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在动物界中,鹰,被称为“鸟中之王”;狮子,被称为“兽中之王”。说起来,鹰和狮子在各自代表的那类动物中都不是体型最大的,它们何以称王呢?  相似文献   

2.
享受孤独     
孤独不是热烈。 人们大约总不爱孤独。 那,万一真的遭遇了孤独,怎么办? 想想海明威的《老人与海》吧!书中那个名叫桑提亚哥的捕鱼老人就是个孤独者,当他独身一人闯海归来,他又梦到了狮子! 孤独的老人梦到了孤独的狮子,对于读者,这  相似文献   

3.
正他15岁学兽医,却偏偏不务正业,把大把大把的时间“浪费”在折纸上。为了折出一件作品,可以连续37小时不吃不喝不休息。他的作品《巨龙》有一米多长,共1400多片鳞片;《大圣归来》惟妙惟肖,轻松收获600万点击;小小的《螳螂》更让人叹为观“纸”,海外售价高达21万元。他的代表作德古拉伯爵系列和狮子更是被欧洲多家博物馆收藏。  相似文献   

4.
高僧镇澄,当年在狮子窝极有感怀,写下一篇《狮子歌》赋,专咏那些游戏于此的亿万狮子,其中颇寓禅意。赋曰: “君不见,五台山上狮子踞,狮子窝在云深处。狮手说法狮子听,百兽闻之皆远去。大狮子,小狮子,猛烈威狞敢拟?爪牙才露便生擒,顾伫思维言下死。不说空,不说有,四句百非不着口。金刚宝剑倚天寒,外道天魔皆斩首。不是心,不是佛,父母未生  相似文献   

5.
正一天,狮子从洞穴里出来,东南西北地看了一遍,看到一头水牛,就扑过去把他咬死了。狮子吃完他想吃的水牛肉之后,就走去湖边喝水。他转身返回洞穴去打盹时,遇到了一只饥饿的狼。狼看到没机会逃跑了,于是就整个地扑倒在狮子的脚边。"你想要什么?"狮子问。"哦,狮子,让我做你的仆人吧。"狼说。"很好,"狮子说,"服侍我,你就会有好东西吃。"说完这番话,狮子就走进洞穴,打盹去了。狮子醒过来之后,对狼说:"你每天都必须上到山顶,看看那里是否有大象、马驹或水  相似文献   

6.
我国东晋时期的高僧法显,是沟通中斯两国佛教文化和传播友谊的伟大使者。为搜集“汉土所无”之佛教典籍,他以六十五岁高龄西行求法,遍访南亚诸国,公元410年到达斯咀兰卡(当时称为狮子国),在王都阿努拉特普罗城的无畏山寺等处修学两年,干公元412年绕道爪哇回国。带回《弥沙塞部律》、《长阿含经》、《杂阿含经》和  相似文献   

7.
凌子 《天风》2012,(3):30-31
我所敬重的陈达农老牧师,是以下两节经文的最好诠释者与见证者。《诗篇》103篇4节至5节:“他救赎你的命脱离死亡,以仁爱和慈悲为你冠冕。他用美物使你所愿的得以知足,以致你如鹰返老还童。”  相似文献   

8.
有一个人捡到一只小鸟,就将这只小鸟带回家里,给他的孩子玩耍,孩子将小鸟与小鸡一块饲养。慢慢地,小鸟长大了,人们才发现,这只小鸟原来是一只鹰。虽然这只鹰和鸡群相处得很好,但总有人家里丢鸡,人们就怀疑是这只鹰吃了鸡,强烈要求主人将这只鹰处死。这家主人舍不得,但迫于大家的压力,他决定放生这只鹰。但是,不管主人将它放到什么地方,它总能回到村里来。有一个人说他有办法,将鹰带到了一个悬崖边上。他将鹰向深渊里扔去,那只鹰一开始,就像是一块  相似文献   

9.
大卫David     
《天风》2006,(4)
大卫是犹大的后代,耶西的第八个儿子,所罗门王和拿单等十九人之父他受膏作犹大和以色列的王. 一、少年和逃亡时期: 大卫少年时,就已在旷野中牧羊,小羊常被狮子或熊衔去,他会追去打死狮子和熊,救回小羊(撒上17:34-35).他又善于弹琴,因此被带到扫罗面前,大卫一弹奏琴,恶魔就离开扫罗,扫罗便觉舒畅爽快(撤上16:14-23).  相似文献   

10.
正东晋高僧法显(约342-约423)是我国第一位游历陆海丝绸之路的求法僧人,梁启超曾言:"法显横雪山以入天竺,赍佛典多种以归,著《佛国记》,我国人之至印度者,此为第一。"[1]399年,他从长安出发,历游西域、天竺、狮子国、耶婆提等地,412年归抵山东崂山,次年到达建康,前后达15年之久,历游三十余国。416年,法显写出详细的旅途见闻,即为《佛国记》。该书作为史地学典籍被收入《四库全书》,是研究五世纪初新疆地  相似文献   

