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在中国画中,笔墨是一个很重要的元素。画家的个性决定了他的笔墨运用方式。八大山人的绘画作品笔墨并重,虽用笔数很少,但却蕴含着充实、厚重的意境,并以水洇的方式传达出"墨点不多泪点多"的深刻情感,展现出了独特的艺术魅力。  相似文献   

2.
范曾先生出生于绵延450年的拥有十三代诗人的著名世家,他在很多领域都有很多贡献,他提倡"回归古典,回归自然",身体力行"以诗为魂,以书为古"的美学原则,开创了新古典主义的先河。在范曾的绘画中能看到八大山人的影子,文章从八大山人谈起,通过分开论述两人的生平来探究范曾的绘画艺术,而且中国画在不断地发展,应该思考新一代如何传承与创新中国画,怎样把古与今相联系,走出创新之路。  相似文献   

3.
一、八大山人简介 八大山人,是明朝的宗室,献王朱权的九世孙,从小就受到艺术的熏陶,他八岁的时候便能作诗,十一岁时便能画青山绿水画.明亡之后,他心情十分的悲愤,遂落发为僧,从此寄情于书画.他废弃了自己的姓,也改了名字,号雪个,晚年号八大山人,也就是大家所熟悉的"八大".  相似文献   

4.
八大山人的花鸟画有着独特的艺术特色,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能够带给观者一定的艺术共鸣。构图在他的绘画作品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通过来分析八大山人绘画的构图形式,来体会他的作品所表达出的那种简约含蓄、返璞归真、空灵冷逸的思想感情。  相似文献   

5.
八大山人是我国绘画历史中一位灿烂的大家。虽然是由明入清的遗民画家,但在作品的表现手法上丝毫不缺激情与浪漫。在诗、书、画的领域中都留有他丰厚的作品,山人尤善以鸟禽、水鸭、鱼、等作为花鸟画绘画对象,在山水画的笔墨手法表达中也充满了八大山人的独特个性与独树一帜"癫狂"的表现手法。从八大山人浪漫表现手法的角度去剖析八大山人极具个性的浪漫表现技法,以及八大山人如何运用文人浪漫表现手法来表达内心情感。  相似文献   

6.
八大山人又名朱耷,是我国明末清初时期画坛中的"四僧"之一。他一生致力于对花鸟、山水以及书法艺术的潜心研究与创作,完成了许多优秀作品,其中尤以花鸟画最负盛名,成就最为丰硕。他的作品不但促进了中国花鸟画的深入发展与艺术创新,对后世影响极大,也独树一帜,体现了自身对花鸟画构图特色深刻的理解。文章详细解读了这位17世纪著名中国绘画艺术家的花鸟画构图特色。  相似文献   

7.
写意花鸟画是我国绘画体系的重要部分,早在明清时期花鸟画就发展到了鼎盛,从明代的"青藤白阳"到清代的八大山人、恽寿平、扬州画派等,都表现了写意花鸟画旺盛的生命力。华喦是扬州画派的代表人物,以其独特的绘画风格对后世的"海派"画家产生了深远的影响。通过对华喦的生平介绍,分析华喦的写意画风格,进一步探讨画中所隐含的隐逸精神,展现精神对艺术的作用,透视出华喦对后世花鸟画艺术发展的影响。  相似文献   

8.
郭武 《中国道教》2009,(4):40-41
"八大山人"是清代著名的艺术家,擅长绘画与书法.他的本名为朱耷,是明太祖朱元璋的十世孙,因见证明王朝灭亡,故曾看破红尘而出家隐居;其书画中"八大山人"的落款,既似"哭之",又似"笑之",由此而得称绝笔.本人近读民国延寿居士编<青云谱志>,从中得知"八大山人"实际上就是净明道(又称"净明忠孝道")之青云谱(又作"青云圃")道院的兴建者朱道朗,且此人还开创了净明道的一个支派--青云派①,详如下.  相似文献   

9.
八大山人,清初画坛"四僧"之一,一位很有气节的艺术家.他一生都经受着故国情感的折磨,其思想和艺术是在他一生故国情感跌宕起伏与挣扎中形成的.八大的名号、斋号、绘画、诗文题跋等几乎都与他的遗民情感有关,在他的画中,一片花叶、一片山水都是一片心灵的境界,其艺术在虚幻怪诞中寻求真实,在静寂中探索永恒,在空灵中表现充实,在孤寂中追求崇高,在简洁中蕴含丰富,他把无尽的家国之思渗入作品,以丰厚深邃的诗画方式尽情表达.  相似文献   

10.
担当(1593—1673),俗姓唐,名泰,字大来,云南省普宁县人,滇西佛教名山鸡足山僧,法名普荷、通荷,号担当,意为能够担当佛家之重担。担当是中国美术史上具有重要地位的书画巨匠、大诗人,与同时代的清初四僧(渐江、八大山人、石溪、石涛)齐名,而艺术水准比四僧毫不逊色,被推崇为诗、书、画三绝的大师级的历史人物。  相似文献   

