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21 毫秒
1.
正北岛有句著名的诗歌:卑鄙是卑鄙者的通行证。这句诗曾产生非常广泛的社会影响。篡改著名诗人的诗句,真感觉有点对不住这位大诗人。我这样做,是否也有借助名人效应的动机在呢?也许吧。但似乎更有点故意与名人唱反调的意思吧。无论怎样,我尊重北岛,也热爱他,但我还是想说自己的话,只不过借了他的一个说话的模子,对不起。我们之所以活得美好,是因  相似文献   

2.
正有一阵子我有个理想,想把儿子的言行集结出版,如同孔子的门徒记下来的《论语》,书名就叫做《子曰》,差不多也可以给大人做教材。这个想法萌发是因为一件小事。一个朋友问我儿子今年几岁,他答五岁。朋友逗他,那你爸爸今年几岁?他答也是五岁。朋友问这是为什么?他说:"他是我爸爸啊。"当时我就愣在那里。那时他的表达能力还欠缺,其实他想表达的是我当爸爸五年,自然和他同岁。  相似文献   

3.
活着的意义     
曾经有一个对生活失去信心的人找到古希腊哲学家安提丰,愁眉苦脸地向他求教:"大师,请问人活着到底有什么意义呢?"安提丰说:"我至今也没有想清楚这个问题,所以我要活下去!"活下去,也许这就是生活的意义。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然而,现实生活中有几人能真正地"闻道"呢?也许,正因为人们没  相似文献   

4.
以善胜恶     
"如果你的仇人饿了,你要给他饭吃;渴了,应给他水喝,因为你这样作,是将炭火堆在他的头上。"你不可为恶所胜,反应以善胜恶。(罗12:20-21)每个人都有过被伤害的经历,也许是身体上受到侵犯,也许是精神上受到侮辱和冤枉。当遇到伤害时你会怎样应对?是反抗、争辩,还是默默忍受。  相似文献   

5.
《天风》2020,(2)
正"我们晓得万事都互相效力,叫爱神的人得益处,就是按他旨意被召的人。"(罗8:28,和合本)"我侪知万事沓来,无非益诸爱上帝者,即依其旨而见召也。"(罗8:28,文理译本)经文:罗8:28生命中总有遭遇挫折与失败的时候,每当事情不尽如人意,或身处逆境时,该如何看待与面对呢?逃避?伤感?自怨自艾?常言道:失败乃成功之母。大卫的人生经历正是一个典型:"因为大卫除了赫人乌利亚那件事,都是行耶和华眼中看为正的事,一生没有违背耶和华一切所吩咐的。"(王  相似文献   

6.
正刘强东说,他根本不知道太太漂亮,"我脸盲";马云说,"我人生最大的错误是创立阿里巴巴",是真的很后悔;首富过的王健林在年会上唱"一无所有";网易CEO丁磊说,做企业的目的不是为了赚钱,"挣钱只是个顺便的事情"……我相信,当时他们说的唱的都是真的情绪,至于内容,可以相信也可以一笑而过。不过,情绪有时比内容更重要,就好像你不说的也许比你说的更真实。李嘉诚戴的是400美元的手表,他说,若是戴10万元的,  相似文献   

7.
摒弃抱怨     
抱怨者不见得不善良,但常常不受欢迎。他们以为自己经历了世界上最大的困难,却忘记了听他抱怨的人也有这些经历。抱怨者认为自己是强者,只是社会太不公平。抱怨者不承认失败,敢于承认失败的人,会赢得别人的尊重,人们如同看到一个伤痕累累的、神色平静的男士,如同英雄。人们本来同情弱者,可抱怨者  相似文献   

8.
王鹏飞 《天风》2014,(1):33-33
<正>爸爸是个农民,腿有残疾,过去生产队时只能挣半个工分,人称"半伢子",走起路来摇摇晃晃,人总嘲笑他,给他起个绰号"连根晃"。爸爸是我们这里公认最熊的一个人,别人打他不还手,骂他一笑了之。我曾经埋怨自己怎么摊上这么一个爸爸?小时候家里穷,我经  相似文献   

9.
卢龙光  关瑞文 《天风》2008,(22):32-34
哀伤,是生命里的必经窄巷,具摧毁生命之能。然而,史记《屈原贾生列传》有云:"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何解呼天?因为"天者,人之始也。"西方学者也指出,哀伤经验能够促使人从灵性与宗教的深处发问"何故"的问题。考夫曼(Jeffrey Kauffman)认为,"何故"是罪咎的展现;"何故"是怀疑的符号;  相似文献   

10.
刘卞功是北宋后期至金前期的著名隐士,被宋徽宗敕封"高尚处士",在当时的民间、朝廷和道教界都有着非常大的影响。但自南宋开始,他一步步地被神化,成为一个自在逍遥、神通广大的神仙。与此同时,士大夫也对他推崇备至,但不是因为他的神迹,而是因为他的修为与境界,尤其是他的"四杀"说影响更是深远。  相似文献   

11.
从主观性维度看,有自我关注、自我—他者之间的关注和他者关注三种理解方式;以自我关注为中心,亚里士多德的德性伦理敞开了试图决定如何生活的个人的主观性视野;介于自我—他者之间的关注,康德的义务论伦理涉及一个能够理解此主观性的"第三方"立场;以他者关注为重点,列维纳斯的他者伦理凸显了他者面容的伦理意义及必须与他者"面对面"的伦理主观性视阈。依据关于道德探究的形态学预设,"道德与幸福"之一致性问题的探讨有三种形态分布上的趋向:指向"心灵秩序"的德性至善论;指向"行为法则"的道德自由论;指向"他者面容"的伦理责任论。它们构成了与"幸福"关联的道德探究的道德形态学分布的三条问题轴线:应当如何生活?应当做什么?应当如何在一起?  相似文献   

