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音乐之脑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回顾并总结了近年来对音乐认知神经基础的研究结果,包括人类感知乐曲的音高、理解音乐的结构和意义中的脑基础,音乐家和普通人在音乐认知上的脑功能差异,以及东西方听众在聆听本土和非本土音乐时的脑活动差异,并对国内利用脑功能成像技术和事件相关电位技术研究音乐认知的前景作出展望  相似文献   

2.
音乐之美     
有不少大师曾对音乐有精辟的、独到的见解.德国作曲家舒曼如是说:"对我来说,音乐是灵魂的完美表现."德国浪漫主义作家里希特曾对浪漫时期的音乐有这样的评述:"浪漫主义是一种不受拘束和无穷无尽的美."当我们在仔细聆听一首作品,独奏曲,重奏曲,协奏曲或交响曲,甚至一首短小歌曲的时候,无不为音乐的美而感动,而震撼,而陶醉.音乐是在流动,是在诉说,它可以引起你无穷无尽的联想,漾起你的感情波澜.音乐是美的,是一种升腾的不能言喻的美,是一种看不到而感觉得到的美.  相似文献   

3.
虫之音乐     
正最好的音乐家是虫儿,尤其到了秋天,它们鸣唱非常卖力,不管独唱还是合唱,皆令人陶醉。我不知道有多少人喜欢虫儿的音乐,有多少人在听它们的鸣唱,有多少人能从它们的乐声里体会到生命的尊严。我不是一个合格的秋虫的粉丝,不会去追逐它们,只是通过乐声来感受,不管什么样的生灵,我总试图理解它们生命的意义。人类的音乐很多是作出来的,增加了太多的个人感受,而秋虫是用生命在鸣唱,它们的音乐是从心里流出来的。对于一  相似文献   

4.
李晓燕 《美与时代》2013,(11):119-119
对传统音乐与现代音乐的产生、发展分别进行阐述,通过实例对两者的艺术特征进行了分析与研究。  相似文献   

5.
在21世纪到来时,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逐渐形成。中国与西方的往来也随着政治、经济的发展而更加频繁,这也推动了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密切交流。对于中西方的音乐的认识,首先必须建立起正确的审美意识,这样才能够在同中求异,在异中取同。本文从中国审美的重意、追求和谐以及整体观与西方的写实、悲剧观、擅长局部把握进行对比,试从中分析二者的不同,以便对今后更深入研究中西音乐文化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6.
网络音乐,原是一种质朴的大众娱乐方式,它之所以能风靡,在很大程度上是因为这是网民们在没有任何名利和压力下的遣怀随笔,自娱并娱人.因此,网络音乐能走多远,应该说这取决于网民的参与程度和水平.笔者还认为,网络音乐能走多远,也取决于政府政策的引导.  相似文献   

7.
本文分别应用纲目法、宏微观法、对比法、将基本乐理的基本点、重点、难点三部分内容以不同的方法渗透引导,并结合示例的示范和作用,用该方法学习深入,力求高效、科学、系统、全面的将基本乐理的内容用最少的时间、最新的方式手段掌握,使每个核心的分题给学习者在通俗、快捷的学习掌握的同时,又能夯实基础,进而在实际的学习与实践活动中起到纲领性指导深入学习的作用。  相似文献   

8.
<正>一佛教音乐起源于梵呗,意为用清净的声音(梵)来赞咏(呗)。作为最能打动人心的艺术形式,音乐会扰乱佛教修行者的平静,这与佛教追求解脱的宗旨是违背的。比如,在《十诵律》和《萨婆多部毗尼摩得勒伽》之中,佛陀就一再说,佛弟子不要接近世俗的音乐者。不过,佛陀对此也有开许:如果将经典中特定的文句,加上曲调演唱出来,因此能够对听众产生更大的说服力,从而有助于人们修行,这是得到佛陀赞许的。随着大乘佛教的兴起,度  相似文献   

9.
音乐欣赏课是一门“听”的艺术。什么样的乐曲都离不开“听”。“听”是一种音乐作品,我们既要在听的进程中让感官得到愉快,又要使精神得到升华,理性和感性进行和谐的结合才是我们“听”的根本意义所在。  相似文献   

10.
罗伯特·怀斯(Robert Wise)导演的电影《音乐之声》是一部颇具影响力的美国经典影片。影片中有趣的情节、动人的音乐、优美的风光、乐观的生活态度,都引发了人们对生活无限的热爱与向往。  相似文献   

11.
音乐行为作为人类的实践活动之一,与地理环境之间有着比其他文化现象更为密切的联系。齐乐作为齐文化的分支之一,与当时的地理人文环境存在着密不可分的关联,受到诸如地理地貌、民俗民风、农业生产、航运交流等各方面的积极影响。从齐地的音地关系出发,进一步论证齐乐的发展现象是一件很有意义的工作。  相似文献   

