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倾诉 倾听     
晓夜,同窗A又从他所居住的那座小城,把一个长途电话打到我的寓所里。聆听电话听筒那端传来的小A的朗朗笑声,我的思绪总会跳跃到半年前的那个风大雨急的夜晚。 小A是我的中学同窗,他的前半生可谓命运多舛:几分之差,就与高等学府失之交臂;结婚短短两年时间,爱妻便身患绝症撒手尘寰;紧挨着,他所供职的单位大面积裁员,小A首当其冲被砸了饭碗……半年前的一个冬夜,小A是把泡好的烈性鼠  相似文献   

2.
20年前,他揣着120元钱领着弟弟背着几件木工工具和村里许多青年一起去北京寻梦,到了北京他只剩下40元。接下来他们四处找工作。一个月过去了,他记不清跑了多少单位,说了多少好话,遭了多少白眼。但没有一家单位愿意接受这名无户口、无住所、无担保的"三无"人员。尽管他们把生活费控制在每天一元钱,但口袋里已所剩无几。于是他做了一块写有"会木工"的牌子来到北京火车站,希望能找点零活维持生计。但偌大一个北京城就是没有人来找他们干活,  相似文献   

3.
正好久不见的哥们小王发来信息,告诉我他辞职了。我一惊,你是单位的顶梁柱,工作干得不错,领导也很器重你,怎么突然就辞职了?他愤愤不平地说,领导有眼无珠,光嘴上器重有什么用?原来,小王大学毕业进入单位已经四五年了,工作一直勤勤恳恳,从来不在乎多加班加点,一心只希望能够做出点成绩来证  相似文献   

4.
正朋友对我说:"你知道吗?我今天跟另一个自己吵了一架。"我疑惑地问:"另一个自己?"他说:"也就是说,我今天战胜了自己!"原来,朋友与一个同事发生矛盾,心里耿耿于怀,总想找个机会"报仇雪恨"。于是,他很"阴暗"地打印了一封匿名信,信中列举了同事工作中的种种问题,他想把匿名信偷偷给单位领导。朋友这招数是跟电视剧里学的,他常说职场如战场,不是你死就是我活,如果有人欺负你,一定不能放过他。朋友的手段很小儿科,他的目的就是泄愤。  相似文献   

5.
有一个担水的僧人,长得五大三粗,膀阔腰圆。由于他脚力好,力气也比常人大,所以,即使他一人担着四桶水,也面不红,气不喘。众僧见了,都忍不住对他竖起拇指,称其"神力"。和他住在一个禅房里的,是一个烧火的僧人。相比之下,他就长得文弱多了,像根豆芽菜,似乎一阵风就能把他吹倒。众僧经常  相似文献   

6.
正汪曾祺对名利很淡泊,他工作了几十年,却不清楚自己是什么级别。1958年,汪曾祺到河南出差,单位给他买了软卧,他这才知道自己已经是"高干"了。不过好景不长,不久后他成了右派,被下放到张家口劳动,回京的火车只有坐硬板凳的份儿了。后来汪曾祺右派问题得到改正,也从来没有向单位提出过什么要求。直到办完离休证,他才知道自己原来是个局级干部。  相似文献   

7.
习气     
于右任先生有一把漂亮的大胡子。有一天,他遇到一位小女生,小女生对他的胡子感兴趣,便问于老:"您睡觉的时候,这一把胡子是放在棉被外面还是里面?"于老先生一时被问住了,想了半天也想不起睡觉的时候胡子放在哪里,只好对小女孩说:"我改天再告诉你。"那天晚上,于老失眠了。他先把胡子放在被子里,感到不对劲;又把胡子拉到被子外面,也觉得不对劲。他一个晚上就这样把胡子拉来拉去,还是不知道胡子平时到底是在被子里还是被子外。  相似文献   

8.
1982年,他从中国石油管道学院毕业,如愿被分配到当时的国家石油部工作。那时的他,对这份工作感到很满足,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受到了领导的赏识,还被确定为单位重点培养的对象。一次,单位新分来一名女大学生,作为今后的同事,他主动带她一起领办公桌。没想到,这名女大学生对分配给自己的桌椅十分挑剔,挑了很长时间都不满意。他便劝她说:"不就是一套桌椅吗?有必要这么麻烦吗?凑合用  相似文献   

9.
一日,我与一位老友闲聊起散淡的话题。他深有感触地给我讲述了一个故事:一个美国记者到墨西哥采访,看见一个老妇在卖柠檬,5 美分一个,她的生意并不怎么好,美国记者打算把老妇的柠檬全部买下,好让她早点儿回家。当他把想法都告诉老妇时,老妇的话却使他惊讶:“都卖给你,那我下午干什么?”    原来老妇并不是在乎卖出多少柠檬,挣了多少钱,而是在意自己卖柠檬时看到的满街风景,或把卖柠檬作为增加自己生活乐趣的一个“游戏”。她的心是散淡的,没有买卖的功利追求。    散淡是一种精神境界。向往散淡的人,乐于从“红尘扰攘,物欲…  相似文献   

