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
他是乡里的小学教师,在冰冷的屋子里,没有暧气,只有很小很破的小蜂窝煤炉子。他为学生批改作业到深夜,慢慢地,脚就冻了。生了很多冻疮,甚至,弯不下腰,穿不上袜子。那时的她,在乡下种地,心疼自己的男人,于是一针一线织毛袜子。在他回来之后,把他的脚抱在怀里,一点点替他暖着。他说,臭。她说,不嫌。  相似文献   

2.
不问     
正著名教育家蒋梦麟先生在他的自传《西潮》中回忆了这样一件事:蒋梦麟到了该上学的年龄,家里人把他送进了家塾中学习,在家塾中,最先读的是《三字经》,对于一个六岁的小孩子来说,确实有些枯燥,于是,蒋梦麟开始反感这个学习环境了,进而反感书本、反感先生。他恨透了家塾中的生活,便有一天,趁先生不注意的时候,偷偷地跑回了家。母亲见儿子回来了,很感意外,便问他:"你怎么跑回家来了?"他回答说:"家塾不好,先生不好,书本不好。"母亲听罢,又问他:"你不怕先生吗?"他回答说:"先生,我要杀了他!家塾,  相似文献   

3.
从前,父亲每天都要喝上二两老白干,不喝就没有精神。母亲不时地把卖鸡蛋的钱拿出一部分来,给父亲买上几斤散白酒。喝着老白干,父亲笑着对母亲说:"我其实并不馋酒,你想,一个连茅台酒都喝过的人还会稀罕这老白干吗?"  相似文献   

4.
禅道两则     
正高与低一个小沙弥开悟明道后,他准备下山云游世界。临行时,他去拜访自己的老师父,请求老师父再给点儿开示。老师父说道:"徒儿,我只提示你两点。"小沙弥问道:"哪两点呢?"老师父说道:"第一点,高能升华自己。"小沙弥问道:"何以为解?"老师父说道:"人往高处走,水向低处流,高才能提升自己。"小沙弥问道:"第二点呢?"老师父说道:"第二点,低能平安自己。"小沙弥说道:"师父,我一定铭记您的教诲,明  相似文献   

5.
正郝武德·凯礼是一个穷学生,为了付学费,他挨家挨户地推销货品。肚子很饿,可口袋里只剩下一点小钱。他在大街上犹豫徘徊了半天,终于鼓起勇气,敲响了一户人家的门,准备讨点饭吃。然而当一位女孩子打开门时,他却失去了勇气。他不好意思讨饭,改口说要一杯水喝,女孩给他端出一大杯鲜奶来。他喝下后问道"我应付您多少钱?"女孩的答复却是:"你不欠我一分钱。母亲告诉我,不要为善事要求回报。"  相似文献   

6.
闲时看花去     
正唐代有位从谂禅师,主导过一桩有名的公案——吃茶去。据说,当时有两个和尚不远千里跑来见他,请教何为禅道。从谂禅师问其中一个和尚:"你以前可有来过这里?"和尚回答:"未曾。"从谂禅师说:"吃茶去。"回头他又问另一个和尚:"那你呢?"和尚回答:"我曾有幸到过这里。"从谂禅师道:"如此甚好,吃茶去。"这一通操作,别说这两个和尚,连寺院  相似文献   

7.
有个青年画家请教大画家门采尔:"我画一幅画只用一天,为什么卖掉它却要一年?"门采尔说:"你为什么不倒过来试试?"曾国藩率湘军与洪秀全的太平军作战,连吃败仗。幕僚草拟奏章,中有"屡战屡败"字样,曾国藩改成了"屡败屡战"。同样两词,  相似文献   

8.
正顺治年间,尚可喜获封"平南王",皇太后特赐了一件薰貂领花绸锦袍,表彰尚母的养育之功。可是,尚可喜为二房所生、大房所养,锦袍到底给哪位母亲呢?就在他左右为难时,两位母亲已听到风声,不请自到。只听生母说:"儿子是我亲生的,锦袍当然要归我!"可养母说:"我可养育了他十几年,难道不该得到锦袍吗?"尚可喜不能也不敢得罪其中任何一位,经过一番思考,他说:"锦袍只有一件,孩儿也不知道该给谁,我能想到的,就只有退还锦袍并说明原因了。"  相似文献   

9.
儿子在战场上死了,消息传到母亲那里,她哀痛非常,祈祷主说:"要是我能再见到他,即使只见5分钟,我也心满意足。"这时天使出现了,对她说":你可以见他5分钟。"母亲欢喜得眼泪流满双颊说":快点,快点让我见他。"天使又说:"你的孩子是个大人,他已经30岁,你要看他30年中的哪5分钟呢?"母亲听了以后,一时也说不出来。  相似文献   

10.
老友相见,觥筹交错,我一面笑对酒局,一面偷偷看表——每过两个钟头,我就要打个电话回家报平安,电话那头不是我的爱人,而是我的母亲,在家里随着时钟的滴答声而越来越惦记我是否平安的母亲。电话接通,母亲欣喜而急切的声音传来:"在哪儿?和谁在一起?几点回来?和谁一起回来?喝酒没有?打车吗?打车要坐后面,东西要拿好,手机没放桌上吧?"我需要认真而明确地回答以上问题。因为一旦含糊其辞,电话那头就会传来母亲略带埋怨的声音:"烦了吧?"这时,需要我马  相似文献   

