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14 毫秒
1.
知识本身往往枯燥乏味。但它一旦被巧妙入联,便会别具情趣,耐人寻味。数学知识联相传乾隆五十年(1785年),乾隆皇帝在乾清宫设"千叟宴",应邀赴宴者达3000余人,其中有一老叟141岁。乾隆皇帝便以此为题,与大学士纪晓岚对句。乾隆皇帝出上联:花甲重逢,增加三七岁月;纪晓岚思索片刻,当即对出下联:古稀双庆,更多一度春秋。上联说的是:按我国古代历法,60年为一花甲。"花甲重逢",即两个花甲,为120岁,"三七岁月",即三七为21岁。这样,120  相似文献   

2.
所谓“离合拆字联”,就是根据汉字的结构特点,把文字或拆开或组合,巧妙地串联在有一定意义的语句之中。试辑录几副,并略作分析,与读者朋友共赏。其一纪晓岚与丁云和尚为棋友。纪晓岚去竹林找丁云,丁云不在,纪晓岚独坐廊下等候。很久,丁云才归,纪晓岚起身行礼,吟一联道:竹寺等僧归,双手拜四维罗汉;丁云一听,连忙还礼答道:月门闲客在,二山出大小尖峰。二人大笑,进屋下棋。不知不觉夜深,小沙弥便来报说寺门已经关闭。纪晓岚听此,已知小和尚是在下逐客令。不由触动才思,遂吟一联道:门内有才方是闭;纪晓岚此联大有雅兴未尽之意,所以才责怪小沙弥…  相似文献   

3.
纪晓岚爱好猜谜,也喜欢出谜。传说有一年元宵节,纪晓岚在一对大灯笼上写了副字谜联:“黑不是,白不是,红黄更不是,和狐狸狼狗半边仿佛,即非家禽,又非野兽;诗也有,词也有,论语上也有,对东西南北一片模糊,虽是短品,亦是妙文。”黑白红黄都不是,那就是“青”,半边狐狸狼狗即为“犭”,合起来就是“猜”字,诗词论语上都有就为“言”字,四方模糊即是“迷”,合为“谜”。所以其谜底就是“猜谜”二字。此则谜联用语诙谐,对仗工整,隽永清新,且耐人咀嚼寻味。曾有个不求至道的僧人向纪晓岚索联,纪晓岚就为其撰联曰:“日落香残…  相似文献   

4.
正在强权与暴力面前,没有人不畏惧它,所以出现"众人之唯唯"也就在所难免。然,一个人到底是要人"唯唯"之畏,还是要人"谔谔"之敬呢?不少人错误地以为别人马首是瞻的原因是自己英明,于是想尽一切办法,让别人怕他、惧他,以此凸显自己。纪晓岚的《阅微草堂笔记》里记录了这样一个暴力鬼,它极尽所能,目的就是想让别人怕他。故事是这样记录的:老仆刘琪的妻弟独居一室,床在北窗下。夜半时觉得有只手在他身上抚摸,怀疑是小偷,惊醒细看,只见那  相似文献   

5.
康乾盛世大才子纪晓岚,学识渊博,朝野仰慕。他才思敏捷,锦心绣口,作诗属对是他的拿手好戏,颇得风流皇帝乾隆赏识。君臣二人常常结伴微服出游,吟诗作对,极为欢洽。  相似文献   

6.
正5月在北京东岳庙参加首届"东岳论坛"暨坚持道教中国化方向研讨会,在会上得到了一本极其珍贵的史料性著作《北京东岳庙志》,读后颇有感触。北京东岳庙始建于元代延祐六年(1319),至今整整七百年。七百年来,东岳庙史上的第一本完整的志书才横空出世。这部志书的面世非常不易,凝聚着东岳庙住持袁志鸿主编以及编纂委员会数年的心血。势成之——一个时代的包容在全国宗教工作会议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就要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文化,努  相似文献   

7.
《周易》革卦"大人虎变""君子豹变"中的"变"字,熹平石经作"辩",马王堆帛书作"使"。"变"和"辩"都应读为"弁"。虎皮、豹皮做的弁文采斐然,所以《象传》说"其文炳也""其文蔚也"。战国楚地的《周易》中,这个字很可能本来写作■、■一类形体,是"弁"。由于当时"史""弁"混同,有些版本上的"弁"被误认成了"史(使)"。在有的版本中,"弁"被按照当时"弁"的一种习惯用法读成了"变"。而在有的版本中,"弁"又被读成了同音的"辩"。这就是马王堆《周易》"使"、今本《周易》"变"和熹平石经《周易》"辩"字的由来。与此相关的是,《尚书·酒诰》"勿辩乃司民湎于酒"及《书序》或本"王辩荣伯作《贿肃慎之命》"的"辩"字,应当本来是"史(使)"字,被错认作了"弁",后来又被读作同音的"辩"。这几个例子说明,早期文献中存在着一些由于战国楚简中"史""弁"混同导致误认并衍生出众多异文的例子,有待于进一步的关注和探索。  相似文献   

