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简单的爱     
那年,奶奶因病住院。在医院时,奶奶对我们说,她常常梦到爷爷找了个新奶奶,不要她了。我们听后大笑不已。当时爷爷也在场,但他只是淡淡地对奶奶说了一句:“在我眼中,谁也没你好!”  相似文献   

2.
奶奶的吊筐     
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没有独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个大字不识,没文化是肯定的了。因为没进过学堂,所以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她娘家姓冯,据她回忆,家里人和街坊邻居都喊她四丫。嫁给爷爷  相似文献   

3.
两把单人春秋椅,一张小茶几,两位老人,两只苍老的手相互握着——这是我的爷爷和奶奶。从奶奶52岁双目失明那天起,爷爷和奶奶的手就这样紧紧相握,可能比以往几十年中握在一起的时间还要多。奶奶失明的几十年里,不再干什么活儿,她唯一不曾放弃的是家里所有柜子的钥匙。每一个柜子都上着锁,沉沉的钥匙始终挂在奶奶腰间。需要拿什么东西  相似文献   

4.
我的爷爷     
马婷婷 《天风》2004,(12):49-49
我的爷爷已经是年近八旬的老人了,可是身体却很硬朗。爷爷这一辈子吃了不少的苦,可是让我感到欣慰的是:爷爷在晚年信靠了主耶稣,享受到了人世间的真爱…… 我常常听爸爸讲起关于爷爷的一些事情:那时候,爷爷家过得很清贫,爷爷到了27岁才成了家,奶奶是个聋哑人,她为爷爷生育了六个儿女,不过六个儿女  相似文献   

5.
奶奶的吊筐     
在我的印象里,奶奶没有独属于自己的东西。一个大字不识,没文化是肯定的了。因为没进过学堂,所以连自己的姓名都没有。她娘家姓冯,据她回忆,家里人和街坊邻居都喊她四丫。嫁给爷爷后,姓氏随夫,便成了赵冯氏,一直到离世,灵牌上也是这么写的。  相似文献   

6.
不是你有错     
爷爷和奶奶是一对冤家夫妻。听奶奶说,年轻时他们三天一大吵,两天一小吵,吵嘴简直就是家常便饭。也不知道爷爷从哪儿来的那么些火气,偏偏奶奶也不是省油的灯,爷爷暴跳如雷,奶奶也是怒发冲冠,有时竞大打出手。  相似文献   

7.
奶奶的习惯     
让路奶奶是一个小脚女人,三寸金莲给她的行走带来了极大困难。何况我的家乡属丘陵地带,沟沟壑壑间的羊肠小道原本就让人头疼。因为行走不便,大多数人家的小脚婆娘只是在家里操持,但奶奶没那个福气。由于爷爷常年有病,她不得不用一双小脚承载着里里外外的重担。奶奶的金莲印,因此盖满了小村的山山岭岭。  相似文献   

8.
讨饭奶奶     
讨饭奶奶是我的一个远房奶奶,一个人住在一间草屋里。听说她年轻时,很能干,插秧、割麦都是一把好手。她还会剪鞋样,天上飞过什么,就能剪出什么,地上长出什么,  相似文献   

9.
日本的"七夕",是与日本农耕文化同时开始的,最初是为祈祷秋天的丰收而祭祀田神的一种活动.奈良时代,中国的"七夕"传入日本,被日本的"七夕"信仰所吸纳、复合,从而形成日本的七夕节.日本的"七夕"活动是日本固有信仰与外来仪式结合的产物,每个地区都各具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如今的"七夕"供品更具现代色彩.  相似文献   

10.
意雯 《天风》2014,(6):59-59
【浙江在线】在浙江台州市有一位年过八旬的基督徒李玉花奶奶,1998年孙子出车祸全身瘫痪后,她寸步不离地照顾孙子。每隔2小时,李奶奶就得帮孙子翻一次身。15年来,5400多个日夜,老人已经重复相同的动作6万多次。需要3个人才能做到的看护工作,她一个人做到了。  相似文献   

11.
奶奶的脊背     
正奶奶的背脊像什么呢?面对这个简单的问题,我有些忧虑起来,因为我不知道怎么去形容它。在我的记忆里,奶奶的脊背是不断变化着的,它每一个阶段给我的印象也是迥然不同的。幼年时,奶奶的脊背是一张温暖的摇篮。无论走到哪里,奶奶都把我背在背上。那时候,我喜欢热闹,哪里热闹我就吵着要到哪里去。我的这个脾性正合了奶奶的意,因为她喜欢看戏,有了我这个小祖宗,她去看戏就成了理所当然。  相似文献   

12.
雪雷 《天风》1996,(5):17-18
她今年芳龄才25岁,瘦高的个头,亭亭玉立,一张白净的脸上时常浮现着笑容。这位年轻的姑娘就是皖西残联聋人培训学校的教师张丽芳。 小张生在基督徒世家,爷爷在解放前就是当地教会的牧师,辛勤为主传道30余年,现已过世;奶奶是敬虔的基督徒。在爷爷奶奶的言传身教之下。  相似文献   

