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李凤龙 《天风》2009,(7):59-59
刚才还是童年的梦境,转瞬已是年过半百的老翁;怎么就历尽了苦涩艰辛?因为我是父亲! 在那贫穷艰难的年代里,带着两角钱领孩子们去赶会;忍住辛酸与他们一同开心,因为我是父亲!  相似文献   

2.
正有一阵子我有个理想,想把儿子的言行集结出版,如同孔子的门徒记下来的《论语》,书名就叫做《子曰》,差不多也可以给大人做教材。这个想法萌发是因为一件小事。一个朋友问我儿子今年几岁,他答五岁。朋友逗他,那你爸爸今年几岁?他答也是五岁。朋友问这是为什么?他说:他是我爸爸啊。当时我就愣在那里。那时他的表达能力还欠缺,其实他想表达的是我当爸爸五年,自然和他同岁。  相似文献   

3.
我的父亲     
邵斐月 《天风》2006,(12):40-41
2006年2月19日7时28分,我永远也忘不了那一刻,我亲爱的父亲,主的仆人邵升堂牧师不幸在赴教会讲道的路途上遭遇车祸去世。得知这个噩耗,我们全家人悲痛欲绝;教会的弟兄姊妹泪流满面,大家都为失去了这么好的一位长辈而伤心难受。  相似文献   

4.
韦长安 《天风》2016,(6):47-47
前段时间回家看到了我的父亲。已经很久没有回去看他了,心里十分亏欠。我刚想说“以后会尽量多回家看看”,父亲却赶在我前头说了句:“我好好的,知道你忙,没事。”那一刻,我突然感到一阵酸涩,眼泪差点夺眶而出。  相似文献   

5.
正1955年9月17日,父亲母亲带着我和妹妹登上了"克利夫兰总统号"邮轮,由美国旧金山启程前往香港,踏上了归国之路。当时我只有7岁,对父母所说的回国其实毫无概念:对于那段路程的艰险,若不是长大之后研究父亲的生平、重新去探寻那段历史,可能我不会知道,原来一个人回国需要付  相似文献   

6.
我和父亲     
正父亲看着我长大,我守着父亲老去,二者的心情是绝然相反的。父亲给我童年和少年,我则把青年和中年捡起来送到父亲那里,看他不断地惊诧。儿童时代,父亲是一座山,吃饱喝足就为了不断向前向上;少年时代,父亲是一台不停运转的机器,我努力学习拼命用功就是为了给他加油;长大了,  相似文献   

7.
正我是父母亲最小的孩子,从小倍受父母宠爱。我与新中国同龄,出生时,父母已过不惑之年,我记忆中的父亲永远是慈爱的、宽容的、好学的。1949年秋,父亲结束了华北革命大学的学习,举家去了京南保定。一个月后,母亲生下我。当时父亲已在保定回民小学任教,靠每月230斤小米的薪水养活全家。母亲生我后大出血,病倒在床,父亲除上班外,伺候母亲和  相似文献   

8.
正我出生那年,父亲42岁。那段时间父亲正被病痛折磨得死去活来,听到我出生的消息,父亲并没有表现出老来得子的喜悦,只是淡淡地摆摆手,便又把身子缩回了被窝,脸上的表情和母亲从隔壁家抱来一只猫那样平静,甚至是漠然。  相似文献   

9.
宝光 《天风》2007,(11):42-43
退体以后,老人离开了多年的领导岗位,和其他退休的人一样心里不免有些失落感,没了工作,也没了……如果能在患病的父亲身边为他擦屎端尿那是多么奢侈的事啊,即便是卧床不起,甚至都不能说话,那也是你莫大的幸福,因为父亲还活着。  相似文献   

10.
父亲在土里刨食,春播秋收,除草施肥.一辈子与庄稼打交道,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 记忆中的农民父亲,只出过两次家门。  相似文献   

