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蛋里乾坤     
广告像母鸡下蛋,“个个大,个个大”,却不一定个个大;广告也像公鸡打鸣,没有蛋还叫唤。达芬奇为什么要画蛋而不画别的,我想是因为蛋的普通平凡吧,有时候越是普通平凡的东西越是蕴涵着最广大的可能。做一只貌似平凡实却充实的好蛋吧。骂一个人常叫他“滚蛋”,是因为他太圆滑了,心已世故苍老;生活常识也告诉我们:一只蛋的表面太光溜,往往意味着这只蛋已不太新鲜。有一只鸡下了一个神奇的蛋,蛋壳上有很多斑点,其形状与布局与当晚的星空颇为相似,宇宙孕育万物,万物共有一个母亲,当然长得像。蛋最像我们生物居住的这个地球,蛋黄是地心,蛋白是地幔,…  相似文献   

2.
祖师语录     
视之不见名曰夷,听之不得名曰希,搏之不闻名曰微,三者不可致诘。故混而为一,其上不?,其下不昧,绳绳兮不可名,复归於无物,是谓无状之状,无物之象,是谓忽?,迎之不见其首,随之不见其后,执古之道,以御今之有,以知古始,是谓道纪。《道德经》十四章古之善为士者不武,善战者不怒,善胜敌者不与争,善用人者为下,是谓不争之德,是谓用有之力,是谓配天,古之极也。《道德经》六十八章民不畏死,奈何以死惧之。若使常畏死,而为奇者,吾执得而杀之,孰敢。常有司杀者杀。夫代司杀者杀,是谓大匠斫,夫代大匠斫,希有不伤其手矣。《道德经》七十四章祖师语录…  相似文献   

3.
《法音》2015,(4)
<正>藏族历史上放生、护生习俗的产生与生态环保理念的形成都与佛教在雪域高原的传播、弘扬与发展有着直接的关系。换言之,藏传佛教"戒杀护生"、"众生平等"思想的广泛普及和弘扬对青藏高原动物、植物和生态环境的保护都起到了重大而深远的影响。本文旨在探讨藏传佛教史上戒杀护生习俗的产生,以及藏族人在遵守和践行佛教生命伦理观的前提下,是如何处理人与动物、人与自然、人与"一切有情"众生之间的关系的。一、从苯教的杀牲血祭到佛教戒杀护生的转变  相似文献   

4.
猎狗与兔子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了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飞奔着去追赶兔子。可是追着追着,兔子就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而回。猎人开始骂猎狗:“没用的东西,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上。”猎狗听了很不服气:“我尽力而为了呀。”兔子带伤终于跑回了洞里,它的同伴在庆幸的同时感到很惊讶:“那只猎狗那么凶,你还受了伤,怎么跑得过它的?”“它是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以赴的话,我就没命了。”人本来是有很多潜能的,但是我们往往会给自己找借口…  相似文献   

5.
正胡适先生曾在1924年写过一篇《差不多先生传》。文中的差不多先生常说:"凡事只要差不多,就好了。何必太精明呢?"小时候,他妈妈让他去买红糖,他买了白糖,他说不都差不多吗?在学堂,先生问他直隶省的西边是哪一省?他说是陕西。先生说:"错了。是山西,不是陕西。"他说:"陕西同山西,不是差不多吗?"他去杂货铺做伙计,十字和千字常常分不清。掌柜生气了骂他。他说:"千字比十字只多一小撇,不是差不多吗?"  相似文献   

6.
《老子》第一章的重心是"常道",疑难问题是"常道"为何不可说。本文在回应郭永秉与曹峰二位先生的基础上,对第一章进行全面解读,指出"常道"有四个特点:动而无死、生而无名、妙而可观、虚而可法。这四个特点可用现代哲学词汇表述为"非对象化"(non-objectification)。"常道"是主客二分之前的非对象化存在,而言说是建立在主客二分基础上的对象化行为,所以"常道"不可说。"不可说"指无法用一般性的名言概念去说。《老子》中的对象化的道是由非对象化的"常道"派生而来,即正反相成的"规律之道"、以柔克刚的"处事之道"与无为而无不为的"治国之道",分别代表老子在认识论、人生论与政治论上的主要观点。  相似文献   

