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不是我不明白,这世界变化快。真不知道,何时开始,男女之间交往变得如此简单。一天,一小时,一分钟,甚至一秒钟,就可以迅速手牵着手,昂然穿过密麻的人群,仿佛已经是谈了多年的恋人。恋爱已经不是用“谈”的了,富有创造性的人们为此发明一个词“泡”。“泡”茶,“泡”面,直至“泡”人。  相似文献   

2.
幸福很小     
正朋友买了一间房,面积不大,八十个平方不到。而且是尾房,房间布局不合理,采光也不是很好。我去玩时,朋友和他年轻的太太把我带到露台上,我看到露台上放了一张桌子,还有一些休闲椅,朋友把水果、瓜子从房里搬出来,还给我泡了茶。我坐在阳光里,微风轻拂,惬意极了。朋友的太太在给一些刚绽了骨朵的花儿浇水,她指着不远处操场上的孩子们说:"那儿是个幼儿  相似文献   

3.
那一天,我很晚才回家,带着满身的酒气。电视里正在唱“爱上一个不回家的人……”妻子坐在沙发上织毛衣,桌子上放着一杯不知泡了多久的茶,看样子是妻子专门为我准备的。见我进来,妻子很生气的样子,她对我说:你变了,不是从前的你了。她说着,看都没看我一  相似文献   

4.
正雨天,能去哪儿呢?到处一片水乡泽国,我能做的就是坐在家里看看电视、上上网。尽管满屏热闹,心底却一片孤寂。热闹是他们的,我有什么呢?这时候,我喜欢关了屏幕,泡一杯茶,静静地坐着,听一听轻柔曼妙的轻音乐,看一看百读不厌的经典。日日奔波劳碌的心竟也变得安宁、轻松、舒展。"琴里知音唯绿水,茶中故旧是蒙山。"这真的是一种美妙的感觉——没有在氤氲的茶香里沉淀过的人,是不可能有这种感受的。喝茶去茶馆啊?这是个不错  相似文献   

5.
計文 《天风》2014,(6):1-1
<正>我五十岁生日快到了,当家人问我"生日想怎样过"时,我一点儿没有"快乐"的感觉,相反内心涌动的是淡淡的惆怅。于是起身,泡一杯茶,打开音响,让王铮亮为我唱一曲《时间都去哪儿了》,优美的旋律缓缓溢出,弥漫在书房的每个角落。"门前老树长新芽,院里枯木又开花,半生存了多少话,藏进了满头白发……"一曲下来,我已是热泪盈眶。也许是歌词触动了人心底最柔软的地方,引发了我的共鸣:时间究竟都去哪儿了?似乎昨天,我们还在父母温暖的羽翼下无忧无虑地成长,转眼间却已步入"知天命"的行列,承担着来自社会、教会、家庭的责任,接受着尘世风雨的无情吹打。那些  相似文献   

6.
婆婆的疑虑     
一天,一位穿着华贵却行如村妇的老人走进我的诊室,在环顾了四周,似乎没有发现熟人以后,才坐下来开始了她的谈话。“先生”,她这样称呼我,“不怕你笑话,我原来还不知道有心理医生。最近媳妇的心事让我猜不透,受人指点来作咨询。”老人吞吞吐吐,看样子是憋着劲才说出口的。我给她泡了杯茶,在表明心理医生应遵守的职业道德后,老人说出了自己的担忧和对媳妇的猜疑。  相似文献   

7.
茶的随想     
1叶,泡在清水里;人,泡在心情里。清水,一点一点浓起来;心情,一点一点淡下去。2夜色如水,渐渐注满世界——这把偌大的紫砂壶。无数颗不安的心,开始上下沉浮。3喝酒,会醉人;饮茶,是另一种醉。4山野茅棚中,牛饮大碗竹叶茶是一种境界;都市茶楼里,细品小壶碧螺春又是一种境界。5两人  相似文献   

8.
我喜欢在寂静的雨夜,泡一壶清茶,独坐窗前,观万家灯火, 听雨敲窗棂,在氤氲的茶雾中,嗅着淡淡的茶香,涤尽一切疲惫与落寞。历代文人雅士,把喝茶谓之品茗。一个“品”字真是巧夺天工。  相似文献   

9.
泡茶     
正泡茶,其实泡的不仅仅是茶。这话说得似乎有些玄乎,虚张声势,不过一句大实话而已。一晃,喝了几十年茶。近年来,眼瞅着周边写茶文的,出茶书的,做茶讲座和茶培训的,很多,像早春茶园的茶树上冒出的数不清的嫩嫩的茶芽,在做着很雅的茶香工作,光大着茶文化这棵大树的宏伟事业。咱并不想凑这个热闹,沾其一缕茗香,分其半杯茶羹。咱上  相似文献   

10.
刘凌维 《天风》2022,(6):52-53
<正>01放下那一年的五一假期,我们几个老师需要加班集体阅卷。同事上幼儿园中班的女儿蕊蕊因家中无人照顾,便和妈妈一起来学校“加班”。小蕊蕊极文静,大家安静地埋头阅卷时,她一声不响地在一个角落的桌子上玩拼图。两个小时后,我们中场休息,我泡了杯茶,活动一下筋骨,走到蕊蕊身边,看到她手中握着彩笔在有模有样地画画。  相似文献   

