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精神分析学派的创始者弗洛伊德指出了儿童大约在3~5岁之间对父母会产生一种性的情结,叫做俄狄蒲斯情结,男孩会产生恋母情结(女孩会产生恋父情结),当他发觉自己不能占有、独享母亲的爱时,会产生焦虑感及对父亲的嫉妒感,可又当他认识到自己的这种性冲动,而感到自己卑劣、无耻时,就慢慢地把这种情结压抑,沉到无意识当中。如果这个时候,父母亲能够理解孩子的心理冲突,给予及时指导,使他对母亲的爱正常化,与父亲的冲突缓合,那么孩子就能顺利地度过这个危险期,将来与父母亲保持一种良好的亲情关系。  相似文献   

2.
采用亲职压力量表和对立违抗行为表现评估表调查了来自北京、山东和云南三地14所小学有ODD(oppositional defiant disorder)行为表现的301名儿童及其父母。通过为期两年的追踪研究,采用交叉滞后分析探讨了父母亲职压力与儿童的ODD行为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1)在第一年和第二年的数据中,父母亲职压力和儿童的ODD行为表现均存在显著正相关;(2)第一年和第二年的父母亲职压力得分显著正相关,同样,两年的儿童ODD行为表现得分也显著正相关;(3)交叉滞后分析发现,对于有ODD行为表现的男孩来说,其父母第一年的亲职压力能预测他们第二年的ODD行为表现,但对于有ODD行为表现的女孩来说,其父母第一年的亲职压力并不能预测她们第二年的ODD行为表现;而不管是男孩,还是女孩,第一年的ODD行为表现都不能预测第二年的父母亲职压力。研究结果揭示出男孩父母的亲职压力可预测男孩的ODD行为表现,而不论是男孩或女孩的ODD行为表现都不能预测其父母亲职压力,说明父母亲职压力可能是男孩ODD行为表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3.
一位母亲向我诉说她的苦恼:她的儿子都十五六岁了,也算是个大男孩了,其他方面都很优秀,就是太爱粘人。平日里,总是缠着父母;说话时拉着母亲的手,动不动就抱抱母亲,很皮;和同  相似文献   

4.
婆婆与母亲     
正培养感情如同造城墙,须以爱心为材料,以耐心来执行婆婆有别于母亲吗?答案是肯定的。遇到一老一少在一起的两位女性时,从她们的谈吐举止中,不难判断她们是母女还是婆媳。例如,走过别人家门口,看到有老人对女孩说:"小英呀!快把客厅扫一扫。"这时候,如果小英很不耐烦地回答:"唉呀,什么都叫人  相似文献   

5.
一辈子的客     
正六岁之前,我没有回过家。准确地说,我没有去过那个有父母在的、被称之为"家"的地方。我出生在那个重男轻女的时代,而且很不幸,我是家里的第二个女孩。所以一生下来,我就从出生的地方直接被抱到了姑妈家,甚至没有来得及看亲生父母一眼,没有在本应该属于我的家待一秒。此后,我就在姑妈家住了下来,但并没有叫姑妈为"妈妈"——父母觉得我是他们的骨肉,他们没有打算抛弃我,想等到条件合适的时候接我回去。也  相似文献   

6.
8岁的莉莉因为接受头皮手术,剃去了一片头发,因而肯求父母不要让她去上学。她说:“我这样子很难看,同学们会笑我的。”可是父母坚决要求她到学校去。她的母亲说:“要是同学们笑你,别理他们好了。”这位母亲以为解决这样的小问题,用这个传统方法一定对付得来。谁知,莉莉为了避免同学们的嘲笑,悄悄地从学校里溜了出来,哭着回到了家里。 大多数做父母的人见到这样的  相似文献   

7.
1932年我出生在信徒的家庭,父母亲都在教会任过执事,外祖父也是教会的执事。当年父亲就是单身入住母亲家中,而且外祖父和父亲都在40几岁就离开人世,故我们家在较低的生活水平线上挣扎。父亲生前单位经理的弟弟同意每月2  相似文献   