12.
朱贵金 《天风》2008,(7):26-28
探讨音乐在主日崇拜中所扮演的角色,将牵涉礼仪、音乐、神学三方面的关系。本章将简介这三方面之间的关系,本章论点是,“礼以载道,乐以颂道,礼乐相合以言道”。“礼以载道”指“礼仪”与“神学”的关系,“乐以颂道”指“音乐”与“神学”的关系,“礼乐相合以言道”则指“礼仪”、“音乐”、“神学”之间的关系。  相似文献   

13.
仓淼 《管子学刊》2011,(2):72-74
孔子和庄子,是春秋战国时期两位具有代表性的思想家,他们对音乐本质问题的认识上。都对音乐的感性特征有着深刻的理解,不管是孔子的“子与人歌”,还是庄子的“听之于心”的聆听所达到的无声境界,都表现出他们对音乐的客观存在性和音乐所具有的声音特性的默认;但是在孔子的音乐思想中,则更注重音乐的社会功能作用,以音乐的艺术形式来达到对人品德的教化;而庄子提出的“心斋”、“坐忘”,则是强调了人对音乐的“悟”,表现了他追求“至乐无乐”的精神境界。  相似文献   

14.
民间谚语中有"陕西的乱弹,河州的少年"一说(这里的"少年"即是"花儿")。花儿是产生和流传在甘、青、宁三省交界地带的一种民歌。花儿以及其相关的习俗、生活环境构成了民间歌唱的文化空间。花儿于2009年作为中国申报的22个项目之一,成功当选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这张世界级文化名片的得来需要我们向成千上万的花儿创作者以及传承者致以深深的敬意。是他们,同时也是这片广袤神奇的大地孕育出了花儿这朵光彩照人的艺术。结合课程内容并通过文献综述选读,对各个地区的花儿、不同类型的花儿、不同民族的花儿、花儿会以及花儿的传承做一个系统的梳理。  相似文献   

15.
正海南斋醮科仪音乐内容丰富、独具一格,其中包含了诸多佛教、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的元素,具有民俗学、音乐学、宗教学的研究价值。一海南斋醮科仪音乐是举行道教斋醮活动时演奏的音乐。这种在海南省流传很广、影响较大的宗教音乐形式,以斋醮活动为载体,历经了千百年不断地丰富、发展和传播,融合佛教、道教音乐和民间音乐为一体,形成独特的风格。  相似文献   

16.
蓝调音乐是爵士音乐的先驱,所以这两种欧洲流行音乐在演奏形式上有很多的相同之处,既相互作用又相互影响,现代流行音乐在演奏形式、风格、创作、演奏场地等等方面都多多少少借鉴了蓝调和爵士音乐,蓝调与爵士音乐的产生与发展为现代流行音乐的创作与演奏都打下了坚实的基础,才使现代的流行音乐得到了更为广泛的传播.  相似文献   

17.
在中国传统音乐中,流传于佛教、道教寺庙宫观的音乐是一个相对独立的部分,同时又与民族音乐和民间地域音乐有着密切联系。这些音乐形态不但历史悠久,而且由于通常都是采用师徒之间“口授心传”的传承方式,因此保存相对完整,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辽宁鞍山的千山寺庙音乐就是独具特色的一种。  相似文献   

18.
“和”是古代中国美学思想史上一个基本并很早就出现的音乐审美范畴,从先秦的《左传》、《国语》到魏晋的《声无哀乐论》,各个时期的美学史料都对“和”的美学内涵有多种辩论,它是民族音乐美学核心范畴之一。先秦齐地是诸子百家学术活动频繁的地区,诸子将“和”作为重要音乐美学观层层论述,管子、晏子等人在“和”的音乐观基础上,树立“五声为和”、“心平德和”的美学观,总结出齐乐论之“音声之和”、“乐与人和”的至纯境界,为后世学者各抒己见、百花齐放开拓一片广阔的天空。  相似文献   

19.
音乐治疗的医学人文价值已经在理论上获得了充分的肯定,但在临床实践中多大程度上被感知,多大范围内发挥其人文属性仍需要一些故事范本。劝奶歌作为一个音乐治疗的存在,表达了自我与他者、心与身之间的象征性关联。借助于劝奶歌的例子试图拓展音乐治疗的人文价值,包括倾听患者的疾痛、寻找疾痛背后的社会学根源,从而帮助患者重构生命认知体系。在某种仪式场景中的深度交流与倾听,有助于恢复患者的身心平衡、重构其认知体系。  相似文献   

20.
新课改提倡以学生自主学习为主,教师指导为辅,那么长篇的阅读课文部分的教学就需要我们做出一些调整。下面我就以重庆大学出版社英语教科书必修一四单元Unforgettable Films阅读课文MyFavourite Film为例,讲述一下自己在这实施的过程中,遇到的一些问题,以及如何解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