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衡量一幅作品水平的高低不仅要看作品的取材立意、空间布局、笔墨功力等,色调控制的能力也能够反映出作者的艺术品格,从而评价其作品的优劣。设色是中国古代绘画的技法,所以谢赫把"随类赋彩"列为"六法"之一,意为随着自然景物的色彩而设色,从而达到重现自然景物的真实性。在当代中国画创作过程中,所有的作品都会被覆盖上一层或浓或淡的底色作为基础的色调,从而达到画面色彩的统一。  相似文献   

2.
就油画作品中的"意境美"这一概念而言可以追溯到"写意油画"、油画的"民族化"等阶段,这是在油画引入中国后一种独特的、自觉的、具有中国特点的创作实践和思想融合。传统油画作为当今艺术表达的一个重要形式,在发展的过程中它与中国传统绘画的技法、表意等方面都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但是经过近代几代艺术家的不断探索与尝试,将西方绘画与中国传统绘画相结合,形成了今天的具有中国特点的中国当代写意油画。"意境美"风格的艺术作品是写意油画发展过程中艺术家最为关心和重视的一个因素。每一幅油画作品都有自己的属性,通过线条、色彩的表达过程让审美者理解绘画者所要表达的情感意境,作者的主观情感是贯穿画面重要内容,也是"意境美"体现的最好方式。一幅好的油画作品的灵魂就是意境,是画家在创作过程中对生活或对自然界的情感表达,像喜怒哀乐一样,不需要语言的叙述,可以让观者很直接地了解画家想表达什么。即使绘画者会用不同的形式技法来充实油画作品,但其中都有一个最重要的东西,那就是意境。在创作的过程中,如果一幅画没有一种"意境美",那会是很枯燥无味的一幅作品。  相似文献   

3.
任何艺术都以创作形象为主要任务,歌曲作品也不例外。大家知道,一幅画、一篇文章或一件工艺品,一经作者创作出来,便可供人们阅读或欣赏,人们能够通过视觉来了解作者的创作意图和作品的内容与风格。而歌唱是一门听觉艺术,一首歌曲创作成形毕竟只停留在纸上,人们不能直接从纸上听到它欣赏它,必须通过演唱者根据自己对歌曲的理解,将歌曲进行艺术处理后,再对它进行演绎。每一位歌唱者要想把歌曲真正地表现好,是要下一番苦功的。下面就如何艺术地处理与表现歌曲,浅谈一些笔者的看法:一、了解熟悉作品是前提1、了解作品产生的时代背景、中心思想和…  相似文献   

4.
<正>在中文世界"通识教育"层次之读者的心目中,罗素是以蜚声世界的"通俗作品"《西方哲学史》一书之作者著称于世的:这类读者对于"洛克是罗斯福的先祖,卢梭则是希特勒的渊薮"之类的"俏皮话"耳熟能详;至于把笛卡尔的自我或休谟的实体比作史密斯先生的衣帽架,有关莱布尼茨的那个晦涩的笑话,以及对康德和叔本华哲学的那些语带讥刺甚至挖苦的话头,就更是让人"过目不忘"的了。在较为"专业化"的层次上,哲学界一般都公认罗素哲学之最有创造性的时期是在20  相似文献   

5.
从主题思想上看,《水浒传》可称为"为市井细民写心"的作品,其以北宋末年为写作背景,在宋江等三十六人横行河朔的历史事件基础上,关注的是民间流传的传奇异事,作品中描述了市井生活的广阔场景和市民这一阶层的日常琐事,反映了当时的时代特征、人们的社会生存状况,塑造了一系列典型的人物形象,这些都是《水浒传》是"为市井细民写心"的有力证明。  相似文献   

6.
图式符号的价值只有在系统中体现,系统是图式符号价值的真正来源,也就是在一个系列中,单纯的一件作品其符号的表现还不够明显,价值也并不明确。譬如,单纯的提取一幅方力钧的"光头形象"中的一件作品,其图式符号的意涵和所指往往都是显得模糊或不确定,但是若将其置于整个光头系列及图式符号系统中时,图式符号自身及其价值反而更容易、更加清晰地得以体现。绘画符号的形成和凸显实际上是一个艺术家个性化风格成熟的标志。  相似文献   

