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参禅     
霁虹 《佛教文化》1993,(2):16-16
原以为大千世界,喧嚣烦杂,读书人要于此间不受金钱酒色权利诱惑,必要修于禅心,方能安然于其闻。遂读了许多禅学书籍,每天入静几刻。楼下就是卡拉OK厅。  相似文献   

2.
参禅宜观心     
参禅贵实践,要真参实悟,才能得到受用。所谓真参,就是要在不落言诠、寻思、拟议处用功;所谓实悟,必须悟在无所得处。六祖慧能泌:“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说似一物即不中,岂是死执一法能参禅!然而沩山灵祐又说:“实际理地,不受一尘;佛事门小,不舍一法。”如此说来,舍一法不成法身,住一法也不成法身,参禅  相似文献   

3.
参禅随笔     
元音老人 《法音》2002,(7):28-29
当一切都没有,而了了分明的这个灵知是什么?在这上面猛着精彩,就是开悟。开悟后,绵密保任,一切境界都无令著,无丝毫影响,就是大彻大悟。反过来,假如心有所著,有丝毫粘著,就是凡夫。悟了心不动,时时刻刻都是妙用。丝毫不著相,神通就显现。大彻大悟了,见酒肉就不吃了。尽管显一切境相,不动心,不著相。时时心空,不生一念,应缘接物时,如镜照物,毫无爱憎取舍之心,间有念起,亦不随之流转,即是活佛,他何求哉!一切事物(包括人)都是由一真法界而来的。做一切事都要有能量,佛性(真如佛性)是最大的能量,由这个大能量产生…  相似文献   

4.
参禅诗灯     
法宏 《佛教文化》1996,(3):40-41
禅与诗,亲如兄弟,古人云:诗为禅家添锦秀.禅乃诗家切玉对。古今大禅师吟了不少佳作,成为佛门瑰宝,艺坛明珠,而历代女入学士,也有不少名诗,妙含禅机。大凡文人,皆有慧根,故能通过吟诗而自然地契入佛理,而入的匕情之动,六欲之发,都是真如自性本体之相用,放文人学土之诗抄契禅理是很自然的。笔者今以九首平常人大都熟悉的唐宋名诗说多禅妙旨。(一):初参求静时独坐的室里,弹琴复长佩。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这时行者有了出尘脱顿之志,开始远人求静,慧光内照,独坐调心。(二):妄念纷动时人闲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  相似文献   

5.
很多学佛的人,想通过参禅的方法冲破凡圣关,了脱生死累,转凡成圣,成为无挂无碍的见道人,证得自由自在的大解脱。但是对于参禅,怎样用心,怎样体会,怎样实践,怎样参究,怎样受用,如此等等,想在佛经祖语里去找现成的答案是很难的;即使有所阐发,也大都是些否定的话。真是承言者丧,逐句者迷,向上一着没有你插嘴处,问者给三十棒。禅师们主张不论禅定解脱,只须自见本性;以无念为宗,无相为体,无住为本。凡落言诠皆是错误,不疑语是大危险。起心即乖,动念即错。说似一物即不中,说一佛字,满面羞惭,念一句佛,漱口三日。如人立在十字街头,辨不出东南西北,不知向哪里走才是。于是就行脚参方,  相似文献   

6.
如令许多人都在学习或想参与学习坐禅。但也有好些人,费尽功夫想要得到一点诀窍,循着某种要领,可他偏偏不得其门而入,这样一来,他就会觉得,“怎么搞的,习禅以后,妄念反倒更多了!”于是便有了畏难情绪,生出了退步心。其实呀,所以有这些不顺当,是因为参禅的心态不对,或者具体的准备功夫不够,因此才会有无所措手足的感觉。古德最先注意到了这种情况,《大智度  相似文献   

7.
8.
《法音》1989,(12)
一参禅不是玄,体会究根源;心外原无法,那云天外天。二参禅非学问,学问增视听;影响不堪传,悟来犹是剩。三参禅非多闻,多闻成禅病;良哉观世音,近闻闻自性。四参禅非徒说,说者门外客;饶君说得禅,证龟反成鳖。  相似文献   

9.
讲述梵文字母及其拼合法的《悉昙章》随佛教传入中土以后,逐渐发展成一门研求梵字音义的学科门类,其发展、嬗变绐终与佛教的兴衰相呼应。当隋唐佛学兴  相似文献   

10.
居湘数年,识人有限,但人杰地灵,还是教我充分感受了湘水孕育的豪迈与风雅。张红小姐,专攻诗学,且性情中人,非兴之所至,决不付诸笔墨。因参与其论文答辩,亦有一段师生之谊。我在大洋彼岸作访问学者期间,曾收到其问候信一封,短短不足两页,但见才情飞扬,  相似文献   

