会健康成长,本着爱的精神帮助他们逐步提高思想觉悟和灵德素质今天人们常常用'吃饼得饱'一词来形容那些信仰根基肤浅、贪图今世利益和肉体享受的基督徒。一、如何看待信徒'吃饼得饱'现象(一)就初信者而言,'吃饼得饱'现象难以避免很多基督徒在信主之初都曾是吃饼得饱者,不过,随着信主时间的增长和信仰经历的增加,有一部分人的信仰状况逐渐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