12.
恩典莫比较     
林荔晖 《天风》2016,(8):36-37
正2015年9月3日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大阅兵,北京天安门的城楼上,一个小男孩的身影映入众多人的眼帘,无数摄影机的镜头都对准了他。他是谁?竟有如此殊荣跻身于诸多国家领导人的队伍之中?他叫尼古拉·卢卡申科,今年10岁,他的爸爸是现任白俄罗斯总统。2015年9月4日,土耳其的一个沙滩上,一具小男孩的尸体抢占了各大新闻媒体的头条,牵动了全球亿万人的心。他是谁?  相似文献   

13.
正第二个论题:真主的古有我们说:世界存在所需要的原因是古有的(????)。(1)因为,如果他是新生的,就必定需要另一个原因;若另一个原因也是新生的,亦必再需要另一个原因。如此这般,造成无限推演。这是荒谬的。是故,原因之序列必然终止于一个古有者,停止在他那里。他就是我们寻求的称为世界之创造者的主宰。我们必定要承认他的存在。所谓古有者只是表示他的存在不以无为前提。"古有者"之下别无其他含义,只是肯定一  相似文献   

14.
成长中的孩子们,不要因为父母离婚就记恨其中的哪一位。其实父母的离婚并不意味着幸福的破灭,相反,破裂婚姻的解体才是另一份幸福的开始……一在我童年的记忆中,找不到爸爸的笑容,只记得爸爸特别爱看报纸,真不知道那上面有什么东西能吸引他,让他坐在沙发上一看就是三四个小时。有几次,我想找爸爸搭讪,但拨开报纸露出的那张严峻的脸,让我不敢开口,立刻躲得老远。7岁那年,我问妈妈,爸爸为什么不会笑。妈妈苦笑着告诉我,说爸爸不幸福。当时,我就想,爸爸是因为不喜欢我而不开心吧?因为他对我从不像别人的爸爸对自己孩子那样呵护。后来,我从奶奶…  相似文献   

15.
我的一位师兄,正处不惑之年。可他困惑的事情太多太多。特别当别人问他:现在是科长还是主任啦?他会觉得尴尬无比,甚至痛苦万分。这友好关心的问候,往往激起他内心强烈的失落感,令他痛楚、沮丧。因为他现在还只是一名普普通通的干部。凭心而论,师兄是那种有事业心、有追求的人,综合素质高,业务能力强的人。也许太天真地想用自己的真才实学获得领导同事的赏识。然而,事与愿违,那些岁数小的、能力差的都接二连三地被提拔上去,可他却看不到一点希望。该他得到的职称也被别人取而代之。他刻苦钻研,做调研写报告获了奖,反而受到周围…  相似文献   

16.
正那年他只有17岁,父亲生意失败,他毅然接过压在父亲身上的负债。就在他拍第一部片子《古惑仔》系列电影时,有一个镜头需要他和许多人打打杀杀,因为太过入戏,他不小心踢到了废钢,脚上顿时鲜血直流。导演望着疼得直冒冷汗、面色惨白的他立刻喊停,要送他去医院。可是他很明白:这一去医院,势必要换演员,自己的"星路"也许从此就断了。此时此刻,他仿佛看到了父亲为无力偿还债务而紧锁的眉头,便咬着牙对导演说:"我能坚持。"  相似文献   

17.
一个休息日,二钊的班主任冯老师突然家访。二钊似乎没听到敲门声,爸爸吵着让他去开门也不动,因为他在专心致志画他的变形金刚。门开,爸爸惊奇,因为不相识。老师自我介绍后,妈妈迎上来,因为她参加过一次家长会。妈妈见二钊还没醒悟,大声吵道:“二钊,你老师来串门了,还不快收拾起你那套,给你老师沏茶,拿水果?”二钊这才猛抬头,慌乱之中,想收拾  相似文献   

18.
正"失败乃成功之母"称得上是名言中的名言,意为失败者只要从失败中吸取教训,奋力而为,成功将继之于后。多少年来,它给失败者和身处逆境者以信心和力量,成为他们的座右铭。然而细细想来,"成功"之中又何尝不是常有"失败"的阴影潜伏?一些人通过自己的努力,在事业上取得了很大成就,积累了巨大的财富,甚至登上了高位,赢得了各种殊荣,可谓"成功"。但成功之后,有些"成功者"不思进取,甚至忘乎所以,或躺在  相似文献   

19.
恩惠 《天风》2009,(3):64-64
曾几何时,"失败是成功之母"作为一条普遍真理激励了多少身处逆境中的人自强不息、发愤努力.即使历经挫折仍不灰心丧志,面对风暴击打仍不屈不挠,直至到达成功的彼岸.但是,反过来仔细想想,难道成功不也是失败之母吗?  相似文献   

20.
赵鑫 《天风》2015,(2):51+53
<正>奥利金(Origenes Adamantius),基督教著名神学家、哲学家、希腊教父,基督教亚历山大学派重要代表之一。有学者认为,"在古代教会中,再没有比他心灵更纯洁,志向更高尚的人了";也有人认为,"他是古代教会最有学问的教师和最多产的作家之一"。185年左右,奥利金出生于亚历山大,从小接受良好教育,通晓希腊文学。他的父亲坚持让他每天记忆和背诵经文,接受圣经研读训练,然后才能学习通常的课程。这为他日后研经、解经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奥利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