11.
正人生如戏,就像是在欣赏一场话剧,一句一句的台词讲述着一个个真实,而话语背后的潜台词却承载着更多更厚重的真实。台上的你在告诉着我一个又一个的故事,说人性至真,人性至善,人性至美。你告诉我人生如梦,梦一般绚烂,梦一般华丽,梦一般令人惊叹,却不曾告诉我人生如茶,虽不要苦一辈子,但总要苦一阵子,在磨难的沸水里翻滚过,茶才能泡得更有滋有味。你不告诉我,也许是因为这需要我自己去经历后才会明了。  相似文献   

12.
正乡人饮得最惯常的,是砖茶。砖茶是别处产物,却因了种种原因,倍受家乡父老的喜爱。记忆里,乡下人家,每家都有两只暖水瓶。一只里装白开水,另一只里泡砖茶。用暖水瓶泡砖茶,是个很简单的活儿。待水烧开时,将备好的砖茶叶一撮,咸盐一撮放进暖水瓶,再装上沸水即可。泡茶泡茶,关键在泡。需要时间,需要耐心,需要等待。泡好的茶,有特殊的香气。是茶叶  相似文献   

13.
有一段时间天天着急,因为一些琐事,还有所编著的自以为了不起的一套丛书。每天赶早起来,就坐在电脑前忙碌,或者给不同的人打着电话,为一些细小的边角彼此磨合说服,说到连自己都觉得有些哕唆,甚至是遭人厌烦。泡好的一杯普洱茶,就那样在桌子上放着,等着我有闲情逸致了将它们饮下去。  相似文献   

14.
中国的茶圣是唐代的陆羽,这是不争的,因为他写了历史上第一部<茶经>,全面阐述了茶的物质属性.茶中的亚圣一般认为是唐代的卢仝,因为他写了著名的<七碗茶诗>,把饮茶上升到精神领域.其实我倒更推崇陆羽的忘年之交诗僧皎然.他写的<饮茶歌诮崔石使君>不仅比卢仝的作品早三十多年,对茶的精神作用更是描写得淋漓尽致,是他第一次提出了"...  相似文献   

15.
正世间万物,与生俱来的喜爱茶。也许是天性使然,喜欢安静与清幽。慢下来的时光,泡一盏茶,让幽幽的茶香,溢满心湖,找一本书,于书中寻日月,或约一知己,轻酌慢饮,畅谈心语。不用担心,外面的喧嚣扰了心性,也不用烦心,窗外的阳光,会掠夺了清凉。所有的繁华都被挡在了把盏之外,所有的燥热都被隔在了茶烟之末,只在安静中,用一壶温凉,闲煮时光。与茶相  相似文献   

16.
乡间熬茶     
正南方茶乡的茶叶到了北方的村庄,村庄人觉得用开水泡出的茶味道太淡了,太寡了,不够味,唯有经过慢火熬出来的茶才过瘾。村庄的清晨,上了点年纪的人,每天起个大早,熬茶、喝茶似乎成了他们每一天的头等大事。待屋子烟熏火燎地萦绕着茶香,早饭也快做好了。饭熟端到炕头上,茶香搅和着饭香,男人喝下几杯熬出来的浓茶后,再给女人接几杯,茶后吃了饭,就准  相似文献   

17.
好友如茶     
好友如茶.偶然想到这句话,是在一个深秋的午后。那日,天高气爽.朋友的庭院中,阳光将我们的背影拉得长长的。递给我一杯茶时,他问.怎样的朋友最好、最长久?捧着芬芳的香茗,我未加思索,“好友如茶”这四个字,便脱口而出了。  相似文献   

18.
佛手茶     
以前我也喝茶,红茶、绿茶、花茶都分得出来,而且知道好坏。甚至还有机缘看到陆羽的《茶经》,在云南看到古老的茶树王,在杭州看到龙井茶树和茶垅,连同龙井寺旁古人专一用来泡茶的龙井泉,连同工人炮制茶叶的整个过程。甚至还听到很多关于茶的故事,和茶人们谈茶道,观赏茶艺表演。最玄的要算把禅和茶弄在一起的佛门中人了。他们说禅中有茶,茶中有禅,习禅如品茶,品茶如习禅,大家都这么说,玄玄乎乎的,至于茶中怎么个禅味,禅中怎么个茶味,我至今没有听到,也没有看到,更没有体味到。禅门大德的开示中又很鲜将禅茶并讲,所以至今我的心里也还是二二乎…  相似文献   

19.
雅安茶是新时期雅安时代精神和文化的象征,在历史与现实的碰撞中建构了集皇茶、贡茶、仙茶、禅茶、边茶等为一体的茶文化体系。因其"五朝贡茶"、中国"十大名茶""千年之茶""生命之茶"等身份,彰显了一种尊崇而神秘的符号之美;其"仙茶故里""禅茶一味"的身份,暗合了传统道家、佛家"天人合一"、自然本真的审美人生境界;其绿色、健康、生态、精细的卓越品质和传统工艺,紧紧抓住了大众消费的审美文化心理;其甘醇鲜爽的独特风味和作为团结茶、友谊茶的身份,体现了中国传统"优美""中和""仁爱""包容"的深厚审美文化底蕴。  相似文献   

20.
《佛教文化》2011,(3):106-107
今年“五一”是在四川过的,学生小石和她男友赶到宜宾看我。下午大家在金沙江、岷江汇合处的江边茶摊上喝茶,又去李庄古镇吃饭,回来时已经很晚了。下着雨,俩人却不肯告辞,坚持要同我喝茶,尽管我有些累了,看到这爱茶的年轻人,估计他是有问题要问,便愉快地答应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