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正她初中没毕业就失学了,18岁进入工厂做质检员,45岁才开始专业绘画,60多岁时成为具有国际知名度的大画家,这个颇具传奇色彩的女画家叫王仁华。生于1952年的王仁华是安徽人,她从小就对绘画感兴趣。读四年级时,家人送她去少年宫学画,小小年纪的她,沉迷在画笔和色彩的世界里,并立下考上美院当一名大画家的志  相似文献   

2.
莹姑娘正在艰苦地攻读高中。高中几乎是人生中最紧张、最痛苦的学习阶段。将来的命运如何,就看高中关键的三年。一旦“金榜提名”进了大学门,毕业后手持大学文凭找份工作还不算是很难的事。如果落了榜,不但自己心情沮丧,所有关心你、期望你的人,就会把他们的失落  相似文献   

3.
<正>家长来信:我有一女儿今年刚上初一,开学只上了一个月就因为手机被老师没收而不愿去上学了。家人同学老师劝说都无效。她自己说手机没收不是辍学的原因,那只是个导火索,早就有不上的想法。孩子学习还是不错的,学习没有压力,但她认为自己胖,同学们都很苗条,自己心里接受不了,所以每天放学回来就阴个脸,还经常偷偷地哭。她身高160厘米体重60公斤,按常理不是很胖,但是她就是总在心里想着这事,现在都没有办法  相似文献   

4.
正玛丽在美国西雅图经营着一家幼儿园,每天工作繁忙,没有时间照顾家人。她80多岁的老母亲凯瑟琳一个人孤零零地住在自己的公寓里,变得越来越沉默寡言。有一天,玛丽去探望母亲,一个多小时老人没有说一句话,眼神空洞,行动迟缓。玛丽怕母亲一个人会出什么事情,就把她带到了幼儿园。幼儿园的孩子们见到老人很兴奋,围着她七嘴八舌地说开了。斯蒂芬歪着小脑袋说:  相似文献   

5.
正普拉是印度一家大型卷烟厂的技术工程师,她非常喜欢亲近大自然,周末经常和家人一起去野外玩儿。这天,普拉一家人来到郊外的一面山坡上玩儿,山坡上铺满了青青的绿草,草地上点缀着一簇簇的野花,不远处有一片郁郁葱葱的树林。普拉在草地上铺上了一块花格布,她、丈夫和女儿团坐在上面,一边欣赏着大自然的美景,一边愉快地交谈。女儿莎莉说想  相似文献   

6.
514房间     
若霖 《天风》2010,(6):60-61,59
<正>欢喜着送走家人,65岁的吴老太一脸憧憬地站在房间里,心想,都说这个孙老太脾气坏,还真不知道会坏到什么样,说不定她一见我脸就会拉得很长,想到这儿,吴老太用手在自己下巴那比画了一下,"扑哧"一声笑了。那又怎么样,有上帝帮助我,我照样能把她哄笑了。吴老太情不自禁地握紧了双拳,看来她是准备在这所敬老院里打好这场"硬仗"了。  相似文献   

7.
《天风》2020,(7)
正一位教会的信徒深受慢性疾病的困扰,而未信主的家人却常常不能理解她。时间久了,家人甚至心生反感,不再如她当初刚生病时那样关心她。这位姊妹常年生活在这种不被关心和受伤的关系中,完全忘记了自己是神的儿女,是教会的一员,软弱使她想不到向神求救,向教会求救。姊妹落在与家人的不那么和谐的关系当中,不但没有解决问题,反而加深了与家人之间的隔阂。  相似文献   

8.
表妹今年面临毕业,按照学校的安排,她和另外两个同学一块到某报社实习。因为是实习,报社也就没有给他们安排具体的任务,三个人每天跟着各自的指导老师外出采访,回来编发稿件。只用了几天时间,聪明的表妹就完全熟悉了工作流程。在电话中,她得意地向我炫耀自己的适应力。我劝她没事少煲电话粥,多做些与工作有关的事情,她用一副满不在乎的口气说,自己是效率性人才,用不着多耗时间。她还振振有词地说有些人看起来整天忙忙碌碌的,其实那是工作低效、能力低下的表现。  相似文献   

9.
我认识一位女士,不论相貌、身高、学历、地位以及收入,都是顶呱呱的。然而,一直到了30岁她也未能嫁出去。害得包括她的家人、同事在内的周围人都替她着急。其实,倒不是她如何挑剔,也不是人家看不上她,而是根本就没有男人与她谈论婚嫁之事!即便有人好心撮合,对方也是连连摇头、退避三舍。弄得连她自己也觉得这辈子如同当年的麻风病人一样令人谈虎色变,只能注定独身一辈子了。有句话叫“祸不单行”。偏偏这会儿,她不幸出了车祸,不久又被降了职。脸上添了不太明显的一小道疤痕,收入也降低了一大截子。原先专车上下班,如今只能自行车代步了。对…  相似文献   

10.
<正>"马老师,您说命运是不是待人不公?"又一个周六晚,我的心理咨询专线铃声响过,一个女孩突然发问。随后她讲述了自己的故事:我是个乡下女孩,但我的父母有文化,有远见,培养我到高中毕业,姐姐大学毕业,弟弟正在上大学。我姐姐的男友是个研究生。  相似文献   

