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操纵世界经济的犹太人赚钱绝招》①一书在“42,犹太人的教育法——除自己之外不相信任何人”这一小节里写道:“这样重复欺骗了他三、四次,以后他也不敢相信我了,我的目的是要给他灌输一个观念:世界上没有一个人可以信任的,连亲生的父亲也不例外,唯一可以信任的就是我自己!”  相似文献   

2.
那段时间走到大街上就会听到一首叫做《父亲》的歌,歌声很有磁性,非常容易勾起流浪者思乡的心情。 “父亲是儿那登天的梯, 父亲是那拓荒的牛……” 我没有母亲,一个20岁的少女在父亲慈爱的目光里唱着歌走进都市,走进乡村根本就看不到的风浪和漩涡之中。十五的月亮悄悄地挂上了枝头,我抬头就看见了父亲  相似文献   

3.
那年     
那年,我17岁。 我们家下放的村子叫林山,周围都是山。父亲是读过书的,队上叫他在油坊做会计,这也算是个美差。父亲下放时带有一大箱子的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一本散文集《暖流》,书中的每一篇文章我都读过多次,只是至今我也不知是谁写的这本书。傍晚,我拿出一张纸,把灯罩擦亮。我和父亲就在这盏小油灯下看书。因着这箱书,乡村的日子似乎也不怎么寂寞。 小村也就我一个读高中的。队上买了台手扶拖拉机,这是个很值钱的家当,该找个汉字的来开。可是我身单力薄,手扶拖拉机要用摇把使劲地摇动才会响的。队长看我把脸憋成一块红布也…  相似文献   

4.
谢炳国 《天风》2016,(6):7-9
正经文:玛3:7,4:6“他必使父亲的心转向儿女,儿女的心转向父亲。”6月19日是父亲节,所以我用《玛拉基书》的三个“转向”和大家一起思考父亲节的信息,从中得到教益:一是世人的心要转向上帝,二是父亲的心要转向儿女,三是儿女的心要转向父亲。先介绍一下《玛拉基书》的主要信息,“玛拉基”这个名字的意思是“我的使者”,玛拉基是旧约最后一位先知,所以也有人称玛拉基为“末后的先知”。因为从他以后,以色列民中有  相似文献   

5.
父亲老了     
我想说一说我那年老的父亲。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我突然发现年过花甲的父亲越来越像个孩子。走路时不知道抬腿,脚蹭着地,声音很响;天凉了,他总是忘记添加衣服。每次父亲一进家门,第一句话一定是:“你妈呢?”如果母亲在家,父亲就不再多说,如果母亲不在家,父亲就到处找,把母亲找回来了,他又没有什么事。有一次,父亲晨练回来,母亲说:“脸都没有洗干净就出去了,左腮帮上还有一点黑。”  相似文献   

6.
我小的时候,住在城郊的一个小村庄里,从那到城里要经过一段土路,父亲每次进城都带我去。但回来经过土路时,总让我下来自己走,“从这个电线杆到那个电线杆,就是你的任务”。父亲笑眯眯的,而我每次也蹦蹦跳跳地走完它。一次从城里回家,刚下过雨。走到土路时,父亲要放我下来“从这个电线杆到那个电线杆”。我看着泥泞的土路和天上飘着的细雨,紧抓住父亲的脖子,不肯下来。父亲严肃地说:“你是一个男子汉了,该走完你自己的路。记住,这是你的责任。”说完,放下我就大踏步走了,扔下我在后面哭喊,父亲连头也没回一下。我只好在泥路上慢慢挪动,小心地…  相似文献   

7.
正刘蟾是著名画家刘海粟的小女儿,她小时并未学画,到了51岁时才开始系统地学画。一天,母亲对她说:“那么多学生大老远跑来请教你父亲,你就在父亲边上,怎么不学点画?”刘蟾从小怕父亲,就对母亲说:“我怕画不好,会被爸爸骂。”母亲说:“你怕什么?他是你父亲,还能把你吃了?”刘蟾就想:“母亲说得是,画坏了也就是一张纸的事。”于是就开始学画,先是整天看画册,后来当有学生来请教父亲,她就在一旁听。  相似文献   

