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74 毫秒
1.
自大的太阳     
正听到诗人歌颂月亮,太阳极其不满。太阳说:"我拥有强大的能量,月亮的光是我给的,地球上的生命依赖我而生存,所有的颂歌只能献给我。"看到没有人予以理睬,太阳开始发飙:"我要烤干大海,让所有人见识见识我的威力!"说完,太阳发出耀眼的光芒。海面上掀起一阵波涛,太阳得意极了。它  相似文献   

2.
麋鹿     
有一只麋鹿感到十分痛苦,因为它的角似鹿但它又不是鹿,头似马但它又不是马,身似驴但它又不是驴,蹄似牛但它又不是牛,所以大家都叫它"四不像",这只麋鹿在森林里处处遭到其他动物的嘲笑。它痛苦地想:"要是我完全长得像鹿,或者像马,或者像驴,或者像牛,那么这些动物都会把我看做是同类的,为什么老天偏偏把我长成了这副模样啊?"  相似文献   

3.
正有人说,这世界是对半的:一半是白天,一半是黑夜;一半是天使,一半是魔鬼。但在我看来,这世界并不是对半的。我相信,并一直相信,白天一定长于黑夜,天使一定胜过魔鬼。清晨,当太阳还没有升上山冈,太阳的光芒就来到我们的身旁,帮我们将黑夜照亮;傍晚,当太阳落下,太阳的光芒并没有立即离我们而去,它的余晖依然洒落在我们的身上。所以,我相信,并一直相信,白天一定长于黑夜。同样,我相信,并一直相信,天使一定胜过魔鬼。当天使还在路上,还没有来到  相似文献   

4.
含羞草     
正"小小一株含羞草,自开自落自清高",最早听说含羞草,缘于电视剧中那首脍炙人口的歌曲。虽然我没有见到过含羞草,但在我的脑海中,时常会想象着它的模样:它是美丽的,美得清丽脱俗、温润娇柔,它美丽的枝叶,亭亭玉立,如同一位娇羞的美人,手指轻轻一碰,美丽的叶片便会轻轻地合上。我甚至还在心里想"闭月羞花"一词是否与它有关?很长一段时间,含羞草在我心中神圣而高贵,因为,它代表着纯洁与爱情。来南方后,我问过很多朋友:  相似文献   

5.
动物趣谈     
狐狸:我是骗过乌鸦嘴里的肉,可是说到底,真正骗了乌鸦的是它自己的虚荣心。蜗牛:我最反感高速公路,你们算过没有,那上面每天得发生多少交通事故。马:谁说先有伯乐后有千里马?马是靠自己跑出来的,不是靠伯乐封出来的。猫头鹰:要是凭发言来评先进,我这一辈子怕是与先进无缘了。动物趣谈@柒建华  相似文献   

6.
正我喜欢那些美得扎实厚重的花,像百合、荷花、木棉,但我也喜欢那些美得让人发愁的花,特别是开在春天的,花瓣儿菲薄菲薄,眼看着便要薄得没有了的花,像桃花、杏花、李花、三色堇或波斯菊。花的颜色和线条总还比较"实",花的香味却是一种介乎"虚""实"之间的存在。有种花,像夜来香,香得又野又蛮,的确是"花香欲破禅"的那种香法,含笑和白兰的香是荤的,茉莉是素的,素得可以及茶的,水仙更美,一株水仙的倒影简直是一块明矾,可以把一池水都弄得干净澄澈。  相似文献   

7.
记得小时候,有一次,我看见庭院前的向日葵低垂着头,便突发奇想,找来绳子和竹竿,将其中一棵向日葵固定起来,让它昂首挺立,直视太阳。我幼稚地认为那样就可以让向日葵省去转来转去的麻烦,能够更好地吸收阳光,将来的颗粒也一定会更加饱满。到了秋天,向日葵成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来到那棵高昂着头的向日葵跟前,满以为它是最好的,可令我感到沮丧的是,那棵向日葵空空如也,里面没有一粒饱满的籽,还散发出一股刺鼻的霉烂味。我不解地问父亲:"为什么昂  相似文献   