11.
35岁的张蕊看到自己的一位同事患胃癌死去,也怀疑自己的胃出了问题,她说自己的胃部有饱胀感、隐痛感,自觉胃部蠕动缓慢、食物似乎很难通过胃肠道。她说她查阅了许多医学书刊,对照自己的症状,她认为自己可能是患了胃癌。接下来的日子她吃不下饭、睡不着觉,于是就到医院检查,大夫对她进行了全身检查,诊断结果没有问题。但她还是整日惶惶不安,始终觉得自己有病,觉得家人全在瞒着自己,并怀疑医生可能是怜悯她而不告诉自己事实。然后她又连续6次到不同的医院进行检查,当再次得出没病的诊断报告时,她还不死心,最后竟然要求医生破肚检查。结果依然没有任何胃病,而张蕊的肚皮上却因此留  相似文献   

12.
狼女的故事     
这是一个真实的故事,它强烈地震撼了我的心灵,这个故事比平常的说教更生动、更形象地告诉我们一个道理:什么是善良,什么是罪恶,人啊,不可为自己狡辩! 二战期间,有一个七岁的女孩,是犹太人,在逃避的纳粹的追捕过程中与家人失散,而收留她的一个人家,竟准备在适当的时候出卖她来换取荣华富贵;如盟军赢得这场战争,可得掩护犹太难民的功劳;如纳粹赢得这场战争,就把她交到集中营换取赏金。小女孩在隔壁听到这个奸诈的计划,连夜逃出了这个人家。在饥寒病因中,她倒在了坡地上。这时,一只与群体失散的母狼来呵护她。小女孩就和这…  相似文献   

13.
有机会与J接触,是因为正在读高3而一直忙于准备高考的她突然说不想念书了。从小学起学习就一直名列前茅的她突然有这样的念头,毫无疑问,让对她寄予厚望的家人乱了方寸。在这样的情况下,我见到了J,是她自己要求来咨询的。  相似文献   

14.
个案一:亚美在高三那一年,因为考试压力大而导致精神崩溃,在学校突然歇斯底里地嘶喊及伤害自己。家人在校方安排下,带亚美见精神科医生。虽然亚荚按时服食医生给的药物,但仍然诉说头很痛,而且全身乏力,无法集中精神。家人担心亚美会再次发作,即为她办理停  相似文献   

15.
有个人偶尔得到一个“防皱秘笈”:尽量地不哭不笑,就可以使自己的脸部少生皱纹。从那以后,她也真的努力去不哭不笑。而且还要想方设法地逃避那些可以让她哭让她笑的事情。若干年过去了,比起同龄的人来,她果然显得年轻多了。又过了若干年,她比同龄人显得更年轻了。于是就有越来越多的人,向她打听是如何保养自己的皮肤,让自己变得如此年轻的,  相似文献   

16.
中国道教协会的副会长,无论如何也想象不到竟有一位年仅三十六岁的坤道!黄至安,湖南长沙县人。1963年4月出生。高中毕业那年她刚满十八岁,充满梦幻年华的她,竟向家人和乡亲宣布了一个石破天惊的抉择:出家学道!在本县河图观那持斋茹素的六个春秋,她硬是凭着一...  相似文献   

17.
玲玲的故事真是述说不尽。妈妈怀她不久,便患了精神病。玲玲的爸爸没什么一技之长,主要靠打零工维持一家人的生活,而家中添丁加口不断,弟妹接二连三地来。妈妈住院的时间总比在家的时间多,玲玲从小就得洗衣、烧饭、带弟妹。十分难得的是,玲玲是个品学兼优的好学生。小学6年中,不但每学期拿第一名,毕业时还获得大奖。班主任觉得玲玲是个可塑之材,一再代她向爸爸求情,让玲玲继续求学。玲玲果然不负老师的希望,初中毕业时又获优秀学生奖,并考入一所重点高中,高中毕业时,玲玲得了个全校第二名。可玲玲心里明白,家中的境况不允许自己上大学。她是…  相似文献   

18.
<正>一位报到注册迟到的人第一次ZQ留给我的印象是新生报到的那一天。到下午放学前班上只有一位同学没到,那便是她。设法与她家里取得联系,她奶奶接的电话:"她爸爸在外忙着做生意,没时间送她,要到明天上午才能送来。"当时,我心里就嘀咕起来:"家就在学校附近的镇,一来自己可乘车过来,二来为什么她家人对生意比对她的上学更重视,三来父亲没空,母亲不能陪她来吗?"  相似文献   

19.
1819年,一位20岁的法国青年进入法学院攻读法律。对于一个富裕的资产阶级家庭来说,毕业后成为一名受人尊敬的律师,无疑是与其家庭的社会地位相符合的,但这位青年却立志要成为文学家。他把自己的决定告诉了家人,家人震惊不已,感到匪夷所思。父亲不无嘲讽地说:"我的孩  相似文献   

20.
表妹去年大专毕业,只身去南方闯荡,几经周折,才找到一份工作,在一家货运代理公司做客服,每天的任务就是接电话,把客户的要求做记录,然后提供给业务部门去联系业务。试用期一个月,工资1200元。表妹很珍惜这份来之不易的工作,所以一丝不苟地做着自己份内的事,生怕出一点错。这样一天天的过去,很快就过去了26天,还有4天,她就可以转正了。一想到这儿,表妹心中就很兴奋。第27天,她和往常一样上班,接听电话,做记录……一切都按部就班地进行着。由于头一天晚上没睡觉,下午的时候,表妹很困,哈欠连天的。一开始她还坚持,但后来感觉太困了,就趴在桌子上,打算休息一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