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仁者之心     
正仁之历史可谓久矣!诞生于商周时期的《尚书》已见端倪。其本意原指两个人相亲相爱,后来,情有独钟的孔子将其系统化地概括为爱人。从孝父母、敬兄长、爱自己的家人开始,进而爱家族其他人,爱全天下每一个人。能够一以贯之,躬行践履的便称得上有智慧、有道德的仁者。西汉儿宽堪称这样的仁者。他担任左内史时,鉴于关中地区赋税繁重,农业灌溉设施捉襟见  相似文献   

2.
1840年,喀山大学。夏天来临的时候,学校大门外不远处有两个卖甜瓜的摊位。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两位摊主为了招徕顾客,展开了明里暗里的竞争。他们一个挂出"不甜不熟包换"的招牌,另一个招牌上则写着"不好吃退钱"。当然,两人也都练就了一副巧舌如簧。每天,他们和顾客进行着不见硝烟的心理战争。个性精明的买主在两块招牌的文字上反复琢磨,比较  相似文献   

3.
1840年,喀山大学。夏天来临的时候,学校大门外不远处有两个卖甜瓜的摊位。俗话说:“同行是冤家。”两位摊主为了招徕顾客,展开了明里暗里的竞争。他们一个挂出“不甜不熟包换”的招牌,另一个招牌上则写着“不好吃退钱”。当然,两人也都练就了一副巧舌如簧。每天,他们和顾客进行着不见硝烟的心理战争。  相似文献   

4.
"仁也者人也"是古代儒学中的重要论题,在历史上有两种主要的解释。汉儒及其影响下的训诂的解释,可谓"人能亲爱施恩说"。宋明理学家注重经典的思想诠释,其义理的解释都把身体意识与仁结合起来,可谓"人之所以为人说"。除了这两种解释,还有第三种解释的可能,也就是"人指他人说","仁"包含着他人优先的伦理意义。对"仁者人也"的三种理解反映了不同历史时代的哲学思维,从不同方面丰富了人们对儒学仁论或人论的理解。  相似文献   

5.
《管子》兵论与齐国兵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毫无疑问,《管子》兵论是齐国兵学的重要文献之一。但若要恰当评价它对齐国兵学的理论贡献,则需首先搞清楚它的产生年代。本文结合春秋战国军事思潮和战争样式的演变,将《管子》兵论的主要内容与《司马法》、《孙子》诸书相比较,进一步申明其时代特征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兵僧辩     
河南嵩山少林寺以“武”和尚而著称,山西五台山以“文”和尚而享誉。在四大佛山居首的五台山(人称僧人山)的五郎庙下面有一条小溪,常年流着清澈的泉水。小溪的东边是一个叫红泉寺的庙,由于营房未建好,我和其他来自全国各地的兵就驻扎在里面。小溪的西边是一座在东方享有盛誉的庙叫广济茅蓬(在佛教界是旅馆的意思),里面生活着来自全国各地的和尚,其中有十来个与我们年龄相仿。大家常在溪边汲水闲聊,兵僧相处也属军民关,我们住他们的房子,他们看我们放的电影、用我们发的电,大家同饮一条小溪的水,同吸一个山脉的空气,彼此相安无…  相似文献   

7.
浅谈爱兵     
爱兵之德似乎自古以来就受到提倡。古来善于带兵、用兵的将帅,大都注重“爱兵”。但是,就剥削阶级说,他们所谓“爱兵”,只是把兵当作自己的工具和炮灰,目的是为了使兵为其狭隘集团的私利出力卖命。《韩非子》一书曾对吴起的故事作了如下记载和评论:“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立泣,……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今吾是以泣。,”(《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看来,这位古代士兵的母亲深深懂得,吴起所以对她的儿子如此厚爱,究竟是为了什么。显然,在一切旧军队中,将帅们的所谓爱兵,带有明显的虚伪性,这是因为,在旧军队里,军官和士兵之间是尖锐对立的两个阶级,代表着截然相反的两个阶级的利益,在官兵之间存在着或者公开或者隐蔽的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爱兵的道德只有在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中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幅员广大,世界闻名。长江、大河,自西东下,不但四岸的民命赖以生存,南北的文化教养,也获得无穷的滋长。 唐世藩镇割据,使得金瓯碎裂。北宋虽然部分统一,而又自制内部矛盾。同胞兄弟阅墙之后,夺位掌权的弟弟,把哥哥的子孙统统赶至江南,朝内失势的大臣,又都赶到更远的边境。从此造成数千年中国文化;盛于江南,成了八九百年的局势。到了清朝,正常科举之外,还一再地举行博学鸿词的特别科举,所取人材,更多是江南的文士。 赵朴翁生于皖江,长于沪、宁,又加天资颖悟,所谓渊综博达,亦出勤学,亦出天资。始到“立年”,即参加…  相似文献   

9.
正据《明史》等史料记载,明朝后期,北方瓦剌首领率兵入侵中原,势如破竹,直捣山西大同,明英宗御驾亲征。无奈瓦剌军队强盛,又有臣子当内奸,在土木堡(今河北怀来)英宗被俘而押至北方,史称土木之变。一年后,瓦剌通知明朝接回英宗皇帝。大臣皆惧,以为陷阱,欲征十万大军讨伐,踏平瓦剌,抢救英宗。唯左都御史杨善反对出兵,恐生灵涂炭,百姓遭殃,于是挺身而  相似文献   