8.
<正>这是一个长相秀气的高一女生,身高约160厘米,不过她拱着背,像是被什么东西压迫着,直不起腰来。我迎上去,朝她笑笑,她对我礼节性地微微一笑。我问:"阳台上太阳很好,我们搬椅子到阳光下聊,好吗?"她说:"好的。"我开门见山,说:"孙老师(班主任)把你介绍给我,她告诉了我  相似文献   

9.
恩惠 《天风》2012,(1):65
目前,世上基督徒人数大约占人口的三分之一,我也是其中之一。那么,为什么要成为基督徒呢?一、我需要知道"我从哪里来"!浩瀚的宇宙,多彩的世界,日月经天,江河运地,花草树木,百兽人类,究竟这一切从何而来?幼时,便问这些问题。可惜没有人作出令人信服的解答。稍长,我们上学,知道地球并其他行星环绕太阳运行,精准深奥微妙。在太阳系之外,还有无数银河系。我们追问来源,老师只能说"自然而来",可我们又问,"自然"它究竟姓什么?  相似文献   

10.
何:我最近拜读了周予同先生在1927年写的一篇文章,题目是<"孝"与"生殖器崇拜">,其中有个论点:曾子之所以把"孝"泛化,使它的概念外延与"仁"相等,是为了克服"孝"与"仁"之间的矛盾.我觉得在所见过的同类文章里好像没有其他文章达到了这篇文章的深度,周先生把问题提到了这样的深度,使我感到震撼.不过,我对这个问题没有把握,所以想向您请教.  相似文献   

11.
双头鸟     
正一只鸟住在一条河边的树丛里。这不是一只普通的鸟,因为它长着两颗头,却只有一个身子。有一天,双头鸟在河边觅食,看到地上有一小块儿苹果。它的一颗头说"这块儿苹果看上去多好呀,一定是上帝送给我的美味,我真是太幸运了。"第二颗头闻言,说:"我也觉得这是一个不错的美味,让我们俩一起分享吧。"  相似文献   

12.
在一片原始森林里,住着一群羚羊,它们无忧无虑,过着天堂般的生活。在这群羚羊当中,有一只显得与众不同,当别的同伴儿吃着鲜嫩的野草,晒着暖和的太阳,甚至做着香甜的美梦时,它却整天在森林里拼命地练习长跑。同伴们嘲笑它:"这么悠闲的生活,你却不知道享受,天天在那儿没命地跑,你准备去参加比赛呀!"那只羚羊没有说话,继续跑着,时间一长,它就练出了一双  相似文献   

13.
正我带孩子回了一趟老家,半个月后返回时发现,那些被我精心侍候过的花草,因为天气炎热导致严重缺水,很多已经成了"干柴",不由得心生伤感。虽然心知疏于照料,失去在所难免,但忆起十多天前它们枝繁叶茂、花朵繁盛的样子,还是非常感伤!清理掉枯死的花草,我对着一堆空花盆发呆,男主人安慰我:"你不是总说没花盆再种其他的花吗?现在有大把了。你可以重新把土翻一翻,种一些一直想种却没有种的花。"听了他的一番话,我豁然开朗,就像一道阳光,钻进心里头。可不是吗?空出了那么多花盆,又有理由买点喜欢的绿植装饰家里了。  相似文献   

14.
正他将我径直领到无花果树前,抚摸着它的叶片,问我:"你知道这无花果吗?"院子里,这株无花果树静静地立着,已十载有余了,似乎从未有人关注过它。此时,叶片正四处展开,小雨后,油油的绿意漾满眼帘,三五个青果点缀其间,普通到根本吸引不了人的眼球。我不解地望着他,不知他为什么跟我提起无花果。不过,还  相似文献   

15.
俊得花枝助     
正"老树画画"曾有一句配图文字"待到春风吹起,我扛花去看你。说尽千般不是,有意总在心里",初次读不禁莞尔一笑,"扛花"这个词语气势不凡,令人耳目一新,妙趣横生。画中男子身着一袭白色布衫,悠然漫步在田园阡陌之中,他的手里,不是拿着一朵花,也不是捧着一束花,而是肩膀上擎着一棵连根拔起的红色花枝。那情景,颇令人眼前一亮。春风徐徐吹起,花枝招展,暗香弥漫。男子扛着这棵硕大  相似文献   

