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品味失败     
追求生活的美满是人生的一大愿望,然而真正实现这一愿望又谈何容易呢?漫漫人生路上,失败和烦恼是永远伴随着我们的,是生活中的一个调味品。在形式上,你有贤惠的爱人和幸福的家庭,但事业上不一定就一帆风顺;你在事业上大有可为,却有可能失去家庭的温馨;你拥有爱,并非就拥有快乐;你享有万贯家财,却可能缺少幸福。在内函上,应当怎样把握生活的哲学命题?  相似文献   

2.
世间不是缺少幸福,而是缺少发现;世间不是缺少快乐,而是缺少理解。同样一件事,由于理解它的方式不一样,效果便有天壤之别,结局自然是“有人欢喜有人愁”。 清朝著名养生学家石成  相似文献   

3.
伊壁鸠鲁哲学因以幸福为旨归,也被称为幸福论哲学;但又由于他对幸福和快乐的特别解释,而被视为快乐主义,甚至背负享乐主义的恶名.然而,伊壁鸠鲁幸福观突出的特征却是“心神宁静”,快乐在他不过是“身体的无痛和精神的无扰”,而要达到这一目标,就要求将人的心灵从各种束缚中解脱出来.因而,伊壁鸠鲁幸福论最深沉的内核是“自由”.正是在这一点上,本文认为,马克思的幸福观虽然充满实践和行动的激情,但伊壁鸠鲁挣脱必然性而终获自由的观念对他却不无影响.马克思在斗争中体味幸福,并为人类的幸福而创造,但根本目标始终是人的最终解放和自由.  相似文献   

4.
父母皆蒙冤入狱的时候,他才10岁。懵懂之中他已经感觉到这尘世的炎凉。生活如一张缓缓展开的画布,刚刚透出幸福的底色,就被雨水无情地浇湿了,一切的快乐和安宁,被浸染得面目全非。他和妹妹的生活,全靠哥哥每月扛木头挣点工分和粮票来支  相似文献   

5.
幸福随想     
前日听了一则故事:西诸弗斯被宙斯罚下天界推巨石。每次快推到山顶时,巨石又滚回山脚,他不得不重新开始这徒劳的苦役。他的朋友认为他会悲观沮丧,便怀着局促不安的心情去看望他。谁知他却吹着口哨,迈着轻盈的步伐,兴致勃勃地说:“嘿,老伙计!你瞧我逮住了一只多么漂亮的蝴蝶呀!” 我的心微微一颤:西诸弗斯在遭到如此苦难时,还能从细小的生活中觅到幸福,的确难得,我开始觉得幸福是一种微妙的感觉。 是呀,幸福就是沁人心脾的花香;就是香甜可口的蜂蜜;就是明月当空,和亲人举杯同饮、喜笑颜开;就是劫后重逢,有情人执手相看泪眼竟无语凝噎。幸  相似文献   

6.
智慧语丝     
正复杂不一定丰富,但丰富的生活必然不是简单的生活。——陈立君人们会希望别人记住他的快乐与荣耀,分享他的幸福与甜蜜,不乐意别人看见他出丑,窥见他的窘态。我们要做的,永远是在别人欢笑的时刻奉上掌声与鲜花,而在别人不想让我们看到的时刻,主动转移视线或闭上眼睛。  相似文献   

7.
小事不小     
晨露 《天风》2004,(5):26-26
小事情,在我们的生活中有许许多多。有些会随着时间老人前进的步伐,在我们的记忆中荡然无存;有些却在我们的脑海中刻下深深的印记,挥之不去。同样,在教会中也有一些虽被我们轻视、淡忘,却被我们的神所记住的“小事”。这些小事正如晨露,虽然平凡,却折射出太阳的光芒。  相似文献   

8.
任何人都向往幸福快乐的生活。有人说,高智商的人更有可能获得瞩目成就,生活也就更幸福;有人说,受过良好教育的人视野更开阔,生活会更快乐;也有人说,别的都不重要,有了钱就有了幸福、快乐的资本……当然,这种种观点都有其立论的依据和存在的理由。但是,从人的心理层面上来讲,高智商、良好的教育和百万家产都不能保证人们的幸福快乐生活。如果人们不能适当地控制自己不良的情绪,快乐人生往往还是“镜中花,水中月。”  相似文献   

9.
公元前一世纪有一座大理石的石碑上,刻着表述伊壁鸠鲁伦理思想的铭言:“死没有什么可怕,神没有什么可怕。能够忍受痛苦,就能得到幸福。”这几句铭言确实概括了伊壁鸠鲁的伦理思想。 伊壁鸠鲁继承发展了德谟克利特的伦理思想,认为伦理学的目的是在理性指引下,求得身体的健康和心灵的安宁。在伊壁鸠鲁看来,幸福或快乐则是伦理学的出发点。他说:“我们认为幸福生活是我们天生的最高的善,我们的一切取舍都从快乐出发;我们的最终目的乃是得到快乐。而以感触为标准来判断一切的善。”(《古希腊罗马哲学》第367页)因为伊壁鸠鲁从幸福的角度去考察道德,把快乐作为最高的善和判断道德行  相似文献   

10.
一位朋友跟我描述他眼中的幸福生活,他说要在五年内在市区中心买一套复式大房子,享受最繁华便捷的生活。今年要实现买车的计划,然后带着老婆孩子到处旅游。我问他:“那你现在幸福吗?”他愣了一下,想了一会,说:“现在也是幸福的,上有老下有小,家人都健康,有称心的工作,平静快乐地生活。”  相似文献   

