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马克思哲学智慧是在对传统西方哲学的颠覆和超越过程中得以突显出来的,而从马克思哲学革命中把握马克思哲学所开启的新的哲学范式,以此来寻求它对当前中国社会发展的智慧资源和有益启示,这是马克思哲学当代性研究不可或缺的重要视角。就此而言可以看到:用理性和价值双重尺度考察并拓展时代生活;要立足现实社会关系的合理化真正实现以人为本;发展创新马克思哲学要始终面向现实实践,这些或许是马克思革命带给当代的重大启示。  相似文献   

2.
论马克思的现代哲学范式革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一 马克思究竟完成了什么样的“哲学范式革命”近些年来 ,一场围绕“如何理解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性意义”问题的辩论呈愈演愈烈的景象。其中 ,有一种看法认为 ,马克思哲学的当代意义在于 ,它实现了从近代的主客体二分的实体主义的认识论哲学向现代的主客体统一的生存论哲学范式的提升。此说一出 ,和者纷起。这不能不引起人们的重视与思考。现在许多学者讨论的“范式革命” ,其实并不是指马克思哲学在历史上所导致的范式革命 ,而是要对传统的马克思主义解释框架这个“根本范式”进行变革 ,这也正是“当代性意义”讨论的根本用意。但这里不可避…  相似文献   

3.
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的思与辩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一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的诞生,在哲学发展史上是一场深刻的革命。然而,对于马克思“新唯物主义”哲学究竟“新”在何处,或者说“新唯物主义”哲学革命究竟应如何把握与理解,人们的解读各有不同。在苏联的马克思主义哲学教科书的蓝本中,马克思主义哲学曾被冠以“辩证唯物主义”的名称。根据它的逻辑阐释,这种“辩证唯物主义”哲学作为一种新的世界观或宇宙观,所揭示与描绘的是世界的一般图景;它回答的问题是:世界是什么,世界是怎么样的。当它运用这种有关世界一般图景的理论去考察自然现象与社会历史现象时,便形成了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  相似文献   

4.
这篇文章发表在苏联《哲学问题》杂志今年第九期上。作者主要是根据马克思早期著作(《德意志意识形态》、《神圣家族》和《马克思早期著作选》中某些文章)并使用马克思早期用过的术语写成这篇文章的。作者认为,人们一般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认识论和逻辑注意较多,而对于把辩证法定义为人的实践活动的理论则注意较少,所以他们就来专门讨论后面这个定义。作者企图给马克思主义的唯物辩证法涂上资产阶级的人道主义、人性论的色彩,抹煞它的阶级性质。作者把马克思说成“既是人道主义者,同时又是现实主义者”,把唯物辩证法说成是“关于把自然世界改造成人的世界的科学,是把人的世界本身革命改造成人道的世界、把人提到‘人的高度’(马克思语)的学说”,是“关于人及其活动的学说”(这并且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心脏和中心”),“是关于把自然改变为人化自然的学说”,是“自由的人的活动的理论”。他们避而不谈人的阶级性,却说什么:“马克思认为对于生活和科学只有一个基础——社会地发展着的人的本性”,还说:“在渗透着积极人道主义内容的无产阶级的活动中,人得到了恢复”;“共产主义革命是原则高度的实践”,它把社会提升到“人的高度”;马克思主义理论是革命的批判的,这个哲学“变成批判的革命的思想和对实践的批判意识”;马克思曾把“‘亵凟’哲学的任务同革命改造世界联系起来。在这一过程中,现实提高到哲学水平,而哲学则提高到现实水平”。  相似文献   

5.
马克思的实践哲学是对亚里士多德实践哲学的继承和超越。这篇对话就马克思实践哲学的性质进行了深入的探讨,特别是结合赫勒的需要理论以及阿伦特的革命理论就马克思实践哲学对西方实践哲学传统的改造和超越、马克思实践哲学与历史唯物主义的内在张力、马克思实践哲学切入点以及社会历史意义、马克思实践哲学范畴内的"革命"意义进行了深入的探讨。同时,也在一定程度上,澄清了阿伦特对马克思的误解。  相似文献   

6.
马克思社会革命理论作为对资产阶级政治革命理论的超越,蕴含着超越现代资产阶级政治哲学的理论前提。在《论犹太人问题》中,该理论前提得到充分提示:资产阶级政治革命有其自身固有的限度及其特殊性,这种限度和特殊性阻碍了人的真正解放;社会革命则致力于超越市民社会的特殊性原则,在普遍性的高度上实现人的真正解放。这既是马克思社会革命的理论前提与实践原则,也应作为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方针与行动指南。因此,马克思社会革命理论具有重大的理论意蕴与现实内涵。  相似文献   

