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邹衍在稷下学宫创建了阴阳五行学派,邹衍的主要思想,反映了阴阳家试图对自然界和人类社会作为一个统一体而做出解释。  相似文献   

2.
邹衍是战国时期阴阳家的代表人物。因为他的著作没有流传下来,而有关他的文献记载又多有矛盾,所以学术界对此问题的看法,也是众说纷纭。关于邹衍的生平事迹,《史记·孟子荀卿列传》是记载最详细的文献。我们将它抄录于后: 齐有三邹子,其前邹忌,……先孟子。其次邹衍,后孟子。邹衍睹有国者益淫侈,不能尚德,若《大雅》整之于身,施及黎庶矣。乃深观阴阳消息而作怪迂之变,《终  相似文献   

3.
藏明 《管子学刊》2011,(1):37-41,69
鲁国与齐国由于地理环境、经济发展状况以及统治政策的不同,造成了鲁学与齐学在诸多方面存在差异。但是到了战国中后期,阴阳家邹衍对鲁学与齐学进行了兼采,形成了独具特色的阴阳五行学说。特别是其五德终始说,既对稷下的学术著作《黄帝四经》、《管子》有所借鉴,又对鲁学的主体儒学的仁义思想、经世致用理论有所吸收,进而使鲁学与齐学达到了初步的融通。  相似文献   

4.
五德终始,亦称五德转移,是在五行和阴阳思想基础上虚构的,用于说明人类社会组织和朝代变迁的一种神学政治学说。该说创立于战国末期的阴阳家齐人邹衍,大盛于秦、汉。中国历史上明确将五德终始理论用于实践者,唯有秦一朝。 一、阴阳、五行思想在秦人文化中的影响 五德终始说来源于阴阳特别是五行思想。阴阳五行思想源远流长,据庞朴先生考证,商人的龟卜文化已出现了以五方为基础的五行观念。秦人接受了商周文化中的阴阳。  相似文献   

5.
<正> 自汉武帝“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之后,作为一个独立学派的阴阳家自此消亡。其著作至修《隋书·经籍志》时也已全部亡佚,因而现在要系统了解阴阳家的学说是不可能的。但阴阳家作为战国后期的一个有影响的学派,其学说思想必然为杂家著作所收编。现存战国时期的杂家著作除《吕氏春秋》中有相当一部分属阴阳家学说外,《管子》中亦有阴阳家学说存在。战国后期为诸子百家激烈竞争和交融的时期,阴阳家的某些观点可能为其它学派所吸收,因而,其它诸家哲学著作中也可能有一些阴阳家思想的片断,如《庄子》、《礼记》、《易传》等书中均吸收了一些阴阳家的思想。经过秦朝的禁锢和  相似文献   

6.
欧阳修《易童子问)认为,《易》之“十翼”各有瑕疵,其中纵有孔子之言,但非孔子之文章。本文认为。此论并非无可嘉许之处.但亦不免言过其实,而致疑于其所不应疑者。本文通过对“十翼”的逐一分析。得出结论《序卦传》与《杂卦传》确如欧阳修所言。既不具微官大义.也与孔子无关。《说卦传》与《周易》关系渺茫,以《说卦传》为孔子之所作,更属无稽之谈。大小《象传》之内容,则不离乎秦汉时代、以功名利禄为人生目的的俗儒之胸襟,亦可能为邹衍一派阴阳家言。而《彖传》乃《周易》哲学精义之所在,其中若干部分必在孔子之前已经集结。惟《文言传》与《系辞传》中所录孔子之言,必皆出于孔子及门弟子之手。欧阳修呼《系辞传》为“僭妄之书”,且具有“害经惑世”之罪愆.未免有褊狭愚昧之失。文章还对欧阳修所指《系辞传》中三种成卦之法的不相容进行了辨析,指出.究实此三者所指不同,可以并存而不害。  相似文献   

