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在群雄并起人才辈出的三国时期,张昭绝对是个人物,他辅佐孙策、孙权兄弟二人开创并巩固了东吴政权,是开国元勋和决策人物。孙策遗言交待孙权说:“内事不决问张昭,外事不决问周瑜。”能与名满天下的周郎相提并论,可见张昭绝非等闲之辈。  相似文献   

2.
道教是多神教,它有庞大的神仙体系,诸神中有不少是历代重臣名将,先哲贤圣,其中关帝——关羽,就是在汉民族群众中信仰最广泛,影响最深的神仙之一。关帝姓关名羽,字云长,东汉河东解县人,是我国人民熟知的一位历史人物。史书记载:关羽为三国蜀汉大将。东汉末亡命奔涿郡,与刘备、张飞结为兄弟,从刘备起兵,守下邳。兵败被曹操俘获,操爱其才,授予偏将军,封汉寿亭候,但羽不降,护送两嫂重归刘备。建安十四年(209年)任荡寇将军襄阳太守,刘备入蜀后,羽留守荆州。建安二十四年(219年)被曹操、孙权联军夹击,兵败,羽与其子被孙权杀于漳乡(今当阳境内),时年  相似文献   

3.
曹冲称象     
相传曹操的儿子曹冲在五、六岁时就聪明过人。有一次孙权送给曹操一只大象,曹操要知道它的重量,问了许多人都想不出称大象的办法。曹冲说,把大象放到船上,船被压下去后在船边刻下吃水线,然后把大象引上岸,再把大石头装到船上,使船沉到大象的吃水线,然后称船上石头的重量就可以知道大象的重量了。这个故事中的曹冲既善于联想,又善于推理,因而能想出称象的办法。他提出这个办法的思维过程是这样的: 如果载石头的船的吃水线和载大  相似文献   

4.
三国时期,群雄逐鹿,剑拔弩张。曹操北踞中原,试图吞并江南。在南下征战之前,曹操向孙权修书,表示欲"与将军会猎于吴",威胁之意溢于纸面。东吴朝野顿时人心惶惶,求战一方与求和一方打起了口水仗,每天都争得不可开交。关键时刻,吴主孙权权衡利弊,坚定信念,拔剑砍下案头一  相似文献   

5.
正曹植七岁那年中秋节,曹操带着妻儿们在后花园饮酒赏月,曹操见皓月当空,就一时兴起问孩子们说:"你们说月亮与外国比,谁近谁远?"大家都异口同声地说当然是月亮远了。曹操点了点头又问一直未作声的曹植:"你说呢?"只见曹植不慌不忙地回答说:"月亮近,外国远。"大家都呆住了,曹植解释道:"因为月亮看得见,外国看不见。"大家听了觉得曹植的答案很新奇,曹操也很高兴,连夸曹植是可造之才。第二年中秋,有外国使节来  相似文献   

6.
曹操的智慧     
东汉末年,董卓专断朝政,废黜少帝、擅立陈留王为汉献帝,满朝文武大臣敢怒不敢言。一天,在司徒王允和曹操共同策划下,曹操带上王允的一把七宝刀,进丞相府刺杀董卓。董卓见到曹操问:“你怎么来得这么晚?”曹操说:“我的马太瘦了,走得太慢。”董卓便叫吕布去选匹好马送曹操。  相似文献   

7.
向内开莲花     
正一曹操不轻信别人对华佗的赞美,写诗送华佗,其中有句:"胸中荷花,西湖秋英。晴空夜明,初入其境。"华佗读后,回四味中草药名:穿心莲、杭菊花、天南星、生地。华佗名不虚传,曹操写四言诗考华佗药物知识之才也是难得一见。这四句,把玩竟有深幽意境。人心中生莲,莲开在污泥中,  相似文献   

8.
正在古代,一些历史名人对子女要求十分严格,他们严谨治家,在子女教育和行为规范上,可谓沥尽心血。历史上的曹操,教育孩子目标明确,在他心目中,孙权是孩子们的榜样,史有“生子当如孙仲谋”之说。曹操为教育子女,有针对性地为他们选择老师,其中一个重要的标准是深明法度。为激励孩子们发愤学习,曹操颁布了《诸儿令》:“儿虽小时见爱,而长大能善,必用之,吾非有二言也。不但不私臣吏,儿子亦不欲有所私。”意思是说,儿子们小的时候,我都喜欢,但是长大了,我会  相似文献   

9.
《三国演义》第五十回题为“诸葛亮智算华容,关云长义释曹操”,写的是孙权刘备联军赤壁大战击败曹操,曹操狼狈逃至华容小道,被早已埋伏在此的关羽等个正着,但面对丢盔弃甲的曹操及其诸将,关羽这个“义重如山之人,想起当日曹操许多恩义,与后来五关斩将之事,如何不动心。又见曹军惶惶,皆欲垂泪,一发心中不忍。于是把马头勒回,……长叹一声,并皆放去”,使曹操在最后一关不战而去。这一回的描写,不仅显示了诸葛亮的神机妙算,而且突出了关羽的义重如山,深为读者所感叹。然而在感叹中示免还有些遗憾:关羽怎么不杀掉曹操呢?诸葛…  相似文献   

10.
正在一次宴会上,周瑜对诸葛亮说:"孔明先生,我吟首诗你来对,对出来有赏,对不出杀头问罪如何?"诸葛亮从容笑道:"军中无戏言,请都督说。"周瑜大喜,开口便道:"有水便是溪,无水也是奚,去掉溪边水,加鸟便是鸡;得志猫儿胜过虎,落魄凤凰不如鸡。"诸葛亮听罢,心中暗想,自己身为蜀国军师,今日落入周瑜之手,岂不是"落魄凤凰"吗?便立  相似文献   

