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正拆字联是对联中的一朵奇葩,变化无穷,别具一格。我国历来不乏含义深刻、富于谐趣、构思奇巧的拆字联佳作,读之意趣盎然,兴味无穷,令人拍手叫绝。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至交。一次,苏东坡去找佛印,见他正与三个木匠为庙顶设计一只木质的小狗。四人围在一起,对着小狗品头论足。苏东坡灵机一动,上前对佛印吟道":四口围犬终成器,口多犬少。"佛印一听,心想这是一副拆字联,正皱眉挠头时,忽然看见两个人抬着一根木头走了过来。他眼前一亮,联从口出:"二人抬木迈步來(来的繁体字),人短木长。"苏东坡听罢,连声称妙。  相似文献   

2.
正西瓜,果肉艳红,瓤沙汁甜,清凉爽口,是夏季里人们消暑止渴的佳品。在浩瀚的联海中,文人雅客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西瓜对联,读来妙趣横生。"宋四家"之一的苏东坡,有个门生独坐书房,见春雨洒在窗纸上,即得一上联"冻雨洒窗,东二点,西三点",却怎么也想不出下联。半年后他请教苏东坡,东坡这时正有客人,并不急于告  相似文献   

3.
有一次,苏东坡的一个朋友故意用难题考他.朋友说:“我有个十分简单的句子.只有五个字,如果你能用一顿饭的工夫把它对上,我就佩服你.”苏东坡笑道:“哪里要用一顿  相似文献   

4.
正“竹香满幽寂,粉节涂生翠。”竹文化是中国特有的文化。它们笔直、挺拔、青葱翠绿,自有一种洒脱俊朗之姿与清冷之气,象征着高洁、虚心、坚贞等品格,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古今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竹对联,读来意趣横生。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十分爱竹,深得其高风亮节的清韵。他吟出的“宁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成为千古传颂的名句。相传有一年冬天,苏东坡和佛  相似文献   

5.
一次,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去金山寺看望好朋友佛印和尚,步近禅房时,便闻到狗肉香味.原来,佛印是个不戒酒肉的花和尚.这天,他把一条黑狗杀来吃,独自躲在房里低斟浅酌,大嚼狗肉.正吃得起劲,听到苏东坡的叫声,慌忙把酒肉藏了起来.苏东坡早就看在眼里了,却佯装不知,心里暗想和他开个玩笑,便对佛印说:“我今天写了首诗,有两个字一时想不起来怎么写,所以特来请大师指教.”  相似文献   

6.
对联,是我国文学百花园中独有的一枝奇葩。它短小精粹、蕴蓄丰富、凝炼概括,堪称最耐咀嚼的青橄榄。有趣的是,古往今来许多文人雅士,曾在其生活交际中留下一些添字对联,读来令人倍感幽默风趣、隽永雅致、别有韵味。下面试辑录几则,以飨读者朋友。 老翁指点 苏轼受教 宋代大文学家苏轼年少时,自以为博学多才、无人能及。他写了一副恃才自傲的对联: 识遍天下字; 读尽人间书。 可对联写出不久,就来了一位须发皆白的老翁。那老翁随意写了几个字问苏轼念什么,苏轼看了又看,竟然连一个也不认识。当时直把苏轼羞得面红耳赤、…  相似文献   

7.
正数字对联,生动有趣。而一些数字对联还应用了数学运算,更是令人称奇,妙不可言。加法清朝通州有一位画家曹凤,画了一幅"百鸟归巢图",要他12岁的儿子配个数字联,写出一百只鸟儿的意思,但不准出现"百"字。儿子智慧过人,非常聪明,略加思忖之后,便顺口说道:  相似文献   

8.
苏东坡喜登高远游,一日游玩于某大山,天色近晚,远见山间有一庙宇,想进去讨杯水喝.稍作休息:庙里的老和尚看他穿着很普通,对他爱搭不理,苏东坡见他势利,只好报上姓名。老和尚一听,原来是有名的苏大学士,立刻满脸堆笑,百般段勤,又是请上座,又是奉好茶,待苏东坡欲起身离去,老和尚更是谄笑满脸,要苏东坡题字留念。  相似文献   

9.
正"竹香满幽寂,粉节涂生翠。"竹文化是中国特有文化。竹子笔直、挺拔、青葱翠绿,象征着高洁、虚心、坚贞等品格,千百年来为人们所推崇。古今文人墨客为我们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咏竹对联,读来妙趣横生。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十分爱竹,深得其高风亮节的清韵。他吟出的"可使食无肉,不可居无竹。无肉令人瘦,无竹令人俗"  相似文献   

10.
无事此静坐     
我的外祖父治家整饬,他家的房屋都收拾得很清爽,窗明几净。他有几间空房,檐外有几棵梧桐,室内有木榻、漆桌、藤椅,这是他待客的地方,但是他的客人很少,难得有人来。这几间房子是朝北的,夏天很凉快。南墙挂着一条横幅,写着五个正楷大字:无事此静坐。我很欣赏这五个字的意思。稍大后,知道这是苏东坡的诗,下面的一句是:一日当两日。  相似文献   

