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对网恋这玩意儿,我是吃尽苦头,现在打死我也不相信!”阿丰一手搂着前不久老爸才给他介绍的女友,一边咬牙切齿一副好像受了天大伤害的样子。 阿丰的故事还得从头说起。 阿丰研究生毕业就已经26岁了,因此在他进入一外资公司外销部做职员时,就把寻找人生的另  相似文献   

2.
心路历程     
对生活在修院中每一个修士来说,灵修旅程是他成长的故事。而这些故事都蕴藏着不同层次的复杂线路,在这里我试从个人经验及灵修角度作一个反省和思考。自从我因着天主的召叫进入了修院,并且藉着天主的召叫在修院内度过4年的修道生活。我总是觉得修道其实是一种生活检练。因为它使我们想起人生如同朝圣之旅,也使我们想起修道历史。然而,在这整个修道历史当中我们会有不少的改变,有时快,有时慢。有时我们在改变过程中的步伐轻快而明确,有时则缓慢而沉重。在这个时候倘若藉着彼此的鼓励,彼此的芳表,彼此真诚的相爱,那么,我们的脚步…  相似文献   

3.
重担     
记得小时候,一位老爷爷曾出了一道谜语:“世上有一种动物,早晨四条腿走路,中午两条腿走路,黄昏时三条腿走路。它是什么?”当时,没有人能猜中。他就笑呵呵地说:“你们看我手上拿的是什么?”“拐杖。”“对了。拐杖现在已经成了我的第三条腿。人出生后不久只能爬着走(四条腿)——人生的早晨;长大了用两条腿走路——人生的中午;随着人生担子年复一年的增添,到了老年——人生的黄昏,就步履  相似文献   

4.
修道感悟     
新学期的避静中,我惊奇地发现自己修道已经八年了。没有想到八年过得那么快,快得来不及想它是怎么过来的。人的一生没有几个八年,何况是八年的青春。但它还是走了,过去了,你留它不住,它已经消失了。 无可置疑,八年让我成长了许多。耶稣十二龄讲道后,回到纳匝肋,在智能和身量上日渐能增长,且为天主和人喜爱。(路2:52)八年,自己在身量上肯定增长了,智能上也可以说有了进步,但若说我在天主前、人前倍受喜爱则不敢保证。耶稣多年的隐居生活圣史只用一句话带过:他就同他们下去,来到纳匝助,属他们管辖。(路2:51)个中的细节我们不得而知,但可以想见耶稣甘为人子的谦逊、孝顺与努  相似文献   

5.
八十年代《中国青年》曾经登载过潘晓的一篇文章:“人生的路啊,怎么越走越窄,可我一个人已经很累了呀,仿佛只要松一口气,就意味着彻底死亡。”一石击起千层浪,引起了众多人的回应。无独有偶,一百多年前,一个丹麦青年以共鸣的声音回应他说:“人生对我已成苦杯,可是我却不能不像饮一滴滴迟迟未尽的药水似的饮它。”这无奈的呐喊道出了人生的苦闷与彷徨。  相似文献   

6.
正"我正站在人生的边缘上,向后看看,也向前看看。向后看,我已经活了一辈子,人生一世,为的是什么呢?我要探索人生的价值。"这是杨绛先生96岁时,于《走到人生边上》一书前言里写的话。从价值的坐标出发,人生边缘的确并不意味着终点。探索人生的价值,关键不在于时间的长短;一个人跋涉的远近,最终取决于能不能突破人生的边界。有一位大学教授,每逢开学都这样向新生讲述学习的意义:  相似文献   

7.
心理疾病像附身的幽灵,带给我的是无穷的孤独、苦闷与失意,它不断吞噬我做人的自信与意志。是它导演了我灰色的人生,是它将我折磨得泪血斑斑。  相似文献   

8.
窗前有一棵高大的玉兰树,我把它叫作三色树,因为在一年中。它总是出现枯黄、洁白、翠绿这三种色彩。我觉得它就是人生的象征,它把生命的三种质的形态镌刻在轮回的季节里。一、枯黄,生命的苦涩冬天的玉兰树,时光消退了它亮丽的色彩,当它铅华洗尽、美人迟幕时,它总是竭力舒展着枝丫,向高处、远处延伸着,然而无情的岁月已经开始把风霜染上了它的华妆。  相似文献   

9.
美学的研究对象不仅仅是艺术还要包括自然这已经是没有争议的问题了.但是除此之外,什么还能进入审美领域成为审美对象学术界似乎还并没有形成共识.有的学者已经将人生纳入美学研究的对象,但是并没有将其看做审美对象只是从外部看待审美和人生的关系.朱志荣教授认为人生必须成为美学研究的对象并且从审美关系入手将其和自然、艺术一起作为审美的三大对象.我们认为,在朱志荣先生的人生美学理论中,展现出人生美学进一步发展的可能性,本文就拟对这些可能性作进一步思考.  相似文献   

10.
正朋友邀我喝茶,我感兴趣的却不是茶,而是他新买的奇异茶杯。说它奇异,是因为它并不像普通的茶杯那样有一个平底,而是呈尖锥形状,到了最下面已经只剩下一个尖了。这样的茶杯不要说直接放在桌上,即使有东西可以倚靠,也肯定极容易倾倒。然后,朋友又拿起毛笔在我手中茶杯的最底部点了一下。我疑惑,朋友也不解释,只是笑着给我倒上茶,然后边品边聊。一会儿工夫,一杯茶喝完,朋友又给我续  相似文献   