11.
鹰的启示     
我曾经被一幅名叫《拿破仑在圣·海伦娜岛上》的油画深深地震撼。画中两手叉腰披头散发站立于海岛边悬崖上的拿破仑与一只低低飞翔的鹰遥遥相望,彼此相伴。鹰仿佛就是拿破仑的影子,或者说拿破仑就是鹰的影子。夕阳下的大海波涛翻滚。此情此景,会使人想起《命运交响曲》开始时那悲壮有力的敲门声。  相似文献   

12.
正我国古代有许多精彩绝伦的神童诗,思想性和艺术性结合得很好,是我们民族的骄傲,是艺苑的明珠,是我国文学遗产宝库中很有价值的一部分。明代8岁的小诗人刘溥的《咏沟水》诗云:门前一沟水,日夜向东流。借问归何处,沧溟是住头。唐代的小诗人崔铉《咏架上鹰》云:万里碧霄终一去,  相似文献   

13.
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  相似文献   

14.
斑鸠     
中国人很喜欢狮子美丽的形态,因此常以狮子的雕塑摆放在大门口的两侧,实际上,“狮子是古东方许多宫殿及伟大建筑物的装饰品”(列上7——10章),直到现在,许多商厦和宾馆都立着两尊狮子,芦沟桥的狮子更闻名天下。圣经上提到的狮子,有百余处之多,几乎都称狮子是勇猛的兽。这可能是当时的狮子正处于繁殖极盛时期,人们随时随地都可见到的缘故,经上常常出现“狮子的怒吼”(亚3:8),它“强大的力量是十分可怕的”(民14:18)等句子。有时则将它设喻为人的勇猛善战的象征,如雅各伯说:“我儿犹大是只幼狮,当你屈身伏卧,有如雄狮,又如母狮,谁敢惊动?”(创…  相似文献   

15.
镇澄(1547—1617)是明代五台山狮子窝的高僧,俗姓李,字月川,别号空印,金台宛平桑峪(今属北京市)人。十五岁上出家于西山广应寺(今北京市西),引公度为沙弥。三年后,登坛受戒,成为僧人,开始了他一生的和尚生涯。万历三年(1575年),贤首高僧一江澧、西峰深、守庵中诸大师在京都讲解《华严》、《唯识》、《金刚》诸经,镇澄和尚即席听讲,认真学习,仔细研究佛教义理。七年寒窗,终于参究性相宗旨,通达华严妙理。但他学而不厌,又从小山、笑岩研习禅学。  相似文献   

16.
幽默大师林语堂曾经说过这样一则笑话:罗马时代有一个皇帝肆意残害人民,时常把人投到斗兽场上,给猛兽吃掉。有一次,皇帝又把一个人丢进斗兽场内,让狮子去吃。这个人胆子很大,他看到狮子不但不害怕,反而走到狮子身旁,在他耳边低语了几句,那狮子掉头就走。皇帝看在...  相似文献   

17.
笼子     
笼子里挂着一块肉,狮子站在笼子外,看着那肉。聪明的狮子知道,这笼子是猎人放的,猎人就在不远处,过一段时间他就会来看一下。  相似文献   

18.
正一天,鹰老大和鹰老二愤愤不平地向鹰妈妈述说着自己的不平。鹰老大面红耳赤地对鹰妈妈说:"妈妈,你听到了吗?那些天天闲着没事儿干的麻雀们在议论我们,那些专门喜欢造谣生事的乌鸦们在诽谤我们,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鹰老二也气急败坏地对鹰妈妈说:"妈妈,就在刚才,我看  相似文献   

19.
在隋唐之际,佛教在中国进入鼎盛期,出现了天台、法相、律宗、禅宗等中国佛教宗派。《宁玛教派源流》提及吉祥狮子早年参究禅法,所以应为禅僧。因此他所传授的大圆满法中,有许多与禅法的相似之处也就不足为奇了。宁玛派是藏传佛教的重要宗派,与噶举、萨迦、格鲁并列为四大传承之一,而其历史最为悠久。  相似文献   

20.
镇澄对僧肇《物不迁论》的批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僧肇,东晋十六国时著名青年佛教哲学家。他才思幽玄,长于抽象思维,解“空”弥深,又精于撰写,曾著《般若无知论》、《不真空论》和《物不迁论》等名篇,在中国佛教哲学史上享有极高的声誉。然《物不迁论》问世后,到了唐代,有清凉国师澄现含蓄地批评了该论的“不迁”说。受澄观评论的启发,明代五台山狮子窟沙门镇澄更撰《物不迁正量论》专文批驳《物不迁论)},在佛学界掀起了轩然大波。这是中国佛教思想史上的一场大辩论,是关于事物存在形态,或者说是关于动静关系的重要论辩。这里我们先简述一下澄观对《物不迁论》的评价,之后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