7.
正有"京剧大师"之称的梅兰芳在艺术上有很高的造诣,但凡他的演出,哪怕只一小场,也是坐无虚席、掌声如雷。他的唱腔、神态乃至举手投足在整个戏剧界可谓无人能及,然而,即便如此,他仍虚怀若谷,不耻下问,努力提高自己的艺术水平。一次,梅兰芳受邀在戏院演出京剧《杀惜》,台下人山人海,被围得水泄不通。在演出精彩处,台下叫好的声音不绝于耳,然而,在众多的喝彩声中,梅兰芳却听  相似文献   

8.
本文以敦煌遗书地论学派文献为中心,剖析与梳理了地论师用隐显、体用、因果等模式,将佛性论从修道论视野诠释成时间序列的存在论意义。《金刚仙论》是依隐显观念阐释佛性的"当常""现常",地论师将"当常""现常"转化为时间序列上的"当有""现有"。同时,地论师将《金刚仙论》里法身与报身的"本有"和"始有"以诠释佛性,从而出现佛性的"本有"和"始有"。但是,《金刚仙论》的佛性"当常"为本有、"现常"为始有;而经过地论师的阐释,至隋唐时期,逐渐演变成"当常"为始有、"现常"为本有。  相似文献   

9.
医学技术与人文的分离是现代医学的悲哀,医学技术认为只有技术才能征服自然和改造自然,创造价值,是一种真正"会下蛋的鸡"。医学人文认为"只能生蛋不能孵小鸡的鸡不是一只优质鸡",医学技术可持续发展永远离不开医学人文这只"不下蛋的鸡"。医学人文与医学技术不是对立的,科学人文观以科学技术为基础,同时肯定人文精神的价值,强调以正确的人文价值观为主导,促进现代技术的发展,倡导技术与人文协调共进,只有以科学人文价值观指导科学技术发展,才能克服技术与人文的分裂状态。  相似文献   

10.
我们也许都有这样的经历:大街上蓦然看到一个疯汉,蓬头跣足,满口胡言,神采飞扬,且歌且行。路人纷纷走避,善为远之。只有几个胆大而好事的顽童尾随其后,扔石子,吐唾沫,以为莫大之赏心乐事。今天的李洪志,无疑也是这样一个疯子。但想不到国中竟有如此众多的人追他随他,迷他信他。公平地说,这就不能只骂疯子的不是了,而应  相似文献   

11.
知足享清福     
正我有一件玛瑙的挂件,是一只佛足上面趴着一只蜘蛛,玛瑙主体是乳白色,温润爽滑,那只小小的蜘蛛却带着绛红色,雕刻精细,细长腿和头部都清晰可辨,它的喻意是"知足"。知足常乐,谓自知满足则心常快乐。《老子》:"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故知足之足,常足矣。"蔡志忠的《漫画心经》里,有这样一个故事。一只熊在溪边苦等了一天,终于捕到一条小鱼。鱼  相似文献   

12.
正(2014年7月30日)一、经典与理论依据佛教的放生活动,首先源于佛教经典的记载。例如《梵网经》说:"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若见世人杀畜生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可见,放生蕴含着佛教众生平等、尊重生命的情怀与自他不二、因缘果报的智慧。因此,历史上中国佛教大力倡导戒杀、素食,积极组织护生、放生,并形成了历史悠久、底蕴深厚的放生文化。例如,南  相似文献   

13.
正我们在职场上遇到过很多人,受了一点气,一拍桌子"老子不干了"!殊不知,职场上最容易失败的人就是那些脾气大过本事的人!管住脾气,增长本事,才是你成功的开始!刘徳华唱了多年歌后,开始自己写歌,但是他一写歌,黄霑就在专栏里骂他!而且有些话骂得很重:"没有看过,写歌写得那么笨的作词人!"那时的刘德  相似文献   

