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有些讲古汉语的书,对古汉语中的使动用法是这样下定义的: 所谓使动用法,是指谓语动词具有“使宾语怎么样”的意思。(见北京出版社出版、1989年第10次印刷的《古代汉语》上册270页) 动词对于其宾语含有“使他那样”的意思的,叫做动词的使动用法。(见北京出版社出版、1957年5月第3次印刷杨伯峻先生《文言语法》增定本74页) 名词、动词、形容词用作“使动词”,也就是名词、动词、形容词的使动用法,这种使动用法的格式也叫使动式。使动用法或使动式是指动词对于宾语包含有“使它  相似文献   

2.
语言直接反映社会的变化。社会生活的微小变化,语言中的语汇都会加以反映。这种反映往往通过创造新词语和变化语义的变化来实现。新时期语义的变化突出表现在大量的行业词语由单义派生出变义,源源不断地涌进全民用语。其主要特点是: 一、义项增加,因为是行业语,原为单义,现在派生出了变义,有了第二个义项,逐渐具备了多义性的特点:这些行业语本义和变义并存,交际时用本义抑或用与本义相关的变义决定于具体的语言环境,但更多的是隐其本义,用其变义。例1.通过专家们多年的研究,三峡滑坡主要是自然因素形成的,与地质构造有着密切的关系。(《地理知识》89、5.28页)  相似文献   

3.
§1 1.1 现代汉语语有一个奇特的语言现象,甲某见到日夜思念的某,其思念之情,可用下面形式不同的句子表达: ①我可想死你了。②你可让我想死了。③你可想死我了。④你可把我想死了。⑤我可把你想死了。 1.2 这种奇特的语言现象有两个特点:(一)施事和受事(“我”和“你”)位置对调而语义不变。(二)例④是由例③变换来的,按照主动宾句式变  相似文献   

4.
朦胧中的性     
心理学的研究指出,一个人性意识的发展基本上有四个分期:①显露出思春期的否定倾向;②补偿思春期的不安心情,表示出对长者(对父母)的依恋期;③喜欢接近异性和对异性追求的狂热期;④带浪漫色彩的正式恋爱期。另一些心理学家认为,8、9岁起是性意识觉醒时期,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八卦”一词发展出了新义、新用法。作为语言新现象的“八卦”具有新的句法特点。本文从句法入手对“八卦”的新用法展开多角度考察。  相似文献   

6.
社会转型时期的民族凝聚力:危机与新生彭泗清1、对中华民族凝聚力必须作具体分析和动态考察。①民族凝聚力是一种社会历史现象,有一个发生、发展的过程。它既有显著的历史继续性,又有鲜明的时代性。②民族凝聚力包括个体对本民族的向心力,把它看作一个已完成的作品,一个特立独行、超越于民族成员之上的抽象实体是错误的。2、传统中国人对中华民族的向心力有以下几种主要成分。①故土情怀;②亲缘情感;③文化认同;④共生意识;⑤和合观念;③重国伦理;③报国赤诚。3、上述思想观念的历史烙印和面临的时代挑战。①工业文明兴起。地缘、亲缘关系为业缘关系所替代,故土情怀,亲缘情感丧失其存在的社会、经济基础;②文化开放与文化反思导致文化多元局面,原有文化认同动摇;③国际交往加强、民族隔离减少、个体生存空间扩大,原有的巢覆卵亡的共生意识削弱;④伦理规范重建、思想观念更新使旧式的和合观念、重国伦理、报国赤诚受到冲击。4、唤醒忧患意识,探索民族凝聚力的新生之途。民族凝聚力是一个民族将其全体人民吸引在一起,团结成为一个整体的内在力量。它是在本民族的全体人由于长期在相同的地理疆域和文化背景下共同生活、由于相同或相似的民族特质(语言、文字、肤色等)和生活方式  相似文献   

7.
语言获得建构论认为儿童利用社会和一般的认知技能进行范畴化。通过主动的用法建构获得语言符号系统。通过大量研究分析推断:儿童心理理论的发展是儿童社会认知概念系统发展和语言表征发展的结果。通过概念系统发展和语言表征以及语言功能性发展的分析,有助于理解语言能力和心理理论的关系。  相似文献   

