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43 毫秒
1.
她认识他,是在一次朋友的茶聚上。缘分就这样在不经意间伴着袅袅茶香来到她的身边。他让她觉得每一天的生活充满了鸟语花香。但,或许,走得最快的是最美的时光。有一天,她为他收拾杂乱的房间,发现了一件东西,印有他和一个女孩子名字的钢笔。是放在他书桌的一个抽屉里,用一个很漂亮的锦盒装着。  相似文献   

2.
正在海岛上居住的日子里,总觉时光慢,山间岁月长。只要一得空闲,我常沿着曲折幽静的山路,在流青滴翠的丛林里转悠,轻嗅着空气中飘荡的松香气息,身心如被芳菲之气淘洗过一般,感到清爽又舒展。平日里一背书就喉咙发咸,像含着枚铁钉似的,而走在山中,我脑中不时灵光一闪,竟突来兴致,高声诵起诗来:亭亭山上松,瑟瑟谷中风。走了几步,又念:何当凌云霄,直上数千尺。  相似文献   

3.
岁月的痕迹     
雁过留声,人过留名。时光飞逝,留下了岁月的痕迹。屈原的诗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一直伴随着我们的人生。一个人走在乡间的林荫道上,思绪就像漫天飞舞的柳絮,飘泊不定,随风飘逝。  相似文献   

4.
任岁月在相似的日子里平添着白发,任时光在相似的流程里叠加着皱纹。 就这样了吗?任岁月瞌睡,任时光发呆,在相似的年轮里重复相似的悲喜。 想,想在相似的日子里找到不相似的感觉;想,想在相似的流程里体会不一样的惊喜。总有一些日子是新鲜的带着朝气的,总有一些喜悦是纯净的带着露珠的。  相似文献   

5.
时光笔墨     
正她斜倚在车的后座上,眼睛微眯,嘴角翘起,似笑非笑,和暖的阳光越过车窗,洒落在花瓣般柔滑光洁的脸庞。她从书包里掏出随身听,轻晃着身子听起歌来,仍是那首《时光笔墨》,边听边跟着低声哼唱:一念成执著,沧海变荒漠,轮回中,我像飞鸟经过……歌声清凉如水,荡漾着,溢满车内。我仔细倾听了会儿,忍不住摇头轻笑。她刚满17岁,年少  相似文献   

6.
心有常闲     
正一般人以为多延长工作的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无论走得多久,都可以维持一百里的速度。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这算盘打得不很精确,走久了不歇,必定愈走愈慢,以至于完全走不动。很多人做事的通病就在慢。慢条斯理地、不死不活地,说不做而做着,不休息,可也并没有做出成绩来。许多事就这样被耽误了。心理学家对这问题做了无数的实验,结论是:以同样时间去做同样工作,  相似文献   

7.
正我有一所庭院,云在天上飘着,花在地里开着。我有一所庭院,藤蔓爬过了窗台,露水沾湿了衣裳,我们一家人坐在院子里,谁也不用说话,就十分美好。晌午,捧一本闲书,躺在庭院的藤椅上。阳光懒洋洋地照着,打一个小盹,迷迷糊糊中听到鸟儿清脆的叫声,时光仿佛回到了从前……那时我的家住在宝清县乡下。村子里世世代代居住着农民,  相似文献   

8.
净明道     
道教教派之一。亦称净明忠孝道。始见于南宋高宗绍兴年间。相传当时西山(今江西南昌)玉隆万寿宫道士何真公祈请许逊降临解救战乱,因得许授“飞仙度人经净明忠孝大法”等;“净明大法”遂行于世。元初道士刘玉清整教法教理,正式采用“净明”为教派名称。主要经典《净明忠孝全书》,收于道藏太平部。  相似文献   

9.
赵宜真、刘渊然是关系元明之际道教发展的关键人物。二人同时被净明、清微推为嗣派。并且在二派各自的叙述脉络中,赵、刘作为该派宗师均有丰富的文献支持。相较而言,赵、刘嗣派清微之说证据更为充分。但赵、刘嗣派净明之说,却可以追溯至刘渊然的嫡传弟子邵以正。邵以正有意将赵、刘传记增补入《净明忠孝全书》,尊为净明嗣派,从而自命为净明正宗。他的此种宗派建构意图在景泰、天顺之间发生变化,在其授意下撰写的赵、刘碑传即不再提及净明。那么,其一时间的宗派意图是否符合赵、刘的自我认同及宗派史实便成为需要讨论的问题。  相似文献   

10.
从前,在一个岛国上住着一个叫阿生的渔民,一年四季靠打鱼为生,日子过得十分贫苦,而且风里浪里真不知饱受了多少艰辛。三十多年贫苦劳累的时光就这样过去了,阿生始终住在一个低矮陈旧的小木屋里,年近五十尚未娶妻。  相似文献   

11.
正乡村如一位从冬季走进夏天的行者,走着走着,就剩下一些薄衣单衫了。原本那厚重的妆容,随着时间的流去,一点点剥蚀,以至附着在上面的情和事,成了恍惚的记忆。就拿炊烟说吧,自人类用火始,就伴随着乡村走过几千年吧,不知从什么时候飘着飘着,就与乡村走散了。如果时光可以倒流,炊烟是每个乡村的一道特有的风景。那鳞次栉比的粉墙黛瓦之间,缕缕炊烟起,暮色如笼纱,鸡进窝棚,黄犬归家,一切都是那么静谧安  相似文献   