11.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这是一首悟道诗,禅味很浓。说的是人的本心、本性,一旦“鉴开”之后,便心接天地,胸容万物,“天光云影”任其徘徊。人的本心,也就是一个小宇宙,和万物同感,与天地同流。清如水似的“心”是流动的,所以才有源头活水汩汩流淌。  相似文献   

12.
关于婚姻,林语堂曾有过一个非常精辟的比喻:婚姻是饭。有饭,才是踏实的。  相似文献   

13.
济群 《佛教文化》2011,(4):124-124
吃饭能否成为修行,关键就在于对待饮食的心态。丛林的斋堂又名“五观堂”,也是要求僧众在受供时“食存五观”。五观的内容是:计功多少,量彼来处。想着自己所吃的每一口饭,会有许多人付出辛勤劳动。我们不耕不织,却在此安然享用,由此生起感恩之心。  相似文献   

14.
到一个寺院去参观和朝拜,我发现僧人们吃饭的饭桌很特别——它不是圆桌、不是方桌、也不是长条桌,而是一个C字型的圆弧形的饭桌。僧人们吃饭时不是围拢在C字桌的外面吃,而是鱼贯进入C字桌的人口,一个一个间隔半米地排着坐。结果,他们进餐时就都对着外面,互相之间,只要不故意侧转身,就看不到别人的饭碗。  相似文献   

15.
正1965年7月23日,那是我参加工作后第一次发薪水的日子。尽管和别人比起来,我的薪水很少,但对我和我的母亲来说,那几乎是一笔"巨款"了。它意味着我们可以不用再为一日三餐发愁,母亲也不用再拖着年老的身躯去帮别人洗衣服了。二十年前,父亲欠下巨额债务后去世。为了替父亲还债,母亲卖掉了房子,又带着年幼的我四处帮人干活。尽管如此,我们依旧只能穿捡来的旧衣服,每天吃的只有几片面包和一点蔬菜  相似文献   

16.
民以食为天。人生许多美好时光,都与饭桌有关。光吃饭,就有饭局、聚餐、留饭和蹭饭,四种形式,四个境界。饭局有如牌局棋局,反正是一种比较吃力的吃饭:除强调正装出席之外,一应言行举止都要如下棋出牌样,不可任意。但人生充满矛盾,天天有饭局,烦恼不已,如若从来没有饭局,人前人后似有点失落,矮人一截,同一饭局请他不请你,免不了有点酸酸的……聚餐,又可称聚会,那要宽松多了,是三五知己好友自发的聚。聚餐有各种形式,有"蜻蜓吃尾巴",即各吃各,西方称AA制;但更多为轮流做东,虽没有硬性规定,但大家都会自觉轮  相似文献   

17.
光阴荏苒,学禅六载.弹指而过。幸好得遇几位禅门大德,为我指了个入处,几经磨砺,得了个歇处,方知确有生死可了。了而不住,随缘自在。我由教入禅,由禅契教,复由教证禅,由禅归教,层层印证,又在尘俗中保任磨炼,方得踏实心安,说法也就真实无惭,否则,终是“光影门头之事”。我过去也落于知解狂禅,徒是口头爽谈,险些自误。我在《禅修次第论》中立“知解悟人,悟人见性,见性起修,回向净土,顿超上乘”五次第,这是我所走过的路。我学禅有两大殊胜之处:一是情上悟、情上觉、情上彻、情上了;二是修苦行。前者使我真正明白了佛阳…  相似文献   

18.
在我的书房里,挂着一张条幅,上面用苍劲的魏碑体写着:“饥来吃饭倦来眠。”左下角的落款是:忠富弟惠存,朴拙公书。达朴拙公就是我读师范时教古代文选的季老师。他写得一手好字,也常有文章见诸报端,是学校公认的才子。  相似文献   

19.
正在进入格力之初,董明珠只是一名普通的推销员。但是,仅用了一年时间,她就成为格力销售冠军。第二年,公司安排一名新入职的销售员小孙跟着董明珠学习推销经验。有一天,董明珠的一位朋友为她介绍了一位大客户,这位客户是做零售的,准备开一家大型连锁超市,新装修的超市需要上百台柜式空调。对一名推销员来说,这可是一笔大业  相似文献   

2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