8.
本工作试图从想象的丰富性和特点来比较想象的年龄差异。被试共45例,分三个年龄组(少年、青年和老年),每组15例(男8、女7)。测试材料为抽象直线图形和Droodles.结果表明:①对图想象的总数随增龄而减少;②不同年龄组想象的内容有不同倾向;③对图形想象的种类和新颖性随增龄而减少;④老年组想象的整体性明显低于青年组和少年组,后两组相接近。可见,少年具有想象丰富、活跃和新颖的特点,在教育工作中应予重视,并加以充分发挥。  相似文献   

9.
预设简论     
(一) 预设是语言逻辑的重要概念之一。预设就是在交际过程中双方共同接受的先决条件。所谓“先决条件”,又叫“共同背景”或“无争议信息”,是指说话者和听话者共同具有的假定,包括共同知道的事实,对话的目的和意向,有关的各种社会因素等。例①、公园的湖边有梅花。预设公园有湖。②、你为什么迟到?预设你迟到。③、这里的景色真好看啊! 预设这里的景色是好看的。④、把收音机打开吧!预设收音机关着。  相似文献   

10.
道德社会学     
道德社会学研究的悬道德同法律、政治、艺术、宗教及社会管理相互联系的基本规律。它把道德必要性的表现和发挥作用的不同层次、作为社会必要性的反映来研究。它的任务之一,是研究个人和社会集团的道德行为的社会制约性。道德社会学即注意研究道德同整个社会关系体系的相互联系,也注意研究道德同社会关系体系个别组成部分的相互联系。可以把道德社会学的对象表述为‘社会及道德’体系中直接联系与反馈联系的总和。这门学科对象的结构包括:①具体社会条件对道德的这种或那种阶级及历史形态的产生和发挥作用的影响;②这些形态(首先在它们的发展过程中)对现有社会关系的反作用;③道德同社会调节人们行为的其他形式的相互作用的社会学规律;④人的社会主义化‘机制’和社会主义化最终结果的道德方面,即通常所说的个人的道德面貌;⑤各社会集团的道德特征;⑥道德在具体生活活动环境(家庭、非正式团体、劳动集体等)中发挥作用的特点;⑦社会主义社会道德生活中社会及集团异常的各种形式(消费主义道德、市侩道德、偏向行为道德等)。  相似文献   

11.
为了探讨颈动脉狭窄与轻度认知功能障碍(MCI)的关系,选取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病例89例,健康对照组100例,全部行颈动脉彩超检查及简易智能状态量表(MMSE),蒙特利尔认知量表(MoCA),临床痴呆量表(CDR),日常生活能力量表(ADL),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测评.结果发现轻度认知功能障碍组颈动脉狭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左侧发生率明显高于右侧.其中随着狭窄的严重程度增加,患者在延迟回忆、视空间与执行功能、计算力与注意力、语言能力方面评分显著下降.从这一结果可以看出轻度认知功能障碍与颈动脉狭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12.
早期教育研究表明:0-6岁是幼儿语言习得的迅速时期,特别是3—6岁被称为幼儿语言发展的关键期,而这个阶段恰恰是在幼儿园期,在幼儿园如何营造适合幼儿语言运用语言发展的环境一直是我们幼儿工作者积极探索的问题。幼儿的语言发展水平不能单纯以幼儿的词汇量多少、语句的记忆量多少来衡量,主要是看能否清楚地运用一些日常生活中所必要掌握的句子正确地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所以,我们首先要做的便是想方设法采用各种方法来促进幼儿这方面的发展,让幼儿的语言发展走向自由和谐的阳光地带。  相似文献   

13.
中重度弱智儿童词汇表达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杨福义  刘春玲 《心理科学》2001,24(6):753-754
中重度弱智儿童普遍存在不同程度的语言发展方面的问题,他们获得第—个词的时间通常是24—30个月,到四岁时。才开始出现较多的、有意义的词;弱智儿童的词汇量相当有限,而且词汇的累积和增加非常缓慢,使用的词类也不全面。国外的研究者对于弱智儿童词汇发展的研究主要形成了两种观点:其—是弱智儿童与相同智龄的正常儿童相比,在词汇表达和理解方面都要落后;其二是智龄可以预测弱智儿童词汇发展的能力。  相似文献   

