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贫穷一般意味着物质财富占有量的匮乏,但财富的匮乏有时又被看作是一种恶,一种需要消除的症状;因而,在现实的语境中,不遗余力地消除贫穷就成了一种公认的善。然而,贫穷也许会招致"恶"的发生,但贫穷本身并不意味着恶,如果剥离贫穷的多元赋值,从一种价值中立的立场来看待个体的贫穷,尤其是那些基于某种生活理念弃绝物质享受的个体,那么,贫穷就不一定是恶,也并不意味着可行能力的剥夺。因此,从这个意义上讲,"精准扶贫"的伦理基础不是基于"贫穷是恶"的道德判断或"贫穷可能导致恶"的伦理叙事,而应该是某种"社会正义"。我们需要意识到,"贫穷"的表现形式是多样的,"精准扶贫"应有其限度;同时,我们还要意识到,相对于消除贫穷,守护财富匮乏者的自由和尊严是一种更基本的正义。  相似文献   

2.
人们普遍承认我们负有守诺的义务,但却很少有人能清楚地说明我们为什么负有守诺的义务。不了解守诺义务的道德基础,人们在推导守诺义务的过程中就会出现自然主义谬误:从"做出了承诺"这一事实判断直接得出"有义务遵守承诺"的价值判断。对守诺义务的道德基础的规范阐释可以消除自然主义谬误。当前对守诺义务的道德基础主要存在三种阐释:习俗论、期望论和自愿论。由于习俗论与期望论只能阐释部分守诺义务的道德基础,因而利用它们并不能完全消除守诺义务推导过程中的自然主义谬误。就目前来看,只有自愿论能以反自然主义的方式清楚地说明守诺义务的道德基础,因而利用自愿论能够有效地消除自然主义谬误。从消除自然主义谬误的角度来看,自愿论对守诺义务的阐释是正确的阐释。  相似文献   

3.
<正>《和合本》圣经100年了,如果他是一位老人,那无疑会是老态龙钟了。可是,它是上帝所默示的神圣话语所集合的"天下之大经也"(冯玉祥语),因而万古长青!记得丁光训主教说过:"圣经是万古长青的书,现代文明的进展绝不会使圣经中永恒的信息过时,科学家发明电灯,但无人因为有了电灯,就把窗户省去了……"从我记事起,我就知道我们家有一份传家宝,  相似文献   

4.
我在研究反击伪科学受阻的原因时,发现一种叫“为尊者讳”的文化传统使我们姑息、迁就了伪科学权贵,使那些自以为是的伪科学家在“毫无天敌”的生态环境里释放出了超常的能量。迟至今日,关于伪科学的话题,仍未因法轮功的破产而尘埃落定,这使我们对以“人体科学”命名的伪科学思想和行为的根本消除成为奢望。造成这样的局面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相似文献   

5.
本文用系统科学方法分析了化学物致癌机制,化学致癌是一个长期的,多基因,多阶段,多病因过程已被公认,研究者们认为化学致癌系统由基因和非基因因素构成,在此系统中存在若干系统属性,如整体性,综合性,动态性等,医学研究者要在癌症病因,治疗和预防中取得的半功倍成效,就应该科学地运用致癌系统中的这些系统属性。  相似文献   

6.
科学创造主体是科学家。不同的创造主体即不同的科学家有着不同的科学审美创造风格。布封曾说:“风格如人”。这句在文艺创作中广为引用的名言在科学创造中也同样适用。如若我们把科学发现的内容与得到这一发现的途径以及科学表述区分开来,我们就会发现,不同科学家所循...  相似文献   

