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正村上春树说:"我这个人是那种喜爱独处的性情,表达得准确一点,是那种不太以独处为苦的性情。每天有一两个小时跟谁都不交谈,独自一人默默地跑步也罢,四五个小时伏案独坐,默默地写文章也罢,我都不觉得难熬,也不感到无聊。"独处如饮佳酿,其中妙处只有自己懂。我觉得独处是一种能力,是一种审视生活、反省自己和享受孤独的能力。独处的时候,直面自己,直面内心,可以用最舒服的状态来面对自己,所以最  相似文献   

2.
你是哪颗星     
正余光中曾在一篇文章中引用过叔本华的一句话:"作家分为三类:流星、行星和恒星。"后来,有人问余光中:"您在文坛驰骋了这么长时间,您觉得可以把自己归入哪一类呢?"余光中回答道:"这个要问天文学家了,不要问这颗流星或者这颗行星,当然星都不愿意做流星吧。我想与其问别人,不如自己写文章的时候多下点功夫是真的。"余光中其实是在告诉我们,别人的评价没有那么重要,努力提升自己更重要,当你足够强大的时候,就不会在意别人的看法。  相似文献   

3.
软弱与刚强     
正当我们说到"软弱"的时候,所想多是负面的因素,更不会把它与"刚强"相连。因此,我们不喜欢软弱,而喜欢强壮,进而追求强大,以为只有强大才能使我们显得有能力、有荣耀,我们也会以此而自夸,而觉得自己足够刚强、有力量。然而,我们最终却可能被自己的这种力量和刚强所绊倒。所以,"强势、荣耀、精明,仍非主仆所追求;自甘寂寞,自甘冷落,仍应为主仆之常态心境"(汪维藩,《自牧》,  相似文献   

4.
这是一个新手咨询师,接了一个新的个案。她觉得非常受挫,觉得自己的咨询做得非常糟糕。咨询师的受挫感被督:"这次咨询结束之后,我呆坐了半个小时,因为我特别难过。"督导用鼓励的语气说:"督导本来就是为了帮助你更好地做咨询,我们可以一起来看发生了什么。你可以具体讲一讲吗?"被督:"在咨询结束的时候,来访者对我说:‘我知道你很想帮我,但你没有帮到我’。我觉得太受挫了,一直在回想我的咨询是不是做得特别糟糕?"督导:"当你想到糟糕的时候,你觉得有可能是哪些方面没有做好?"  相似文献   

5.
熊芳芳 《天风》2008,(2):43-43
懒惰人因冬寒不肯耕种,到收割的时候,他必讨饭而无所得。——箴20:4我们往往喜欢在看得见希望的情况下动手做事,因为只有在看得见希望的情况下我们才充满信心,觉得目标离我们并不遥远。然而问题就出在这里:我们做事的前提条件是"看得见"希望,而不是"有"希望。前者仅着眼于周围的环境、外界的一切客观条件,后者却是发自内心的一种热切的盼望、一种坚定的信心。前者是属肉体的眼光,后者是属灵的眼光。  相似文献   

6.
《法音》2017,(7)
<正>印顺法师是重要的"人间佛教"理论奠基人之一。他在继承、借鉴太虚"人生佛教"基础上发展和完善了自己的"人间佛教"思想。印顺法师的"人间佛教"思想具有旺盛的生命力,至今为中外佛教界的众多领袖所继承和弘扬。在今天,"人间佛教"已经不仅是一种学术思潮,而且是具有国际影响的佛教适应社会的现代化转型实践。我们在这个时候重温印顺法师的著作,观察当前佛教的新开拓,不仅会加深对传统佛教的理解,也有  相似文献   

7.
正此时此刻,你幸福吗?最近一次感觉到幸福是什么时候?因为什么?你经常会觉得自己幸福吗?越来越觉得让我们感到幸福的,其实很少是惊天动地的大事件,更多的还是平常日子里的小事小情。可能是生活上的,也可能是工作方面的。长期伏案,加上近年来频繁地使用手机变为"低头族",入冬后肩周和颈椎疼痛愈发严  相似文献   

8.
正这几年,我都只穿一种鞋,是美国的某个牌子,特别是其跑鞋脚感太美了,轻盈舒服。右边这只鞋大脚趾处都开了一个口,我还是喜欢它,不想扔。不过,穿着有破口的鞋子跑步,第一天很不自在,总觉得很多人在看我右脚。不知不觉穿它有几个月了,后来就不觉得有人盯着我右脚。其实,没有人那么在意你,若有不适,都是源于自己不自在。年轻的时候,我们很容易自  相似文献   

9.
来信回复     
1:亲爱的咨询师:不知为什么我常常会自我否定,而且会厌恶不努力的人,感觉自己有些刻薄。比如要考试的时候就会觉得自己那么努力,看到临时抱佛脚的人就觉得好恶心,不由自主地自己的态度也会消极。我这样是有问题的吗?亲爱的同学:看到你的留言,感觉你内心挺矛盾的,看到别人不努力,却自我否定;看到临时抱佛脚的同学,不由自主消极。因为别人做的不好的地方,却要给自己找不开心。不禁想到一个段子,人世间用"关你事"和"关我事"能解决80%的烦恼。所以,临时抱佛脚的让他去抱,我们只管自己努力就好了。  相似文献   