8.
青少年父母监控现状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从北京市两所普通中学的初一到高二年级中选取了1090名中学生为被试,采用问卷调查的方式,要求他们分别报告父亲和母亲的主、客观监控水平和监控手段(控制、沟通和搜寻),以探讨我国青少年父母监控的现状。经过(2)卡方检验、相关分析t、检验和方差分析,结果表明:(1)总体来讲,母亲在家庭里是青少年的主要监控者:母亲监控的客观水平高于父亲,并且母亲使用三种监控手段的情况均多于父亲;(2)女孩受到的父母监控超过男孩:母亲对女孩的客观监控水平高于男孩,并且母亲对女孩更多使用沟通手段;父母对女孩使用控制手段的情况超过男孩;(3)父母监控的年级差异并不明显,只有父母对初一学生会更多使用沟通手段;(4)父母对沟通手段和控制手段的使用都与客观监控水平呈正相关,但与主观监控水平呈负相关,而搜寻手段使用与监控水平之间的关系则跟沟通、控制手段相反;沟通手段对客观监控水平的正向预测力最强,搜寻手段对主观监控水平的正向预测力最强。  相似文献   

9.
曾著书剖析青少年心态与行为的作家麦可·列拉说,孩子满11岁以前,通常很愿意什么都跟父母说,实际上,父母总是他们最先想到的倾诉心事的对象。但从十二三岁到成年那几年里,情况就变了。他们会先去找朋友倾诉,然后也许是老师或辅导员,最后才是父母。  相似文献   

10.
志萱留有一头漂亮的秀发,脸上挂着温和的笑容,初见她的人都会以为她是快乐的女孩,但唯有她知道自己一直就是孤独的。小时候,她的父母关系很糟糕,记忆里留给她最多的就是爸妈的吵架声。6岁那年,父母离婚,她由母亲  相似文献   

11.
这对前来咨询的夫妇,一看就是知识分子,父亲风度儒雅,讲起道理来有板有眼,母亲在一旁拿着笔记本,随时记录咨询师的“金玉良言”。在谈到儿子成绩下降的幅度时,母亲能准确无误地说出他上中学以来历次大大小小考试的名次和他的主要竞争对手的名次。这样的父母在教育孩子上会遇到什么难题呢? 儿子高飞,今年15岁,继承了父母的高智商,从小就很懂事,他深谙父母的殷殷厚望,于是也和父母一样关注自己的分数,每日除了睡觉吃饭,其他时间全用来读书。父母也非常配合,为了给高飞提供最安静的环境,他们晚上从不看电视,只要高飞在家,他们走路都蹑手蹑脚。一到  相似文献   

12.
母亲     
昨天,是母亲的生日。按习惯,我们给她买了生日蛋糕,并且让她在蜡烛吹灭之前许个愿。母亲按儿女们的要求做了,她闭上眼睛,默默祈求,大家都很安静,也很快乐 吹火蜡烛,灯亮了,母亲也欣慰地笑了。可我却分明看到她眼里那晶莹闪烁却没有滴下的泪珠。作为女儿,我不知该怎样形容自己当时的感受,但母亲含泪的笑,却使我想到她坚强的一生…… 母亲生在一个贫寒的家庭里,她3岁时父亲去世,6岁时母亲也离开了她。从此母亲就只有投靠几个舅舅,开始了这家一天,那家一天的寄居生活。虽然住的部是亲戚家,但对于一个6岁的孩子来说,失去了父母温柔的呵护疼爱,那是一种怎样的孤寂。听母亲讲过她小时候的故事,印象最深的是她说:在别人家里,自己处处要留心别人的脸色,有什么愿望也  相似文献   

13.
自信的太阳     
一个女孩,平素对自己的一切都显得马马虎虎,漫不经心;常常衣衫不整,丢三落四,甚至吊儿郎当,浮皮潦草,学习成绩很差。她的母亲为此也一筹莫展。一天,母亲把女儿带到一位心理学教授面前,诉说起女儿的情况,“她如今都17岁啦,还这么不懂事,这可叫我如何是好?”教授笑着说:“请允许我单独跟她谈一谈,好吗?也许我能了解她对自己和周围一切漠不关心的秘密所在。”母亲走了,教授仔细观察着女孩。这位衣衫不整、蓬头垢面的少女长得很美,但她的美却被邋遢的外表掩盖了。姑娘成熟了,而心理却很幼稚。教授跟  相似文献   

