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妈妈,你又要去传道,不去行吗?在家领我玩,你看二婶天天领着小弟弟玩,可你从不在家领我玩,也不给我买花裙子,买玩具玩,小弟弟有好多好多玩具,我一个也没有,看人家妈妈多好!”刚要出门的我,被四岁的女儿拉住了。女儿的话深深地刺入我心里,主啊,我成了个啥人啦?在孩子眼里,我不是好妈妈,因  相似文献   

2.
中年期,是人生心理和生理的“多事之秋”……⊙生活,是一首苦涩的歌街口的天桥上,李翻过栏杆,纵身跳了下去……他是5口之家的一家之主,16岁参加工作,43岁时下了岗。“闲”在家中3个多月,他才觉得家的狭小。已是小伙子的儿子与爷爷、奶奶挤在不足20平方米的屋里;里屋,妻替人照看一个半岁多的孩子。爸爸的咳嗽声、儿子的读书声、老太太的唠叨声、妻子的洗衣声、孩子的哭闹声,自然也少不了他的叹息声,一起汇在那狭小的空间里,奏鸣着生活的苦涩,搅得他心烦意乱。他去了多个招聘单位,人家总是一句话:“我们只招35岁以下的。”他觉得自己没戏了,到…  相似文献   

3.
2—3岁的孩子,看到妈妈抱起人家的孩子时,便立刻噘起嘴,要求妈妈抱自己。家里来了带着小孩的客人,妈妈如果对小客人不断夸奖、逗啊、抱啊,给吃的啊,那么自己的孩子眼里就会流露出不满或是撒娇,依偎在妈妈怀里,轻易不挪身,或是对小客人充满敌意,捅捅人家,抢夺人家的东西,做点欺负小客人的小手脚。孩子为什么会这样呢?嫉妒。  相似文献   

4.
    
小时候,母亲经常生气地对我说: “你看,XX家的孩子多勤劳,整天帮忙做家务。哪像你,天天惦记着玩。” “你看,XX家的孩子这次考试又拿了第一名,你说人家成绩怎么就那么好,你呢?老是那水平。”  相似文献   

5.
一位西方作家说:一个人的智慧不是一个器具,等待老师去填满;而是一块可以燃烧的煤,有待老师去点燃。 在我们的身边,我们最常听到这样的话,一个父亲或者一个母亲在训斥自己做了错事的孩子:你真是蠢得不能再蠢了,你能够做成什么事情!人家哪个孩子不比你强!  相似文献   

6.
美而不自知     
正美到无邪,是美,却不自知。一两岁的孩童美,咿呀咿呀,露出雪白的乳牙。人见人爱,他们懵懂不知。他们玩,笑,找人说话,人家也不懂。人家不懂他们也不管,依旧乐着或哭着。他们干净美好如天地之初。但是,他们不知道自己是美好的,不知道自己是宝贝。他们不知道,在鸡皮鹤发面前,他们的细皮嫩肉吹弹可破有多美。他们也不知道,在声音粗哑浑浊面前,他们的童音清亮有多美。世故、悲伤、沧桑、  相似文献   

7.
很多父母都会认为自己不懂音乐,不会培养孩子,就把孩子交给培训课的老师。其实他们都忽略了家庭对于孩子音乐教育的重要性,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也许不能给孩子较为系统的学习方法,但是作为父母可以引导孩子认识节奏、感受声音,引导孩子客观、正确的学习演唱技能或是演奏技能。  相似文献   

8.
宋锐 《思维与智慧》2006,(12):57-57
女儿已经读到了研究生,一次,她突然提起我家的文字游戏。原来暑假期间,一家三口晚饭后往往闲聊一阵。一天,妻子自吹她起码认识8000个汉字。我不信,要知道,《新华字典》也就是8000多个汉字。我决定考考她,  相似文献   

9.
1前言笔者(樱井素子)于某年在澳大利亚留学期间曾对一所重度语言障碍儿童学校全体学生进行箱庭疗法的尝试,特别对那些认为需要进行心理治疗的孩子进行了连续性治疗。通过这一连续性治疗,探讨作为一名日本的治疗者与由来自世界各地移民构成的澳大利亚的孩子在治疗场合下会形成怎样的治疗关系,同时考察在箱庭治疗过程中可能表现出的文化差异。2喜欢玩砂的8岁男孩:萨姆在学校的一个房间里设置了一套箱庭疗法的用具。每个孩子都很高兴地参加了“玩砂”游戏。有一天,一位老师将一个男孩带来并说:“这孩子的情况有点棘手,让他来做‘玩…  相似文献   

10.
谢祯 《佛教文化》2011,(6):42-45
"看到他们回来,才知道这么多年过去了!"一向坚强的黄双春突然多了些感伤.作为一百三十二个孩子的"妈妈",如今三十四岁却未婚的她,在坚守着自己的理想--全情投入做好厦门市同心儿童院院长的工作.  相似文献   