7.
张晓玲作品     
正作品创作想法:拼贴(Collage)的灵感来源于毕加索和布拉克根据巴黎街头贴满层层海报的墙面所创造的。而法文Coller就是粘贴东西的意思。最初,毕加索将有真实质感的物件贴在画布上,企图打破二度平面的绘画,制造空间虚实的视觉效果。没想到后来有助于延伸发展出"新"的绘画创作材料、技巧和理念。作拼贴,即是将纸张、布片或其他材料贴在一个二度的平面上,创作出一件拼贴作品。作品  相似文献   

8.
20世纪80年代出现的"模糊学"分支中的"模糊美学",引入了"模糊"的概念。在艺术领域中,将"模糊美学"用于对经典作家、画家的优秀文学、音乐作品以及视觉艺术作品进行分析,可以发现它们都多多少少有着模糊美学的渗透与体现,正因为有着这一层"模糊",艺术作品可以通过不同的形态呈现出为人认可的多种形式的美,而这些形式美本质上都是由情感引发的。  相似文献   

9.
贾平凹作为一个从商州走出来的作家,他的文学轨迹有一个"寻根乡土——转型之痛——文化反省"的过程。其"商州系列"作品从文学地理角度分为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前期作品(如《白朗》、《我是农民》)以寻根为主题,中期作品(《废都》、《秦腔》)折射痛苦的文化反省、悲壮的社会转型,后期作品(《古炉》)则超越了新的"文革"叙事,体现内在乡土文学的价值系统,并且在写作手法上有极大的创新。这一过程的转变,体现了贾平凹对历史和文化记忆的反省,深层次剖析人与人之间群体关系的变异,从而折向人与自然的回归。相信今后,贾平凹的作品会以更深层次触及灵魂的方式剖析人与自然,回归自然,回归到"无"。  相似文献   

10.
形式好比绘画艺术作品中的基石,是作品观念与思想的外在表现,没有形式或形式感弱的作品,就谈不上艺术的思想、意境与内涵。那些作品中的基本结构和框架,例如画面的形式上的平衡、形体结构的分析、绘画元素的把控等,都对作品的最终效果产生直接的影响,反映绘画艺术家对画面把控能力及专业素养。文章以保罗·塞尚的绘画作品为例证,结合形式的概念,对"形式美"与"有意味的形式"两者的关系进行论述,并论证其在当代绘画艺术中的重要性。  相似文献   

11.
平面设计是由"平面"和"设计"两个词组合而成的,指的是在具有二度空间(即平面)物体表面上根据一定的目的要求、制定方法或图样所完成的作品等。平面设计作为一种视觉手段将资讯进行艺术化传达的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改变着现代人的生活,我们应该对其有足够的重视和清楚的认识。  相似文献   

12.
宋徽宗的美学思想评析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宋徽宗赵佶,是历史上有名的昏君.但在艺术上却有着极高的天分.他一生崇信道教,曾多次亲注道经,留下了大量思想丰富、文笔优美的作品.这些作品所反映出来的道教美学思想具有极为丰富的内涵.他所提出的以"神"为核心的宗教审美判断、"无心"的审美态度以及"淡而无为"的道教文艺观等,对我们研究道教思想文化以及中国古典美学都具有重要的意义.  相似文献   

13.
成功的书籍装帧设计之所以能在同类作品中脱颖而出,关键在于设计者选取了一个独特的角度,一个恰到好处的表现手法,并和书的内容完美结合.好的装帧设计都具有它独特的创意,或在构思上,或在色彩上,或在设计语言上,以鲜明的个性,显示着自己的特点,反映了设计者对美学意识的感悟.  相似文献   