11.
杭州西湖畔的岳飞墓和岳王庙,有这样一副有名的对联:‘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这副对联褒贬分明,流传很广。还有一副有趣的对联。相传清朝乾隆年间,有位姓秦名涧泉的状元,游岳王坟,友人戏指他为秦桧的后裔,要他以此写一副对联。他提笔写道,‘人从宋后羞名桧;我到坟前愧姓秦。’这副对联,从另一个角度唾弃奸贼,褒贬同样分明。  相似文献   

12.
白居易字"乐天",当然也还算得上是一个"乐天派",但是真正的"乐天派",当属苏东坡。东坡先生一生漂泊于黄州、儋州、惠州,起起伏伏,沉沉浮浮。人生有几度春秋,可以经得起如此折腾?翻开东坡先生履历与年谱,可以看到他一生几乎都是"在  相似文献   

13.
正苏东坡很善于通过讲故事来表达一些难言之隐。当时,他和弟弟苏辙都在朝中当官,东坡是翰林,苏辙在行政部门,手中有一点权力。有一故人找到苏辙,想求个差事干干。事情很长时间没办成,那位就来见东坡,希望他能"以一言为助"。苏东坡一听,觉得这事挺不好办,答应吧,这"一言"难讲;不答应吧,故人情面难却。于是他就讲  相似文献   

14.
启迪智慧的“缺A”式辞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缺A”式辞格,古今多用,但是很少有人论及,本文试从自然语言逻辑角度进行探索。先看两个例子: 明亡时,钱谦益腆颜降清,继续当他的大官,告老还乡后,新建了一座家庙,有人在庙堂上挂了一匾一联。横匾写着“三朝元老”,对联上联是“一二三四五六七”,下联是:“孝悌忠信礼义廉。”按当时的道德观念,下联还应有一个“耻”字,据下联,上联还应补个“八”字,但是当时为什么要缺  相似文献   

15.
正苏东坡受到皇帝赏识时,他的书法华丽且得意。因为他是一个才子,才子总是很得意的。他原来是翰林学士,后来因为政治,朋友都避得远远的。当时他的朋友马梦得,不怕被牵连,帮苏轼夫妇申请了一块荒芜的旧营地使用,苏轼始号为东坡。苏东坡开始在那里种田、写诗,他忽然觉得:我何必一定要在政治里争这些东西?为什么不在历史上建立一段光明磊落的生命情  相似文献   

16.
文人吃趣     
古今中外不少文人,面对佳肴美味、粗茶薄酒,抑或进餐时突发的变故,常能机智地"幽"上一"默",妙趣横生,让人回味无穷。宋代文学家苏东坡与佛印和尚是好朋友,两人论诗作联,也常常互相取笑,从中得到极大乐趣。佛印虽是出家人,却不避荤食。一天,他炖了四条小鱼,正要吃,抬头一看,苏东坡进了寺门。他心想:早不来,晚不来,一吃鱼他倒来了,先不给他吃。佛印急中生  相似文献   

17.
浏览书刊,偶见几副对联,甚觉怪异,然细加玩味,禁不住拍案击节,叹妙称奇! (一)不对联 对联,最起码的要求是上下联字数相等,否则何以成对?然而,偏有人作出了不对之联,那是窃国大盗袁世凯死后,有人为他送去的一副挽联:  相似文献   

18.
正马坚(1906-1978),原名马玉书,字子实,回族,云南沙甸人,是我国著名的伊斯兰学者、宗教学家、语言学家和翻译家,一生都在致力于推动伊斯兰教中国化。他皓首穷经,致力于《古兰经》等伊斯兰教典籍的翻译工作,成为伊儒双向交流的使者,推动了伊儒对话;  相似文献   

19.
据圣门弟子艾卜·哈福斯·欧麦尔·本·哈塔卜传述:我听安拉的使者说:“一切善功,惟凭立意;每个人都有他做事的动机,如果谁的迁徙趋向于真主和使者,那么,他的迁徙就是为了真主及其使者;如果是为了迷恋尘世或女人,那么,他的迁徙只是为了他的私欲”。以上这段圣训具有很重要的意义,它讲的是有关虔诚的问题,即真主只是以虔诚而接受善行。以下是有关这个问题的几点论述:  相似文献   

20.
苏东坡的养生术伍泽华苏东坡深谙养生之道。即使身遭厄运,仍不改乐观豁达的胸襟。有一天,一位张先生仰慕东坡居士的才学而造访苏府。言谈之间,张先生见房内挂有苏东坡写的一幅字,上书:“出舆入辇,蹶瘘之机;洞房清宫,寒热之媒;皓齿峨眉,伐性之斧;甘脆肥浓,腐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