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毛主席写的《被敌人反对是好事而不是坏事》,讲的是一个伟大的革命道理。这篇文章虽然是毛主席在二十五年前写的,可在今天仍然有着十分重大的意义,它使我们看人看物能够分出个红与黑。我越学眼睛越亮,越想心里越明。革命派与反动派是死对头  相似文献   

2.
贝多芬被他的音乐老师告知:想当个作曲家,你没戏。迪士尼公司的创始人沃尔特·迪士尼曾因为缺乏想象力没创意而遭报社解雇。  相似文献   

3.
我们常常说,最难对付的敌人,就是我们自己。我们会常常问自己“我是谁?我是一个怎样的人?”伴随着年龄的增长和阅历的丰富,我们就会明显地感觉到自我意识在增强,达到一定程度时,我们就会完全觉醒。  相似文献   

4.
感激敌手     
很久以来,我们被反复教导:要分清谁是我们的朋友,谁是我们的敌人。但客观上,除了敌中有我、我中有敌这么复杂外,敌友互换的事,也是经常发生的。人活在世上,良师益友,往往失之交臂,而明枪暗箭,则防不胜防。  相似文献   

5.
不求人原谅     
正我们活在世上,不是为了求人们原谅,别人要误会,让他误会好了。何必在乎?凡有人看不清楚事实,那纯粹是该人的损失,与我无关。别人看轻我,不要紧。一个人自己尊重自己即可,接吻可以选错对象,发脾气则不可。世上总有些人跟一些人是谈不来的,何必虚伪地硬要有友无类?何不坦白地说一句,你不能赢得每个人的心。而那么多的人可以成为好朋友,我看不出来为什么定要苦苦争取敌人的心?况且这世上是有敌人这回事的,有敌人又不是没面子的事,也不是  相似文献   

6.
正"敌人"究竟意味着什么?谁是我们的"敌人"?我们应该怎样对待"敌人"?最近由中南大学左高山教授撰写、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出版的《敌人论》一书直面这些核心问题,从政治哲学的视角刻画出"敌人"的整体映象。分辨敌人是政治生活的重要主题,如果不能准确辨识敌人,我们就无法界定"自我"与"他者",要么陷入"敌我不分"的迷茫,要么陷入四面树敌的窘  相似文献   

7.
新中国成立后,我们的祖国,推翻了三大敌人的统治,成为一个独立自主的国家。随着国家的独立,我们的教会逐步摆脱了殖民地教会状态,开创了独立自主、自办的光明前途,同时我们神长教友也开始行使天主赋予我们的神圣不可侵犯的权利。我作为一个神职人员,对此是感到非常自豪的。  相似文献   

8.
时至深夜,偶翻报章,一篇短文寥寥数语激起了我写这篇小文的冲动。报载:一头大象极其残忍地报复了数年前毒打过它的主人。萦绕心头的激情,使我铺开洁白的稿纸,把这篇难做的文章题目写了上去。 试想,连走兽飞禽都存有报复心理并付诸行  相似文献   

9.
正或许离开职场了,当我重新回忆职场生涯过程时,会有一个比较客观和清晰的面貌。我一直在想成功有没有方程式,但基本上这是徒劳无功的,就像有人说的:"成功无法复制,但失败可以避免。"别人成功的路由我们再重新走一遍,最后绝对不会是相同的结果。因为还有天时、地利、人和等因素无法控制。所以我常在想我到底做对了  相似文献   

10.
[案例一] 一个探头探脑的学生在家门前晃动,当我走到门口时,他神秘地问:“老师,你有空吗?”“什么事?”“我有件拿不定主意的事想求教您。”“行,来吧。”“你家里还有别人吗?”“没有。” 进了家里,这们学生顺手将房门关上。“老师,有几位哥们,叫我去报复一个以前在初中读书的同学,我过去因打架曾有过教训;如果不去帮忙又怕得罪他们,不知如何是好。”我严  相似文献   

11.
“报复是甜蜜的、温馨的。”深夜里,我老是念这句话,给自己打气。我找回了心理平衡,想起那天妻子惨白的俏脸,我就抑制不住从胸中爆发出一阵阵诡秘的笑声。笑声响在空荡荡的房间里,从墙壁上弹回来,以高于最初的速度和力度射到我的心里,有些疼痛。我的笑容僵住了,就像家中那个装修时尚的厨房,因缺乏炊烟,显得冷冷清清,毫无生气。是妻子先对不起我,我恨恨地想。原本,我有一个被人看好、幸福的家庭。妻子开朗而不张扬,容貌俏丽,温柔体贴,我工作也顺利,事业蒸蒸日上。在一个温馨的夜晚,妻子告诉我一个她保守了多年的秘密:她在认识我之前曾经和另…  相似文献   

12.
寓言四则     
树枝的报复 斧头砍断了一根树枝,树枝决心报复斧头。 斧头是那么强大,自己是那么弱小,怎样才能报复它呢?树枝挖空心思,想出了一个好主意。  相似文献   