14.
每个画家的"根"都深深地扎在了艺术的土壤里,他们深沉地爱着这片土地,胜过了读者对他们浅显的理解。正因如此,他们的作品才显得活泼而厚重,并且富有生机。周大正植根于第二故乡大西北,他保持着一颗炽烈的游子之心,作品中诠释的是他深藏内心的故土情怀,每幅作品的诞生都使观者眼前一亮。他的油画作品蕴藏着乡土内涵,呈现着鲜明的乡土情结,诠释着油画创作的真正意义。  相似文献   

15.
给自己时间,一步步去走,给自己空间,一步步去做,年纪渐长日渐明白,生命还是要慢活,才会快活. 时间是一条长长的线,空间是一个宽宽的圆,我们的生命故事,都发生在它们中间. 人生,是个不能回头的旅程,所拥有的都会失去,所以要珍惜,但是不要抓住,因为抓不住. 每一个人的生命,是上帝给的礼物.它是一个可读的"作品",这个作品在人生过程中,也是不断地被修改、琢磨. 同样的环境,我们可以用不同的"心境"来对待.关键是你的眼光要向上,那就是说,把我们的"眼睛长在头顶上"吧!  相似文献   

16.
墓碑上的幽默李华任何人如果在“死”这么悲哀的事情,都还能够幽默得起,那可算是真幽默了吧!在英美社会中,墓志铭是非常普遍的,随便走进一座墓园,都可以在林立的墓碑上,读到几则令人会心或莞尔的作品。平凡的小人物被命运消遣了一辈子,临走,他得有个置喙的余地,...  相似文献   

17.
历史上的版画作品有其深厚的文化背景,历史上的版画是个高峰但不是艺术的终结.探索性是当今版画艺术的主要脉络,不要再固守传统,应该有借鉴地吸收.把每一版都作为探索性来研究,使艺术时刻处于创新状态.另一方面还要放松心态,不要认为自己做的作品都是世界名作,在心理形态上达到一定境界的时候自然就能创造出好的作品.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漓江画派画家的作品在重大展览中频繁出现,一些画家的风景作品不但形式新颖,且在意境的营造上有一定的趣味。漓江画派至今仍传承着对景写生的优良传统,写生对于这些画家而言也是另一种形式的"创作"或为最终的艺术创作所服务。写生难免会碰到形式和技法方面的难题,形式如何抉择,技法是否"过多",归根到底,所有的问题都归结于心境,也就是自身的品味情趣和人格涵养,这决定了艺术家如何观看,如何造景。  相似文献   

19.
喜爱艺术或是从事艺术设计的人们都热衷于在艺术领域或美术馆内参观、欣赏,寻求共鸣。随着对艺术关注度的上升,艺术形式呈现多样性的发展趋势。其中,极富时代气息的当代艺术,时常能够展现这个时代生活的特质,引起人们的共鸣,无形之中对推动社会的发展起着巨大的作用。在当代艺术的大发展中,不可否认的是涌现出一大批当代艺术家,他们在各自独具风味的作品当中展现当代艺术性,其中包括"大笑画"岳敏君。随着消费文化的悄然出现,外来消费文化刺激着艺术家,自然艺术品的价值取向有了改变,艺术品的价值不再单纯由艺术家所决定,还有受众、观者,更为重要的是出现的"艺术品消费者",这在很大程度上刺激了消费文化对当代艺术作品的推动。  相似文献   

20.
"任何一件书法作品经过刻制,即便结构与点画形状不爽毫发,它也由此而成为另一件作品,墨迹边廓的精微变化,是绝不可能在石刻中重现的",况且不爽毫发"只是一种假设,实际上刻制永远是刻工对作品程度不等的‘误读’"。邱振中先生的话旨在说明刻工在碑刻过程中对作品的误读所产生不同的艺术效果。那么,一件完整的书法作品在碑刻过程中到底历经了怎样的变化,是真实地还原原作,还是在原作的基础上有了另一种升华,刻工在这个过程中又扮演着怎样的角色,这些问题都值得我们去探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