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一、母亲小时,自认“命中无福” 姥姥家仅有两个女儿:大的是我姨妈,小的是我母亲。因家居山区,姥姥家有许多粗重活,都由我姥爷一人承担。农闲时,一人还可以顾得过来;农忙时,就不行了。于是,姥姥想了一个主意:由姨妈和我妈抓阄,来决定她俩的分工。抓阄结果是:母亲帮助姥爷负责家外的事:如:耕田、打柴等农家粗重活;姨妈则留家帮姥姥料理家务,如:做饭、洗衣、做鞋等轻活。因为分工清楚、职责明  相似文献   

2.
正我爱读书,也爱喝茶,书香悠悠,茶香缕缕,伴我流年的好时光。小时候,在姥姥家生活,姥爷爱读书饮茶,姥姥爱养花做美食。每每回想那时候的生活,是那么快乐美好。退休在家的姥爷每天早早起来,姥姥已烧好热水,为姥爷沏好一杯茶,自己顺手也倒了一杯。顿时,馥郁的茶香扑鼻而来。姥姥手艺高超,早餐自然也是丰富可口好吃的。饭后,  相似文献   

3.
我的姥姥是一位慈祥可敬的回族老人,她的大半生都生活在旧社会。姥姥无常的时候享年84岁高龄。当时我还很小,朦胧中只记得,姥姥是一位满头白发体态瘦弱的老人。有关姥姥的故事,我是从母亲那里得知的。姥姥一生中有两个女儿和一个儿子,年轻时姥爷为了生计领上惟一的儿子下了关东,在那个兵荒马乱的年代一走就是几十年,后来才听说,姥爷父子俩都“无常”在了关外。姥爷走后,姥姥在凄风苦雨中将我的母亲和姨妈带大。再后来,姨妈嫁到了外地,家中只剩姥姥和还没有成年的母亲相依为命。后来,母亲嫁给了本村自幼孤苦的父亲。于是姥姥就成了这个新家庭…  相似文献   

4.
乡村戏事     
正走出乡村,记忆中总会留下什么。我最忘不掉的,便是乡村的戏事。乡亲们天天在地里耕作,一旦闲下来,生活中就缺少很多东西。晚上打谷场上要唱戏了,老老少少安闲的时光里,一下子有了滋味,村子也便沸腾了。那时乡村都是这个样子。乡村戏事在乡下是个挺大的事儿,我们那儿称唱大戏,规模再小,也都这么叫。在我们村,我可没少看大戏。我们村常常有戏看,日子也过得闹,外村人起名戏村,他们自然也会跑过来过戏瘾,因为村  相似文献   

5.
正小时候我总挑食,爸爸妈妈经常端着碗在后面追赶着,才终于撵上我,连哄带骗地恳求我吃上一口,我却丝毫不领情。我最爱吃姥姥做的菜,于是,爸妈总会开上一个小时的车把我送到姥姥家,还未进门,就能闻到红烧肉和糖醋排骨的味道。夏日傍晚时分,姥姥的身影映在门帘上,我看着她熟练的动作:倒油、热锅、加葱姜爆锅,  相似文献   

6.
孺子可教     
姥姥因为疾病做了子宫摘除手术,因此只生育了母亲一个孩子,我从小就和姥姥生活在一起以慰其情。在不知不觉中听着姥姥讲的妖魔鬼怪的故事长大了。姥姥身体还硬朗,70多岁的时候又开始帮我带孩子。于是太姥姥又给孩子重复起了那些红毛绿眼长舌头的故事,什么鬼搭墙、吊死鬼吓人、黄鼠狼迷人等等。这种教育的后果是孩子很胆小,一到晚上就怕黑,而且一旦什么事情成功了就会说“阿弥陀佛”。孩子6岁时,我把他接到身边上小  相似文献   

7.
最后的牵手     
姥姥七十六、姥爷七十三岁时,双双被查出得了癌症。姥姥得的是胃癌。什么也不能吃了,吃一口呕一口。姥爷得的是口腔癌,脸肿得不成人形,每天只能进些流  相似文献   

8.
陪伴     
正春末夏初时的清晨,我徜徉在楼下的花园里,呼吸着清新的空气,品味着大自然馈赠的清丽。无意间,那盛开了满树洁白的槐花映入了我的眼帘,使我不禁想起远在故乡的姥姥。淡淡清香,牵引着我的思绪飘向那段美好的童年时光……儿时的记忆里,姥姥是最常陪伴我的人。姥姥家住乡下,远离闹市的喧嚣,这里有着乡下独有的静谧。夏日清晨,我会随姥姥来到房屋旁边的菜园,待姥姥浇水、除草,侍弄完菜地的农  相似文献   

9.
正曾经一度,我鄙视甚至痛恨我的家,那个隐在山沟、穷困破败、给了我血肉的原生家庭。父亲哥儿一个,自然我也从未感受过来自伯伯叔叔姑姑们的疼爱帮衬;打记事儿起,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皆已成故事,只是野外几个低矮荒凉的坟头,没尝过隔辈亲的甜蜜。  相似文献   