11.
很喜欢看一个日本的电视节目,内容主要是在介绍生活过着自给自足的人。每个选择这样生活方式的人,背后都有一段个人的故事,但无论如何,大多数人或是因厌倦了社会的制约,或者不愿为五斗米而折腰,因此选择过着离群索居的生活。这样,当然要离开城市,于是我们看到采访人员带着摄影器材,翻山涉水到穷乡僻壤去寻找这些独居的人。  相似文献   

12.
万小明 《天风》2005,(11):44-45
我奉父子圣灵的名把水洒在父亲的头上,父亲响亮地应了一声“阿们”,这混厚凝重的声音是那么有力,那么雄壮,这声音发自于父亲的肺腑,这声音,是父亲生命中跳跃的最完美的音符——  相似文献   

13.
正每当看到父亲蹲在屋前时,他手上的纸烟总是明明灭灭的,生一缕白烟飘向天空。他到底在想些什么呢?我得到的回答往往是长久的沉默,或是一瞥。我没有经历过父亲艰难岁月里的煎熬,体会不了他心底的涟漪。父亲一辈子没有离开过那片红土地,就像一棵苦楝树一样立在原野之上栉风沐雨。禾苗返青了,他在放水;水稻拔节了,他在施肥;棉花生虫了,他在除虫;土地大旱了,他在保苗……在岁  相似文献   

14.
人们都说:“儿不嫌母丑。”可我在很小的时候就觉得我的母亲很丑。因为她给我留下了一个丑恶的形象,至今成为我挥之不去的噩梦。  相似文献   

15.
“回到处于昏迷状态的爸爸,嘉煌要去敦煌。",当我从东京父亲身边,在他耳边轻轻呼唤时,昏迷中的父亲终于微微睁开了眼睛。 敦煌,这个神秘的地名,改变了他在巴黎登上艺术殿堂后的人生道路; 敦煌,闪烁着民族艺术光华,是父亲从创建敦煌艺术研究所开始,在以后的半个世纪奋斗和苦难中,激励着他克服种种困难,顽强地拼搏下去的唯一信仰。 敦煌,是和父亲一生紧密相连的,可以说是父亲使用最多,最能使他回忆起人生甘苦的名词。  相似文献   

16.
孔庆刚  孔庆慈 《天风》2005,(1):50-50
建国以后,父亲在村里又担任了生产队领导,多次被村民和上级领导评为劳动模范。父亲虽然在文革中受到冲击和迫害,但对传福音走三自道路的决心有增无减,从不忘主的教诲,凡事靠主--  相似文献   

17.
2006年,我的左眼睛做大手术,手术后不能抬头,要低20天,干什么都得这个体位。于是,我整日诚惶诚恐使劲低头,基本上日夜趴在床上,一句话也不想说。  相似文献   

18.
父亲是个菜农,一辈子种菜,卖菜。我总是听乡亲们说,父亲不仅菜种得好,而且卖得也好,乡亲们都羡慕父亲有这个本事。  相似文献   

19.
我的父亲马襄吾马子美提起先父马襄吾,在邵阳地区老一辈回民中无不夸赞他教门虔诚,心地善良,待人忠厚,为邵阳回族群众办了许许多多的实事和好事。先父名辅翼,号盛夏,字襄吾,后取官名为遵范。清同治十一年(1872年)农历十一月二十六日生;1953年3月8日归...  相似文献   

20.
正草帽的世界,是一首温婉美丽的诗。回首数十年前的父亲,虽然对父亲的容颜模样已不再十分清晰,但象征父亲精神家园的草帽,常常从麦梢的朝朝暮暮里走来。永远的父爱,携带阳光、汗水,淌过我思念的河。父亲是农人,戴着草帽,弯着腰,在土地上劳作,像极了身下的田地。因而,草帽是父亲的徽饰,也是大地的徽饰。父亲对草帽一直都非常珍惜。那是三月天,桃花、杏花次第绽放,花事正纷纷攘攘哄闹起来。田地里的麦苗儿,挺一挺身子,农人们听到了它们拔节的声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