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佛教文化》1995,(2):18-18
[本刊据新华社郑州2月24日电]被称为中国“古塔博物馆”的河南登封少林寺塔林里的古塔近几年不断有新发现。 这个塔林位于少林寺西边约一公里处的少室山的山坡上。由于雨水从山上流下,将不少塔掩埋在泥土中。  相似文献   

2.
山西是我国著名的文物大省,不仅素有“中国古代建筑的宝库”和“中国彩塑艺术博物馆”之誉,而且还是“中国古塔的展览馆”。这是因为,山西古塔林立,丰富多彩,多达一千余座,有的座落在繁华闹市,有的座落在崇山峻岭,有的座落在泉溪湖畔,有的座落在深山老林,有的座落在山青水秀的名胜之地,大多则座落在风景优美的梵宇花宫内外。从塔之体质来看,它不仅有木塔、砖塔、石塔、铁塔、金塔、银塔、铜塔、水晶塔、琉璃塔、面食塔、字塔、经塔,而且还有砖木石混合之塔和钢筋  相似文献   

3.
中国古塔,是随着印度佛教于东汉末年传入中国以后,在我国固有的传统文化基础上,不断吸收、融合和改造外来文化而产生的一种新的建筑类型。塔,楚文为stupa,音译为堵波,原义为“坟”、“圆冢”,起源于印度,是保存和埋葬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舍利”用的建筑物;另一种无“舍利”的塔称支提塔。最初两种塔的形式可能完全一样,均为半圆形,后来两种塔形逐渐有了分别,堵波发展成了由台基、栏、覆钵、平头、竿、伞等部分组成的佛塔;支提塔发展成了一种专供信徒礼拜的塔庙形式。无论是堵波还是支提,都是印度佛教早期的崇拜形式。这两种形式的…  相似文献   

4.
邱云 《天风》2017,(1):35-35
2016年12月20日上午9时30分,四川省成都市基督教陈列馆举办盛大的开馆仪式,四川省基督教两会、成都市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的负责同工、教会前辈和信徒等近100人参加了仪式。开馆仪式还特别邀请了市委市政府相关部门的领导参加。  相似文献   

5.
贵州古塔数量众多,分布区域广,多系明清时期所建。塔作为黔地重要的古代物质文化遗产之一,长期以来未受到学界的足够关注。文章通过田野调查和文献梳理对贵州现存古塔的基本情况进行了整理,并分类分析,尝试对塔的类型、建筑形制及性质进行初步探讨。文章认为,贵州境内古塔主要以佛教塔林和文笔塔为主,尤以塔林数量最多。塔林的建造与明清时期贵州佛教兴盛、高僧的大量涌入有关,文笔塔则反映了明清时期造塔赞助者寄予此塔能够兴科举、文运佳、调风水的美好期望。  相似文献   

6.
正各种极富建筑装饰美感的古塔,构筑了独特的人文景观。大运河沿岸雄伟挺拔、高标云际的古塔,既为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提供了可贵的实物资料,也成为佛教建筑中国化历史的真实记载。塔在印度佛教中意为"高显处""功德聚",最初是为安置佛陀舍利等物而建造的建筑物。据《十诵律》的记载,须达长者曾求取佛陀的头发,起塔供养,是为造塔的起源。后来逐渐延伸为供奉诸佛菩萨像、祖师高僧遗骨等。概括而言,印度佛塔主要是作为供养、礼拜的建筑物。  相似文献   

7.
地处中、缅边境的云南德宏傣族景颇族自治州,数百里边题,金碧辉煌、雄伟壮丽的群塔争晖头彩。全州100多座大小平等的塔,每座都不一个传奇的故事,每座载都有独特之处。塔随着佛教从印度传入我国,据傣文史籍记载和文物考查证明,塔在德宏傣族地区最早兴起是明朝初期,伴随着小每次佛教传入,很短时期内,德宏“佛塔如林,蔚为壮观”。如今,不少塔的本身及周围景观,已成为各族群众和中外游客驻足游览之地,有的则辟为天然公园。到德宏边境游览,仅塔林就够宾客们一饱眼福。坐落在芒市城内的“树因塔”·是云南省独具特色的古塔之一。这…  相似文献   