11.
识字是阅读与写作的基础,是1—2年级的语文教学重点,更是整个小学语文教学的前提。整个小学阶段要求认识约3500个生字,1-2年级就要求认识常用汉字1700—1800个。《小学语文教学大纲》提出“识字教学要教给学生识字方法,培养识字能力。”《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识字教学要使学生“喜欢学习汉字,有主动识字的愿望”。“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语文是一门基础学科,识字教学是基础中的重点。识字过程是一件十分枯燥的工作,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轻松有趣。孩子知道掌握汉字的重要性,并对识字产生积极的兴趣,他就能自觉地去学习并掌握汉字的音、形、义。在我的识字教学课堂中,我重视激发孩子的识字兴趣,培养孩子的识字能力。  相似文献   

12.
在初中的语文课上,老师念错了一个字,大多数同学明知有错,却许久没人敢提出异议。突然有一天,有个孩子勇敢地举手指出老师的错误,而老师却无法接受被学生批评的事实,他振振有词地批评这个孩子不尊重老师。可较真的孩子又拿出字典当场念出字的正确发音,老师脸一沉,吼了一声“捣乱!”  相似文献   

13.
我有一好友,是位医学博士后,自身教育水平很高,人也很好。朋友妻子在国外工作,在国内便只是我的这位朋友带着他的9岁的儿子。父亲很爱儿子,孩子成长得也蛮不错。父亲工作勤奋,孩子也对什么事都充满了好奇心,愿意学东西;父亲给孩子报了围棋班、电子琴班,孩子也学得是那么回事,也没有觉得太累和太违背自己。孩子平时寄宿,和父亲在一起也不缠着父亲,周末父亲在办公室加班,孩子就坐在对面自己玩电子游戏,  相似文献   

14.
下语文课了,和平时一样一群孩子没有出去玩,围在我身边兴高采烈地说起自己喜欢的话题,一个稚嫩的声音传入我的耳畔“李老师,今天星期几?”“星期四”,我回答。“要不然我这么倒霉呢!早上,我妈骑车带着我在路上被一个大坑绊倒了,一进校门就被值周日叫住,说我没戴领巾,早上交作业的时候发现口算条又找不着了。您说我多倒霉呀!”还没等我说话,又有一个孩子接着说:“上周六我小姨结婚  相似文献   

15.
俗话说:分数是学生的命根,教师、家长及学生本人都非常看重考试成绩。不少六年级的学生心理压力很大,怕自己考不上好中学,怕别人分数比自己高,怕挨老师批评、家长指责。于是,他们吃不好饭、睡不好觉、玩得不开心,学得不情愿。而家长为了孩子的考试买了大量的参考书,教师也加班加点  相似文献   

16.
我国心理学界在有关超常儿童的研究中,发现了不少幼儿早期认识汉字的事例:如19个月认字400多;两岁半认字1000多……。这么小的儿童为何能认识这么多汉字?早期大量识字是否只是少数“神童”的天赋?早期大量识字对儿童心理发展有什么影响?达些问题确实值得研究。为此,我对自己女儿李璟琳进行了识字教育心理实验。实验从李璟琳13个月时开始,结果在她满24个月时共识汉字1000多个。本文将结合实验结果探讨婴儿识字的心理依据和规律;探讨早期识字在儿童心理发展中的意义。  相似文献   

17.
一天,学校门口来了一个女疯子,只见她衣衫褴褛,蓬头垢面,口中念念有词,年龄约三十多岁,被一群顽皮的孩子追打着。她拉着学校的大门,眼睛发亮,痴痴地向里望着。这时,几位老教师认出了她,忙驱赶走了顽童,把她让进了教务处。当女疯子认出面前是曾经教过自己的老师时,一下子高兴起来,拉着老师的手不停地说:“老师,我会唱歌,我给您唱首歌吧;我会跳舞,我给您跳个舞吧……”见此情景,几位老师惋惜、痛心不已,连连地说:“孩子,不要再说了,坐下歇歇喝口水吧!”在场的人无不为之动容。  相似文献   

18.
孩子的天堂     
幼儿园的阿姨对我说,孩子在幼儿园里挺“霸道”。孩子回家后,我对他讲道理,我告诉他,如果这样,小朋友们不会再和你玩了,你的朋友也会离开你,老师不会喜欢你……  相似文献   

19.
正15岁那年,读初三的我正处在躁动不安的青春叛逆期。在家和父母顶嘴,觉得自己已经是大人了,我听不进他们苦口婆心的教诲和劝导,觉得他们是世界上最落伍的父母,觉得彼此间早已横亘起一条难以逾越的代沟;在学校和老师顶撞,不听课,甚至常常逃课,被老师批评得狠时,还与老师发生了冲突。那时的我,不爱学习,不写作业,以逃课为乐,以认识社会上的"大哥"为荣,以和大人对抗为能,觉得读书是件最无聊无趣的事。我喜欢和年级里最调皮捣蛋的学生玩在一起,我们称兄道弟,  相似文献   

20.
赵静  李甦 《心理科学》2014,37(2):357-362
以汉字、一般线条图、似字线条图和笔画组合为材料,采用字典判断任务考察3-6岁儿童汉字字形认知的发展特点。结果发现儿童辨别汉字与似字符号的能力随年龄增长显著提高。3岁儿童较难区分汉字与各类似字符号。4-5岁儿童对汉字笔画特征有了一定意识。6岁儿童对汉字组合模式的认识显著提高。笔画意识出现较早且发展速度较快,组合模式意识出现较晚且发展速度较慢。5岁和6岁是汉字字形认知发展的重要时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