11.
正我发现,小刘最近好像隐形了一般,总是看不到他的影子。各种聚会很少见到他,甚至连朋友圈都不发了。我忍不住发微信问他:"最近咋啦,怎么连个泡泡都不冒了?"他回答:"我在努力调低生活的音量!"一番交流,我才明白小刘调低生活音量的含义。  相似文献   

12.
当他提出要生产草鞋发家致富时,他的想法立刻遭到了所有亲人和朋友的反对。母亲语重心长地说:"孩子,咱们世世代代都是种地的,不是做生意的料,你还是本本分分地做个农民吧!"妻子听后,嗤之以鼻地说:"你不要瞎折腾了,你还嫌咱家不够穷吗?"朋友听后,用略带嘲笑的口吻说:"你小子是不是想钱想疯了,现在都什么年代了,谁还会穿  相似文献   

13.
补丁不只属于老百姓张涌报载,不久前因公出访以色列飞机在内盖夫沙漠上空罹难的沈阳市市长武迪生一生艰苦朴素。作为一市之长住的是旧平房,衬衫、袜子破了,补了再穿。在一次会议的休息期间,他的一位熟人和他开玩笑说:“市长怎么也穿打补丁的袜子?”武迪生平静地回答...  相似文献   

14.
反穿袜子     
唐朝有个诗人叫王梵志。他写过一首诗,意思是说我反穿着袜子,人们都说我穿错了。其实袜子的里面做得粗糙不平整,贴在脚上很不舒服;而外面却做得光滑平整,不过它是给人看的。我宁可让别人的眼睛看了不舒服,也不可让自己的脚穿着不舒服,所以尽管“人皆道是错”,我依然如故。  相似文献   

15.
母亲的风筝     
正天下的母亲都爱操心,我妈妈是天下母亲中最爱操心的母亲。在她眼里,我们儿女全是还没孵出蛋壳的鸡,她必须永远孵着我们。妈妈时常辅导我们功课,尤其是算术。她不希望我们去搞文科,而要我们搞理工科。她明白理工科的基础,在小学里便是算术了。有一次,临近大考,她辅导我"换算"。她一定要问我:"一丈等于多少米?"我说:"老师只要我们知道一米等于多少市尺就行了。"可是,妈妈说:"万一有一道题目是一丈等于多少米,你怎么办呢?"她的逻辑是对的,我想不出任  相似文献   

16.
美军上尉戴恩长得高大英俊,在越南战场上深受士兵的喜爱。他教新来的士兵怎样穿袜子才能防止丛林里的毒蛇,命令他们"不要被打死",以不近情理的方式训练他们。战斗时,他冲在前面指挥,撤退时他又总是最后一  相似文献   

17.
污点     
正一位年轻的小伙子站在镜子前,镜子朝他大声嚷道:"快看,你脸上有污点!"年轻人下意识地摸了摸脸颊,又朝镜子看了看,突然对着镜子笑了起来。镜子疑惑不解地问他:"你笑什么?难道我说得不对吗?"年轻人笑着指着镜子说道:"镜子啊镜子,是你自己脸上有污点啊,你连自己脸上身上的污点都看不到,又如何能断定别人脸上的污点呢?"这则寓言适合那些凡事都好指指点点,却对自己缺点一无所知的人。  相似文献   

18.
正一位哲学家讲过一个有趣的故事:有个人一直在找寻完美的太太。别人问:"你已经70岁了,死亡已经在敲门,你什么时候才能定下来?"他说:"没有一个完美的太太,怎会快乐?"别人又问:"但你已经找寻了这么久,难道还找不到一个吗?"他说:"有一次我的确找到了一个完美女人。"别人说:"那为什么你不跟她结婚?"70岁的追寻者变得非常伤心,他说:"很困难。因为她也在找寻一个完美  相似文献   

19.
自牧(十一)     
(二十七)金色年华 公元前六世纪,古希腊有位哲学家、数学家,名叫毕达哥拉斯(Pythagoras).他的一位高足,教团成员之一,因贫病交加,被一位善士收留,但无起色.临终前将一幅五角星图留给主人,并说: "请将这囹挂在门外,必有人报答你."后来,他的同学路过此地发现此图,乃厚报家主.他的同学看到了他所发现的"黄金分割". "黄金分割"或称"内外比".不相邻两个顶点之问连成的一条直线,必与其间另一顶点引出的两条直线相交.设若不相邻两顶点之间的距离为1个单位,则任一顶点至交点的距离必为0.618或0.382(1-0.61 8).化学试验、药剂调配、抽样检查等,每每从0.618开始,可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相似文献   

20.
知足     
正有一次,香港美食家蔡澜在印度一个荒凉的地方拍戏,三个月一点荤腥都不见。他怀念肉的滋味,就画了一条鱼。他把这条"鱼"给当地一位老婆婆看,问:"你吃过鱼肉吗?"老婆婆摇了摇头。蔡澜遗憾地说:"你连鱼肉都没吃过,真可惜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