10.
正要影响他人,最重要的不是提供信息,而是提供"解释框架"。一杯温水要让人觉得热,该怎么办?先让他喝杯冰水就好。想让人觉得凉呢?就先让他喝杯热水呗。你看,水的温度并没有变化,但是"解释框架"发生了变化,同一杯水就可以解释成不同的感受。据说,李世民有一次在花园闲逛,顺口夸了一句"好大一棵树",身边的大臣宇文士及赶紧附和,引经据典把这棵树夸到了天上。李世民变色道:"我听魏  相似文献   

11.
正一位少年家境贫寒,为了生计,他到一个庄园主家里当工人。他很勤奋,也很卖力,生怕自己干不好被辞退。庄园主是一位绅士,对待工人很友善。一天,他突然接到一个电话,那边传来一个中年人的声音:"先生,您需不需要工人?"庄园主摇了摇头,轻声地说:"对不起,我有工人了,不需要。""我绝对可以起早贪黑干  相似文献   

12.
放弃的智慧     
曾不止一次听过这样一个故事:一个孩子伸手到一个装满榛果的瓶里去,他尽其所能地抓了一把榛果,当他想把手收回来时,手却被瓶口卡住了。他既不愿放弃榛果,又不能把手缩出来,不禁伤心地哭了起来,一个智者对他说:如果你只拿一半,让你的拳头小些,那么你的手就很容易地拿出来了。  相似文献   

13.
巨网     
有一个渔夫贪图省事,织的网只有一张桌子那么大。他出海一天也没有捕到一条鱼,垂头丧气地回到了家。邻居对他说:"你织的网实在太小了,哪能捕得到鱼,还是把网织得大一点再出海捕鱼吧。"  相似文献   

14.
我的一位同学,擅长画漫画。一日,他把一张画好的漫画拿给我看,问:"这漫画上的人是笑还是哭?"我拿过来一看,见画的是一个人的头像,一副泪流满面的样子。"当然是哭口罗。"我说。"你把画倒过来看,会怎么样呢?"朋友说。我试着把漫画倒了过来,一看,简直不可思议,刚才还是泪流满面的脸,一下变得笑容可掬了。"怎么会这样?"我不解地问。  相似文献   

15.
正听朋友讲他们单位里的故事,心里一暖。一一天早晨,一个小青年斜挎着背包到他们单位推销办公用品,没敲门,就探头缩脑地钻进了办公室,小青年没开口,脸就红了。朋友的位子刚好临近门口,他一进来就被朋友发现了,朋友准备上前阻止他,可他已经进来了。那天很不凑巧,单位的领导正在朋友办公室里检查工作,被这个小毛孩撞了个正着,小青年说,我是……他刚开口,话还没讲完,就被朋友的领导一通臭骂  相似文献   

16.
魔鬼思维     
花瓶这是一种容器,通常是用来观看花朵凋谢的。熟人一个和我们的关系好到可以从他那里借钱,但不能把钱借给他的人。演员试图作除了他自己以外的任何人的人。道歉做了错事之后所说的正确的话。  相似文献   

17.
马上做     
春天的时候一个人受到单位排挤,便愤愤地说:老子到深圳发财去,受你这窝囊气!但第二天醒来。他又照常上班,觉得还是忍着点儿好。夏天来了,职称没评上,他又火冒三丈,逢人便说还是深圳好,靠本事吃饭,但事后他又给自己打圆场,说是再看一看。秋天来了,分房子没他的份儿,他憋了一肚子火,冲到局  相似文献   

18.
正望、闻、问、切是中医的医之纲领,也是中医最基本的诊病手段。难得的是,"孟河费氏"传人费子彬,把这看似简单的四诊法做到了极致。他凭着渊源的家传绝技和自己的认真好学,做到了手到、药到、"一帖"就好的出神入化之境,被人们尊称为"费一帖"。费氏五世都是中医,是地地道道的中医世家。有趣的是,原本他们家住的地方属于很偏僻的乡下,但由于费氏家族医术高明,  相似文献   

19.
正一个被家人贴上"叛逆"标签的"80后",为了证明自己与"叛逆"无关,毅然参军入伍,退役后在北京做起了北漂。奔波与艰辛填满了时间的每一个隙缝,但他始终坚持用手机定格不想错过的瞬间,用他的话来说,每当翻看一张张照片就能看到时光倒流。他就是严磊,央视纪录片特邀摄影师、视觉中国签约摄影师,因喜欢摄影而穿梭在高楼之巅的追梦者。早在2007年10月,严磊准备放弃销售工作换一种生活方式。一天,他到朋友家做客,无意间从高处俯瞰北京CBD(商务中心区),看到密密麻麻的楼宇灯火辉煌,他被眼前的景色震  相似文献   

20.
梦婷 《天风》2005,(5):15-15
有一位著名的拳击手,出道之初的他在一次比赛中被人打得晕头转向,观看比赛的所有人都担心他会中途倒下,可是出人意料,他承受了暴雨般的重拳袭击支撑着打完了全场。观众把更多的掌声献给了他,而不是那位获胜者。事后记者问他:"不可思议,你是怎么从第二回合开始,一直坚持忍耐到最后?"拳手觉得奇怪:"我没有忍耐呀!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