10.
晚期福柯思想的一个线索就是对康德启蒙问题的再思考。康德提出要公开运用自己的理性来摆脱"未成熟状态",实现理性的自由。福柯发展了这种批判,认为康德启蒙思想暗含着对我们当下在场的分析,凸显出一种现代性态度和伦理风格:主体和真理的关系不再是认识论的,而是伦理的,即人们有没有勇气去运用自己的理性。通过转向一种"勇于求知"的"伦理学",福柯消解了康德的先验主体结构,重建起启蒙与修养工夫之间的关系,倡导一种作为生活方式的"我们自己的当下实在性"。  相似文献   

11.
正我是从哪一天开始老的?不知道。就像从夏到秋,人们只觉得天气一天一天凉了,却说不出秋天究竟是哪一天来到的。生命的"立秋"是从哪一个生日开始的?不知道。青年的年龄上限不断提高,我有时觉得那都是上了年纪的人玩出的花样,为掩饰自己的衰老,便总说别人年轻。不管怎么样,我觉得自己老了。当别人问我年龄的时候,我  相似文献   

12.
杜青林 《天风》2011,(5):37-37
博鳌亚洲论坛2011年年会青年领袖圆桌会议在海南博鳌举行,篮球运动员姚明出席并坦言:“我在2005年的时候也沉迷网络游戏,因为觉得虚拟世界更自由,但是现在觉得现实更真实。”当芮成钢问姚明,财富给他带来多大幸福的时候,姚明回答说:“我拿到第一张NBA支票时,确实很幸福。但之后,会有一种无止境的欲望,要控制自己。美国球员打球前会约见牧师传道,而信仰是我们现在缺失的。在某个时候,我需要某些依靠。但是在我的文化背景里我找不到这些。”  相似文献   

13.
品味中年     
行到中年分外明,明白自己要什么,追求什么。梁实秋先生说:"中年最大的妙处是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也知道自己能做什么,享受自己想要的生活。"可是我觉得,这个时候是真正面临人生工作的瓶颈,  相似文献   

14.
与海豚共游     
她的前期一片光明。15岁的时候,她已做好生命规划,立志要成为一名海洋生物学家。她总觉得自己和大海之间有一种特别的亲切感,她对海洋的爱终有一天要拯救大海中成千上万的生灵。[第一段]  相似文献   

15.
<正>放弃总是容易,坚持却很难。就像织毛衣,织的时候,一针一线,数日数月;拆的时候,一拉线头,瞬间散了。生活很现实,这个世界也很现实。没等我们改变世界一丝一毫,世界已经改变了我们。我们想着胜过不利的处境,却一而再、再而三地陷在生活的沼泽里。这个世界似乎扔下了我们,任凭我们独自在自己的生活里挣扎、纠结、迷茫。在迷茫中,越想越多,觉得自己一事无成,一无所有。这个时候,我们需要某种可期的希望,一个生活下去的理由,  相似文献   

16.
强迫症是一种主要以强迫观念和强迫动作为主要症状的心理障碍,是一种明知不必要,但又无法摆脱、重复呈现的观念、情绪和行为。我国12个地区的调查表明,该病患病率为0.30‰,本病发病以青少年居多,男女无明显差异。它的发生除与遗传因素有关外,还与心理、社会因素有非常密切的关系,强烈而持续的精神刺激作用及激烈的情绪体验的影响是此症发生的直接原因。有一位男子头脑中产生一种自己也知道是很荒唐的想法:“我如果一旦管不住自己,就可能去拿菜刀,如果再一激动就可能去砍妻子。”所以他就把家中的刀子、剪子、刮脸刀锁在抽屉里,把钥匙交给妻子,并告诉她:“我要的时候你千万不要给我。”这是典型的强迫症的一种。  相似文献   

17.
庄子对语言的警醒很可能来自对政治暴力的深刻体认。如何走出言说的困境,消解语言中权力结构生成的可能性,并对权力进行批判与劝谏,成为庄子的思考重点。有见于语言之于政治的重要性,庄子试图通过创造性的言语策略来表达自己的政治态度与政治主张。从这个角度看,谬悠之说与荒唐之言的书写方式首先是一种语言的抵抗,展现了庄子对政治的批判与主动疏离。更深层的是,庄子试图通过言说策略的再发明,消除语言中暗藏的权力结构与意识形态,并以一种滑稽乱俗的方式来传达自己的思想。  相似文献   

18.
梦想,是对于美好事物的一种期盼和追求.当我们将每个人的梦想汇聚成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共同梦想的时候,这就是我们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道教在新的形势和背景下,如何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如何在践行"中国梦"的过程中发挥自己的积极作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问题.  相似文献   

19.
正冰心老人的《春水》里有一首小诗:"墙角的花,你孤芳自赏时,天地便小了。"初读不以为意,待有了现实生活为参照,我们才忽然发现诗中所包含的哲理。现实生活中,常有人觉得自己过得不幸福,并不是因为生活中真的有那么多不幸的事情发生,而是因为有些人的眼里只有自己。因为眼里只有自己,凡事只  相似文献   

20.
主持人手记     
<正>奥尔特加(José Ortega y Gasset,1883-1955)是现代西班牙语世界中最有影响力的哲学家和思想家。他吸收现象学、新康德主义等学说,发展出一种有自己特点的"生活理性"的哲理,很值得我们关注。但是,中国大陆学界一直未有机缘来正式了解他乃至西班牙语世界的哲学,实属一种亟待纠补的缺憾。眼下,年轻学者高源厚利用自己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