7.
从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历史看临床决策的影响因素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0世纪40年代,动物实验提供的致癌效应证据限制了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应用。20世纪60年代,价值观因素极大地推动了雌激素替代治疗,以至于关于致癌效应的证据被忽视。20世纪70年代,人群研究提供的致癌效应证据使得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应用不断减少。20世纪80年代,致癌效应的消除和观察性流行病学研究提供的心脏保护证据,将雌激素替代治疗的应用推向了顶峰。20世纪末,大规模随机对照试验提供的有害效应证据推动了雌激素替代治疗应用的大幅下降。雌激素替代治疗一波三折的历史体现了证据、价值观在不同时期对临床决策的不同影响,说明只有遵循循证医学的实践模式,基于现有最佳的科学证据,并结合医生的临床经验与患者的价值观,才可能做出科学、有效的临床治疗决策。  相似文献   

8.
王风雷 《美与时代》2005,(11):86-87
那是一个下午,我八岁的外甥兴冲冲地拿着一本介绍自然科学的书来找我,一见面就问:"舅舅,爱因斯坦是科学家吗?"我不假思索地回答道:"当然,他是咱们人类历史上最伟大的科学家!""他是音乐家吗?"我猛然愣住了,"孩子,为什么这样问啊?""因为我发现照片上的爱因斯坦在拉小提琴,看样子还拉得不错呢!"孩子天真地说.  相似文献   

9.
正在十九世纪的科学家当中,法国科学家路易斯·巴斯德当仁不让是最有成就的一位。就像牛顿开辟经典力学一样,他开辟了微生物领域。他一生研究疫苗,发明疫苗,在战胜狂犬病、鸡霍乱、炭疽病、蚕病等方面都取得了成果,是世人公认的"疫苗之王",更可贵的是,他从不把发明占为己有,更不屑借此谋利。巴斯德从小就聪明、爱动脑子、爱提问题。他醉心于做各种化学实验,没日没夜地泡在实验室,把实验室当成了自己  相似文献   

10.
游斌 《中国宗教》2012,(5):32-36
通过不同宗教经典之间的互读,人们的目的不在于消除差异,而在于"提升差异的品质"。也就是说,人们不只是知道彼此间是不同的,而是通过对彼此权威经典的阅读,从本根处知道差异到底在哪里,知道差异的由来,同时知道差异的走向。这样,不同宗教在共处时,就不会仅仅以面具化的"我们"与"他们"进行简单区分,而是在彼此深入了解基础上的"美美与共"。  相似文献   

11.
在前分析的意义上,我们都是科学实在论者。但是,当哲学家和科学家被迫进行分析时,他们就变得不安了。对科学家来说,这种不安常常是在陈述被详细描述的客体的实际困难中产生的,这些客体适当地解释了他们所关心的现象。本文提供了一组当代物理学家在这方面的困难的例子,这些例子对传统实在论关于成熟科学的活动是朝着本体论上明显确定的世界图景发展的观点提出了诘难,也对反实在论的替代性观点提出了诘难。  相似文献   

12.
<正>日常生活中,教科书上,一提到科学家我们总是不自觉地给他加上前缀:伟大的,卓越的,天赋的,聪明的……一切表示这个科学家富有聪明才智的词汇都会被我们用到。不仅在词汇上,在语句的表达上也是如此,“科学家肯定能解决这个问题”“只有聪明的人才能成为科学家”等等。乍一听,可能觉得我们这样的表述没什么问题,这样说也是为了体现我们对科学家这一职业的向往和崇敬。但是,  相似文献   

13.
计文 《天风》2013,7(7)
前不久,"到此一游"现身埃及3000年前文物,这一条新闻迅速成为热门,可能是因为它难堪了整个写汉字的群体,故而引发国人对"公民素质"的讨伐,网友讽刺、责骂声此起彼伏. 但对准一个孩子集中火力,群起而攻之,难道就能消除我们的文化陋习吗?事实上,在此事件之前,挥毫"到此一游"的人何止千万?稍作盘点就不难见到在中外名胜古迹上留下的种种中国式"旅游记忆":在美国自由女神像脚下雕中文,在伦敦圣保罗大教堂墙上写汉字,在故宫大铜缸上刻诗句,在敦煌壁画上添漫画,就连景点上一棵有点名气的树也不放过,非要刻上一句"到此一游"才甘心离开!  相似文献   

