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声乐"不仅只有声音,也是一门表演艺术。"美声"也绝不止于"美丽的声音",而必须有表演来体现。然而声乐表演具有自己的个性,需要通过系统化的训练来完成。声乐表演教学需要遵守六条原则:一、实践原则;二、参与原则;三、灵活原则;四、拓展原则;五、可操作原则;六、表演与乐感的互动原则。表演学习不仅让我们在舞台上更动人,更帮助我们在生活中成为卓越的人。  相似文献   

2.
向前看     
正一次,我问一位励志大师:"一个人如何来激励自己呢?""不断地向前看。"励志大师说。"向前看?是用前面的目标和希望来不断地召引自己、激励自己吗?"我问。"这只是其一。"励志大师说,"不断地向前看,还有另一个作用,那就是你在向前看时,才知道自己落在后面。落后的压力,会驱使你不断地向前赶、  相似文献   

3.
《中国穆斯林》2022,(3):22-24
<正>奉至仁至慈的真主之名伊斯兰教倡导两世吉庆,鼓励人们为实现富强而努力奋斗。真主恩赐穆圣的恩典之一,就是让他从“家境贫寒”走向“衣食丰足”。《古兰经》曰:■“发现你家境寒苦,而使你衣食丰足。”(93:8)穆圣说:“清廉的财产真好!”以此称赞为生活富足而努力工作的人。  相似文献   

4.
利来 《天风》2009,(2):42-43
从总体上说,今日教会有了很好的发展前景,但从中也存在一些不好的现象,比如教会中有不少"看客"、 "消费者"、 "评论者",而不是仆人、事奉者、生产者和贡献者.这就使得教中有些人在"闲站"无所事事,而让另一些人忙得无暇休息,没日没夜没节假,也还是有做不完的事.又或者是有很多工人,但不作"工"且专做"攻",专挑作工的肢体的刺,肢体之间不肯合作配搭.有篇题为"就‘事'论事"的文章很详细地说到这种  相似文献   

5.
接受,也是爱     
衣娜 《天风》2013,8(8):17
在教会中,我们常常被教导"施比受更为有福"、"爱人如己"和"彼此相爱",却很少接受爱的教导,仿佛接受爱只存在于个人与上帝的关系中。不知你有没有想过,我们每个人都需要爱,需要付出爱,给爱一个寄托;同时,也需要接受爱,来满足心灵的需要,让爱传递下去。圣经上这样的例子并不少:耶稣虽然是施爱者,但却肯接受人的爱来表达他对人的接纳。还记得,一个有罪的女子,大庭广众之下,在耶稣脚前哭,用泪水湿了他的脚,用头发擦干,用嘴亲耶稣的脚  相似文献   

6.
正推开故宫厚重的宫门,穿过那个有着六百多年历史的奉先殿,着实让人大开眼界。从有一千多个零件、七套系统、五套机械联动的"变魔术人钟",到打开开关钟表底层的绅士就会写出"八方向化,九土来王"八个汉字的"写字人钟"等各种各样代表当时最高技艺的钟表出现在我们的面前。当我们穿梭其中,惊叹于百余年前钟表最高技艺的同时,我们不能忘记的是,每一件钟表在蕴藏着历史的同时也是一代又一代故宫匠人技艺和精神  相似文献   

7.
"究天人之际"系中国古代思想史的永恒母题。荀子的思想大厦亦以其天人论为根基。荀子认为:"天道有常",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但人可"制天命而用之",实现人的自我长养,进而通过践行礼义而成为圣贤,在德性人格上达到"与天地参"的境界。荀子的天人论是"天人之分"与天人相系的辩证统一,既反对畏天、慕天、"错人而思天",又反对"天人二分",人定胜天,让天与人的价值皆得以彰显,避免了天与人的"互役",形成友好型伙伴关系,可谓之"天人并立"。荀子在《天论》篇中完成了"天人并立"思想的逻辑证成,并将其贯穿于"性恶论"(自然维度)和"礼论"(文化维度)之中,成为荀子天人论的思想内核。本文通过分析天论、性恶论和礼论中的人学意蕴,让"天人并立"这一伟大思想显豁起来,从而让我们对荀子思想有一个更加深刻系统的把握。  相似文献   