14.
有很多人去听一位哲学家讲授人生成功的秘诀,结果那位哲学家给每位听众一本小册子,上面有10个寓言故事,人们看了以后,都觉得受益匪浅。相信自己是一只雄鹰一个人在高山之巅的鹰巢里,抓到了一只幼鹰,他把幼鹰带回家,养在鸡笼里。这只幼鹰和鸡一起啄食、嬉闹和休息。它以为自己是一只鸡。这只鹰渐渐长大,羽翼丰满了,主人想把它训练成猎鹰,可是由于终日和鸡混在一起,它已经变得和鸡完全一样,根本没有飞的愿望了。主人试了各种办法,都毫无效果,最后把它带到山顶上,一把将它扔了出去。这只鹰像块石头似的,直掉下去,慌乱之中它拼命地扑打翅膀,就这…  相似文献   

15.
骂人亦可分为"武骂"和"文骂"两种,对于那些不文明、不礼貌以及不学无术之徒,采用"文骂"的方式似乎效果更佳。一日,蒲松龄去拜访一个在财主家执教的朋友,恰巧友人外出,屋里六个学生正在尽情地玩  相似文献   

16.
广场恐怖症     
我住的这条街上,有个老头儿,提起他的名字,无人不知,无人不晓,上至耄耋之年的翁妪,下至呀呀学语的孩提。他出名不是因为别的,而是因为骂街。天天骂,月月骂,年年骂。骂了一二十年了,如同那从不停电的广播电台一般。一年至少要骂够三百六十五天。当年听他骂的孩子如今都抱上孩子了,还听他骂。老地  相似文献   

17.
骆霞  康军 《天风》2007,(19):44-45
有一种说法:"恨一个人就像为杀一只老鼠而烧掉自己整栋房子"。或者说,"你因不喜欢自己的脸就割掉了自己的鼻子"。当我们恨某人时,我们对自己的伤害远远超过那些惹我们生气并想去报复的人。这就是为什么,当我们受到他人伤害时,坏记性就是终止这种伤害加深的最好的武器。忘记它吧,继续你的生活。  相似文献   

18.
“放生”一词出于大乘佛经,盛行于中国,也流传于日本、韩国、越南等地。放生的活动是佛教徒基于众生平等的慈悲精神以及轮回生死的因果观念,提倡救济众生的生命危难及痛苦。 放生的根据,最为佛教徒所熟悉的,有两部佛经。一是《梵网菩萨戒经》,其中提到:“若佛子以慈心故,行放生业,一切男子是我父,一切女人是我母,我生生无不从之受生。是故六道众生皆是我父母,而杀而食者即杀我父母,亦杀我故身。一切地水,是我先身;一切火风,是我本体,故常行放生,生生受生。若见世人杀畜牲时,应方便救护,解其苦难,常教化讲说菩萨戒,救…  相似文献   

19.
《天风》2017,(12)
<正>据9月5日《社会新闻》报道:在北京104路公交车上,一位姑娘给老人让座,结果激怒了之前上车的另一位老太太,老太太开启吐槽模式:"凭什么不让给我,不厚道","他是你爸啊,还是你妈","你以为你做了好事,就是好人了"。目击者表示,老太太后来有了座位,还在骂个不停,女孩一直不敢反驳。又是关于公交车让座的新闻。不让座被老人指责的事,大家时有所闻,可是给老人让座还被骂的事,实属罕见。令人费解和气愤。一段时间以来,关于"让座"的新闻屡见报端  相似文献   

20.
<正> "放生可以长寿、健康、少病",在普陀山工作的我,陪客人时常可听到这样一些"善举"者之说。放生何以得长寿呢?"因吃荤的人有杀孽,戒杀最好的方法是吃素,断绝一切肉食。但若未能做到完全吃素,平时就要多些放生,以积功德;而天地万物众生,皆有灵性,皆知趋吉避凶,今朝放生,物类皆知感恩图报"!"慈悲"者如此说。原来,善举者的长寿、健康是寄希望于众生的知恩回报上。信否?见仁见智。但也有一些人的放生"善举"是因为宠物失宠,他们把猫狗载到遥远的地方弃之不理;将鸟雀放生野外,将金鱼、巴西龟等撒落到景区的小溪或城市中的景观鱼池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