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2.
3.
4.
5.
《管子》兵论与齐国兵学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毫无疑问,《管子》兵论是齐国兵学的重要文献之一。但若要恰当评价它对齐国兵学的理论贡献,则需首先搞清楚它的产生年代。本文结合春秋战国军事思潮和战争样式的演变,将《管子》兵论的主要内容与《司马法》、《孙子》诸书相比较,进一步申明其时代特征和理论贡献。 相似文献
6.
7.
爱兵之德似乎自古以来就受到提倡。古来善于带兵、用兵的将帅,大都注重“爱兵”。但是,就剥削阶级说,他们所谓“爱兵”,只是把兵当作自己的工具和炮灰,目的是为了使兵为其狭隘集团的私利出力卖命。《韩非子》一书曾对吴起的故事作了如下记载和评论:“吴起为魏将而攻中山,军人有病疽者,吴起跪而自吮其脓。伤者之母立泣,……曰:‘吴起吮其父之创而父死,今是子又将死也,今吾是以泣。,”(《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看来,这位古代士兵的母亲深深懂得,吴起所以对她的儿子如此厚爱,究竟是为了什么。显然,在一切旧军队中,将帅们的所谓爱兵,带有明显的虚伪性,这是因为,在旧军队里,军官和士兵之间是尖锐对立的两个阶级,代表着截然相反的两个阶级的利益,在官兵之间存在着或者公开或者隐蔽的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而爱兵的道德只有在共产党所领导的人民军队中才能真正得到体现。 相似文献
8.
中国幅员广大,世界闻名。长江、大河,自西东下,不但四岸的民命赖以生存,南北的文化教养,也获得无穷的滋长。 唐世藩镇割据,使得金瓯碎裂。北宋虽然部分统一,而又自制内部矛盾。同胞兄弟阅墙之后,夺位掌权的弟弟,把哥哥的子孙统统赶至江南,朝内失势的大臣,又都赶到更远的边境。从此造成数千年中国文化;盛于江南,成了八九百年的局势。到了清朝,正常科举之外,还一再地举行博学鸿词的特别科举,所取人材,更多是江南的文士。 赵朴翁生于皖江,长于沪、宁,又加天资颖悟,所谓渊综博达,亦出勤学,亦出天资。始到“立年”,即参加… 相似文献
9.
10.
11.
12.
13.
14.
15.
智者仁者勇者──《晏子春秋》中的晏婴形象阎敬之《晏子春秋》一书记载着晏子一生的言行,从各个侧面表现了他的为人,内容繁富,思想深邃,语言隽永。其中《内篇杂上下》两卷及《外篇》三卷尤为脍炙人口。故虽自唐柳宗元发难,学者多指为伪书,而其价值终不可泯。观其就... 相似文献
16.
2005年4月20日18时08分,中国天主教主教团主席、中国天主教爱国会副主席、中国天主教神哲学院院长、江苏南京教区刘元仁主教因病医治无效,走完了他爱国爱教辛勤奉献的一生,享年81岁。正如《圣经》上所说:“这场好仗,我已打完;这场赛跑,我已跑到终点;这信仰,我已坚持。从今以后, 相似文献
17.
"仁"是儒家最基本、最核心的道德观念。在"仁者爱人"的层面,儒家仁道的基本精神在于要求行动者为他人而抑制自我、奉献自我。然而,如果仅仅停留在对"为他"向度的单纯强调之上,则儒家的仁道就可能沦为一种对行动者自身缺乏积极价值关怀的片面的自我否定。因而,在"为他"的深处还要体认到"为己",而这一语境之下的"为己"是在"成己"的意义上而言的,其实质内容在于行动者道德生命在深刻意义上的自我实现,这就是儒家"仁者自爱"观念的基本内涵。在伦理学的意义上,只有在仁者自爱的基础之上,仁者爱人方始成之为一种真正出于行动者自律的道德实践。由自律而行为,"爱人"也就具有了"为己"的性质,而不再是单向度的"为人",从而扬弃了道德规范的外在性与异己性,而这也正是孔子所倡导的"仁者安仁"的逻辑基础。 相似文献
18.
先秦儒家所推崇的"仁者之乐",是人的生命价值与存在意义的显现。中国美学在先秦儒家肯定生命真谛之乐的思想滋养中,也将人生作为美学思想的起点和归宿,赋予人与自然更多的生命意义,在人与人之间,人与自然之间,寻求平衡一体的和谐,在审美意境中不断探求一种完美自由的、道德与审美并存的乐的体验。 相似文献
19.
记得有一首古诗中有这样的两句:“流水有原因,仁者多衷情”,不由得让人联想到为推动中国天主教神圣而艰巨的独立自主自办教会事业呕心沥血、鞠躬尽瘁的仁人志士。新中国建立以来,一大批具有远见卓识的天主教神长教友,为了中国天主教的命运和前途,他们顶住了种种压力,积极寻求一条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道路,毅然决然地高举起了爱国爱教的旗帜,使天主教在中国得到了社会各界和广大群众的接纳和认同。五十多年来,中国天主教在独立自主自办教会的奋斗史中积累了宝贵的经验,取得了显著的成就,并越来 相似文献
20.
仁者·智者·强者--田家炳:新时代的人格典范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田家炳先生以其"修身齐家"的道德修养和慧眼独具、实业兴旺的业绩,实现了仁、智、强统一的理想人格.这既不是偶然的巧合,也不是命运的恩赐,而是在超越自我、奉献社会的境界和责任感的驱使下,不懈追求、顽强奋斗、努力拼搏的结果.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