11.
《天风》2020,(11)
正耶稣说,我就是羊的门,什么意思,我不明白。《三国演义》记有这样一个故事:"孔明三气周公瑾"之后,"瑜马上大叫一声,箭疮复裂,坠于马下"。此后不久,周瑜不治身亡,年仅36岁。对于周瑜之死,罗贯中如此描述:"(周瑜)仰天长叹曰:‘既生瑜,何生亮!’连叫数声而亡。"瑜亮二人皆有过人的智慧、出众的才华,但在数次明争暗斗之中,周瑜始终处于下风。周瑜至死不服,所以便有了"既生瑜,何生亮"的慨叹。根据这个故事,后世常用"既生瑜,何生亮"来形容某个领域才能不相上下的两个人物之间的纠缠与争斗。  相似文献   

12.
正曹操以唯才是举、知人善任著称于世。他胸怀宏大的政治抱负,在为官用人上,气量很大,是一个后人无法绕过的标签。建安五年(公元200年),袁绍出兵讨伐曹操,后来名列"建安七子"之一的大文人陈琳奉命起草檄文,将曹操骂了个狗血喷头。后来,曹操抓住了陈琳,问他为什么起草檄文骂他?陈琳不卑不亢:"箭在弦上,  相似文献   

13.
湘西苗族巴岱雄"过法"仪式是师父为徒弟安置法坛、"送兵传法"的传渡仪式。通过对凤凰县勾良村巴岱雄吴金龙"过法"仪式的田野考察,可以发现:"过法"仪式主要由以"沟通祖先"为内核的支配性象征符号和以"送兵传法"为目的的工具性象征符号构成;从仪式结构来看,"过法"仪式是一场对"泛祖先"献祭的仪式展演,体现了湘西苗族祖先崇拜的深厚内涵和丰富表征。  相似文献   

14.
陆逊荐淳于式三国时,陆逊曾出任在海昌屯田都尉并钦县事。陆逊在这(?)部伍东三郡,以强者为兵,令赢者种地,得精兵数万,肃清了当地恶势力。陆的下属会稽太守淳于式认为这是滋众扰民,即上书孙权告发陆逊。陆逊后来视察了会稽郡,回来向孙权称赞淳于式为好。孙权说:「淳于式说你的不好,而你却推荐他,为什么?」陆逊对答说:淳于式意图休生养民,所以反对  相似文献   

15.
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和,都大于第三边.反推之,三角形的任意两边之差,都小于第三边.在当今激烈竞争的大舞台上,单纯的对抗是走不出被动的困境的,于是,在竞争周旋中赢得伙伴就显得特别重要.微妙的三角关系中,赢得伙伴和转嫁矛盾紧密相连.《三国演义》写关羽败走麦城之后,孙权担心刘备报复,便生出一条移祸之计.他把关羽的首级“星夜”送往洛阳,企图“教刘备知是操之所使,必痛恨于操,西蜀之兵,不向吴而向魏矣.我乃观其胜负于中取事”.怎奈曹操并非等闲之辈,一眼便看出孙权的用意.他收下关羽的首级,刻一香木身躯配之,封官加冕,“以王侯之礼葬于洛阳南门外”,意在使“刘备知  相似文献   

16.
我走在马路上,突然发现前面有一位盲人在十字路口迟疑。我赶紧快走几步,搀扶他过了马路,刚想离开时,忽然听到一位好心的路人问:"你上哪儿?我送你去吧!""不麻烦了,你送我一程,可你不可能送我一辈子呀!"盲人回答道。我回过头来,发现盲  相似文献   

17.
正顾雍是三国时的吴国宰相。他曾遭孙权晚年宠臣吕壹陷害而吃了苦头。后来吕壹犯罪,被捕下狱,顾雍受命对他审理。吕壹身穿囚服,垂头丧气。按理说,顾雍面对曾迫害自己的仇人,理当趾高气扬。但他却不那样,而是像对待平常人一样和颜悦色地与吕壹对话。临走时,顾雍再一次问他:"你的意思都表达清楚了吗?你还有没有什么要说的呢?"吕壹感动得只是叩头谢罪。站在一旁的尚书辱骂吕壹,顾雍  相似文献   

18.
三国时代,周瑜嫉妒孔明的才能,总想加害孔明。有一天想出一条妙计,设宴相请,并以对诗为名进行加害。孔明早已察觉周瑜心意,便故意说:“谁输了就砍谁的头。”周瑜暗自大喜,忙说:“君子无戏言,戏言非君子。”  相似文献   

19.
汉献帝建安23年,曹操引兵平代郡乌桓,久攻不下。欲进兵速战,因马超死守而不能;欲收兵回返,又恐蜀兵及部下耻笑,心中犹豫不决。因看到疱官进的汤中有鸡肋,随通令当晚的口令为“鸡肋”。唯有杨修看到了曹操的心理:食之无味,弃之可惜。为了行文的方便,我们姑且名之为鸡肋心理。所谓鸡肋心理,实际上是一种在目标选择和价值判断中的两难心态,一种对现状既不满又有所留恋的处境。具有鸡  相似文献   

20.
小葱     
正每个菜摊子上几乎都有小葱。小葱一般不是卖的,而是用来送的。老顾客来买菜,买萝卜买土豆买白菜,多少不拘,临了问一声:"给您点葱?"也不等回答,就扯了一撮,掖到袋子里递过来。面目不熟悉的生客,买的不多不少,摊主也会问:"要点葱不?"那人顿一下,笑笑地说:"谢啦,您给点吧,我下面条。"若是遇到吝啬的买主,买二两小白菜下面条,还让饶上一把葱,摊主就说今天没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