12.
正一般人以为多延长工作的时间就可以多收些效果,比如说,一天能走一百里路,多走一天,就可以多走一百里路,如此天天走着不歇,无论走得多久,都可以维持一百里的速度。凡是走过长路的人都知道这算盘打得不很精确,走久了不歇,必定愈走愈慢,以至完全走不动。我们走路的秘诀,"不怕慢,只怕站",实在只有片面的真理。  相似文献   

13.
李晓 《思维与智慧》2014,(10):42-43
在张艺谋导演的电影《归来》里,陆焉识,一个沉睡已久的旧式知识分子形象,被他从坟墓里拉出来,活脱脱地返回到人世间来。 从影20多年来,他早已经达到了事业上的顶峰。曾经,他出演了《围城》里的方鸿渐,一夜名满天下。也有年少轻狂的岁月,但很快就过去了,他突然发现,在那个躁动的名利圈子,很多东西都是浮夸的,他就一直琢磨,怎样做一个正常的人。此后,他就给自己划定了一个目标:我这一辈子,就是在做一个人。很倔强的,做一个人。这种人,就是简朴生活的人。  相似文献   

14.
正水车不像犁,往肩上一挂,扛着就走;也不像轧车,轱辘、坐凳分开,挑着就走。它的名字里虽然有个“车”字,却连一个车轮都没有。它不但不能载货,想要请动它,你还得驮着它。这是不是有些太娇宠了?你如果这样说,父亲就会跳出来抢白你:田干得喊人,它能给稻子清水。我不宠着它,宠你,你行吗?  相似文献   

15.
时光朴素     
正朴素的时光,静好、恬淡、宁谧,还有种淡雅在其中。所以,我喜欢。真的,时光的细流悄然滑过身边,荡漾起的流波里有绚烂的艳,也有朴素的静,能让人安之若素的,就是那些朴素的时光,就如最初的心境一般,在简单的美丽中,怡然浮动着生命里最真的憧憬和向往。我想,有人会选择朴素,有人不会,而我选择的,就是朴素。那是我喜欢的朴素的时光,如一朵开得淡雅的花,安然而美丽。  相似文献   

16.
郭武 《宗教学研究》2004,2(4):10-16
本文结合有关宗教学理论,对宋元净明道所推崇的"净明"、"忠孝"概念进行了解析.作者以为:宋元净明道视世俗性的道德实践为"神圣"的宗教修炼,实与宗教学中的凡俗可以"转换"为神圣之理论相合;而净明道徒的这种"转换",则多与其个体的"宗教体验"有关.至于元代净明道借"无极"概念来释"净明",以"净明"为回复宇宙根源之境界,则合于宗教人经验到与万物的根源、终极的本体或神圣的世界契合之感.换言之,宋元净明道的"净明"、"忠孝"说,实与各种宗教的本质有着相通之处.  相似文献   

17.
对各大宗教来说,如何在信仰框架内确定商业的伦理正当性,始终是一个普遍的问题。道教在中国社会文化的大背景下,为此问题提供了一个中国式答案。本文以广泛流传于江西乃至移居各地的赣民的净明道为个案,探讨中国道教对商业的伦理讨论及其实际影响等。本文认为,净明忠孝道以"忠孝"为核心的"净明八宝"宗教伦理,在江西移民社会中发挥着强大的凝聚作用。江右商人将净明道忠孝伦理的宗教神圣性与经济实践的社会世俗性紧密结合起来,在神圣信仰力量的感召下,建立起江西万寿宫这种地缘性的社会组织,并借以有效敦睦和谐江西移民群体,传承发扬净明道商业文化。  相似文献   

18.
风起乘衣归     
正也许,对风衣,每一个女子心中都有一种情结。如同曾经耿耿于心的白马王子情结一样。第一次知道风衣是在电视剧里,那时候,十来岁吧。电视剧的名字早已忘记,而那一幕的惊艳就像一片落不下去的叶子一样始终飞舞在时光里。金黄的树叶纷纷扬扬,高跟鞋敲击着路面,女主角远远走来,卡其色长风衣没有系扣,风里翻飞着,长发亦飞到了唇角,一脸凛冽。非常美,非常生动,非常酷。我呆掉了,以至于母  相似文献   

19.
老树的馈赠     
5岁的罗斯呆呆地望着窗外院子里那棵果实累累的苹果树,明天父亲就要离开美国,到一个很远的地方去了。苹果树一直由父亲亲手照料,父亲走了以后,它会不会也感到寂寞呢?第二天一早,父亲抚摸着罗斯的脑袋,指着院子里的苹果树微笑着说:“等它结果的时候,爸爸就回来啦!“  相似文献   

20.
宋至清代,西山万寿宫的象征经历了一个不断转换的历史过程。宋元时期,随着净明道的形成,西山万寿宫成为"净明祖庭"。明中期,在乡宦、里正等力量的主导下,西山万寿宫与里社祭祀逐渐结合,演化为"里社祭祀中心"。有清一代,在江西各级地方官员、各地绅商和香会组织的共同塑造下,西山万寿宫成为"跨地域祭祀中心"。西山万寿宫象征意义的转换,集中反映了道教传统、王朝制度与地方文化创造互动的历史过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