16.
《科学与无神论》2005,(1):25-33
谈谈怀疑论杜继文:第一,我首先声明,我对怀疑论没有研究。据我现有的知识,怀疑论是一股极有影响的哲学思潮,古今中外都有,但没有一个普遍公认的定义。它与文革的"怀疑一切"肯定不是一回事,与科学包含的怀疑精神,也不相同。有人把它的源头追溯到古希腊的哲人赫拉克利特、  相似文献   

17.
正美国很伟大的一家公司Netflix,在其文化准则的第一条就写着:"我们只招成年人。"一开始我还不太理解,这不是句废话吗?大家都是成年人,为什么要放在最开头,浪费这个最最重要的位置。后来我才明白,这里成年人的意思,是指心智成熟。我现在能深刻体会到,其实很多成年人,只是年龄大了,身体成年,而心智真正成熟的人,太少了。包括我自己,也经常自我反思,我自己过去是一个多么不成  相似文献   

18.
正刚出来工作的时候,一位前辈告诉我:"要经营好关系,到处找关系,关系是第一生产力!"见我不解,他摇了摇头:"你看我,奋斗了一辈子,还是初级职称,归根结底,是没有关系、关系不硬啊。"这是第一次有人郑重其事地告诉我"关系"这个词还有另外的意思。时间一晃过去快20年了,我不断刷新着对"关系"这个词的认识。一那一年,我教毕业班,顺带上了其他几个班自然、思想品德  相似文献   

19.
罗蒂 《哲学动态》2004,(11):6-6
杨国荣教授的论文<罗蒂新实用主义的若干思考>把我带回到了我今天开始回应的地方.在这篇论文中,他坚持了将"评价"(evaluation)与"认知"(cognition)相结合的一种需要.我对事实与价值的区分十分怀疑,和希拉里·普特南(Hilary Putnam)与约翰·杜威对它的怀疑出于同一理由.所以,确实会对我产生这样一种感觉,即我想将"评价"与"认知"融合起来.但这并不是我想去使用的术语.相对于去说--"你必须拒绝评价与认知,似乎它们是两个分开的东西那样:一个同价值相伴随,而另一个则同实在相接触"--这是西方通常的方式来思考这一问题;我更愿意这样说,存在着两种"知道如何"(know how):其一是评价一种情况,并思考该做什么,以解决由该情况所产生的问题;其二是同其他的人们讨论该做什么,同其他的人们就如何从事合作以努力解决那些问题达成信念上与态度上的共识,并共享你对该情况的评价,然后使得人们变得合作.我并不清楚杨国荣教授是否真的不同意我.我只是会将问题措辞为两种"知道如何":知道如何对待人类以同他们合作,以及知道如何对待非人类事务.这两种"知道如何"实际上是一个紧接着另一个,所以并不存在着这样一个哲学问题,即如何去将这两种"知道如何"结合在一起.我并不对"真理"、"知识"这些概念抱有怀疑,并不是试图把"真理"、"知识"去除掉,而是仅仅试图去除掉关于真理的符合理论,以及这种关于"实在"的概念,即将"实在"当作为可以精确地或过度精确地被表征的东西.我只是怀疑这是否也是杨国荣教授试图捍卫的.  相似文献   

20.
在关于应用伦理学学科性质的讨论中,那种"集‘基本价值观’和‘程序共识论’于一体"的应用伦理学观应是其中最为重要的成果,并且是我们进一步讨论的基础。它其实向人们展示了"一个平台"与"两个端点",但它并没有真正掌握具体领域具体问题这一"端点"的本质特征,因而没能真正理解应用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广义伦理学应该是应用伦理学协商对话的共同基础。由此出发,应用伦理学的学科性质就学科而言,它不仅涉及伦理学,也要涉及其他领域的专门学科;就其任务而言,它既要确保具体行为符合伦理原则和道德规范,又要顾及其他具体领域的正当利益诉求;就其方法而言,它采取的是"程序共识"的方法;就其结果而言,它具有"伦理妥协"的特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