7.
马克思的伦理学不是以"个体的人"为基础的"抽象的人道主义"伦理学,而是以历史唯物主义为基础,通过社会历史科学和政治经济学批判而建立的"制度伦理"。马克思的伦理学实现了从个体本位的"抽象人道主义伦理学"向社会关系本位的"社会批判伦理学"的转变。正是因为马克思实现了上述伦理学的根本性变革,这一变革被称为"哥白尼式革命"。这一革命为共产主义的人类自由和解放的伦理承诺提供了历史唯物主义的伦理学原理。但马克思并非是"伦理中心主义"的,在其现实性上,马克思的伦理学是以历史唯物主义的社会科学和政治经济学规律为基础的"制度伦理学"。  相似文献   

8.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诞生,是哲学发展史上的伟大革命变革。这一变革的起源和实现过程,从其实质来说,就是科学实践观的创立和运用。本文将沿着马克思思想发展的基本线索,探讨科学实践观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关系,揭示哲学中伟大革命变革的机制和实质。不当之处,请读者指教。  相似文献   

9.
从19世纪末到20世纪上半叶,《资本论》在中国的命运与中国革命历程紧密相联。起初,中国先进知识分子为了摆脱贫穷落后的面貌而学习西方,在介绍社会主义学说的同时引入马克思的《资本论》。资产阶级革命派借鉴《资本论》思想,阐述其革命思想和建国方略。在社会主义论战中,《资本论》被各派知识分子用来分析中国国情、探索发展道路。随着革命形势的发展,中国马克思主义者成为学习、研究、宣传和运用《资本论》的主力军。毛泽东的新民主主义理论是运用《资本论》思想探索革命道路的成果,其合理性为中国革命的伟大胜利所证明。  相似文献   

10.
《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是马克思关于世界形势问题分析的最早文献之一,它通过对国际政治经济活动相互关联和相互影响的严密论证,为世界形势分析和研究奠定了科学的基础,其分析论证具有严密的内在理路,显示出对世界形势发展的演化空间和行动逻辑的敏锐觉察。这为我们清醒地认识国际问题及其局势的进一步演化,提供了历史性和时间性的支撑。充分地理解马克思主义的世界形势理论,能够更好地帮助认识马克思主义的相关理论体系,有助于认识时下世界形势的发展和演化。  相似文献   

11.
就人们对马克思哲学的各种可能的"阐释"来说,马克思哲学与绝对形而上学的关系是当代马克思哲学探讨的普遍问题。这个问题已经关系到对马克思哲学革命性质的判断,因此,我们不应该一  相似文献   

12.
历史领悟与哲学革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立新 《哲学动态》2004,4(1):13-17
近年来,学界基本认同实践观对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决定性作用,强调马克思是按照实践的观点来看待人、社会、自然的.但这种解读,并不能把马克思与近代哲学真正区别开来.本文旨在阐明:"巨大的历史感"使黑格尔成为近代哲学的集大成者,而马克思拒绝黑格尔对历史运动的"抽象的、逻辑的、思辨的"表达,他深入到历史的本质性,把历史原则导入哲学存在论领域,从而实现了哲学的革命性变革.  相似文献   

13.
陈筠泉、殷登祥主编的《新科技革命与社会发展》一书日前由科学出版社出版。该书是国家哲学社会科学基金“九五”期间重大项目“科技革命与当代经济社会发展和邓小平关于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理论”研究的重要阶段性学术成果。它反映了当前国内外一些著名学者在科学技术与社会 (STS)这一新兴领域内辛勤耕耘的新进展和新收获。全书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是“新科技革命与当代社会”,收入“马克思论科学在生产力中的应用”等 8篇论文。这些文章探讨了科学技术转变为直接的生产力、科学技术与经济的结合和科学技术与社会主义运动相结合等…  相似文献   

