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每一个人都渴望成功,不同的只是大家对成功的定义与理解。想要成功吗?先看看自己是不是具有下面的十种心态。自信。什么叫自信?自信就是眼睛尚未看见就相信,其最终的回报就是你真正看见了。  相似文献   

2.
智慧语丝     
正今天,就是你从今往后最年轻的一天。你再也过不着昨天了,明天的你就比今天老了,后天呢,你又比明天老了……——张丽钧自行车的两个轮子,相邻而不相依,却可以走向同一个目标;人的两只眼睛,也是相邻而不相依,却看得清同一个东西。——贾宝泉天上有那么多星星,没有那个陪你看星星的人,天空还  相似文献   

3.
韩林德 《天风》2006,(20):23
约伯记第14章1至2节说:“人为妇人所生,日子短少,多有患难。出来如花,又被割下;飞去如影,不能存留。”可见,人人都有苦难,只不过是程度不同而已。有人认为,“谁遭受苦难最少,谁就是最幸福的人。谁感受的快乐最少,谁就是最苦难的人。”而我的经历则不同:苦难越多,祝福  相似文献   

4.
黄幸平 《天风》2011,(3):I0001-I0001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世上没有绝对无病的人,也没有绝对无罪的人。“虽说人的眼睛是黑的,心是红的,可一旦人的眼睛红了,心就黑了。”嫉妒恼恨,尔虞我诈,上瞒下骗,畏强欺弱,欲壑难填。圣经说,罪的工价就是死。人有罪,人有死,谁能救自己脱离那极大的死亡?人类终日思想,上下求索。天苍苍野茫茫,天地之间,寂静无声。寻找寻不见,祈求得不着。  相似文献   

5.
人体语言,是无声语言,指人的面部表情、体态、手足姿势及人际距离等。在人际交往中,虽说有声的语言是重要媒介,但是,我们更不能忽视无声的人体语言的重要性。人体语言体现着丰富的含义,反映了一个人的内在心理,因此,它具有可靠性。在恋人之间,为了捕捉对方的内在真情实感,准确无误地了解对方,吸引对方,体谅对方,我们不妨借助人体语言来达到上述目的。一、对眼睛、眼神的观察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户”,“眉目传情”等,说的就是眼睛最能准确地表达出人的情感和意向。恋  相似文献   

6.
正去公园溜弯,看见一个老人家坐在公园的长椅上晒太阳。别人问她:"您老今年高寿了?"她笑,说:"不记得了。年龄就是个数字,天天记在心上怪累的,闲着还不如看看花。你看那棵树,年年夏天都开满一树的花,可香了。"老人家鹤发童颜,眼睛里闪着笑意。我顺着她手指着的方向看过去,不远处有一棵老槐树,  相似文献   

7.
正记得很多年以前,看到过一个故事:一位将军,听人说"一念天堂,一念地狱",心里不解,就急匆匆赶去寺里问老方丈。方丈正在坐禅,将军冒冒失失开了口,老方丈眼睛都没睁开,很轻蔑地说:"你这样一介武夫,连个起码的礼数都没有,还配听什么修禅的道理。"将军大怒,咣当一声拔出剑来,直指老方丈鼻尖:"你个臭和尚,问你是给你面子,还不识抬举了?!"方丈睁眼,一指将军:"此一念,你就在地狱。"将军一怔,忽然羞赧,掷剑  相似文献   

8.
贵人     
年近耳顺,阅世渐广,积多年人生经验,我很认同这句话:要想成功,自己得行,得有人说你行,说你行的人自己得行。这个人就是我们平常说的贵人。好莱坞流行一句话:成功与否不在于你是谁,而在于你认识谁。那个人就是贵人,咱就先  相似文献   

9.
俗话说,“眼不见为净”,“眼不见心不烦”。意思是说,“尽管这个东西很脏,但是眼睛没有看到,就认为它是干净的’;“只要眼睛没有看到那些丑恶的现象或者不公道的事情,心里就不会烦恼”。这两句平常的话反映了人的情感产生的一条很重要的规律,那就是:任何情感的发生都必须以人的认知活动为中介,受认识活动所调节的。  相似文献   

10.
紫仪 《天风》2005,(2):12-13
主耶稣说:"眼睛就是身上的灯,你的眼睛若亮了,全身就光明;你的眼睛若昏花,全身就黑暗。你里头的光若黑暗了,那黑暗是何等大呢!"(太6:22-23)眼睛对我们的重要几乎是不言而喻的,但内心之光--属灵的眼睛是否明亮对于每个基督徒来说也是不容忽视的。  相似文献   