10.
我小时候,姥姥家有一个燕子窝。和一般垒在屋檐下的燕子窝不同,这个燕子窝垒在堂屋里的檩条上。听姥姥说,当初燕子也是把窝垒在屋檐下的,她从不许别人动燕子一指头,更不允许捣燕子窝,任堂前燕粪点点。  相似文献   

11.
小时候,我4岁,在家里有优待,因为我讨姥爷的喜欢,而姥爷是家里的权威。我之所以讨老人家的喜欢,不是因为我聪明,而是因为我安静。  相似文献   

12.
正早晨起来,一杯蜂蜜水下肚,我在迷迷糊糊中打开冰箱,拿出每天都要吃的辣酱,忽然发现,瓶子里什么都没有了。我的第一个念头,就是打开手机,想给姥爷打个电话,让他给我再做一瓶。电话刚刚拨出,我忽而想起,姥爷已经走了半年了。一股巨大的失落感袭来。姥爷走的那天,我没有什么感觉,因为我还是活在姥爷仍然"活着"的那种状态里。看着周围哀悼的  相似文献   

13.
弥留之际     
我的姥爷住院了,看来行将离开人世。我到医院去看他。姥爷已经八十多岁。我看他浑身的皮肤部贴着骨头,眼睛里也没了神。据说已经好几天不能饮食了。姥爷在我的印象中一向和蔼平静。如同暮春的风。几乎令人觉察不出他的存在。然而这一次他却让我吃了一惊,仿佛突然相识。“一个人在他生和死的时候最为人注目”。这话是对的,我从一个既陌生又熟识的老者身上,似乎体味出一丝人生的奥理。  相似文献   

14.
<正>1.2014年3月17日,带着几样简单的画具和一颗蓝色的心,毫无目的的开车离开喧闹繁华的都市,来到郊区一个不知名的小村子,因这个村子有很多碗豆花,所以,我暂且就叫它"碗豆花村"。村子不大,很安静,到处都是油菜花、碗豆花和桃花,这些都是村里的几位老人一犁一锄的"农耕之作"。我的到来打扰了几只在田埂玩耍的小狗和枝头上一对正在"亲热"的喜鹊,"汪汪汪;"喳喳喳",打破了村子的宁静。  相似文献   

15.
非血之爱     
爱有无数种分类,我以为最简单的是以血为界。一种是血缘之爱,比如母亲之爱子女扩展至子孙爱姥姥、姥爷、爷爷、奶奶,亲属爱表兄、表弟、堂姐、堂妹……甚至爱先人爱祖宗,都属于这个范畴。还有一种爱在血之外,姑且称为——非血之爱。比如爱朋友,爱长官,爱下属,爱动物……最典型的是爱自己的配偶。  相似文献   

16.
贵州省天柱县地湖乡,是散落在湖南省会同县地灵乡境内的一块飞地。但这块飞地的中心,却又是湖南省地灵乡的一个以“团结”二字命名的村子,从而形成大飞地中的小飞地。这个村为什么命名为团结村呢?是因为它与贵州省天柱县地湖乡的永光村,在住房、田土、山水各方面都相互参差、犬牙交错在一起,如曾家磨寨50户人家,其中属贵州的有40户,湖南10户,在各排住房中,或前非属贵州,  相似文献   

17.
贵州省天柱县地湖乡,是散落在湖南省会同县地灵乡境内的一块飞地。但这块飞地的中心,却又是湖南省地灵乡的一个以“团结”二字命名的村子,从而形成大飞地中的小飞地。这个村为什么命名为团结村呢?是因为它与贵州省天柱县地湖乡的永光村,在住房、田土、山水各方面都相互参差、犬牙交错在一起,如曾家磨寨50户人家,其中属贵州的有40户,湖南10户,在各排住房中,或前非属贵州,后排属湖南,  相似文献   

18.
一个月前,我去姥姥家探亲,听到一件既老又新的新闻,这就是该村几十年前闹得鸡犬不宁的“黄大仙”作祟之谜,今日终于揭开谜底。笔者出于好奇,追问此事的来龙去脉。姥姥家人跟我一讲,简直就像在听一个有趣的民间故事,颇引人入胜。  相似文献   

19.
董延谅 《天风》1996,(2):18-19
历经一个多世纪(约123年)历史,合计已有七代基督徒的村子在全国可能不算太多,而被称为福音村的青岛市郊南北岭村就是其中的一个。  相似文献   

20.
洪雪 《天风》2002,(2):40-41
最后一次见到姥姥是在2001年5月25日上午9点30分,在殡仪馆,隔着玻璃,我看到姥姥安详地睡在里面,脸上留挂着一抹熟悉的微笑,就在这天,我听到了好多姥姥的故事。姥姥小的时候是一个聪明的孩子,可因家境贫困,13岁就进了纺织厂做工,就这样一做几十年,奔波劳苦了几十年。按照传统,中国老人应该是在家里安享晚年,可姥姥是一个虔诚的基督徒,她的晚年,是用一辆自行车串起了家与教堂和主内弟兄姊妹家的路。记得姥姥常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