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美国曾流行一部名叫《星球大战》的科幻电影,马克·扎克伯格看得入了迷。不过,马克不是单纯地看,他看了《星球大战》后,竟然想拍一部电影。姐姐们都觉得马克是异想天开,但是,父亲艾德对儿子马克很支持。他买来了拍摄需要的一切设备,交给马克说:"不要拘束,只要你喜欢,你可以做一切可以做的!"  相似文献   

2.
正马克是英国的一位歌唱家,他通过网络推出一项"爱心活动"——免费赠送"意大利的梦想生活"。他在活动广告中说,在意大利,他拥有一座建造于17世纪的豪华庄园,愿意免费赠送给某一位幸运游客,让他真正过上"意大利的梦想生活"。马克反复强调,这座庄园只送不卖,就是要给普通人一个机会。  相似文献   

3.
尊重     
一个人,不管他是否身居高位,是否家财万贯,他都必须努力赢得人们对他的尊重,否则,他仅仅只拥有一个残缺的人生。 一个人,不管他是否出身卑微,是否肢体残缺,他都可以坦然面对人们尊重的目光,因为,他同样可以做一个大写的人。  相似文献   

4.
<正>家长来信:儿子在初三时,心理上出现过一些状况,比如说常常疑心老师、同学背后在说他坏话,感觉别人的一举一动似乎都是针对他的。在家里时明明没有人,他说会听到有同学、老师在评论他的声音。儿子其实是一个憨厚老实,性格内向的人,虽然没有特别的朋友,但也从不与人有任何冲突。所以当他告诉我们这些事,我们不当一回事,觉得可能是初三,升学压力大,有点耳鸣,或者就是他自己胡乱联想。进入高一半年  相似文献   

5.
乞丐国王     
赵荣霞 《天风》2010,(3):57-57
曾经有一个爱尔兰国王,因为没有儿子,就派人在全国张贴公告。公告中说,他要选一位青年男子做王子,将来接替他做国王,不管他是穷还是富,只要他具备两个条件:一、他必须爱上帝,二、他必须热爱自己的同胞。  相似文献   

6.
王伟虹 《天风》2001,(8):40
从小到大,每个人在每一个阶段都有自己的朋友。有普通朋友,知心朋友。没有人说他不需要朋友,只是世俗的朋友会随着环境的改变、时间的迁移,物质、金钱、利益的变化而变化。所以古今中外的文人、墨客都发出感叹,感叹人情的淡薄。但是,我们有一位至好的朋友,他不管我们是否贫穷,是否潦倒、失意,是否众叛亲离,他始终都不会离开我们,只要我们愿意,他自始至终都是我  相似文献   

7.
爱的方式     
这是一个人人羡慕的家庭。父母在南方的一个大城市工作,两个人都是高级知识分子。他们唯一的儿子顺利考上北京大学,并且学的是最好的专业。对于他  相似文献   

8.
王荣伟 《天风》2018,(6):58-58
李姊妹为了失眠的儿子要我代祷,她儿子睡眠障碍的问题是从高三开始的,考入大学后,随着压力的减轻,睡眠障碍症状缓解了……可自从今年上了大三之后,他又开始失眠了,特别是临近考试时间,睡眠障碍症状更加严重,整夜失眠睡不着,必须靠药物勉强入睡,但是没睡一个小时又醒了,影响整个宿舍的人都无法正常起居。  相似文献   

9.
一、哥尼流蒙主异象的指示(10:1-8)在使徒行传第10章里,主的福音工作有更进一步的扩展,主藉着彼得将福音传给一个地道的外邦人。他是罗马帝国的意大利人,名叫哥尼流。是意大利营的一个百夫长(古罗马一军团有十营,每营600人)。他是个虔诚人,全家都敬畏神,他多多周济百姓,常常祈求神。他的善行,为犹太全国所称赞。有一天,约在午后三时,他在异象中清楚看见  相似文献   

10.
马克·吐温(1835~1910)是美国杰出的幽默讽刺作家。也许人们读过他的代表作长篇小说《汤姆·索亚历险记》、《哈克贝利·费恩历险记》,却不知他与妻子奥莉维亚那感人肺腑的爱情故事。马克·吐温12岁丧父后便开始独立生活,他当过排字工人、领航员,凭着自身的努力和天赋,成为一名文笔犀利、幽默、小有名气的新闻记者和作家。1867年,32岁的马克·吐温在一艘旅游船上结识了纽约一位富豪的儿子———奥莉维亚的弟弟查理·朗顿,并成为朋友。不久,在圣诞夜,马克·吐温应朗顿的邀请来到纽约上流社会人们经常聚会的最豪华的圣尼古拉斯大饭店,经朗顿…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20,(11)
正据"澎湃新闻"9月24日报道:浙江省台州市一名男子因为11岁的儿子不肯做作业,便将儿子带到太公的坟地,脱下儿子的鞋让他赤脚罚站,自己则在不远处堵住下山的路。但是当他背过身去接一个电话时,儿子却不见了。他慌忙报警,四个民警在山上找了四十多分钟,都没发现孩子的踪迹。后来,赶来支援的巡特警在山脚下离事发地1公里的路边发现了赤脚的男孩。  相似文献   

12.
从前有一个国王,他爱他的儿子甚于世上所有的东西。但是这位王子并不快乐,不论国王用什么方式逗他高兴,他还是一天一天地悲伤下去。这个年轻人似乎因此而一天天的枯萎下去,但是他也说不出有什么地方不对,也不知道如何是好。国王因为这件事变得很绝望,他从世界各地找来最有学问的医生、哲学家、教授到宫里来看王子的病情。这些智者在看过王子后聚集在一起讨论,然后向国王说道:“国王陛下,我们已经做过研究,也彼此讨论,现在我们就告诉你该怎么做,你得找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永远快乐的人,然后用王子的内衣来交换他身上穿的内衣。”第二天,国王…  相似文献   