11.
这是发生在皖南山区一个小村子里的真实故事。 这天,王婆婆的小媳妇云对其大媳妇花神秘地说:“我发现婆婆的右眼有视力,婆婆不是全瞎。”大媳妇花似乎很惊异,且批评弟媳说:“婆婆眼睛看不见本来已经很痛苦,你这么说,婆婆听了会更伤心。”云的脸霎时急红了,对大嫂说:“你错怪我了,我的确看到婆婆在房间里看公公的遗像……”这时,大嫂花打断了云的话,“别说了,全当没看见。”说着暗暗告诉云,她和另外几个妯娌都知道婆  相似文献   

12.
在牛年春晚的小品节目《不差钱》里,演员“小沈阳”说了一句很精辟的至理明言:“眼睛一闭一睁,就是一天;眼睛一闭不睁,就是一辈子。”  相似文献   

13.
什么是心理健康的人?对此,不同的学者有不同的见解。有的说,“没有症状就是心理健康”;有的说,“良好的习惯多于不良的习惯就是心理健康”;也有的人说,“个人的行为能为社会所接受就是心理健康”;还有人说,“心境快乐就是心理健康”。存在主义心理学家马斯洛集心理健康理论之大成,提出心理学应着力研究最健康人的培养。他提出了近20条  相似文献   

14.
什么东西叫佛性?我们先看印顺老的评价。若依印公的研究,从中观学角度看"空就是佛性","一切凡圣众生以空为其本";若依唯识论者,《大涅槃经》说如来藏名为佛  相似文献   

15.
漫漫人生路     
莫子 《佛教文化》1995,(3):24-25
人生是苦·人身难得 释迦牟尼佛还是太子的时候,感悟到生、老、病、死之苦,从而发下大愿,要追求了脱生死的真谛,终于在菩提树下完成了无上正觉。 佛探寻人生的究竟是从“苦”字开始的,所以佛陀说法先说“四谛”,“四谛”第一谛就是“苦谛”。也就是关于苦的真理。 人因为有身,便有痛苦。人身是苦的聚合之所。 虽然人生是苦,人身又是苦之聚合所,但在这世界上要修人身也颇不易,需要多种善因的。可谓:人身难得!  相似文献   

16.
画龙点睛法     
“画龙点睛”法,是古人总结出来的一种极为重要的表意方法.运用这种方法,就是要在文章的关键之处,写几句精粹有力的话,把主题思想明显地表现出来,使全篇文章为之生色、动人。“画龙点睛”的提法,是从绘画中借来的。传说梁代画家张僧繇,在金陵安乐寺画了四条龙,但是没有画眼睛.人问其故?他说:画上眼睛,龙就飞了.听者不信,请他试之.他就提笔为一条龙画上眼睛.刚刚画完,那条龙就摇头摆尾,破壁飞去.这种传说,当然不可信,但它能够说明,当时的人  相似文献   

17.
“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看看你眼睛就花了;柴米油盐半辈子,转眼就只剩下满脸的皱纹了……”歌手王铮亮在马年央视春晚演唱的《时间都去哪儿了》,令观众感慨万分,不胜唏嘘,因为这首歌触到了我们的痛处。  相似文献   

18.
眼睛的注视行为与人的心理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我们常说“他的服睛闪闪发光”,“她有着稚气的眼睛”,“他眼露凶光”等等,这时我们所描绘的是指眼睛的瞳孔放大、缩小和注视的动作。从心理学的角度讲,眼睛所发出的是人与人心理沟通中最明显、最准确的信号,因为它们是人身上的焦点,眼睛所表达的讯息就是人心理活动的反映,即一个人的态度和心情。所以,心理学界有这种说法:“眼睛是心灵的窗户”。  相似文献   

19.
听尺八去     
正桂花开的时候,别院的新上师来了,听说是个年轻人。朱兄邀我去拜访一下,顺便问问老上师的平安,我们就去了。老上师去了有一年了,这一年可以走很多路,见很多人,想很多事,他过得怎么样呢?我们不知道。其实我们知道的很少,就是对自己,一日一日地过着,记得的又有多少呢?朱兄说,日子就是叶子,一片片地生,一片片地落。对很多人来说,落了也  相似文献   

20.
法式人生观     
正说起法国人,一般印象可能是浪漫与傲慢。在巴黎街头随处可见打扮入时、鼻孔望天的漂亮女人和西装革履男。我问土生土长的巴黎朋友,如果用一个词形容你们,你们会选哪个词,他们几乎不假思索地说"negatif"——消极,"我们总是不高兴,没有为什么,就是不高兴。"看多了老美"你是最棒的"那套,老法的确让人不太舒服。很多时候我们需要的是对生活的一点积极态度,但这一点点对老法而言就是那么难。所以,没多少人能耐着性子看完一部唧唧歪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