8.
成功的学校教育,"做人"的教育和做"人的教育"最重要!"做人"的教育,对于学生而言,就是将他们培养成为有文化的人!做"人的教育",对于学校而言,其一是用"家"的理念来经营学校方方面面的工作,其二是能不能真正或者尽量让学生做主;对于教师而言,其一是尊重,其二是放手。  相似文献   

9.
现实中的人和人是有差别的。荀子曾引用《尚书》中的"维齐非齐"来谈他对平等观念的理解,认为要达到社会的平等,就必须"非齐";一味追求"齐",结果可能反而是"不齐"。孟子说过"物之不齐,物之情也",如果都按照同一个标准去对待的话,那当然就"不齐"了。究竟是"齐"还是"不齐",不能只看表面现象。  相似文献   

10.
汉字趣解     
正【憎】让憎恨成为过去"憎",如果你现在仍"心"有憎恨,那么就到此为止,立刻放弃,让它成为"曾"经,成为过去。从现在开始,就心情愉悦,面带微笑,面对每个人,面对每一天,让自己成为一个快乐的人、一个幸福的人。【杳】若不一查到底,最后  相似文献   

11.
善与恶     
正孟子相信"人皆有恻隐之心",也就是"性善";荀子则认为"人之性恶,其善者伪也"。这里的"伪",不是"虚伪"的意思,是个动词,意为"后天的学习和修饰"。这两个大哲学家虽然在人的本性问题上针锋相对,但是对人性的前途都充满信心,认为无论本性是善是恶,都可以通过后天的学习和修炼,达到善,所谓"殊途同归"是也。这"殊途",孟子的想法是,既然"人皆有恻隐之心",那么  相似文献   

12.
精致生活     
<正>不知何时起,"精致"这个词时不时闯进微信"朋友圈",似乎只有这个词才能体现当下人们对生活品质的追求。有些人声称:生活不可以只是"生下来、活下去",凑合着"混";而是应当追求"精致"。"精致",顾名思义,确实不是凑合、随便、马虎、粗糙,而是精巧、细密、别致、有内涵。然而,让静态的器物精致,只要有工匠技术,细心打磨就成;但要让动态的生活过得精致,那可不是容易的事。  相似文献   

13.
关于《老子》讲的道,历来有两种解释倾向。一种是水平域的,强调道的"有无相生";一种是垂直的,强调"有生于无",道就是无。从战国直到现在,垂直的解释占了上风。郭店楚简《老子》甲本却将通行本40章的垂直表述变为了水平表述,让人看到《老子》道论的更古朴也更内在一致的结构。这就促使我们重新打量"无"的含义,它与"有"之间为何会是那样一种"对生"关系,并让我们反省自黄老学、韩非、王弼以来对于老子之道的解释的问题乃至误解。其中的要害处在于,黄老学和法家出于政治目的,为了赋予君主以一个绝对超越和控制臣民的地位,提出"道生法"、"循名责实",要以"道无"来统辖"法有",但实际上又做不到"心术"要求的虚无因应,于是迫切需要从理论上肯定"无"的更高级的实体地位,以保证形名之学统一于道。郭店《老子》与流行本《老子》在40章中的差异,可能就出自这样的思想需求。之后,才有了魏晋的"以无为本",乃至现代人将道看作高于万理的总道理,或比万物更普遍和抽象的本体的观点。  相似文献   