8.
陈志华 《天风》2024,(3):34-35
<正>近期,“赵紫宸与基督教中国化展示馆”开馆仪式在浙江省湖州市德清县新市镇成功举行。展示馆的正式开馆,标志着浙江基督教中国化工作又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一、历史与当今的真挚相遇,让基督教中国化入情入心赵紫宸(1888—1979),浙江德清新市人,历任东吴大学教授、文学院院长,燕京大学宗教学院教授、院长。他是20世纪中国基督教会最有影响的神学理论家和社会活动家之一,也是20世纪上半叶中国为数不多的几位在基督教神学理论框架上有所建树的神学家,更是中国处境化神学的早期缔造者、鼓舞人心的师长和卓越的诗人。他最早在中国尝试创立“基督教哲学”思想体系,第一个提出建构“中国的系统神学”,并进行初步尝试,被称为“中国教会改革创新建立中国神学的先驱”。  相似文献   

9.
杜維濤 《心理学报》1959,4(5):71-77
一、什么是格式塔主义 “格式塔”是德文Gestalt一字的譯音,原意为“形”、“式”、“完整”、“結构”、“組織”、“图形”。英文为“Configuration,就是“完形”的意思。格式塔主义的創始人是德国心理学者惠特海默(Wertheimer,)、考夫卡(Kurtkoffka)及柯勒(Wolfgangkhlet)。 巴甫洛夫說:“什么是格式塔主义者呢?这是关于整体观念的一些拥护者、贊成者和代表們。应当在头脑里抱着和保持着的,乃是一种整体、綜  相似文献   

10.
正佛塔起源于印度,最初建塔主要用于埋藏、供奉佛陀和高僧的舍利,形制也比较单一。后随佛教的发展、东传,为中国建筑所采用,经过古代匠师的不断创造和印度佛教文化的持续传播和影响,发展成为包括楼阁式塔、密檐式塔、喇嘛塔、金刚宝座塔、亭阁式塔、花塔、过街塔、经幢式塔等在内的十几种形式[1]。金刚宝座塔也是随印度佛教文化的传  相似文献   

11.
山西多佛塔,闻名久矣。佛教传说,印度阿育王曾造84000座舍利塔,中国有19座,其中山西占其5。它们分别是姚秦河东蒲坂塔、晋州霍山南塔、齐代州东古塔、并州净明寺塔和并州榆社塔。而更闻名于世的则是山西应县佛宫寺所存建于辽清宁二年(1056)的木塔。  相似文献   

12.
辽代佛塔建筑形制由早期的四面塔发展到后来的六面塔、八面塔,其中以八面塔形式居多,多数塔身一层都雕有佛教图像,图像内容和形式随着建筑形制的变化也有相应的改变和调整。以辽西古塔为例,通过整理相关研究成果并实地考察,对朝阳北塔和广济寺塔塔身一层图像样式、奉神系统、艺术特征等方面进行比较研究,探讨辽西辽塔砖雕图像特征早期到中晚期的传承与演变。  相似文献   

13.
“无缝塔”在中国佛塔形制中,是比较独特的一类,它与印度的率堵婆有着紧密的渊源关系.而在其历史演变过程中,中国僧侣逐渐演化出“无缝塔葬”这一安骨方式,但目前关于“无缝塔葬”的记载,主要集中在禅宗文献,事迹也几乎都与禅僧有关.所以对无缝塔葬的研究,只能探讨禅僧与之的关系.  相似文献   

14.
本文系统地整理和研究了发现于不同地域塔基中的舍利实物资料,探讨了舍利信仰所依存的二种物质形态的变化,即舍利形态的演化和佛舍利塔的功能变化。由此提出了宋代舍利信仰的“泛化”问题。继而通过对古代舍利遗物的形态变化分析,阐述了自宋代开始,舍利信仰已从原初以圣骨崇拜为核心的印度式信仰,泛化为具有象征意味的中国式的符号物信仰。进而指出了“泛化”的原因与晚唐至宋代佛教中国化与世俗化的时代背景直接相关。  相似文献   

