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梅兰芳的手     
正梅兰芳,是个爷们儿。这个名字,似有植物香气;而放到京剧艺术里,这三字在口,又分明是浩淼的湖,深邃广大,独立苍茫。舞台上,她的眼波万般含蓄,她的身段万般撩人,她的唱腔,又清又醇又高又亮;她的手,一抹,一挑,复一指,便是那如歌如魅的妖娆。她却是一个风骨宛然的爷们儿。这爷们儿,一双曼妙的、京剧的、女性的手,使西方人深  相似文献   

2.
梅兰芳和盖叫天,一位是位居“四大名旦”之首的伶界大王,一位是艺高胆大的“江南活武松”,他们两人长达数十年之久的舞台生涯中,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盖叫天十分注重向梅兰芳学习,其实盖叫天不光佩服梅兰芳艺术上的造诣,更佩服梅兰芳的高尚品行,认为梅兰芳“度量大,手面大,也有德”。  相似文献   

3.
梅兰芳和盖叫天,一位是位居“四大名旦”之首的伶界大王,一位是艺高胆大的“江南活武松”,他们两人长达数十年之久的舞台生涯中,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盖叫天十分注重向梅兰芳学习,其实盖叫天不光佩服梅兰芳艺术上的造诣,更佩服梅兰芳的高尚品行,认为梅兰芳“度量大,手面大,也有德”。  相似文献   

4.
梅兰芳的表演艺术以雍容华贵、端庄大方著称,充分体现了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和传统美学原则。毫无疑问,其表演艺术是在民国时期渐渐走向成熟的。梅兰芳表演艺术的魅力在于其创造了一种新的美,迎合了当时上流社会的审美观。同时,他的表演艺术是在批评中逐渐成熟起来的。他的舞台生涯早期是以演出传统戏为主,而后开始排演时装新戏以及让观众耳目一新的古装新戏。他完成了京剧旦角表演艺术上的革新——在王瑶卿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和完善了花衫行当。从民国建立(1912年)至抗战全面爆发(1937年),这段时期是梅兰芳表演艺术最辉煌的时期。除梅兰芳在当时所拍摄的戏曲电影,能为我们的研究提供影像资料之外,当时的报刊专著等文献资料,更能为我们还原出梅兰芳表演艺术发展的原貌,以此能对其进行一个较为公允的评价。  相似文献   

5.
梅兰芳和盖叫天,一位是位居"四大名旦"之首的伶界大王,一位是艺高胆大的"江南活武松",他们两人长达数十年之久的舞台生涯中,惺惺相惜,结下了深厚的友谊。盖叫天十分注重向梅兰芳学习,其实盖叫天不光佩服梅兰芳艺术上的造诣,更佩服梅兰芳的高尚品行,认为梅兰芳"度量大,  相似文献   

6.
王玉红 《美与时代》2013,(12):79-79
情感既是英语教学的手段,也是英语教学的目的,起着激发、推动、引导和调节学生学习活动的动力作用。教学进程中情感及其渗透力量的强弱直接影响英语教学的成败。因此,在英语课堂教学中要加强师生情感交流,正确利用情感因素的积极作用促进英语教学。  相似文献   

7.
唐代大诗人白居易说:“感人心者,莫先乎情”.这就是说,感人的文章都是作者真挚感情的自然流露,而文章之动人心魄的力量,也首先在于它蕴含的感情。古人谈到感情对写文章的重要性时曾有过不少论述,他们视情为文章的主干.梁代文论家刘勰说:“情者文之经,辞者理之纬,经正而后纬成,理定而后辞畅”.作者观察生活需要感情,构思作品需要感情。感情的冲动,推动着写作的进行.写文章要把丰富的感情注入文章的字里行间.  相似文献   

8.
以往研究表明共情的特点包括自动化与情境依赖性。但是, 有关共情的理论模型与潜在神经机制仍存有争议。为更好地适应现实需求, 研究重点从共情的结构和功能角度逐渐向塑造和调节共情发展。近年来, 有研究者提出自上而下的心理过程与共情调节有关, 特别是共情的目标表征形式, 以及目标的价值权衡。因此, 考虑到共情的目标导向性对于共情的内部构建与外部表现形式的影响, 建议未来研究考虑从自上而下视角考察共情的可调节性。  相似文献   

9.
偶然看到一份资料,是梅兰芳的外孙讲述外公的故事。其中提到一件事,有一段时间,梅兰芳非常迷恋画画,并为此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就连虞姬戏服上面的兰花、梅花都是他自己画出的图案。发现梅兰芳如此痴迷画画,有人劝他说,你的事业是唱戏成就的,画画画不出梅兰芳,但是画画可以成就张大千和齐白石他们。梅兰芳听了,并没有多说什么,但有空闲时,他还是喜欢画上几笔。  相似文献   

10.
京剧表演艺术大师梅兰芳酷爱花卉,院子里养了很多花,有雪里红梅、傲霜秋菊、花王牡丹、花相芍药等传统名花,还有牵牛花等柔弱的花。为了让花开得更大更艳丽,梅兰芳专门买了很多书籍,苦心研究,终于换来了百花竞放、芳香馥郁的景象。  相似文献   

