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隋朝时有一位已经得证二果的书生,名叫苟藉,他擅长书法,但不食酒肉。如果有人请他去写字,必须要心存恭敬,再设素斋才能请他到家里去,否则他是不会应请的,就即令勉强请他去了,他也不肯写字。  相似文献   

2.
此为《异于去是》的第一章,其中概括地提出了书中随后将分章专题论述的全部主要思想。莱维纳斯所关注的是作为主体的主体如何可以超越去是而成为一“我而为他(人)”者。凡物皆欲去是其之所是,并皆欲在其去是其之所是之中坚持住自身之所是。于是诸去是者在坚持自身之是时即互相冲突。而主体之为主体,或主体之主体性,则相对于此而构成一“例外”:在应于他者之时,我对他者之“应”即成为我对他者之“应—承”,亦即,对他者之承担,或为他者负起责任。此应承则来自于我之暴露于他者,来自一种比所有被动都更加被动的被动性。此章共分十节:一、去是之他者;二、去是与关心;三、说与所说;四、主体性;五、对他者之应承;六、是其之所是与表示;七、感受性;八、去是与外于去是;九、主体性不是去是的一种样式;十、(全书的)论述路线安排。  相似文献   

3.
董存义 《天风》1994,(1):20-21
王士英老弟兄,在他们家是第三代信徒。他上小学时在功课上是班里的拔尖学生,又是班长。当老师知道他是信耶稣的,有意识地让他去参加一个祭偶像活动。他知道这种活动是神所憎恶的,坚决不去。老师恼火了,打了他手板,并威胁说:如果坚持不去,那就每天打一通手板。年幼的王士英,宁可每天挨手板,也不愿污染他那颗纯洁爱主的心。真的,老师每天打他几个手板,打到第六天,他的手已肿得老厚老厚的了。  相似文献   

4.
父亲的眼神     
正鲐背之年的父亲,最近好像越来越"不听话了"。他常常半夜里闹着要到外面去,拦也拦不住。这让我们轮流值班的兄弟姐妹吃不消了。于是,我决定找父亲谈谈。一天,我试探性地问他:如果您觉得家里条件不好,那咱就去养老院,行吗?让我始料不及的是,一向耳背的父亲马上就听明白了,他忙说:"不去,我哪儿也不去,我听你们的话。"那一刻,他眼睛里流露出的是惊恐、懊悔和无助……望着他噙泪的眼睛,我心里很纠结。  相似文献   

5.
爸爸的鹦鹉     
哈利·提里安的爸爸开了一家小小的糖果店,小时候,他很喜欢去店里玩,他的很多朋友也去那里,每人花几分钱买糖或花生。提里安先生每天都盼望儿子和他的朋友们来。然而,哈利进入初中后就不怎么去糖果店看爸爸了,他和朋友们去玩电子游戏或者买唱片,  相似文献   

6.
正我的表哥是个爱好很广泛、精力非常充沛的人,他喜欢唱歌也会弹吉他,曾经在大三、大四两年去酒吧里当驻唱歌手;他喜欢旅行,是个资深的驴友,经常在节假日去一些荒山野岭探险;他喜欢喝酒,白酒喝个一斤不成问题,与朋友聚会时常常不醉不归;他还喜欢追最热门的影视剧,只要电影大片一上院线,不管票价多贵他都会到电影院去看,尽管他也知道再过十天半个月,电影票甚至能打三折,那个时候看才划算,但是,他根本等不到那  相似文献   

7.
生命与恩赐     
光盐 《天风》2006,(23):28-29
上帝赐给每个人的才干都不尽相同,就看我们怎样去使用,用在哪里。这就是一个生命的问题。即使一个人的才干(恩赐)再小,但他的生命丰盛、成熟,他也会竭尽全力去完成好神的托付,这样,他在神面前所得的奖赏与大才干(恩赐)的人所得的奖赏是一样的。这里有一则故事,很是耐人寻味。说的是某教会有一位传道人,讲道很有恩赐,深受信徒好评。平常他骑自行车出入教会,也看出他很是朴素。一天,另一位牧者借他的自行车外出为教会办事,不慎将车丢失。牧者回教会向他表示歉意后,让他自己去买一辆新车回来报销。于是,这位传道人去一家店里选车。问过店主,要价300元,经过与店主一番讨价还价,店主慷慨让利40元。其实,从他一进门,店主就认出是教  相似文献   

8.
爱情不老     
抗战时期,有一个年轻人在长途跋涉过程中,走烂了脚底,由于感染,他得了脚疮。在医院里,给他换药的护士是一位长得十分端庄、秀丽可人的姑娘,年轻人不知不觉爱上了她。他想方设法寻找种种借口到医院去,唯一的要求就是去看看那个美丽的姑娘。可是,当他鼓起  相似文献   

9.
鲜花慢慢开     
他和她恋爱到第二年的时候,他下岗了。她闷闷不乐起来,觉得没有一种安全感了。他知道了她的心思,他搂着她,坚强地说道:“等我吧,我会早日回来娶你的。”第二天,他便离开了小城。他先是去了南方,不久又去了上海,只要是赚钱的工作他都干,做过广告商,也当过推销  相似文献   