13.
香烟与粉笔叼在嘴上的香烟知道自己大限已到,对拿在手上的粉笔无可奈何地感叹道:“我们的命运多么悲惨又多么相似啊!”“唉!真是个没心没肺没头没脑的家伙”见粉笔似懂非懂,香烟接着说:“你想啊!你的命运掌握在人的手上,你将在写来画去中粉身碎骨,而我则更惨,将在他的喷云吐雾间化为乌有。”回过味来的粉笔想了一下反驳说:“你说的只是表面,并非本质。你外表看似清白,却内心险恶,人们一旦被你诱惑落入陷阱,便很难自拔。你尽管是在燃烧,发出的决非带来温暖的光热,而是报复的火焰。你一旦被点燃,便开始破坏健康,蚕食生命,随着你生命一点点结束…  相似文献   

14.
正九十年代末,我从密歇根大学毕业,找到了一份产品市场专员的工作。刚入职不久,我便参与策划了一次大型的商品促销活动。当时互联网已经进入了繁盛时期,因此,老板要求我们打开网上销售的渠道,而这个任务"幸运"地分配到了我的头上。说是幸运,因为对于一名职场新人来说,如果在首次活动中能够大显身手,对以后的升职有很大的帮助。但幸运和风险往往相伴,如果我在此次活动中搞砸了,可想而知,我不仅会让老板失望了,甚至还可能会被解雇。  相似文献   

15.
艾娟 《心理科学进展》2017,(11):1964-1971
群际替代性报复是指群体内成员受到外群体成员的伤害后,内群体的其他成员对外群体的其他成员进行报复的现象。这种基于群体水平上的替代性报复很大程度上已经超越了原本的侵犯者和受害者,而涉及到群体双方更大范围的其他人。替代性报复是一个复杂的心理过程,其产生和程度受到伤害感知、群体认同、外群体实体性、群体情绪以及内群观众效应的影响。内群体在实施替代性报复后也往往存在较为一致的"正面"认知评价和情感体验。未来还需要继续在学术层面上整合和完善替代性报复的心理机制,探讨不同文化观念下替代性报复的特点,最重要的是结合社会现实提出减少替代性报复的策略。  相似文献   

16.
金微 《天风》2002,(11):21
天风编辑部:我是一位普通信徒,有一个问题我想问:我们那里有一个信徒患病,教会为他较长时间代祷,结果他去世了。这件事在他家造成不好的影响,他老伴再也不来礼拜了,信徒也很灰心,许多人议论纷纷,  相似文献   

17.
宽容与友善     
当营业部经理时,我和一个雇员不和。我不喜欢她的目中无人,并决定找她谈谈。为了避免当众争吵,我打算在家里给她打电话。“我是否要解雇她?”翻着雇员卡,我若有所思。突然,9年前发生的一件事闯入我的脑海。 那时,我干着全日制工作,以资助丈夫迈克完成学业。终于,他毕业的日子要到了。我们的父母将从州外赶来参加他的毕业典礼,而我也为那天做了许多计划。比如,毕业典礼后,去吃冰淇淋,然后去镇里潇洒一回。 我兴高采烈地跑进我工作的那家书店。“我要在感恩节后的那个星期六休假,”我向老板宣布,“迈克毕业了!” “对不起,…  相似文献   

18.
陈晓  高辛  周晖 《心理学报》2017,(2):241-252
本研究通过3个实验比较宽恕和报复对愤怒的降低作用。采用假设情景的方法,实验1通过在冒犯行为之后直接启动宽恕或报复,结果显示宽恕比报复对愤怒的降低作用更好,并且对消极情绪也具有降低作用;实验2考察在不同冒犯行为意图下宽恕与报复对愤怒的降低作用,结果显示不管是有意而为还是无心之过的冒犯行为,宽恕对愤怒的降低作用均要优于报复。实验3要求被试在冒犯行为后进行宽恕或报复,结果显示宽恕和报复对愤怒均有降低作用,但是宽恕的降低效果要显著优于报复。研究显示,对于冒犯行为后的愤怒感,宽恕的降低作用优于报复。  相似文献   

19.
一匹马找到了一块丰美的草地,常到这里饱餐一顿。一头大水牛发现了这个秘密,经常趁马不注意的时候也跑来吃草。马发现后,觉得大水牛侵占了自己的地盘,想报复他,但自己又无能为力。于是就请人来帮忙。人说:  相似文献   

20.
嗨,一个电话     
正"你是哪位?"晚上,我接到一个电话,看号码是老家那边打过来的。"我是于亮。"对方说。"于亮?你是于亮啊!"我脑海里瞬间来了个几千转,一下想起来了,于亮是我中学时最要好的同学。"是啊,我是于亮。""二十多年了,我们没有联系了,还好吧?""都好,一切都好。""你怎么突然想起来给我电话了呢?""没什么,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