14.
论坛荟萃     
秦麟征:总体发展与总体设计总体发展观就是从总体或整体的角度来看待不同领域、不同层次的发展问题。它的出现具有明显的哲学渊源,并且受到现代科学如系统论、控制论、协同学的影响。总体发展观的主要特点是:①统一性;②综合性;③长远性;④协调性。作者认为,有四种总体发展论:①文化核心论;②终极目标论;③发展层次论;④两极开发论。总体发展分析目前还不很完善。它是宏观市场分析在发展问题上的应用。总体发展观、总体发展论和总体发展分析在我国具有普遍的应用价值,值得我们进一步研究和重视。首先,它们有助于改变我  相似文献   

15.
克隆技术的发展与现代生命伦理——兼与姚大志先生商榷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生命科学的迅猛发展,克隆技术与基因研究相互渗透、交融,这促使自然界生命的状态从自然进化走向人工安排。处于这一大背景下的克隆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既可以带来无限的益处(如应用于组织器官的移植等人的治疗性克隆),又可能带来灭顶之灾(如造成生物的单一性而走向灭绝等)。克隆技术发展与人类社会发展的关系问题,已成为当代必须回答的重大课题。姚大志先生《人类有权利克隆自己吗》一文(见《哲学研究》2003年第1期,以下简称“姚文”),引起了人们对克隆技术问题的进一步关注,本人从中颇受启发,但也有一些不同看法,在此提出,以求进一步共同探讨。  相似文献   

16.
"行己有耻"     
朱珊 《学海》2007,(6):76-78
被看作是文化人类学中文化模式论学派的创始人本尼迪克特(Ruth Benedict 1887-1978),在她对日本文化研究的名作《菊与刀》中,以她对文化研究中人格与心理的独特视角,提出了西方罪感文化以及与之对应的东方耻感文化的概念.在她看来,所谓"罪感文化",就是"提倡建立道德的绝对标准,并且依靠其发展人的良心的社会可以定义为'罪感文化'."  相似文献   

17.
儿童早期词汇获得的词类差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儿童早期词汇获得存在词类差异,很多语言中名词比例都要高于其他词类,因此一些研究者提出“名词优势”理论。但是,一些对汉语和韩语的研究发现,儿童早期获得的动词比例与名词没有显著差异,甚至高于名词,同时汉语和韩语动词比例也远大于英语动词比例。针对不同语言儿童早期获得的动、名词比例差异现象,研究者认为语言结构特征和成人对孩子的言语输入可以解释不同语言儿童早期词汇中动、名词比例的差异,其中成人言语中词类的频率、单词位置、词形变化复杂性和语用等因素都会影响儿童早期词汇获得。此外,不同的词汇测量方法、观察情境、词类定义、词汇量水平、单词理解与说出也会造成不同研究结果之间的差异  相似文献   

18.
赵峰  王文  刘力生 《心理学报》1989,22(4):102-106
社会、心理压力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转归有着密切的联系。而社会、心理压力为什么会导致一些心身疾病的发生?为什么可使一些疾病加重?尚无满意答案。本文选用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在实验室应激的条件下,对比观察了动物的血压,并对其作用机制进行了初步探讨。发现:心理紧张状态可以导致有高血压遗传素质的SHR提前发病,而且可使病情不断加重;应激后SHR血浆神经递质(NE.E)和神经肽类物质(VIP)均明显增高。表明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发生、发展与社会心理因素关系密切。  相似文献   

19.
6-12岁儿童脑电α波的发展特点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228名6~12岁儿童为研究对象,采用脑电波超慢涨落分析技术(简称ET),对其12导联脑电波(EEG)进行了记录和分析,重点探讨了α波(8~13Hz)的发展特点.结果表明:①随着年龄的增长,不同频率的α波成分表现出不同的年龄特点.②α波不同成分的比率没有明显的性别差异.③儿童α波的优势成分随年龄变化而改变.④不同年龄被试α波的平均频率存在显著差异,随着年龄的增长,6~12岁儿童α波的平均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但男女之间没有显著的性别差异.  相似文献   

20.
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领导人于4月6日举行首次联席会议。就加强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的合作与交流,在解决四化建设中的一些重大问题上发挥更大的作用问题,进行了讨论。会上讨论了共同研究的课题,主要有;①社会经济发展的预测问题,②能源开发利用的考察,环境保护、生态平衡、以及重大工程的论证;③地区性经济发展规划问题;④科学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