10.
列宁的“哲学笔记”是列宁在1895年到1920年读某些哲学基本著作时所作的一些注解、摘要和评语的一本汇集。使人对这本著作有着特殊兴味的地方也正在此:它好像引我们走进了列宁思想的实验室;让我们“从内部”去研究列宁,去在他构思的萌芽和过程中,抓住构成他伟大著作之理论结构的分析和研究的方法。这些笔记原文的大部分,也是最重要的、即有关唯物辩证法的部分,是在1914到1916年间写成的。即使这点就能帮助我们了解到列宁如何去研究哲学:越是在有最紧急、最艰巨的政治实践任务需要他去完成时,他越尽最大的努力去作理论方面的钻研。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15,(10)
<正>宇海文弟兄,原名阿木古郎,出生于内蒙古呼伦贝尔新巴尔虎左旗。曾经他是幕后一名出色的造型师,如今他是走到台前的爱的歌咏者;曾经他唱着《赶着马车去北京》、《开着车去草原》,如今他在敬拜中赞美,唱着《一万个我愿意》、《天堂赞歌》等;曾经他"叱咤江湖",如今他为主而歌——生命的重生,见证主恩的美妙。  相似文献   

12.
期盼     
A戴紫地的纱巾好还是戴黄地的好?她站在镜前模棱两可地摆弄着。抬头看看墙上的钟,还有半个小时他坐的车就到站了。他虽然说不用去接他,但她心里知道他其实是希望她去的。她终于选了紫地的系好,拿了两把伞出去。  相似文献   

13.
古希腊有这样一则寓言:有个渔夫,每次出海打鱼之前,他都要到市场上去看看什么鱼的价格高,就决定去捕那种鱼。有一年春天,墨鱼的价格最高,他便去捕墨鱼,结果打上来的全是螃蟹,他非常懊恼地空手而归。等他上岸后,才得知市场里螃蟹的价格涨到了最高,于是他决定下次去捕螃蟹。然而第  相似文献   

14.
好人有好报     
日本有个老者,是个佛教徒。他笃信好人定会有好报。他又是一个典型的彩迷,每期彩票都买。不过,他给自己定下了一个规矩,每次买彩票前,他都要去做一件好事情,为了做好事,他常常绞尽了脑汁。下雨天时,他擎一把伞候在车站里,为没有备伞的老人遮风挡雨,有时能帮十多个人渡过“雨幕”。有时,他为了做好事,一忙起来竟然忘了去投注的事,错过了投注的时间,这个时候,他心里也非常快乐,做好事使人心里充实。有一天,他准备去投注足彩,在街上转了半天,也未找到好事可做,因为他是老人,别人很难接受他的帮助。眼看着时间一分一秒地就要过去了,投注时间又一分分地逼近,  相似文献   

15.
不能不在乎     
乔治·伊士曼是举世闻名的柯达公司的创始人,他拥有难以计数的财富,但并不迷恋财富,他一生捐出去的款项在一亿美元以上。有人称赞他是"纯朴而坚硬的  相似文献   

16.
爱的寄生     
正有一个真实的例子:自从丈夫离开人世后,妻子觉得世界都不存在了,她是如此爱他。空荡荡时没有依靠,孤独而悲伤。她去拜访一名出色的心理医生,寻求帮助。因为她痛苦得想要自杀。"我实在太爱他了,没有了他,我不能再活下去。""你知道不知道,你根本不是爱他!"心理医生回答。"你这是什么话?没有他我不能活下去。我可以为他去死。"她愤怒了。  相似文献   

17.
做一个真正阿訇是要老老实实为宗教和民族办好事,爱国守法。这样,在社会上不但被大众所拥护和爱(?),也能真正受到穆斯林的尊重。但马松亭不是这样,他违背了伊斯兰教造福人类的经训,离经叛道,进行危害国家和人民利签的阴险勾当。解放前他去埃及大吹大擂,说他是中国五千万穆断林的领袖。给卖国贼蒋介石捧场,说蒋委员长对穆斯林如何好。请问谁派他去埃及的?谁承认他是中国穆斯林的领袖?那一个要他给蒋介石捧场?  相似文献   

18.
父亲一张铁青的脸,冰冷的眼神,像仇人一样瞪着母亲。母亲冲着他乐呵呵笑着,说:“瞧你这个样啊,去去,照照镜子,看看自己是个什么样。”说着怜爱地去揪揪他的耳朵,父亲不耐烦地一把推开她的手,继续凶神恶煞地瞪她。  相似文献   

19.
正胡适先生曾在1924年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文中的差不多先生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小时候,他妈妈让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他说不都差不多吗?在学堂,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他去杂货铺做伙计,十字和千字常常分不清。掌柜生气了骂他。他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相似文献   

20.
巴老走了.他是20世纪中国精神界大师中最后离开我们的一位.就文化界来说,他的同代人,都陆续先他而去,比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