11.
哥伦布说过这么一段话:“在人生的海洋上,最痛快的事是独断独航,但最悲惨的却是回头无岸。”这话可谓道出了人生所有的艰辛:当你为“独断”的选择而自鸣得意的时候,你可能已经步入了回头无岸的境地!这倒与另一位伟人的观点不谋而合:人的一生最关键处只有几步,走错了一步,就有可能走错一生。而当你回头望着自己那浅浅深深歪歪斜斜的脚印,只好无奈地长叹一声:假如当初我不这样就好了啊! 可是,命运的字典里却没有“假如”! 记得那是1976年3月,我在离家70多里路的永吉县桦皮厂公社插队快两年时,一个别人做梦都想不到的机…  相似文献   

12.
生命的更新     
张云 《天风》2008,(6):44-45
人生苦短.在我经历了28年苦难的生活后,当我认识神的时候,再去理解它的含义时,我有了新的认识. 28岁对我们每个人来说:都应是开花结果的好季节,而我的人生却在经历着苦难.原因是我得了绝症,为了治病我不仅花光了家中所有的积蓄,还向亲戚借了债,但仍没有治好我的病.  相似文献   

13.
高建峰 《天风》2015,(2):22-23
<正>21岁之前,我的人生是绚丽多姿的,上帝仿佛特别眷顾我这个宠儿,使我诸般顺利。我虽然来自苏北农村,但是在家,我是迟来的长孙,又因听话顺服,受尽了来自爷爷奶奶、父母以及姐姐的宠爱,他们视我为家庭的珍宝。在学校,我的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还如愿进入省城的一所名牌大学,并担任班长、学生会的宣传部长。那时我一直是老师、同学眼中的明星,人生的顺风顺水使那时的我  相似文献   

14.
让客观利自己使主观为社会——关于人生活动规律问题的思考刘远方(河北省沙河市玻璃厂054100)“让客观利自己,使主观为社会”,这是我从一个普通农民成长为一个乡镇企业家的人生活动的切身体验,我把它称为人生活动的规律。我认为,把它上升到“规律”的高度是符...  相似文献   

15.
◎ 品味人生 女作家素素说:人生是一种缘。 我不相信缘分,但我知道:当母亲把我们捧给世界时,我们已经很幸运地拥有了一次生命、一段珍贵的人生旅程。不管你愿意不愿意,也不论你想走不想走,你都必须用自己的坚定抑或踉跄的步履走好人生的每一段历程。  相似文献   

16.
一天,我的一个学生来找我。他面容憔悴,向我诉说着他的不如意:大学毕业后,他进入一所大公司就职。他的搭挡糟糕透了:一项任务,其他各组早就完成了,自己也完成多时,可其搭档至多完成一半。因此,他常常因为搭档的失误而遭受同样的斥责。久而久之,他觉着自己已经快疯了。  相似文献   

17.
奇妙的安排     
张文博 《天风》1995,(2):5-6
我最早接触《天风》,是在抗日战争胜利后,在南京金陵神学院读书时期。在神学院时,同班的邵升堂学兄常向《天风》投稿,并被刊用。我受到鼓励,快毕业时,也试着向《天风》投稿。因此,当时的《天风》主编可能对我的名字留下了印象,成为后来能到《天风》工作的一个因素。  相似文献   

18.
<正>2023年的春分刚过,最近一次自我成长小组活动在学校按时开始了。这次活动是在线下面对面进行的,老师和同学们因为能看到彼此都很高兴。当我进入校园,映入眼帘的是绿景鲜花和小桥流水,我想活动的暖身从进入春意盎然的校园时就已经悄悄开始了。当天活动的主题是“2023年的春天、大地和我,对应的易经卦象是雷天大壮”。绘画活动从音乐舞动开始,然后老师引导我们冥想,之后我脑海中逐渐浮现出春天、大地和我连接的意象。当意象画面稳定后我用画笔和颜料在画纸上作画,绘画作品见图1。  相似文献   

19.
人生真是奇妙难言!曾记得:当我在人生的旅途上,正处于徘徊的阶段,一个声音向着我传来,是那样急切,而又那样委婉。我侧耳倾听,啊!这声音来自上天:我的孩子,你来吧,快快来吧!快快预备进入我的葡萄园。你看,那葡萄架上,亮晶晶,一串串。可惜,这里工人少,并非短缺“工钱”。  相似文献   

20.
50岁,是“知天命”的年纪了。什么叫“知天命”?用大白话说就是,人生都到了50岁了,我已经知道老天安排我什么命运了,那就听天由命吧!可不是嘛,都50多岁了,白发上头,皱纹上额,感叹在怀,苦涩在心。人生50,恰如秋天黄叶,秋渐深,绿渐褪,秋风再紧一些,说不定哪天就要飘坠人生枝头!可不是嘛,都50多岁了,说是年过半百,让人错觉是人生才刚走一半,可是仔细看看身边,又有几个活过百岁的人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