10.
兵哲一炉水乳交融李学勇中国有句古语:"道不同,不相问。"以此说明作学须专一,不无道理。然而至道相通,人类各方面的智慧从根本上是同出一源的。读罢姜国柱教授新著《兵学与哲学》(沈阳出版社出版)一书,我们得到的正是这样的收获和体会。兵学,是关于研究战争指导...  相似文献   

11.
南北朝北魏末年,幽州一带暴发了一场以韩楼为首的起义。义军占据蓟城,势力日益强大,严重影响了北魏王朝的统治。孝庄帝永安二年(529年),大都督侯渊受命前往镇压。当朝只配以七百精锐骑兵,解释说,大都督足智多谋善于临机应变,兵力精悍又易于指挥且行动迅速,以此克敌,韩楼必败。侯渊自知责任重大,丝毫不敢怠慢,日夜思虑只求圆满完成使命。文这大都督果然不同凡响,他带领部属大造声势,多设攻城器具。所经之处,故意留下大队人马的行军迹象。经过仔细盘算,侯渊率几百人马直冲敌辖地盘。在离蓟城一百多里的地方,发现韩楼部将陈周…  相似文献   

12.
动物参战是人类战争史上的一种奇特的现象,动物部队是古今中外武装力量的一个特别“兵神”。动物部队是正义人民的朋友,同时也是邪恶势力的帮凶。动物参战的历史和人类战争史一样久远,战争不消灭,动物部队就不会消亡。探索动物部队的奥秘是有益的,也是有趣的。对于9...  相似文献   

13.
齐国兵论冠天下姜国柱有人类存在,便有生养、防卫之事,生养要有智慧,防卫要有勇力,前者与哲学相关,后者与兵学相联,故中国哲学与兵学融为一体,皆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我国兵论、兵法,起源很早,历史悠久。在先民时期,华夏始祖为了生养和防卫,部族之间经常发生战...  相似文献   

14.
郭沫若说:“在儒家中对于兵学有确实的见解的,除掉专家吴起之外,恐怕要推数荀子了。”(《十批判书·荀子的批判》)吴起为儒家,我们不敢苟同。但郭说肯定荀子在兵学上的见解,却是很有见地的。其实,荀子不但是先秦儒家中在兵学上最有造诣的大师,其军事思想,就是与孙武、孙膑这些第一流的军事家相比,也毫不逊色,独有其存在的价值。荀子的军事思想,主要反映在《议兵》篇里。《议兵》所载,主要是记荀子在赵孝成王  相似文献   

15.
智者仁者勇者──《晏子春秋》中的晏婴形象阎敬之《晏子春秋》一书记载着晏子一生的言行,从各个侧面表现了他的为人,内容繁富,思想深邃,语言隽永。其中《内篇杂上下》两卷及《外篇》三卷尤为脍炙人口。故虽自唐柳宗元发难,学者多指为伪书,而其价值终不可泯。观其就...  相似文献   

16.
2005年4月20日18时08分,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院长、江苏南京教区刘元仁主教因病医治无效,走完了他爱国爱教辛勤奉献的一生,享年81岁。正如《圣经》上所说:“这场好仗,我已打完;这场赛跑,我已跑到终点;这信仰,我已坚持。从今以后,  相似文献   

17.
王楷 《孔子研究》2012,(5):22-31
"仁"是儒家最基本、最核心的道德观念。在"仁者爱人"的层面,儒家仁道的基本精神在于要求行动者为他人而抑制自我、奉献自我。然而,如果仅仅停留在对"为他"向度的单纯强调之上,则儒家的仁道就可能沦为一种对行动者自身缺乏积极价值关怀的片面的自我否定。因而,在"为他"的深处还要体认到"为己",而这一语境之下的"为己"是在"成己"的意义上而言的,其实质内容在于行动者道德生命在深刻意义上的自我实现,这就是儒家"仁者自爱"观念的基本内涵。在伦理学的意义上,只有在仁者自爱的基础之上,仁者爱人方始成之为一种真正出于行动者自律的道德实践。由自律而行为,"爱人"也就具有了"为己"的性质,而不再是单向度的"为人",从而扬弃了道德规范的外在性与异己性,而这也正是孔子所倡导的"仁者安仁"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家所推崇的"仁者之乐",是人的生命价值与存在意义的显现。中国美学在先秦儒家肯定生命真谛之乐的思想滋养中,也将人生作为美学思想的起点和归宿,赋予人与自然更多的生命意义,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寻求平衡一体的和谐,在审美意境中不断探求一种完美自由的、道德与审美并存的乐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一首古诗中有这样的两句:“流水有原因,仁者多衷情”,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为推动中国天主教神圣而艰巨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仁人志士。新中国建立以来,一大批具有远见卓识的天主教神长教友,为了中国天主教的命运和前途,他们顶住了种种压力,积极寻求一条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毅然决然地高举起了爱国爱教的旗帜,使天主教在中国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接纳和认同。五十多年来,中国天主教在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奋斗史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越来  相似文献   

20.
仁者·智者·强者--田家炳:新时代的人格典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家炳先生以其"修身齐家"的道德修养和慧眼独具、实业兴旺的业绩,实现了仁、智、强统一的理想人格.这既不是偶然的巧合,也不是命运的恩赐,而是在超越自我、奉献社会的境界和责任感的驱使下,不懈追求、顽强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