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这是一位台湾作家讲过的一个小故事:一个卖水果的摊主遇到了一位难缠的老太太:这么难看的苹果也要卖5元1斤吗?老太太拿着一个苹果左看右看。摊主很耐心地解释:其实我这苹果还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去别家比较比较。老太太说:4元1斤,不然我不买!  相似文献   

2.
这位老太太,很有意思。95岁,美国堪萨斯州人,名叫诺拉·奥克斯。她有这个想法时,已近耄耋之年。老伴先她而去了,子女也都长大了。孤寡的生活,令她窒息。于是,她对子孙说,要继续年轻时没完成的理想——上大学!  相似文献   

3.
这是一位台湾作家讲过的一个小故事: 一个卖水果的摊主遇到了一位难缠的老太太:“这么难看的苹果也要卖5元1斤吗?”老太太拿着一个苹果左看右看。摊主很耐心地解释:“其实我这苹果还是很不错的,你可以去别家比较比较。”老太太说:“4元1斤,不然我不买!”  相似文献   

4.
改造     
正登高自卑,行远自迩。有一座庞大的旅馆,设备陈旧,管理松懈,营业额一落千丈。旅馆的所有者聘请一位专家来从事革新和整顿。三个月后,专家对旅馆的现况有了透彻的了解,提出一份详细的计划,主张把房子拆掉重新建造大楼,现有工作人员一律遣散,重新招考训练。旅馆所有人无法接受这样的计划,聘请另一位专家来担任经理。这位专家在视察旅馆的业务  相似文献   

5.
正两个月前,病房接收了一位87岁的老太太。老太太是一位资深文艺工作者,富有涵养、待人亲切,总会拉着我的手,对我说:"杨医生,我的钢琴弹得很好的,我要唱歌给医生们听,你们要不要听?"看着老人慈祥可亲的样子,我想她的歌声也一定婉转动人。随着检查的完善,我们发现患者所得的不仅仅是腹主动脉瘤,同时还有胸主动脉瘤、升主动脉夹层、凝血功能紊乱……可以说,这里面随便拿出哪一样,都可能随时要了她的命。  相似文献   

6.
做你自己     
孟艳玲 《天风》1994,(12):42-42
刚进神学院学习时,常常羡慕别人的恩赐和才干,祷告时我常常问神:“既然呼召我,为什么不赐给我各方面的恩赐?”有一次与老牧师交通谈到自己的想法,然而这位老牧师对我说:“不要去羡慕别人的恩赐,也不要想方设法去做别人,神要你做自己,在神要你做的事上尽忠就是了。”这话给了我亮光,使我明白了许多道理。  相似文献   

7.
菩提一叶     
正当我为本期选摘“菩提一叶”时,主编给我看了一封读者来信。 这位读者写道:“我是从一名执法者沦为罪犯的服刑人员,我无法也不知该怎样称谓他们。静思悔过,往往有许多遗憾和苦恼……” 看了这封信我感到有一种责任,要做点什么,说点什么。 首先,我要明确地告诉这位读者:不要为过去的事抱憾,只要认识了,忏悔了,改过了就好;也不要为选择称谓而烦恼,你同样是我们的朋友! 佛教有“同体大悲”的精神,别人的病痛,别人的沉沦与自己是不二的,我们不可对别人有病痛的心存侥幸,更无权对别人的沉沦幸灾乐祸。应该做的是,尽力帮助病者减轻痛苦,及早痊愈;使沉沦者抬头奋起,尽快获得新生。 这位朋友的短信给我一个启示,使我决定摘取《四十二章经》中的一叶。我相信佛陀这段话对我们都有警戒作用。  相似文献   

8.
旅途小记     
陈巧凤 《天风》2004,(6):47-47
泰山站到了,火车停下来,我坐到刚下车的一位小姑娘的位子上。真舒服!我得意地闭上眼睛休息!随即听到又上来不少乘客,火车又开始启动了!我听到有不少人在议论着什么,好奇地睁开眼看看,原来车上来了"四个哑巴",一对好像是"夫妻"的,年龄有大约六七十岁,另外的两个人较年轻,年龄与我相仿!虽然火车不像公交车,很少有人会让座,但我仍旧站起来给这位老太太让座!况且,原本我就是"无座"!  相似文献   

9.
弘法要当机     
前不久,有一位作家跟我讲了一件事,他说,有一位虔诚学佛人(原本是一位知名作家),应邀到一所大学去讲学。这位学佛人怀着十分悲悯的心境,利用此讲学机会,演讲了佛学。演讲完毕之后,有些听众对他演讲的佛学产生众多质疑,向这位演讲者提出了许多问题,甚至提出许多反驳的观点,尽管这位虔诚学佛人尽心尽力。  相似文献   

10.
迷途的打醋人 买醋,我们这里叫打醋。故事发生在50多年前。这位打醋人按辈份,我得叫爷爷,有文化,是村里的明白人。一天中午,家里做菜需要用醋,这位爷便去打醋。 我需先交代一下这位爷家和醋店在村中的位置。我们任怀庄是丁字形村落,丁字的“横”是东西大街,“竖钩”往北伸,是南北大街,两条大街齐整通畅,好像人的躯干与伸直的双臂,架构相当和谐。 在这个村落中,这位爷家住在南北街北头路东,醋店在东西街西头路北。这样,这位爷打醋需出门往  相似文献   

11.
胡仲华 《天风》2003,(7):29-29
有一个患小儿麻痹症的小学生,尽管他的伙伴对他都很友好,但是却得不到他的友谊。可是有一天,一位女生却和他建立了友谊。于是,同学们就问这位女生是怎么获得那位同学的友谊的,这位女生说“有一天,他在走路的时候,一不小心就跌倒了,我急忙走近他,问:‘你让我扶你起来,好吗?’从那以后,我们就成了好朋友。”我觉得这个故事里所包含的就是对人要有尊重和爱心,哪怕是对一个残疾人,因为没有尊重的爱,有时反而会适得其反。 当人施舍时,要尊重受施的人。古人  相似文献   