13.
独具匠心     
正戴维斯一早就来到办公室,急急忙忙地对助理约翰说:"赶紧叫人来开保险柜,我把钥匙给弄丢了!"约翰说:"我去找马克来!"马克?他行吗?"戴维斯盯着约翰。约翰说:"马克是有名的开锁专家,你就放心吧!"戴维斯听了却付之一笑,说:"那你快去吧!"戴维斯之所以笑,是因为他根本就不相信马克能打开他的保险柜。因为五年前他曾找他开过锁,结果马克根本就打不开  相似文献   

14.
数学天才     
有一个亿万富翁名叫马大天,不知是不是贪杯的原因,他居然生下了一个白痴儿子。这个儿子名叫马小龙,现在已经十三岁了,读了近十年的书,可是他居然连一加一等于几都不会。没办法,马大天只好放弃让白痴儿子继续读书的想法了。白扔钱事小,让一帮同学嘲笑就有些让人不能接受了。  相似文献   

15.
吴永兵 《天风》2006,(15):38-39
他出生在一个普通的农民家庭,是一个纯粹的农民儿子。渐渐地,他长大了,成了一个真正的农民的儿子。直到有一天,放学回家的路上,一个人独自走在田间的小径,他默默地思索起人生到底是何去何从?百思不得其解……  相似文献   

16.
路娟 《天风》2007,(20):37
在神的家中有金器、银器、木器、瓦器,不管哪等器皿,只要能合乎主用,都是宝贵的。任何一种器皿,如果失去了"有用"这一价值,在人和神的面前将是不值一提的。一个人不管他的地位、权利、名誉怎样,最重要的是:要做一个有用的人。有一个神的仆人说过这样一句话:"我  相似文献   

17.
东汉安帝时,杨震为涿郡太守,自奉非常俭约,他的子孙家属也甘过清贫的生活,平日步行不乘车,全家多吃蔬菜,少有肉食。有些“好心人”劝他说:“你官做得不小,为什么不置备些田产,将来让子孙过些宽裕的日子?”杨震回答说:“我要使子孙都要养成廉洁清白的良好品德,只要我的子孙能够有这些品德,就是我杨震的最宝贵的遗产。比良田百亩,黄金千两都要宝贵。” 三国时吴国的孟宗,任盐州司马,亦管理鱼产。孟在公余之暇,张网捕鱼晒干后,命人送给家里母亲。孟宗的母亲告诉来人说:“我儿子职掌鱼官,而他又把鱼送给我,虽然是自己捕捉的,但是不知内情的人,要说他偷了公家的鱼拿到家里来。我儿子身为鱼官,就要明白‘瓜田不纳履,李下不整冠’的避嫌道理,真是不肖,请把鱼还给他,我不能涉嫌。”孟宗听到母亲这种谆谆教诲,深深感到母亲是对的。后来孟宗终于成为一个道德高尚的贤者。  相似文献   

18.
周志治 《天风》2012,(6):20-22
经文:《马太福音》4章1至11节主耶稣出来传道以前,在旷野禁食祷告四十昼夜,这期间他受到三大试探,这试探对于他思考到世上来的使命有特别的意义,同时对于今日的教会思想自己的使命也有很重要的意义。一、主拒绝把石头变成食物的试探 一个禁食四十昼夜的人,所有的感觉都集中在一个“饿”字上面。一个饿极的人,会不会把石头都看成馒头呢?我想很有可能。对于耶稣来说,把石头变成馒头的能力自然不是问题。问题是,上帝儿子的使命是什么?解决吃饭的需要是不是等于完成了使命?显然耶稣是要吃饭的,但上帝儿子的权柄是用来解决吃饭的问题的吗?“五饼二鱼”的神迹之后,人们想到,追随这样的耶稣就永远不愁吃饭的问题了,那时他们就要强迫他作王。人们有需要,耶稣有能力,但是上帝儿子的使命是这个吗?  相似文献   

19.
忠心的人     
王嘉玮 《天风》2001,(8):12-13
从这两处经文中,我们看到无论是使徒保罗的教训,还是主耶稣的教导,都给了门徒一个清楚而基本的要求就是:忠心。主耶稣以我们为主人所派管理家里的人的仆人,保罗则以我们是基督的执事,是上帝奥秘事的管家。其实,不管仆人还是管家,或是其他什么职分,忠心都是一个人不可或缺的品质。忠心的人使人感到可靠、安全、稳妥,没有人不愿与之相伴、为友,而上帝在他永远的救恩计划中也是寻找这样的人与他同工,把重要的责任托付与他们。圣经中不乏一些被上帝所喜悦的忠心之人,他们的人生经历给我们这些参与事奉的主的工人树立了忠心的表  相似文献   

20.
有一名15岁男孩,以全校第一的成绩考入重点高中。一次偶然的接触网络游戏,他开始沉溺其中,从此改变了他的生活。母亲找来了一个又一个心理医生,想尽了一切办法,但是孩子依然迷恋于网络游戏无法自拔。这时几乎所有的人都对他丧失了信心,认为这个男孩已经无药可救。然而母亲知道自己不能放弃,一旦放弃,孩子就将万劫不复。几经辗转,母亲打听到武汉一家著名的网瘾戒除中心,就带着儿子赶到那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