14.
龙霞 《现代哲学》2016,(4):24-30
讨论“异化劳动”概念与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关系,应从《黑格尔法哲学批判》与《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两大文本的内在关联入手。尽管马克思在《手稿》中表述“异化劳动”的用语直接承袭自费尔巴哈的“类本质”,但“异化劳动”所葆有的真正“本质规定”,却是《黑格尔法哲学批判》这一文本所开启出来的“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同一性”的价值视域。在青年马克思的思想发展进程中,正是这一价值视域,自始至终奠定和引领了“异化劳动”概念的产生、发展及蜕变,并最终推动了马克思“哲学革命”的发生。从这个意义而言,“异化劳动”概念理应被视作马克思“哲学革命”的真正起步;而“普遍性与特殊性的同一”的价值视域,亦被置入马克思哲学自身之中,成为其不可或缺的本质规定。  相似文献   

15.
最近几年,康德对革命问题的态度,已成了人们越来越感兴趣的对象。在讨论这位哲学家的法律观点和历史观点的一些专著和文章中谈论它,它是专题讨论和一些著作的直接对象。这种兴趣本身实在是很有意义的,因为,许多年来盛行一种观点,即把康德看作是一位向来拒绝革命或至少是对它持粗暴否定态度的思想家。这种观点在马克思主义书籍中也有一定的反映。诚然,近来在苏联书籍中出现了一些著作,在这些著作中可以看到一种想要重新考察已经固定下来的观点的意图。在这方面应当提到 E.B.波利卡尔波娃的著作,尤其  相似文献   

16.
兰洋 《哲学动态》2023,(5):38-46
对于国家间“战争与和平”问题的阐释,伊拉斯谟的“绝对和平论”、霍布斯的“社会契约论”和康德的“永久和平论”可被视为三种颇具代表性的理论范式。但在马克思的视域中,这些理论仍然属于“解释世界”的叙事方式,都深陷唯心史观的窠臼。马克思的“历史唯物主义范式”打破了以往哲学将社会历史看作思想注脚的传统,实现了本体性逻辑和方法论视角的双重变革。马克思完成的范式革命开辟了政治哲学的全新视域,解析了生产逻辑、资本-霸权逻辑和人类共同体逻辑,奠定了思想与现实辩证互动的有效方式。它既为我们认识当今世界变局提供了科学的分析框架,也为实现持久和平、寻求人的解放提供了价值基础和现实路径。  相似文献   

17.
崔晨 《世界哲学》2022,(6):5-13
当代西方左翼的主体反思立足于西方传统工人阶级的式微。新革命主体形态的构建打破了主体的既定性,“多元性”和“生成性”成为其主要特点,因此可以说是一场“主体”概念的革命。其中,拉克劳、墨菲和奈格里寻找到一种从民主到革命的新主体建构路径。拉克劳、墨菲通过整合拉康结构主义语言学和葛兰西“领导权理论”生成一种激进民主话语主体,将新民主运动政治现实引向民主式革命;奈格里依托斯宾诺莎的权力生产论、反契约论式民主以及马克思的“一般智力”概念,建构出非物质劳动的“诸众”主体,诸众在生命政治生产前提下的“出离”成为革命和解放之路。  相似文献   

18.
考察马克思对康德哲学的批判是理解马克思哲学革命的一条重要途径,这不仅是因为康德哲学的"哥白尼式革命"在西方哲学史上第一次系统认识并批判了形而上学的独断,而且由此导向的对社会历史的判断成为关于现代性矛盾问题最初的、具有哲学高度的把握和批判。从二者的关系看,马克思哲学继承了康德哲学直面现实问题的批判精神,并将康德哲学中的自由问题进一步深入到了历史现实的层面。沿着康德哲学试图解决而未解决的问题,马克思推进了认识论问题的真正解决和形而上学的根本转向,进而揭示了认识论与形而上学问题之间的本质关联,克服了康德哲学的不彻底性。马克思真正在实践层面实现了将哲学改造为"改变世界"的思想武器,并且在实践的基础上把康德哲学所关注的"抽象的人的自由"改造成为对"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追求。  相似文献   

19.
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无产阶级革命家刘少奇同志,是我们党的卓越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家。在长期的革命斗争中,少奇同志一贯坚持唯物主义的原则,坚持在实践中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他特别善于根据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原理,联系实际,周密考察,具体分析问题,把马克思主义哲学创造性地运用于自己的全部革命活动,卓有成效地进行革命工作。少奇同志  相似文献   

20.
葛兰西没有机会阅读到马克思晚年关于东方社会道路的理论,但他却从文化领导权的维度阐释了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革命的必然性。马克思和葛兰西之间存在着一场关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自我革命的哲学对话,这场对话中蕴藏着丰富的马克思主义理论创新的思想资源,我国学界在马克思主义哲学中国化的进程中,理应予以深度发掘并进行充分思考。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