11.
<正>随着素质教育工作的深度推进,“五育”并举理念深入人心,让受教育者实现“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成为教师基本教育任务,幼儿园教育也毫不例外。“美育”是五育中重要组成部分,俗称“审美教育”,是提高受教育者审美水平的重要途径。幼儿园美育课程的构建中,教师应做到“美学原则渗透于各领域教学中”,把握好每一个教育契机,调动幼儿的主观能动性,让其在美育学习中获取良好的情感体验,实现“以美育人”的教育目标。文章基于“以情促学、以美育人”主题,  相似文献   

12.
每件艺术作品都凝聚着艺术家的思想情感,甚至艺术家不同人生阶段的作品也会呈现不同的风格,对艺术家作品的研究,从情感表现出发,更能抓住艺术家的创作思维。文章以梵高绘画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为例,对他的作品从色彩、线条、整体画面效果三个角度进行分析,体会绘画中梵高的思想情感。  相似文献   

13.
和谐的医患关系是构建人性化医疗的基础,面对当今医患关系紧张的困境,探索如何应对困境中的医患关系迫在眉睫.共情是心理学的一个概念,阐述了人际互动过程中的一种心理现象,是一种站在对方立场上的思考方式.临床实践中医务人员存在共情缺陷,如易产生共情疲劳、缺乏倾听、缺少尊重等,通过心理学干预技术提高其临床共情能力有利于减少共情缺陷、避免医疗纠纷、协调医患关系.良好的共情能力有助于推进新的合作型医患关系的建设,尤其适合于临床一线的医务工作者.  相似文献   

14.
王海打假,道德又文明赵艳侠提起王海,几乎家喻户晓。这个山东小伙几个月前北上京城,暗访各大商店,专找假货买,然后根据《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49条的规定加倍索赔。对于王海的打假索赔,有一些商家持否定态度,说王海刁钻,不道德。甚至有的消费者也认为王海知假买...  相似文献   

15.
正小学生正处于情感教育的初级阶段,在教学过程中,应当有计划有目的地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操与情感,并借助情感教育开展相应的素质培养。在语文课堂教学中,为了促使课堂更加有趣味性,在课堂当中应用情感教育,可以有效地引导学生与课文对话,促使学生感受作者的情感,从而更好地进行学习。对此,研究以情动人、以境导人在小学语文教学中的应用必然能够提升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1.根据课堂需求,借助情与  相似文献   

16.
今年,特大洪水灾害席卷了中国大片国土,无情地冲散了数万幸福美满的家园,整个经济损失高达三百多亿元,这在中国历史上大概还是受灾最严重的一次。中国天主教教务委员会副主任刘柏年教友,得知家乡贵州人民接连不断遭受水灾,铁路运输干线多次受阻的消息之后,心中非常忧虑,家乡父老的生命安危和财产损失时时牵动着他的心。这时候,他远在台湾的  相似文献   

17.
16岁成婚,发妻王明华梅兰芳娶的这位发妻叫王明华,与他可谓门当户对,她出生于一个京剧家庭。王明华刚嫁过来时,梅家还不富裕,她毫无嫌贫之意,而是尽心尽力操持家务。王明华与梅兰芳十分恩爱,结婚的第二年  相似文献   

18.
邹元江 《哲学动态》2023,(1):107-116+127
梅兰芳的“表情”并不局限于“面部”,而是“具身”性的。所谓“具身表情”也即戏曲演员处处以“有声皆歌、无动不舞”的身体纯净姿式来“表情”,它是以唱、念、做、打(舞),口、手、眼、身、步等极其繁难艰奥的“四功五法”童子功为根基所建构的身体“姿式化”的审美符号系统。梅兰芳的表演处处要显得美又不费力,就必然涉及戏曲演员“新的存在”的本体论问题:“在”即“异在”。“在”之作为出离遮蔽,作为“展开状态”,正是通过“特定变异”而扬弃自身,即以非对象性的“异在”而“在”。这个“异在”正是梅兰芳所获得的“新的存在”之独属于艺术家的“存在感”。这种独异于人的艺术家的“存在感”使原本日常的“梅畹华”生成为“尚不是的……”,由此开启了梅兰芳“在”即“异在”的独绝审美在场视域。正是奠基于具身表情所凸显的“在”即“异在”性,对梅兰芳表演艺术最根本的知觉视域因而就是借助“观众的想象力”可心观直透的作为非对象性、非实体化“纯粹的创造物”的意象世界。正是借助建立在具身性童子功基础上的“反复出现的原则”——“前置表达”这个“演员的秘密”,梅兰芳的表演处处让观众目(耳)不暇接地知觉到具身意象的生成性、流动性和重叠性。  相似文献   

19.
肖永明 《法音》2009,(7):15-19
无论是佛教的真如本际,还是西哲所谓的形上本体,都是被指认为言语所无法言说、思维所不可认知的。但是,西方思想到了实现了某种哲学革命的胡塞  相似文献   

20.
老情     
记忆里的老家,大山耸人云端,河水湍出雪色飞沫,竹荫和老树绿得流油,堆状的家居围绿里有斑鸠坐啼,有小燕雀轻唱,有马斑鸠的诉语——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