7.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稷下学宫的历史意义张岱年战国时代,齐国建立了稷下学官。《史记·田敬仲完世家》云:"宣王喜文学游说之士,自如邹衍、淳于髡、田骈、接予、慎到、环渊之徒,七十六人,皆赐列第,为上大夫,不治而议论。是以齐稷下学士复盛,且数百千人。"又《孟荀列传》说:"自邹衍...  相似文献   

8.
徐福(又称徐市)东渡扶桑几乎是尽人皆知的历史佳话了,然而徐福是在什么思想指导下完成东渡的?这是学术界迄今还未曾探讨的问题。笔者认为,徐福的东渡是在战国时期我国著名的阴阳五行家邹衍的思想尤其是在其大九州说的指导下完成的。邹衍(约公元前340年——前260年),战国时齐国人。他有丰富的天文、地理、历史等方  相似文献   

9.
邹衍的方术思想齐姜红邹衍是战国中晚期齐国的一位有多方面成就的学者。他长期居于稷下学宫,善于吸收和利用当时诸子百家的思想资料,不但在天文学、历史学和地理学等方面创立了一系列独具特点的理论、学说,而且对有浓厚神秘色彩的方术之学亦有相当的造诣和发展,堪称一...  相似文献   

10.
邹衍年谱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公元前324年周显王45年,齐威王33年。邹衍约在此年生于齐。公元前320年周慎靓王元年,齐宣王元年,魏惠王改元15年。邹衍约4岁,在齐。孟子到大梁(开封)见梁惠王。邹衍不可能与孟子同时适梁见梁惠王。公元前319年周慎靓王2年,齐宣王2年,魏惠王改元16年。  相似文献   

11.
刘彬 《管子学刊》2004,(2):66-70
本文通过对帛书<要>、<管子·五行>、<史记·太史公自序>、<汉书·魏相传>及<汉书·艺文志>等文献资料的考索,初步梳理了早期阴阳家的源流和一些特点,发掘了其在象数易学史上的贡献.认为,早期阴阳家出于古代史官.在史官那里,已达到了象数易学阶段,他们已有了以卦与岁时相配的"卦气"说.早期阴阳家承其做法,以六卦与"五时"相配,纳入五行,而有富有特色的"古五子"的"卦气"说.文章指出,史官是<易>之"古义"的主要掌握者,后来早期阴阳家、道家、儒家等所传习的"卦气"说等象数"古义",当皆本之于他们.  相似文献   

12.
近来对于扬雄思想的评价,有的说他是唯物论者,有的说他是儒道阴阳家的混合体,有的说他在政治思想上没有什么创见,很贫乏,很空洞。这些评论,应该承认是有一定的根据,也算是争论的开端。可是在某些方面还没有涉及到,有些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分析阐发。下面提出我一些粗疏的看法。  相似文献   

13.
黄毓任 《学海》2005,(6):34-37
长期以来,人们习惯地认为“阴阳”是《易经》和阴阳家的主题。其实真正“道阴阳”的不是《易经》作者,也不是“阴阳家”,而是道家庄子。庄子宇宙观的最高范畴“道”与阴阳直接关联,“阴阳”在庄子宇宙图式中是与“道”二而一的概念。但庄子的阴阳观念从何而来却是一个十分复杂的课题。从道家和南方原始宗教的关系考察,庄子阴阳(或阴阳之气)观念主要起源于南方的“”(枚卜),同时,与当时具有严重巫术意味的天文观测“望气”有关,其最终形成可能是和望气两种原始宗教活动相糅合的产物。  相似文献   

14.
吕华侨 《管子学刊》2005,(1):109-110
孙开泰研究员又一力著作《邹衍与阴阳五行》(即《邹衍传》),日前已由山东文艺出版社于2004年10月正式出版发行了。该书是作者近五六年来潜心研究的课题,同时也他浸淫于先秦思想史研究数十年来的一次总结。《邹衍传》的出版,填补了目前学术界对邹衍研究的不足和空白。  相似文献   