11.
超脱的莫兰迪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苗景昌 《美与时代》2003,(11):50-51
当意大利的波伦亚上空的阳光像暖流一样倾泻在尖项教堂上时,白色的鸽群腾空而起,这个城市后来引以为骄傲的20世纪画坛巨匠——乔治·莫兰迪带着画具走出他的画室,开始了一天的艺术创作活动,沿着家乡古朴的石板街道,他寻找着诗一般的风景,并将它们表现在画布上。在今天,莫兰迪的艺术才引起我们极大的兴趣,并得以受到广泛的重视。人,有时代与地域、文化与习俗的不同,但就本质而言,并无根本差别。艺术也是一样,尽管表面形式千差万别,在最高境界上却往往相通。莫兰迪的艺术与中国艺术有惊人的相似之处,活脱一位西洋的八大山人。乔治·莫兰迪(189…  相似文献   

12.
八大山人,本命为朱耷,明末清初画家,是明朝宗室,清兵入侵明朝被灭后落发为僧,法号传庆,后其作画时常用八大山人落款。八大山人一生作品无数,其中以水墨写意为世人所熟知,与石涛、髡残、弘仁并称为清初四僧。其画风十分具有个人色彩,画中所反映出的孤傲落寞正是画家人生经历的写照。  相似文献   

13.
<正>正如20世纪中国画大师齐白石所言,石涛、八大山人、吴昌硕正是明清画坛与正流派疏离的杰出个性的画家。他们的艺术代表了西风东渐之前,在资本主义萌芽个性解放思潮出现后,中国传统绘画步入了现代的先声,换句话说,清初石涛等辈在画论、画法上的思考、实践是按照我们民族绘画自己的逻辑向现代迈进的先例。因此,把石涛作为个案进行研究,对当代画坛的中国画创新都具有启示意义。石涛画之美,是一种狂放之美,沉郁之美,奇崛之  相似文献   

14.
通过研究西方前卫艺术观念对中国当代艺术所产生的影响,了解中国现当代绘画在中国历史语境中的诠释和发展。在可供参考的文本中找到中国现当代艺术发展的特性,是对于符号的诠释还是关于反叛精神的体现?西方结构主义给现代艺术提供了"语言"和"精神层面"的解读方式,在中国本土文化影响下的中国现当代艺术选择加上绘画的普遍形式在某种意义上具有民族特性。  相似文献   

15.
中国画是中国人民的瑰宝,是中国五千多年艺术的结晶,其中蕴含着丰富的情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和审美价值。情感流露是中国国画最重要的特征,文章就从多个方面来探讨"情感"在国画创作中的艺术精神。  相似文献   

16.
艺术精神正是人类寻找并发展多种途径将难以表达的意识方面予以表达的思想意志。具有同源性的中国艺术精神和非中国艺术精神通过"真"的途径,分化出科学和写实主义艺术门类,通过"善"的途径,分化出宗教和理想主义艺术门类。而其区别在于:中国艺术精神中"善"的比重比非中国艺术精神中"善"的比重大,"真"的比重相对较小。造成这种不同的原因包涵以下三个因素:地理环境的影响,社会环境的影响,阶级统治的需要,由此,我们基本可以确定中国艺术精神的本体是善。  相似文献   

17.
挥泪丹青铸春秋——论八大山人的艺术之旅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八大山人以其特殊的出身与经历,完成了一位大师震撼世人的艺术之旅:他一生经过了笃学与蒙难期、参禅期、涉世期、涉事期、返朴期五个时期,创造了文养淳厚、超然、悲壮、深沉的艺术风格。  相似文献   

18.
禅宗与八大山人的写意花鸟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宪伟 《美与时代》2007,(11):60-62
八大山人是清初"四僧"之一,擅长书画,兼及诗文.面对残酷的社会现实,八大山人被迫出家为僧,并博采佛教各派之长,寻求顿悟之道,而禅宗对他影响极深.在书画创作方面,他把禅悟融入其中,使其蕴涵无限禅机.  相似文献   

19.
"留白"是中国传统绘画中的一种艺术表现形式,是中国画所具有的一种独特的绘画语言。然而,随着时代的发展,绘画艺术也不断发展,这使得"留白"不再仅存于中国画之中。众多的中国艺术家为寻求中西融合,极力将"留白"运用于油画。通过分析"留白"的传统美学意蕴,阐述了"留白"在中国油画中出现的成因,探讨了"留白"在中国油画中的表现形式。  相似文献   

20.
郭武在《宗教学研究》2008年第4期撰文指出,据清初周体观撰《青云谱道院落成记》,南昌青云谱道院住持朱道朗实际上就是清初著名的画家"八大山人"朱耷,其人经历曾有一个由"贵"转隐、由"佛"转"道"、由"全真"转"净明"的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