8.
韦长安 《天风》2016,(6):47-47
前段时间回家看到了我的父亲。已经很久没有回去看他了,心里十分亏欠。我刚想说“以后会尽量多回家看看”,父亲却赶在我前头说了句:“我好好的,知道你忙,没事。”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一阵酸涩,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相似文献   

9.
正有很多的年轻人会问我,说现在的社会不良现象都是凭父亲、有关系、看相貌等等。我就问他,凭父亲,起码还得有父亲,我八岁的时候,我父亲就去世了,我母亲一个人带大我们哥俩。我们在内蒙古偏远的地方长大,在北京没有一个亲戚,不也走到了今天吗?我知道社会上有很多不良的现象,我告诉你,信那些该信的东西,因为它能改变你。如果你  相似文献   

10.
A孩子吃糖成癖,刚长齐的牙就被蛀了。当父亲告诫孩子糖吃多了会腐蚀牙,并采取了相应的限制措施时,爷爷说话了:“别信那个。我小时没吃过几块糖,这牙不也掉光了?你爸舍不得给你花钱,我这儿有。”当孩子哭着要吃糖时,节节就去买了几斤。B孩子看了两个多小时电视后,其父亲让其关上电视写作业,他却冲着父亲没好气地骂了一句。父亲严厉批评孩子没教养,奶奶却在一旁说:“别说了,他比你小时候聪明,你这么大时还不会骂人呢!”  相似文献   

11.
正我小时候是在农村长大的,每长一岁,父亲就会为我种一棵树,父亲说,树会伴着我成长,希望我长大后,像树一样挺立,不畏风雨,能够成材有出息。十八岁那年,我家的屋后有了一片树林,共有十八树。我考上了大学,要离开家乡到异地求学,那时家里很穷,没有钱给我交学费,父亲最后狠了心,伐了十棵树,凑够了我的学费。父亲告诉我,我已经长大了,以后不会再为我种树了,希望我能够自己种树,还剩下八棵树,留给我  相似文献   

12.
要有知识,就得参加实践以前我对那些心灵手巧办法多的人,打心眼里羡慕,特别是看到他们的革新成果,“眼热”极了。可是总觉得人家是“天生的聪明”或读过很多“厚本书”,象我这样一个没念过多少书的人,自然难以做到。因此我这也不敢碰,那也不敢想,没有搞出什么革新成果来。学习毛主席著作以后,  相似文献   

13.
这是很多年以前的事了。一天,四弟的电话来了,说:“父病重已难医治,他在世时日不多,急着要向你交代后事。”如此我只好火速回故乡探父病。我一到父亲的病榻前,见父亲已瘦得皮包骨头,四弟说他已有数日不进食也不肯吃药。父亲见到我似乎要急着交代后事,他上气不接下气地说:“你母亲已经来看过我,我去阴司要同你母亲住一起,不愿和你继母住一起。你是老大,这事你须在我去黄泉路前办好。”故乡所处山区,1994年时这个县还没有搞丧葬改革,城乡一律是土葬,故父亲和继母早在和睦时已建寿坟。后来因父亲和继母感情不好而分居了。现在病重,提出要和母亲…  相似文献   

14.
一杯热茶     
父亲不爱杯中物,唯好热茶,饭后静坐抑或劳作间隙,母亲总会悄默声地递给父亲一杯喷香的热茶。父亲接茶不言语,母亲递茶亦不吭声。有时我也纳闷:父亲和母亲今年都是将近八十岁的人了,可谓相濡以沫、白头偕老,可从我记事时起,风风雨雨这么些年了,我就没有看见过一回、听到过一次老两口在一起说句“贴己话”,用句时下流行的话说:一句“烫人”的词儿都没有,更谈不止什么卿卿我我、缠缠绵绵了。但,两位老人却是那么的默契与平和,好像心有灵犀一点通似的:父亲切了菜,一旁的母亲保证悄默声地把菜盆递过去;父亲劈完了柴回到屋里,母亲保证悄默声地递上…  相似文献   