15.
阴阳家较早出现,但直到战国末期才成大盛之局。回到带有“原点”性的《汉志》以探究其原因,则至少要注意学术流变的几个层面:首先,《汉志》与《尚书》同样将阴阳家溯源到历象明时的羲和之官,《宋司星子韦》《吕氏春秋·制乐》《史记·天官书》等反映了古人天象与人事、星变与国变密切关联的文化心理,其与《周易》以“阴阳之义配日月”的诠释模式有着相同的建构逻辑。其次,从载籍上看,《汉志》列“阴阳”于诸子十家,“数术”则别入“略”类。结合《汉志》谓阴阳家末流为“牵于禁忌,泥于小数,舍人事而任鬼神”的“拘者”来看,其所叙录的“数术”六家与能“望气”的南公均可归入阴阳家末流。再次,从方法论上看,无论数术之法还是阴阳之术,或是邹衍求“大祥”“大顺”的大视野,都离不开“深观”、密察、善推甚至占验的神秘色彩与炫化效果。最后,历史上论五德转移的“终始”观念与《终始》之篇,将“阴阳”与“五行”密切关联,蕴成五行相胜的公式,是邹衍之术真正大显于“王公大人”之间而大用于世的主要原因。总之,无论是作为渊源的“历象明时”的史官传统,还是“深观阴阳消息”乃至作为末流的“数术”星占等,都不同程度地体现了先秦诸子“各务为治”的共性,更...  相似文献   

16.
汉代经学的基本特征是经学与阴阳家说的结合 ,即经学的阴阳五行化。任何有效的政治统治 ,都必须建立在对该统治合法性的信念上 ,并通过某种经典的确立或援引来完成 ;汉代政治信仰的重建为经学的发展带来了契机。董仲舒精研“五经” ,吸纳阴阳五行说 ,以《春秋》公羊学重构天人之道 ,促成了汉代经学的大变化。汉代经学吸纳阴阳五行说 ,不但是经学发展史上的一次新变 ,而且有重要的历史意义 ,对于汉代及其以后的思想文化发展都产生了相当深刻的影响 ,对此我们应当有较为充分的估计并作出适当的评价。  相似文献   

17.
在先秦的哲学、政治与经济语境中,战国时期的历法文本有着重要地位,这些文本与长期受到误读的阴阳家学派紧密相关。通过关注早期主要代表作之一,即《管子》形成初期出现的历法文本《幼官》,本文重新审视了阴阳家学派的起源、发展及其历史意义。同时,本文试图阐明阴阳思想在齐国特有成熟重农社会中的应用——在齐国的稷下学宫中,《管子》之原貌得以形成,并产生了包括《幼官》在内的数部重要历法作品。本文亦试图展现阴阳家学派的后期演变,其对汉代黄老之学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18.
易学中的阴阳五行观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易学中的阴阳五行观郑万耕战国前期和中期,道家倡导阴阳学说。到了战国中后期,齐国稷下学者邹衍以阴阳观念为核心,创立了阴阳五行学派。阴阳五行学说的流行,对《周易》的理解和研究,产生了重要影响。这些观念为易学家们所吸收,用来解释《周易》筮法中的变化法则。《...  相似文献   

19.
20世纪40年代,钱穆与缪钺就战国秦汉之际的"新儒"展开讨论商榷。钱穆揭橥"新儒"之说,并从宇宙论方面揭示其所受道家哲学的影响。缪钺通过思想史的考察,强调阴阳家对"新儒"及秦汉思想的作用。钱穆和缪钺"新儒"说具有不同的问题意识,也存在着方法论的差异,彼此又有吸收借鉴,对现代儒学研究和当代语境中的"说儒"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20.
我国人口老龄化趋势加剧,对我国经济发展造成了重大影响,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将“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上升为国家战略。2010年以来,国内关于社区公园景观的研究开始加强,社区公园的健康景观、适老性景观等也都成为热点话题,适宜的社区公园适老性景观能有效提升周边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以湖州白鱼潭公园适老性景观为主要研究对象,研究其发展状况,总结其目前的发展问题,探究老年人对适老性景观的需求,探索社区公园适老性景观设计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