14.
一在我的著作《自然科学之解释学的现象学观念》中,我解释了为什么和在什么意义上我认为自然科学生来就属于解释学事业,以及为什么和在什么意义上科学家在其作为科学家的工作中对“那是什么”给我们作出了“合理的”解释。我还阐明了,在什么意义上可以说,这些解释(就其的确对“那是什么”作出的断定而言)是真的;不过,对这一点的理解总要假定或预先断定:这些科学家一定有能力去做他们的工作。正是由于这个理由,对于“那是什么”的问题科学断言无法把完整、详尽和确定的事实全部揭示出来。在对这种基本观点的详细阐述中,我曾努力解…  相似文献   

15.
从"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到"牛奶致癌",着实让人吃惊。尽管国家权威机构、主流媒体曾多次辟谣,但"牛奶致癌说"在网上却依然甚是流行。从复杂性科学的角度在对其进行认真考察分析后认为,转变科学观念,并以复杂性科学为指导,从整体角度正确理解饮食与疾病"相关性并不等于因果性"的复杂性关系,做到既不要恐慌牛奶的促癌作用,也不能忽视西方的膳食经验教训,保持膳食营养平衡,从而做到最大限度地利用好牛奶这一健康资源,而又不受害于它。  相似文献   

16.
著名科学家斯蒂芬·格伦小时候从冰箱里取出一大瓶牛奶,刚走了几步,就失手将瓶子掉到地上摔碎了。他母亲走过来,并没有责怪他,而是陪同他一道"收拾残局"。  相似文献   

17.
明代徐光启先生是一位著名的科学家,也是一位爱国爱教的虔诚教友,他为我国科学技术和传教事业的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今年是徐光启逝世350周年,为纪念这位杰出的科学家和教会模范人物,学习他的崇高精神,鼓励我们在四化建设中多作贡献,我们选登了两篇纪念文章,供神长教友阅读。  相似文献   

18.
海德格尔关于being的讨论,是从自古希腊以来哲学家们关于这个概念的看法出发的。这些讨论既有助于我们理解他的相关论述,也有助于我们把握being这个概念的意义和历史。但是,由于中译文把它翻译为"存在",结果使我们字面上就有许多无法理解的地方。经过把它修正为"是",则可以消除这些问题。翻译的问题,归根结底是理解的问题。与being相关,对照两种不同的理解,我们可以获得对海德格尔思想的一些新的认识。以此为例,我们可以认识到:应该把being翻译为"是",而不应该翻译为"存在";"是"的翻译和理解,可能会与逻辑相关,却不一定就是逻辑的理解;关于"是"的理解和认识,尽管可能会与逻辑相关,却主要而且首先是从语言方面得到的,即从being这个词的日常用法和通常使用方式得到的。  相似文献   

19.
生命科学家的社会伦理责任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生命科学的发展导致了复杂的伦理道德问题,对传统的社会道德观念形成了强烈的冲击.为了最大限度地避免和消除生命科学技术的负面效应,必须制定相应的科技政策和强有力的社会伦理道德规范来约束生命科学家的行为,增强生命科学家的社会责任感,使生命科学更好地为人类造福.  相似文献   

20.
克隆干细胞研究是一个与生命伦理密切相关的领域.当被誉为"克隆大王"、"韩国最高科学家"的黄禹锡因"卵子风波"的伦理问题不得不向公众道歉,并辞去世界干细胞研究中心的主任职务时,从科学家、政府官员到普通大众,支持黄禹锡,认为伦理学阻遏了干细胞研究的人不在少数.直到黄禹锡学术造假事件被揭露,人们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黄禹锡神话"才因此破灭.科学不允许作假,科学也不允许作恶.黄禹锡事件给我们最大的启示是:伦理学对科学发展来说是重要的,科学研究不仅要遵循求真的学术道德,而且要遵循求善的人本道德,求善才能更好地求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