14.
正一我十几岁时,因父母要工作,假期里便由我负责在家做饭。有时母亲会帮我把炉子生好,有时则需要我自己生炉子。那时,生炉子对我来说一直是件很困难的事,往往要费很大力气才能把炉子生好。炉火在母亲手中总是燃烧得很旺,可我用得远没有母亲那样得心应手。尽管知道母亲常念叨的"人心要实,火心要虚"的道理,可依然常常出状况,有时父母回来,不仅饭还没做好,炉火也快被我弄灭了,而我则是  相似文献   

15.
初中生父母抚养方式的研究   总被引:17,自引:1,他引:16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研究以北京市一所普通中学初一至初三的学生为被试,通过学生对父母抚养方式的报告来探讨父母的抚养方式。结果发现:(1)父母抚养方式之间除惩罚严厉外其余维度均存在明显差异;父母对男孩的惩罚严厉、拒绝否认、过分干涉保护行为明显多于女孩;父母抚养行为无明显的年级差异;(2)父母抚养方式存在较为一致的四种类型。在四种类型中,积极型的父母抚养方式所占比例最高;除父亲抚养方式类型存在明显的性别差异外,母亲抚养方式类型的性别差异,以及父母亲抚养方式类型的年级差异均不明显;(3)父母抚养方式存在较不一致的现象。  相似文献   

16.
1994年9月30日晚南京电视新闻“祖国生日话南京”专栏中出现了“祖国的生日”的提法。10月1日凌晨,南京经济广播电台“午夜心桥”节目里,一些听众纷纷打电话说:“今天是祖国的生日,……”。10月2日晨六时半,中央人民广播电台在全国新闻广播一开头就说:“在祖国华诞的日子里,……。”10月2日《扬子晚报》第九版关于南京升国旗的报导说:“他们对记者说,他们要让孩子从小就知道,中国人都共有一个母亲,那就是祖国,直星红旗是祖国的象征,在母亲45岁生日庆典这天,他们赶来祝福祖国永远昌盛。”10月3日《杨子晚报》第九版左下用照片…  相似文献   

17.
<正>留守儿童,是指父母双方或一方外出到外地打工,而自己留在农村生活的孩子们。他们一般与自己的父亲或母亲中的一人,或与隔辈亲人,甚至与父母亲的其他亲戚、朋友一起生活(本文对"留守儿童"的定义参照段成荣和杨舸(2008)的方法)。留守儿童最核心的问题并不是家庭的贫困,而是心理上的问题。导致心理问题的原因有与父母长期分离,亲情的缺失以及家庭教育的缺乏等。其中最关键的原因是沟通的极度缺乏。本文以一名留守儿童为例,阐述了她在大学生活  相似文献   

18.
正年少的时候,常会有意无心间说到"等我死了……",随着年龄的增长,自己对"死"这个字眼,说出来已经变得很小心了,尤其是在我爸爸得了重病以后,这已经成为我们家里的禁忌字了。我的父母都是在没有明显的离去征兆下离开了。很遗憾,在生死交际瞬间,我都没有在场。尤其是我母亲去世的时候,我正在北京出差,第二天还要给医院管理班的学员们上课。晚上9点接到我弟弟的电话,说母亲状态不太好,要送医院。到晚上10  相似文献   

19.
以438名青少年为被试,考察青少年的亲子关系及其对抑郁的影响。结果发现:(1)青少年母亲支持高于父亲支持,母子冲突高于父子冲突,随年级升高,父母支持减少亲子冲突增多;(2)7年级仅亲子冲突显著预测抑郁,5、10年级父母支持和亲子冲突均显著预测抑郁,但5年级母亲支持和父子冲突仅预测女孩的抑郁;(3)对于10年级女孩,父女冲突较低时,母亲支持越高其抑郁越少,但父女冲突较高时,母亲支持并不能减缓其抑郁情绪。  相似文献   

20.
《天风》2020,(10)
正据8月25日"新浪网"报道:日前,一个3岁"小网红"因吃播视频引发关注。最早的一条视频发布于2018年10月19日,此后她的父母陆续发布不少她吃烤肉、炸鸡、汉堡等各种食物的视频。最近有网友通过视频发现,3岁的女孩已重达70斤。视频显示女孩走路摇晃,面对盘子里不断添加的食物,女孩央求父母"别弄了、别弄了"。而其父母还兴奋地宣布"快突破100斤了"。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