8.
王实甫,名德信,大都(今北京市)人,生卒年与生平事迹不详。其创作活动大约在元成宗元贞、大德(1295——1307年)前后。所作杂剧14种,现存有《西厢记》、《破窑记》、《丽春堂》3种,残存《贩茶船》、《芙蓉亭》2种,另有少量散曲作品。 《西厢记》是他的代表作,全名《崔莺莺待月西厢记》。《西厢记》的故事渊源于唐代诗人元稹的一篇文言小说《莺莺传》(又名《会真记》)。它特别是在金代作家董解元的《西厢记诸宫调》(即《董西厢》)基础上创作而成的。全剧共五本二十一折,突破了元代杂剧一般为一本四折的格式,在杂剧中属大型作品。故事写唐德宗贞元年间,张生和崔莺莺在普救寺巧遇,相互产生爱慕之  相似文献   

9.
《四库全书》主编纪晓岚被誉为清朝第一才子。世人盛传他聪明绝顶,机智过人,过目不忘,出口成章,断案如神。下面两个“一”的故事生动地从一个侧面反映了他巧妙运用推理的睿智和天才的思维。  相似文献   

10.
正北京东岳庙始建于元代,主祀东岳大帝,是当时道教正一派在北方地区的重要宫观。但是对于外来人群而言,并非完全如此。明清时期,朝鲜王朝定期派遣使者朝贡中国。燕行途中,他们以诗歌、日记等形式记录沿途见闻感受,为后人留下了不少珍贵文献。北京东岳庙作为朝鲜使臣入京朝拜的必经之地,在其燕行途中具有特殊意义。朝鲜使臣在此不仅书写与东岳庙相关的日记,描绘他们眼中的东岳庙形象,同时也留下不少诗作,表现出其特殊的文化心理。今人陈进国《燕行录咏北京东岳庙诗抄》一文专门对相关的  相似文献   

11.
清代文学家纪昀.丰晓岗.曾任《四库全书》总篡官,学识渊博.文思敏捷.平素喜欢吟诗作对与人戏谑。尤其是他运用抑扬修辞手法撰写的诗、联.语言非常幽默风趣。失将对方贬抑入地.令他大惊失色:接着笔锋陡然一转,又将对方褒扬上天,使他转想为喜、仿佛使人们欣赏到一幕幕滑稽生动的悲喜剧。.一天,纪晓岚正在书安里读书。有下人传进一张名片,说:“门外有衡阳太守刘朝玉拜见大人。”纪晓岚把客人请进,问:“你的公务部办完了吗?”刘朝玉欠身回答:对公务已办完了.明日便启程返回湖南。今日求见,一是辞行,二是请大人赐以墨宝.”…  相似文献   

12.
受康有为的影响,梁启超早年以易学为"魂学""天人相与之学",笼统地认为《易传》为孔子所作,其思想是孔子人生与社会理想的终极归宿。1918年后的梁启超,对孔子与《易传》的关系作了逐步深入的分析,最后认为《系辞》而下为战国末期至秦汉之间的孔门后学(思孟一系)所作,皆与孔子无直接关系,目前可以相信的只有《彖传》《象传》为孔子作。结合柏格森、罗素等西方哲学家的思想观念,梁启超对《易传》哲学作了初步探索,他以"流动哲学""数理哲学""自然法""归纳法""因果律"等现代学术范式来诠释易学哲学,确有其精妙之处。他对《易传》"神无方而易无体""乾元统天""继善成性"等思想在中国哲学史上的意义作了高度评价。梁启超是近现代易学发展史上一个不可忽视的环节,他对冯友兰、熊十力等人的易学观都有一定的影响。  相似文献   

13.
晚清名人联     
正左宗棠字季高,他相当自负,觉得自己就是那足智多谋的政治家、军事家诸葛亮,给别人写信,常常署名"今亮""老亮"。当然,他也确实有过人之处:不但目光敏锐,料事准确,与人辩论更是口若悬河,咄咄逼人。有一天,他不知为了什么事与曾国藩辩论不休,各不相让,曾国藩戏出一联:"季子敢鸣高,与予意见大相左。""季子"似指春秋时期吴国  相似文献   