12.
深夜,旅馆套房的床上,温情在静谧中孕育。两颗年轻的心彼此敞开,亲密接触。——你们女的似乎是没有欲望的。(淡淡的,带着一丝惊奇。) ——我只想紧紧抱着你,这样就可以了。(女人撒娇着,双手更紧地缠在男人的腰际。) 沉默……窗外断断续续的老太太聊天的声音——男的欲望是很强的,每个男人都一样。(男人悠悠的口吻,像长辈。) ——哎!没办法,这是上帝的  相似文献   

13.
一次分享福传经验时,一位在堂区主持慕道的热心老教友给我讲了这样一个故事。 在他的慕道班里有一个年轻的慕道者经过长时间的慕道学习,已懂了不少教会道理,信仰也一天天地不断成熟。忽然,有一天年轻人向这位教友请教:“我怎样才能看见我们的主耶稣基督呢?” 老教友送给他一本圣经说:“基督在《圣经》里,只要你静下来用心去看。”过了一段时间,这个年轻人又对他说:“您说的很对,基督是在《圣经》里,不过我还想看得更清楚些。”教友便邀请他:“你和我一同去参与弥撒吧!基督就在弥撒中,只要你去很投入地用心灵去看。”弥撒结束…  相似文献   

14.
我第二次来到了孟买,想到附近的象岛,由象岛想到阿旃陀,由阿旃陀想到桑奇,由桑奇想到那烂陀,由那烂陀想到菩提迦耶,一路想了下来,忆想联翩,应接不暇。我的联想和回忆又把我带回到30年前去了。那次,我们是乘印度空军的飞机从孟买飞到了一个地方,地名忘记了。然后从那里坐汽车奔波了大约半天整,天已经黑下来了,才到了阿旃陀。我们住在一个颇为古旧的旅馆里,晚饭吃的是印度饭。餐桌上摆着一大盘生辣椒。陪我们来的印度朋友看到我吃印度饼的时候,居然大  相似文献   

15.
在街头迷了路,拦住了一位上了点儿岁数的人打听:“大爷,去颐和园怎么走?”这事儿在中国司空见惯,不足为奇。可是要到了美国,以同样的话问美国人,他会非常惊讶,因为他与你并没有什么血缘关系呀!一位刚到美国的中国留学生,寄住在一位美国老太太家,他按中国的习惯很礼貌地称老太太为“奶奶”,开始的时候,老太太觉得很别扭,后来忍无可忍,提出了抗议,请他直接叫她的名字,因为老太太觉得自己还未老到做他的祖母。 由此我们可以看到,不同的国家称呼语差别很大。在一种文化中所适用的称呼语在另一种文化中就未必适用。不了解对方…  相似文献   

16.
有位参加我们自信训练的学员向我抱怨,说自己总处于原来的状态之中,老不进步,因此她很有些气馁。 其实,要我看这位学员不但  相似文献   

17.
蜻蜓点水似的过境瑞典,仅仅一天时间。但是宁可舍弃首都斯德哥尔摩,也要去拜访诺贝尔故居。对我来说,这位科学家的名声可以抵得上一个国家。所幸这里地近北极,夏季白昼长达20个小时,午夜不过像赤道上的黄昏,滕滕胧胧,无需电灯照明。我的一天变成了两天。  相似文献   

18.
案例:一位50岁上下的阿姨十分不满的冲进诊室,问笔者“我的右眼比左眼视力好,为什么上午你旁边的这位医生要给我检查右眼?她现在到哪里去了?”恰好她找的同事去做手术,笔者就帮忙接待了这位显然已经认定笔者同事不负责任的患者.笔者拿过她的病历:右眼视力0.9,左眼0.6;右眼黄斑前膜.笔者的同事经检查在病历中对其右眼的黄斑前膜进行了详细的描述,而开具的也正是右眼的光学相干断层成像检查(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OCT检查是目前观察黄斑前膜的一项客观而精准的检查,在患者视力尚未受损的情况下可早期发现病变,为早期干预提供了可能.诊疗过程不但没有错误,而且反映出笔者的同事非常认真负责.随后笔者问这位患者:“医生没有跟你说你右眼眼底有问题吗?”她说“是说有问题,但我觉得右眼的视力比左眼好,怎么可能右眼有问题?”  相似文献   

19.
难忘的玫瑰     
俞惠琴 《天风》2001,(6):28-29
一天又一天,一年又一年,一位可爱的女孩,以她顽强的生命力及对神坚定的信靠度过了人生短暂的旅程,就在今年一个严寒的冬夜——1月19日离我们而去。临走时,口里声声念着“耶稣爱我,我为主活”。 这位可爱的女孩,名叫彭敏峰,出生在一个幸福和睦的家庭,可怜她一  相似文献   

20.
许多年前,我还是院报的一名记者.一次我受托去车站迎候一位著名作家,温暖的阳光铺洒在长长的站台上,天气一点儿也不冷,可由于紧张,我还是有些友抖.这位大人物终于露面了,我急忙迎上去,也许是太崇敬他了,我紧张地不知说什么好,憋了好久,我才结结巴巴地说:“我也从事写作.”他的回答很友好:“那么我们一定有许多共同语言喽!”可我心里一直在暗自嘀咕害怕说错了什么话,沉默着再没开口.上述情形在我们每个人的生活经历中都曾发生过,其主要原因是——惧怕陌生人.我们也许都有这样的体验,在陌生人面前,我们的思维有时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