11.
陈巧凤 《天风》2004,(3):32-32
记得小时候,唱过这么一首儿歌:“幸福在哪里,朋友我告诉你……幸福在小朋友的眼睛里。”正如,每个人都渴望拥有幸福快乐的童年,幸福快乐的生活,以及幸福甜蜜的婚姻与家庭。但究竟什么是幸福?看过张坷老师的一篇文章《这也是幸福》中如此描绘:夏天,拉灭昏昏欲睡的灯,轻轻撩开窗帘,让月光柔柔地漫过眼睫,漫过没有一点皴皱的心地,这是幸福。 秋日,独自跑到山上,寻一块被阳光染成金色,散发清香的草地躺下,任  相似文献   

12.
幸福宝石     
从前印度有个叫阿里·哈罗德的农民,为了寻找埋藏宝石的土地,他变卖了家产,出外旅行,终于因贫困而死。可是他死后不久,人们就从他卖出的土地里,发现了世界上最珍贵的宝石。 这个富有哲理的故事告诉我们,人们踏破铁鞋无觅处的东西,恰恰就在自己手中。 生活中人们对幸福的追求,几乎是一种本能。虽不至于刀光剑影,却还是有人成功,有人失败:有人充实快乐地生活了一辈子,也有人穷其一生精力追求,却从来没有过幸福的体验,成为终生难以释怀的遗憾。就象易卜生的戏剧《培尔·金特》中的主人公培尔·金特一样,一生追求名利,甚至不惜…  相似文献   

13.
《尼各马可伦理学》卷一,幸福是最高的善与合德性的灵魂活动,卷十,则仅与智慧同一。这是对立的两种。对此有两种不同的解释。 亚氏对快乐与幸福的讨论具有连续性。他认为一种快乐与欲望有关;另一种与自身值得欲求的活动有关。每一活动有相应的快乐,故快乐有多种。完善活动的快乐是整体的、完成  相似文献   

14.
范晨光 《天风》2007,(4):6-7
保罗能在自己身上看见神召选他作使徒的恩,这是他人生的快乐与价值。我们不从神所赐的恩中看自己,就看不出人生的灿烂之处,也看不到最有价值的是什么——  相似文献   

15.
张燕  许欢 《世界哲学》2022,(5):75-84
在古希腊快乐论者对幸福的讨论中,至少隐含着两种类型的幸福悖论:一种是享受当下的幸福悖论,另一种则是整全计算的幸福悖论。通过分析相关文本,我们发现,幸福悖论产生的根源在于幸福的现实可能性遭到了三种挑战:快乐的无限度、人生的无常和计算的复杂。要解决幸福悖论,伊壁鸠鲁哲学给出的启示是,我们需要重新理解幸福(快乐)的限度、计算方式及其现实基础。  相似文献   

16.
成长空间     
生活需要阳光,更需要属于自己的成长空间。阳光,不依靠别人的赐予,生命同样可以灿烂;位置,不要别人的恩典,有心人自能创造别样的成长空间。也许是一间陋室,就像一位诗人所言,只要“惟吾德馨”,陋室里一样可以阳光明媚,一样可以像鸟儿一般自由徜徉于快乐的云海之间。假如你生命里缺少阳光,也不能老是仰望星空,就要看你自己有没有制造阳光的心灵;空间里有没有幸福与快乐的青鸟飞翔,就看你能不能用一颗爱心,去创造一段属于自己的美妙时光。  相似文献   

17.
张清 《宗教学研究》2005,58(2):167-170
阿奎那的幸福观是一种神学目的论幸福观,以幸福作为人生的最终目的.幸福分为可以凭借理智德性和道德德性在现世获得的不完满幸福和只能凭借恩典和神学德性在来世获得的完满幸福--看见上帝的本质.因此,阿奎那的幸福观归根结底是一种神学幸福观,但他对理性和现世生活还是有相当程度的肯定.此外,阿奎那认为幸福是人的本质属性的实现而不是主观的快乐感,他的幸福观是一种客观的幸福观.阿奎那的幸福观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对亚里士多德主义和奥古斯丁主义的调和.  相似文献   

18.
昔昔在两岁时被医生宣布为智障儿。我和妻子坐在医生对面,霎时没有了任何表情。我知道我们这一生的幸福已被押在了黑暗的牢狱里,看不到一丝的光亮。而昔昔,却流着涎水,无动于衷地在桌子上爬来爬去。  相似文献   

19.
昔昔在两岁时被医生宣布为智障儿。我和妻子坐在医生对面,霎时没有了任何表情。我知道我们这一生的幸福已被押在了黑暗的牢狱里,看不到一丝的光亮。而昔昔,却流着涎水,无动于衷地在桌子上爬来爬去。  相似文献   

20.
丈夫兴致勃勃地从办公室回到家里,他打开门,正想把他提升为营业部主任的好消息告诉妻子,让她一同分享快乐。可是,妻子用冷冰冰的语调告诉丈夫说:“我要走了。我再也忍受不了这种充当附属品的生活了。”丈夫好象迎面被浇了一盆冷水,顿时从幸福的高峰被抛进痛苦的深谷。不知道眼前的一切为何发生。妻子说到做到。果然走了。从此,一个三人小家庭,失去了女性这个重要支柱。父亲只得同儿子生活在一起,开始了悲辛交集的“半边生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