14.
正一次,乾隆问刘墉:"京师九门,每天出多少人,进多少人?"刘墉回答:"两人。"乾隆觉得诧异,刘墉解释道:"万岁,我说的不是两个人,而是两种人,男人和女人。"乾隆又问:"那我大清国一年生多少人,死多少人?"刘墉说生一人,死十二人,接着告诉乾隆他是按属相说的。譬如今年是马年,出生的人无论数量多寡都属马;而不管多少人  相似文献   

15.
清朝乾隆皇帝有两个宠臣,一个是才思敏捷、胸襟坦荡的才子纪晓岚,一个是弄权枉法、心术不正的和王申。两人虽然同朝为官,但性格品德大不相同,经常唇枪舌剑,明争暗斗。乾隆47年,纪晓岚任内阁学士兼兵部侍郎,和王申为礼部尚书。一天,两人应邀赴宴,不想冤家路窄,竟同坐一席。上菜时,下人不慎脚下打滑,身子一歪,将盘中的火腿掉在地上,这时从花丛中窜出一条大黄狗,叼起火腿跑了。平时,和王申总是千方百计地贬低纪晓岚,见此良机,忙语带双关问道:“是狼(侍郎)是狗?”纪晓岚学识渊博,早听出了弦外之音,便微微一笑,立即答…  相似文献   

16.
潘知常的《生命美学》《诗与思的对话——审美活动的本体论内涵及其现代阐释》《信仰建构中的审美救赎》三部著作赫然写着三个中心词:"生命""审美""爱",共同构成了生命"是什么""何谓是""为什么"的生命美学理论逻辑三问,使生命美学形成了一个完整、有机的理论体系,呈现出一种有温度的人文关怀精神风貌。  相似文献   

17.
《庄子》中有这样一类词语,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前缀"至",组成了"至+"系列词语,主要包括"至人""至德""至道""至仁""至乐""至礼""至一""至和"等。"至+"词语的词根,有的来自儒家的哲学范畴,有的来自道家的哲学概念,还有《庄子》的自我发明与创造。"至+"词语在批判词根字意的基础上被重新定义,是《庄子》话语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在批判继承前人学术观点基础上的一种发明与改造。"至+"系列词语是《庄子》极致思维的集中体现,作为创造性思维的分支,极致思维具有极端化、理想化和指引性三个特点,它们彰显着《庄子》独具特色的哲学精神、文学特色、审美境界,共同建构起独具特色的《庄子》学术话语体系。  相似文献   

18.
刘一明是清朝乾嘉时期的著名高道,留存著述逾百万字,部分著述具有重要的文学价值。刘一明评点刊刻的《西游原旨》是古典文学名著《西游记》流行于世的重要版本,也是《西游记》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其评点文字对全面准确理解《西游记》的思想内容有重要参考价值。刘一明创作的《会心集》中有大量以表达"道理"和"道情"为特色的诗词曲,《栖云笔记》中有大量以"方外人"身份创作的"记""传""序""诗""联",这些作品均以文学体裁为载体,不但思想内容独具特色,而且具有很高的艺术水准和审美价值。就其所取得的文学成就而言,道士刘一明理应在中国文学史上拥有一席之地。  相似文献   

19.
为了系统合理地解释《周易》通篇的辞句重出问题,清代学者焦循从《周易》经传中"实测"出"旁通""当位失道""时行""相错""比例"五例,最终完成了《易学三书》的象数建构。其中,"比例说"乃是焦循彻底解决《易》辞重出问题的关键所在。本文在全面考察"比例说"的定义、《比例图》的计算方法、"十二例"及"实测"等相关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揭示了"比例说"的得失。一方面,这一独到创造使得焦氏象数学的增象能力远超汉易;另一方面,其象数体系的根本失误亦在于此。  相似文献   

20.
正张岱是明晚期的散文家、史学家,他是一位非常懂得生活、享受生活的"美食家"和"玩家",兴趣广泛,喜好颇多。他有句名言"人无癖不可与交,以其无深情也",似乎可作其"吃""玩""雅"等嗜好的注脚。有人评价,《夜航船》是张岱著的一部"百科全书":从天文地理到经史百家,从三教九流到神仙鬼怪,从政治人事到典章沿革,广采博收,涉及学科广泛;《西湖寻梦》是他用散文笔调写的一部历史题材的"电影":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