15.
齐国故城遗址博物馆的文物陈列馆座落在临淄区齐都镇,占地面积一万零一百八十九平方米。陈列馆设计新颖,独具一格,采取了齐故城大、小城相衔接的形制作为陈列馆的结构形式,外墙青砖垒彻,四周无窗,上面四周有城垛口,形似古城堡,设有南、东两个拱形圆门,门楣上嵌有“齐琼元府”四个金文大字,是收藏陈列齐国精美文物的第一府地。内是现代化的文物展厅,四面展厅内向,上下两层,一层为齐国秘史游乐官,充分运用了雕塑、美术、戏剧等传统艺术手法和声、光、电等现代科技艺  相似文献   

16.
古塔为古代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在山西的分市范围也较为广泛,遍及全省各县,总数达485座之多。它们耸立于高山大川,或耸立于名胜古地,素有“中国古代建筑宝库”之称,是我们中华民族光辉灿烂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  相似文献   

17.
戴木才  彭隆辉 《哲学动态》2023,(7):5-13+125-126
“中国式现代化”是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内在关联、相辅相成、相互支撑的概念。要准确把握中国式现代化,首先必须科学理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发展历程、丰富内涵和科学定位。从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的一系列纲领性文献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多次阐发中可以看到,中国式现代化的认识前提是“走自己的路”,其发展进程具有连续性、统一性和整体性,结构要素体现为一条基本路线、一个总体布局、一个发展战略目标。从“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到“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中国式的现代化”到“中国式现代化”,中国共产党对“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以及“如何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了越来越深入、越来越丰富、越来越完善的回答。  相似文献   

18.
在改革开放和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的背景下,建议五台山区政府开发一个五台山般若苑。苑内各景点的分布、安排,是由殊像寺、塔、陈列馆、文殊雕像群、佛艺演示场、开智堂、园林和服务设施等组成。每一景点都要围绕着普化文殊信仰这一主题。  相似文献   

19.
五台山为文殊道场,位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也为世界佛教五大圣地之一。它蕴藏着极其丰富的佛教文化,其中艳丽多彩的塔文化,就是一株光彩耀目的灿烂奇葩。 塔,本来不是我国古代固有的建筑,而是随着印度佛教的传播,于公元一世纪时传入我国,后逐渐成了我国古代建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唐代译经沙门玄应的《一切经音义》卷六曰: 《妙法莲华经》第一卷云:“‘宝塔,正言(宀八卒)都波。此译云庙,或云方坟;此义翻也,或云大聚相, 谓垒石等高以为相也。案,塔字,诸书所无,唯葛洪《字苑》云:‘塔,佛堂也,音他合切。’” 塔,梵文为Stupa,巴利语为thupa,音译作(宀八卒)都婆、数斗波、率都婆等;略译作塔婆、浮图、佛塔等。意译作高显处、功德聚、方坟、圆冢、塔庙、灵庙,是“顶”、“堆土”之义。据《杂心论》云:“有舍利名塔,无舍利名支提。”。可见,塔的本义是埋藏佛陀舍利的纪念性的建筑物。舍利,亦为梵语,译云骨身,  相似文献   

20.
国际动态     
一些基督教、天主教组织紧急救援南亚大地震巴基斯坦在10月9日发生大地震以后,一些基督教、天主教团体在最短的时间内将紧急救援物资运往巴基斯坦帮助灾民。“基督教救援”组织许诺先提供五万英镑给受灾区。“教会世界服务”为当地一万五千户家庭提供了生存工具以及毛毯,并表示愿意在必要时候捐款援助。“天主教救援服务”组织也捐献了五万美金,并且和当地的传教士、政府官员等合作救援。伊朗国家《古兰经》博物馆在德黑兰开馆伊朗国家《古兰经》博物馆于10月14日在德黑兰正式开馆。该博物馆分为书面古迹、非书面古迹和艺术古迹三部分。书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