14.
用脚去做梦     
"用脚去做梦,有梦,脚步就不能停下",一句平常却有力度的话!一句能够让人热血沸腾的话,它不由让人想起那英的那首歌:"不管与你的路有多苦,擦干眼泪告诉自己不准哭,再多的伤害我都不在乎,只要你我坚持永不认输……"梦想只是一种愿望,与现实存在一定的距离。世上最远的距离不是天上人间,也不是天涯海角,而是你从头到脚的长度。  相似文献   

15.
正【本刊讯】南京吉兆营清真寺设立"公益墙",号召大家"有需求就来拿,有爱心就来挂",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都可来此献爱心,只要需要,非穆斯林也可来取。另外清真寺还有些便民措施,如免费提供开水、打气筒。南京吉兆营清真寺率先搞好公益墙,"有需求就来拿,有爱心就来挂",穆斯林和非穆斯林都可来此献爱心,只要需要,非穆斯林也可来  相似文献   

16.
正"这生活怎么这么别扭,想着就堵得慌,有时真想逃进山里去修行。"小军郁闷着。想想他的生活也是别扭:投资房产,遭遇了泡沫;跻身商业,赔光了本钱;妻子不解,吵着要离婚;儿子不争气,家长会被数落……整天奔波,却没有多少收获,确实让人郁闷。但是,这有什么呢?生活本来就是别扭的——不别扭无生活。生活中的别扭无处不在:女人娇嗔地称"女汉子",男人非整出个"伪娘",别扭不?没钱的人叫嚣着"土豪",有钱的人忙碌着"相  相似文献   

17.
黄幸平 《天风》2016,(7):46-47
正不知怎么的,最近一有闲暇,就追起一部剧来,剧名《欢乐颂》。里面有这样五个女孩子:智力超群的安迪、古灵精怪的小曲、成熟老练的小樊、乖巧踏实的小关和没心没肺的小邱,她们都住在同一个名叫"欢乐颂"的公寓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虽然住的地方叫"欢乐颂",可住在这里的五个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烦恼。安迪,聪明过人的职场精英,事业顺风顺水,收入丰厚,也有优秀的男人追求,可幼年孤儿的经历,让她很排斥与别人的肢体接触。小曲,为和自己同父异母的哥哥争家产,为能得到高学历的赵医生青睐而费心费力。小  相似文献   

18.
一般情况下,我们常用的思维习惯是"非此即彼",总认为事理不是这样就是那样。圣经不少的经文是可以用这个思维来理解的,比如要圣洁就不要沾染各样的污秽,要知足就不要贪心,要爱人就不要恨人,更不要加害于人,爱是不加害于人的,等等。可是深入细致地研读圣经,让整本圣经说话,你会看到不少的经文是要用"即此即彼"的思维来理解与运用的,这也充分说明圣经启示的丰富性。  相似文献   

19.
人的存在论问题内蕴着工程存在论,人类借助工程行动创造了自己的文化世界、属我的意义世界,并成就人自身。然而,自为的现代工程以异化的形式导致了工程人文本性的迷失。面对如此"急难",必须把"工程之问"进展到"人之问",以期在工程行动中自觉转换工程范式——从效率效益优先的"工程3.0"转向伦理优先的"工程4.0",重新让工程化生存的精神性出场,通过负责任的工程行动,去实现按照美的规律来建造的工程之做的理想,既成物又成人。  相似文献   

20.
孔子诗教的思想主旨是"乐而不淫,哀而不伤",用敦厚纯洁的情感提升人的理想、道德、人格、情操。敬莫大于"礼",隆礼是华夏文化的根本特色,也是孔子所开创的儒家思想文化的精髓,援礼入仁、质重于文、和谐有序、严责僭礼构成孔子礼教的人文特质。乐莫大于"乐",人歌而和、闻韶忘味、评章韶武、与太师说乐、晚年正乐,鲜活表明孔子的音乐造诣和艺术修养。以"诗"来兴发志向,以"礼"来立身处世,以"乐"来陶冶性情,集中体现了孔子教化哲学的人文精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