13.
正农历七月初七是七夕节,又名"乞巧节"、"七巧节"或"七姐诞"。七夕始于汉朝,是流行于中国及汉字文化圈诸国的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它被国务院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历代文人都曾为七夕竞相"折腰",留下了许多脍炙人口的妙诗佳词,我们不妨驻足回首,温习下七夕的来龙去脉和它浪漫的文化内涵。起初,七夕和星星有关。《诗经·小雅·大东》:"维天有汉,监亦有光。跂彼织女,终日七襄。虽则七襄,不成报章。睆彼牵牛,不以服箱。"这是现存文献中关  相似文献   

14.
一、个案基本情况 姓名:刘某 性别:女 出生年月:1984年1月 学校:重庆市某职业中学 年级:高二 二.问题行为概述 1.2000年X年X月,夜幕已降临,大多数人都已进入梦乡,刘某因心情不好,与前来找她的网友兴致勃勃地外出玩耍,在网吧里玩了一个通宵,而此时她的爷爷,奶奶正焦急地四处寻找。  相似文献   

15.
我怀着激动感恩的心,报道一个13岁的小孩,救了一个人的生命的事迹。他是我们基督徒的后代,是上帝所喜悦的孩子。 小陈彬,时年[3岁,在市“六中”读书。由于家庭的问题,父母亲在他1岁时就离了婚。小陈彬由爷爷、奶奶、姑姑抚养长大。父母遗弃他,但主耶稣的光却照到了他家,1983年爷爷、奶奶、姑姑都到  相似文献   

16.
正网红是互联网时代的产物,有些因恶搞、作秀、炒作而深受诟病,而李子柒的出现恰似一股清流,她插秧种田、酿酒烹饪、制衣造纸,乐在其中,把农村劳作和柴米油盐变成了田园诗,她用古风古韵的唯美视频传播着中国文化。李子柒命途多舛,从小成了孤儿,跟奶奶生活,14岁时辍学外出打工,经历了八年的漂泊生活,做过饭店服务员、酒吧DJ。城市打拼并没有改变她的人生,而是让她尝尽了生存的艰难。2012年,奶奶生病,孝顺的子柒为了不让自己后悔,毅然回到乡村陪伴奶奶,她说:"离得近一点,我也安心一些。"  相似文献   

17.
一个读小学的小女孩对她的爷爷说:“我为什么要学外语呢?如果我将来当上了国家主席, 就会有翻译;如果我将来是个卖菜的,学外语也没有多大用处。”她的爷爷竟无言以对,只是一笑。这是生活中一段真实的对话。  相似文献   

18.
正她是蜀绣传人,作品《秋色高原》被陈列于人民大会堂中,她受邀用刺绣为百度在七夕夜绣制LOGO,她更是身体力行保护蜀绣,自费培训几百位蜀绣女工的"蜀绣女掌门",她是励志改变命运的下岗女工孟德芝。因为高考时填错了志愿,孟德芝只好顶替退休的母亲,进蜀绣厂当了一名绣花女工。在蜀绣厂,孟德芝刻苦学习蜀绣技艺。她幸运地碰上了蜀绣大师肖福兴,并拜其为师。在肖福兴大师的严格要求下,孟德芝  相似文献   

19.
<正>1.生活之窗“孩儿爷爷,你把孩子喜欢的那个奥特曼玩具给找出来。”“在哪儿啊,找不见啊!”爷爷一边询问,一边急得满头大汗。“孩儿爷爷,快一点呀,孩子哭得太厉害了!”孩子妈妈着急地忍不住大声催促起来。一时间,家里乱成了一锅粥,孩子哇哇大哭,妈妈心急如焚,奶奶也陪着爷爷把玩具盒找了个底朝天,爸爸忙于工作无暇顾及。最后,爷爷奶奶竟躲回卧室偷偷抹起了眼泪。类似的事情已经发生过很多次了,每每这样着急混乱的场面一出现,一家人都会忙乎得热火朝天,彼此之间的指责和争吵也逐渐多了起来。  相似文献   

20.
许文霞 《天风》2022,(10):43-44
电影《别告诉她》1是根据真实的家庭故事改编.影片主人公比莉出生在美国,当她得知深爱的奶奶身患绝症时,她发现一家人的一个秘密,那就是大家怕奶奶受不了打击,都决定向奶奶隐瞒真实病情.比莉想以美国式的思维告诉还蒙在鼓里的奶奶,让她知晓病情,坦然地走完最后一程,但父辈的家人却坚决不同意,他们坚持以中国式的思维,善意隐瞒病情,直到送走奶奶.一家人甚至为突如其来的大团聚编了一个谎言——为奶奶在日本的大孙子在家乡办一场风光的婚礼.影片体现了中西文化在处理具体问题上的差异.那么,善意的谎言是谎言吗?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