15.
世上本无事     
兄弟俩大了,到了结婚成家的时候。但是,父亲并不感到欣慰。因为家庭不那么富裕,兄弟俩时常为一些小利益产生龃龉。一旦到了分家产那天,还真不知道会发生怎样的争执。有一天,父亲病了,躺在床上发呆。这时,老大过来问安,父亲说:“叫你弟弟来,我有话说。”老二到了,父亲坐起身,说:“世上本无事,我自己也不知道这病如何来的,难受得很。”兄弟俩劝父亲宽心。父亲摇摇头:“其实这病我也不担心,  相似文献   

16.
“新原人”一书,是冯友兰先生的所谓“贞元之际所著书”当中反动党性最强的一本,而且是他的叫作“新理学”哲学系统的核心和“精髓”。冯友兰先生最近发表了长达两万余言的自我批判文章,即“新理学的原形”。对于这个自我批判,我们是欢迎的;而且应该承认这个批判,较之他过去做的自我批判有了一些进步。但是,这个批判却对“新原人”没有进行严肃的检讨,没有刺着痛处;因而新理学的原形也就未能真正、彻底地揭露出来,他给自己戴的某些“帽子”也就显得空洞,缺乏学术思想的分析、批判的基础。我这篇文章,企图着重揭露“新原人”的原形,和它在新理学哲学系统中的地位,因而也要论及冯友兰先生  相似文献   

17.
外婆有部《金刚经》,是一种石版繁体的经书。这经书如同她的命,谁也不敢去摸一摸,碰一碰。其实全家压根就没有谁想去动一动它,只是外婆将书看得如此重罢了。全家跟随父亲的调动,从湖南到贵州,一路上外婆把《金刚经》捂在心口上,颠颠簸簸又是汽车又是火车,从不曾掉以轻心。外婆的珍宝唯独我可以随意动一动,例如她那几块光洋,就唯独我见过,还有她的一些金银首饰及玛瑙之类,也只有我开过眼界。即使是那本在她看来比命还贵重的《金刚经》,我也可以翻翻。外婆若看见我翻经书,脸上即刻露出少有的笑容:“翻一翻也好,那是要长功德的。”倘若家里其他人动。  相似文献   

18.
有时,面对突如其来的诘难常常不便回答,有时,面对意想不到的局面常常会感到棘手。那么,此时此刻,是不是就只能缄口沉默或俯首认输?不是。只要你善于引导,妙语连珠,就照样能稳操胜券。巧用逻辑,让父亲无言以对父亲不喜欢兵兵,就对儿子说:“今后不许你和兵兵玩。”儿子问:“为什么?”父亲回答:“因为兵兵是个坏孩子?”儿子立刻问道:“那么,我不和他玩了,是不是就是好孩子?”父亲回答:“当然。”儿子再问:“那──是不是人人都应该跟好孩子玩?”父亲回答:“当然。”儿子立刻说道:“那好,我打算先当好孩子,然后让兵兵跟我…  相似文献   

19.
每当我打开手机通讯录时,"爸爸"二字就会出现在首位,可是,这个电话再也拨不通了,他在另一个世界,那个世界没有信号,只能猜想……那是一个什么样的世界啊?父亲去了就不能回来吗?病躯倒下的那一刻,灵魂到天主台前受审判……我知道父亲还没有走远,点滴话语就在我的心怀:女儿,你叫李升,爸爸在圣母升天瞻礼给你领的洗,你要牢记这个日子,不要愧对自己的名字。孩子们都过来,请圣号念经……儿时我就会念《天主经》、《圣母经》,就知道天主创造天地的故事。  相似文献   

20.
一个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想尽办法也找不到工作。父亲说:“没事干就跟我去挖沙卖吧。”年轻人不甘心,说:“我读大学,不是为了挖沙的,我要等待机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